梧桐深处——上海武康路印象

新客家人

<p class="ql-block">  上海的武康路是网红打卡地,这条街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有众多的老洋房和名人故居。</p> <p class="ql-block">  离开上海那天,我决定利用上午的空闲时间去武康路白相相。当我从虹桥机场乘坐地铁10号线赶到武康路附近的交通大学站的时候,已经接近十点半了。</p><p class="ql-block"> 从地铁站过来没多远就是武康路。路口聚集着许多人,男女老少都有,还有些老外,他们有的背着包,有的拖着拉杆箱。这上百口子人拿着手机、相机对着武康大楼纷纷拍照。这一看就是外地人,上海本地人才不会在这里轧闹猛。还有几个给游客拍照挣钱的人也混迹其中。</p> <p class="ql-block">  这武康大楼我不知道它为什么成了网红,昆明的老城也有一个这样造型的大楼,在那里也有许多游客拍照。既然大家都在拍武康大楼,我也就跟着拍了几张照片。</p><p class="ql-block"> 拍完武康大楼,以此为起点我漫步武康路,步入了梧桐深处。</p><p class="ql-block"> 武康路全长一公里多,路两旁栽种着梧桐树,几步一大株。冬天的树上枝叶稀稀落落的,有些树裁剪了枝丫,光秃秃的显得有些难看 。可以想象到,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树上冒出的新枝一片新绿让人爽心悦目,微风吹过,绿叶沙沙作响,低诉武康路的往事;夏季则浓荫蔽日,像绿色的长廊,庇护着游人;而秋天景色就更加迷人,梧桐树叶如金色的地毯铺满地面,道路两旁风格独特的建筑做背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部复古的电影中。</p><p class="ql-block"> 武康路始建于1907年,原名福开森路,1943年更名武康路,是上海中心城区最具欧陆风情的街区之一。这里的洋房风格多样,有法式、英式、俄式、西班牙风格、欧陆风格等‌。这些洋房不仅在建筑风格上各具特色,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名人故居有三十多处,<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誉为“浓缩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果琼瑶阿姨还活着,以此街道的某个庭院为背景做故事发生地,定能写出一部曲折婉转的爱情小说来,书名就叫《好久不见》。由王家卫来拍一部电影,在武康路取景,电影插曲用陈奕迅的《好久不见》。</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有网友推荐的游览路线是:从唐绍仪故居出发,漫步至罗密欧阳台,再探访巴金故居、黄兴故居,最后抵达标志性的武康大楼。</p><p class="ql-block"> 而我正好相反,先拍照武康大楼,然后沿着马路左边双号的建筑群开始漫步,走到头后再沿着右边的建筑群走回来。</p><p class="ql-block"> 我边走边拍,在马路对面,我看见了一个罗密欧阳台。‌这个罗密欧阳台在武康路129号,<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筑风格独特,氛围浪漫,尤其是那个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一模一样的小阳台。这里住在一个老奶奶,</span>早几年她在阳台上悬挂了一个粉红色大蝴蝶结,<span style="font-size:18px;">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拍照‌</span>。如今粉红蝴蝶已经飞走不知去向,阳台上长出了一簇生机盎然的向日葵来。</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罗密欧阳台”的名字来源于莎翁笔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span>罗密欧在阳台下对朱丽叶真情表白:‌“啊!再说下去吧,光明的天使!因为我在这夜色之中仰望着你,就像一个尘世的凡人,张大了出神的眼睛,仰望着一个生着翅膀的天使,驾着白云,缓缓地驰过了天空……我借着爱的轻翼飞过院墙,因为砖石是不能把爱情阻隔的;爱情的力量所能够做到的事,它都会冒险尝试。”‌‌</p><p class="ql-block"> 这段台词深情而浪漫,罗密欧对朱丽叶浓烈的爱意,<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知道感动了世界上多少人。</span>作家陈丹燕在《上海的风花雪月》一书中写道:“不知道哪个朋友曾经点着它说,那是罗密欧要爬的阳台,从此,大家都叫它'罗密欧阳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给这个罗密欧阳台拍完照,我继续前行。走了没几步,我发现有一个院子开着门。我驻足探头向里张望,</span>映入眼帘的是几株红枫树,枫叶红的像火一样热烈灿烂。它们就像是小院的守护者,静静伫立在院子中央。<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树下有一口老井,井沿井盖都是用青石制成,井口不大,里面</span>仿佛藏着无尽的岁月秘密<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走进去,感觉穿越了时光之门,门里门外是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没想到在上海的闹市里还有这么一个清幽的角落。在小院的右里面有一间房,有一个写有茶字的</span>布招缀于竹竿端插在房门上。原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个茶馆。在这充满欧陆风情的街上,咖啡店有许多,茶馆这是独一家。拾一片红叶,把春夏秋冬就都捧在手心里了。如果再沏上一壶香茗,放松思绪、回归内心、品味思考人生,这该是一件多么令人向往、惬意的事啊。现在这事我垂手可得,可是我却不能够,我没有大块的时间。我随手拍了几张照片,将小院</span>宁静而美好的时光定格成永恒<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不经意间我把门外经过的路人也收纳到镜头里了,正好用来装饰我的上海梦。</span></p> <p class="ql-block">  出了茶馆继续前行,我又看到一个罗密欧阳台。这个阳台位于武康路210号,是一座西班牙式的洋房,红瓦屋顶,<span style="font-size:18px;">纤巧的圆拱门外半圆形的阳台配以精致的围栏,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氛围。</span>周围梧桐树掩映,阳光透过枝叶,将斑驳的光影洒在洋楼的外墙上,更增添了许多诗情与画意。这里不仅是新人拍婚纱照的好地方,也是情侣们合影留念的热门地点。</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就是240号的开普敦公寓,这是一栋西方现代派建筑特征突出的混合结构四层楼现代公寓。它锐角转角的弧形处理,明快而流畅,充分表现出其有流线型风格的特征,简练而动感,整幢大楼酷似一艘乘风破浪,一往无前的大船。建筑三棱体外形结构和楼房锐角转角的弧度处理是其设计的两大“亮点”,这就是开普敦公寓建筑设计的唯一性与独创性。搞建筑设计的人可以来观摩学习一下,大有裨益。</p><p class="ql-block"> 390号是意大利领事馆旧址。一幢典型的地中海式花园别墅,建于1932年,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采用砖木结构,红瓦白墙,外廊环绕,风格独特‌。1958年交由上海拖拉机汽车工业公司使用,是上汽集团的发源地。现在是上汽销售公司的办公场所。</p><p class="ql-block"> 我走到安福路口就转到街对面建筑群那里去了,这边是单号。在这附近有一个号称武康路最美三个地方之一的丁香花园。它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私人花园,花园风格融合了江南庭院的精致与西式小洋楼的典雅,春天里庭院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丁香花香四溢,让人沉醉。</span>漫步其中,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历史的韵味。</p><p class="ql-block"> 紧邻花园的丁香夏朵花园餐厅,环境优雅,可以品尝西餐美食,喝下午茶。丁香花园是一座半开放的私人花园,餐厅和咖啡馆的客人可以一窥其美,而街景的绿意盎然也让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我从这里开始,朝着武康大楼方向往回走。单号这边的名人故居有国民党要员陈立夫旧居、<span style="font-size:18px;">顾祝同旧居。在顾宅的马路斜对面就是210号的罗密欧阳台。有一对新人在洋楼下拍婚纱照。等他们拍完,又来了一对欧洲面孔的年轻情侣,他们也在附近打卡拍照。</span></p> <p class="ql-block">  往前七十米,是武康路113号巴金故居。这幢俄式三层小洋楼始建于1923年,巴金先生在这居住了四十多年,完成了许多作品,是千万读者心目中的文学圣地。路过先生的门口,我很想进去。可是我来的不是时候,故居在‌装缮。我只能在门前拍张照片,抱憾离开。有机会下回再来吧。</p><p class="ql-block"> 从巴金故居往前走五六分钟,是武康路393号,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领袖、中华民国创建人之一黄兴的旧居。这栋洋房始建于1912年,是一座仿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花园住宅。黄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最后时光。</p><p class="ql-block"> 离黄兴旧居没多远就是武康路的街角武康大楼了。我回到了起点。在武康大楼的底楼有一家老麦咖啡馆,顾客络绎不绝。又是一个有故事的浪漫之地,就像陈奕迅歌里面唱的:“你会不会忽然地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我会带着笑脸, 挥手寒暄,和你 ,坐着聊聊天……”</p> <p class="ql-block">  1933年2月17日,英国剧作家萧伯纳抵达上海,在充满西方情调的武康路上散步。他对陪同他的蔡元培和鲁迅等人说:“走进这里,不会写诗的人想写诗,不会画画的人想画画,不会唱歌的人想唱歌,感觉美妙极了。”</p><p class="ql-block"> 走在武康路上,有一种独特的时空交错感,历史和现实交织,这里每一栋楼、每一扇门窗都诉说着故事,每一棵树、每一寸马路都见证着变迁。</p><p class="ql-block"> 我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我依依不舍地同你告别,再会,武康路!再会,上海!我还会来的。</p><p class="ql-block">2025.1.22于成都</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q9vltl" target="_blank">上海清炒鳝丝面</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