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24日:昨日游览了宝鸡炎帝灵,今天走进宝鸡陈仓老街的~中国青铜器博物馆游览参观。</p> <p class="ql-block">宝鸡古称陈仓,扼八百里秦川之首,踞千里秦岭之要,襟千河而拥渭水,依秦岭而阻陇坂,自古就是人类活动的理想场所。</p> <p class="ql-block">中国青铜器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宝鸡市滨河南路秀丽的石鼓山风景区的中华石鼓园内,为中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馆舍建筑群伫立坡顶,<span style="font-size:18px;">外形运用了高台门阕,以</span>青铜器出土的“平台五鼎”场景作为建筑造型,气势雄伟,风格独特,新颖别致,浓缩了西周列鼎制度的深刻内涵,象征着宝鸡在中华古代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尊崇地位。</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建筑面积 3.48 万平方米。馆藏文物总数为48.7万余件(组),其中一级文物 120 余件,数量多、种类全、价值高,尤以商周青铜器著称于世。</p> <p class="ql-block">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前身为始建于1956年的宝鸡历史文物陈列室。2015年改称为中国青铜器博物院,2017年晋级为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主陈列“周秦文明之光”,荟萃了宝鸡地区考古发现的青铜器、玉器、陶器、金器等精品 ,从不同角度展示了青铜文化和宝鸡的悠久历史。</p> <p class="ql-block">第一展厅~青铜器之乡:面积606平方米,展出了260件文物。宝鸡因自汉代以来不断出土大量<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铜器</span>,其历史之久,精品之多,铭刻之精,居全国之首,被誉为"青铜器之乡"。</p> <p class="ql-block">展览从出土的文物中展现了宝鸡青铜器之盛,阐释了宝鸡“青铜器之乡”美誉的由来。江泽民在此参观,题下“青铜器之乡”五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沙盘按比例定制的宝鸡地形,标明了宝鸡的三区九县及重要遗迹遗址。</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西周王朝的发祥地,也是大秦帝国崛起的地方。秦邑从这里一统天下七国,建立中华第一个统一帝国。</p> <p class="ql-block">宝鸡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地容峦原溢秀色,水蕴灵秀盈辉彩,是古代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三千年前,周人来到了这块土地,滚滚紫烟升腾在周原大地,一条条铜锡合金的巨流,浇铸出大量的青铜器。展品中大量精品中的镇馆之宝为国宝级。</p> <p class="ql-block">逨盘:水器,用于古人行沃盥之礼。该器造型优美,腹部及圈足处装饰窃曲纹,铺首为兽首衔环。是铭文字数最多的青铜器,盘内铸铭文21行372字,不仅记载了单氏家族八代人辅佐西周12位王征战、理政、管治林泽的历史,对西周王室变迁及年代世系也有着明确的记载,第一次印证了《史记·周本纪》所记西周诸王名号,有着“中国第一盘”之称。</p> <p class="ql-block">逨盉:独特的盛酒器,是西周单氏家族第八代逨为祭祀皇高祖单公而做的一件礼器。器身呈扁圆形,由龙、凤、虎三种动物巧妙结合。以四个龙首支撑而起,由威风凛凛的老虎连接着刚强雄健的龙与柔美仁善的凤,<span style="font-size:18px;">灵动稳健,</span>呈现出龙腾虎跃凤呈祥的吉祥画面。铸造工艺复杂,造型构思堪称青铜器中珍品。</p> <p class="ql-block">虢季子白盘:为西周晚期时代传世体积最大的青铜器,<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span>。盘形制奇特,似一大浴缸,四壁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p> <p class="ql-block">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讲述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纪念。</p> <p class="ql-block">散氏盘:西周晚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圆形,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间以兽首三,圈足饰兽面纹。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记述地是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span></p> <p class="ql-block">单五父壶:西周时期文物。长颈垂腹椭圆形。颈部饰环带纹及凸弦纹,腹部以突起的双向龙首为主,辅以数条身躯相交的龙纹。圈足上为变体龙纹,器盖装饰环带纹,铭文铸于壶口内壁及其盖上,口内铭文4行19字,该铜壶造型优美,纹饰缛丽,铸工精湛,堪称精品。</p> <p class="ql-block">第二展厅~周礼之邦:周礼是周朝社会秩序的核心,因其礼制制度而被称为礼仪之邦。通过对文物信息的阐述,描绘出兴于周朝礼制下的辉煌盛世。</p> <p class="ql-block">周王朝文化的核心是其礼仪制度,它不仅维护了社会秩序,还通过儒家思想进行了文化统一和人心统一,使得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融合性。</p> <p class="ql-block">展示的多种青铜器,如编钟、尊、鼎等,反映了周礼之邦的文化与工艺。</p> <p class="ql-block">青铜树:是周朝宗法制的代表。以周礼的追溯和阐释为线索,以寓意周人宗法制的青铜树为开篇,阐明宗法礼制中的大宗、小宗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历王胡簋:西周厉王时期青铜器,为周厉王为祭祀先祖而铸。器形雄伟厚重,拙朴典雅。内有铭文12行124字。是存世商周青铜簋中最大的一件,形体高大魁伟,堪称“簋王”。为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p> <p class="ql-block">何尊特别展:穿越千年的文物讲述千年的文明,重点介绍了何尊等珍贵青铜器。</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何尊:青铜器颠峰之作,是西周早期成王时的铜器,<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成王五年为贵族“何”所作,也是西周初年第一件有纪年的青铜器。通高38.5厘米、重14.6千克。尊身通体饰四道透雕的扉棱,上腹部饰以蕉叶纹和蛇纹,腹部及圈足饰饕餮纹,饕餮巨目利爪,粗大的卷角翘出器面;纹饰采用高浮雕繁缛华丽。</span></p> <p class="ql-block">何尊底部的12行122字铭文中的【中国】二字,<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录,记录了中国一词的起源</span>。铭文“宅兹中国,何以为尊”使其名声大噪,铭文拓片红字为“中国”。铭文还记载有周成王营建洛邑的重要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这是最早的“中国”,<span style="font-size:18px;">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span>。“中”字好像高耸的旗杆和飘扬的旗帜,“国”字由城池和武器构成,有拿起武器保卫家园的含义。在国宝《何尊》上还有中国邮政的标识。</p> <p class="ql-block">展品还有多种青铜器,如编钟、尊、鼎等,都反映了周礼之邦的文化与工艺。</p> <p class="ql-block">先秦马车</p> <p class="ql-block">第三展厅~帝国之路:面积947平方米,展出360件文物。</p> <p class="ql-block">展示内容分西周的尾声、 非子养马、始皇加冕及秦国建国后的迁都历程等历史节点。</p> <p class="ql-block">以周王室的衰败和东迁为背景,以秦帝国的崛起之路为线索,展现了曲折流转的历史脉络。</p> <p class="ql-block">以对周礼的追溯和阐释为线索,展现厉王胡簋,解读一个民族情结的缘起。</p> <p class="ql-block">秦公镈:是春秋时期青铜器乐器。造型雄伟,精致繁复的纹饰,非常精美,工艺之精湛,<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化之深厚</span>令人震惊。有铭文共计135字,记录了秦国的建国史。对研究秦代先祖的历史极为重要,为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四十二年逨鼎和四十三年逨鼎:这两个鼎的铭文,主要是记录当时的战争、分封与来自周天子的训诫鼓励。四十二年逨鼎记录了周宣王四十二年(公元前786年)天子对逨在对猃狁的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奖励。</p> <p class="ql-block">四十三年逨鼎铭文所记录的,则主要是周宣王以4个“毋敢”告诫逨施政办事的原则。</p> <p class="ql-block">椁木:是迄今为止发掘周、秦时代最高等级最大古墓秦公一号大墓的葬具,为整木制作。</p> <p class="ql-block">第四展厅~智慧之光:以视觉冲击力强的宽幅多媒体系统,生动有趣的作坊体验。</p> <p class="ql-block">展厅由多层面、多角度诠释了青铜器从制模翻范到铸造成器的完整工艺。</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青铜铸造主要采用陶范法,用特殊泥材塑型,经过阴干和烘焙等环节制成陶制的模和范。</p> <p class="ql-block">制作技术包含复合范芯与印模块范拼合等多项技术,在辅以浑铸、分铸、铸接、焊铸等手段。</p> <p class="ql-block">许多的青铜器精品,如兽面铜冠、井姬盂鏙、<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周象尊、</span>铜盆铜盉组件等等。</p> <p class="ql-block">该厅展示的国宝折觥,展现了青铜器造型及纹饰的独特艺术神韵,突出青铜文化的艺术特色。</p> <p class="ql-block">折觥: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的一种造型较为怪异的酒器,<span style="font-size:18px;">方形兕觥较为稀缺</span>。其造型稳重,铸造精美,纹样繁复,装饰富丽。盖前端做成兽头,鼓目,曲角,巨鼻,獠牙外露;器与盖铭文相同各40字。是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第五展厅~对镜贴花黄:是指女子对着镜子,在额上贴上花黄~古代的一种妆饰物,通常由金色的纸片制成,用以增添女子的美丽和魅力。它象征着女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这里展出从商周到明清不同时期的300多枚铜镜。展示了古代铜镜与现代生活的结合,让人们感受到古代工艺与现代生活的紧密联系。</p> <p class="ql-block">每一面铜镜与它曾经的拥有者之间都有过一段旷世情缘,见证了一个少女憧憬美好人生的无限心思和遐想。</p> <p class="ql-block">铜镜最早起源于商代,到春秋战国至秦朝时期,铜镜逐渐演变为一种装饰用具,但是也是只有王族和贵族才能享用。</p> <p class="ql-block">到了西汉末期,随着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发展以及产量的大幅度提升,铜镜慢慢的走向了平民百姓,从汉代开始注重铸造铜镜的工艺精品。</p> <p class="ql-block">“见日之光 长勿相忘”,两汉时期是铜镜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要比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镜更加厚重,出现蟠螭纹、博局纹、草叶纹、星云纹、龙虎纹等极富特色的纹饰。</p> <p class="ql-block">这三百多枚铜镜中有代表性的花瓣纹铜镜、十二生肖图案铜镜、三爪龙纹铜镜、八卦图案铜镜……等均为珍品,最珍贵的属八菱花纹铜镜。</p> <p class="ql-block">这是西周铜发笄。</p> <p class="ql-block">第六展厅~陶语诉春秋:古代陶瓷与生活展,这里可领略古代陶瓷的艺术魅力,通过不同时期的陶瓷器,再现了古人的日常生活。</p> <p class="ql-block">通过历代陶瓷器,再现古代人的趣味生活,在这里既能学习周代的饮食礼仪,还能看到中国最早的提线人偶,更能领略唐代的商贸盛景和宋代的关中风情。</p> <p class="ql-block">展览按照时间的顺序,展出430余件陶瓷器,从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时代。分为“文明的初声”、“无字的天书”、“陶制的人生”、“盛唐的气象”、“凝固的风尚”、“土里土气~宝鸡地方窑址”等六个部分。</p> <p class="ql-block">文明的初声:距今约1万年,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类开始定居生活,陶器也随之出现了。距今5000至7000年,在宝鸡地区发现大量仰韶文化时期的各类陶器。</p> <p class="ql-block">出现了陶鼓和陶号。疯狂的古代人与原始的音乐!</p> <p class="ql-block">彩绘朱雀陶灯:结构复杂,内容丰富。在灯座的表面,自上而下,分为三层,粘贴着28件人物和动物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展厅里的文物背后,补充了一幅文物线图,将精彩的画面表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无字的天书:商周时期,随着文明的进步,制陶业也快速发展,陶器的数量、种类和质量都大大提高了。其中瓦鬲是当时比较流行的器物,数量巨大,种类繁多。</p> <p class="ql-block">陶制的人生:秦汉时期,古代的礼制已经崩溃,大量的陶制冥器在墓葬中出现,反映了当时人们“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包括陶灶、陶仓、陶楼、陶俑、陶猪圈、陶动物等等。</p> <p class="ql-block">通过历代陶瓷器,再现古代人的趣味生活,通过中国最早的提线人偶等展品,能领略唐代的商贸盛景和宋代的关中风情。</p> <p class="ql-block">中国最早的提线人偶:有两件非常珍贵的文物~陶俑。原来它们的胳膊和头是木制的,曾经可以像“提线木偶”一样活动。</p> <p class="ql-block">扶风官务汉墓:位于扶风法门镇发掘。</p> <p class="ql-block">陶俑与镇墓兽</p> <p class="ql-block">凝固的风尚:宋朝时期,社会富足,瓷器逐渐取代陶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主要地位。宋瓷以器形优雅、釉色纯净、图案清秀,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p> <p class="ql-block">瓷器与砖雕</p> <p class="ql-block">塔式罐</p> <p class="ql-block">汉代的泡菜坛:在汉代的墓葬中,出土过许多坛子,扣上碗盖以后,便与空气隔绝,防止细菌进入,这就是“泡菜坛子”。古时泡菜被称为“菹”,乃贵族餐桌上必备的小菜。</p> <p class="ql-block">上厕所与下厨房</p> <p class="ql-block">唐代的公务~文官俑是唐代社会文臣的形象。他们通常穿着紧身长袍,腰束带,足登靴,双手拱于胸前,肩膀微沉,低眉顺目,一副谦卑恭顺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做广播操的镇墓兽:在唐代的墓葬中,都会随葬镇墓兽,造型古怪,面孔狰狞。它们一般摆放在墓室的入口处,恐吓盗墓者,保护墓主人。但是,这里展出的一件镇墓兽,左腿伸出,右腿弯曲,左手握蛇,右手高举。好像在做广播操,一点儿也不可怕!</p> <p class="ql-block">土里土气~宝鸡地方窑址:展览的结尾处,摆放着一些很不起眼的瓷片,包括小碟子、碗底、圈足等。它们都是宝鸡地方窑址上采集的各类瓷器标本,见证了这里曾经的繁荣和民间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第七展厅~明月照琼琚:该馆以明月的皎洁映衬美玉的洁白,用灯光、场景营造出来的明月、玉石与艺术生活场景的形式设计。</p> <p class="ql-block">崇礼:以璧、琮、璋、瑗、璜、圭等玉礼器为主。这里的玉兵器和礼制象征物,可以领略周代的礼制文化。</p> <p class="ql-block">展现古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各种纹饰精美的方形、圆形、束帛形、管状、动物形饰佩,以及玛瑙、玉石、料器组成的串饰,感受古人的审美情趣。</p> <p class="ql-block">展厅一角除了各种纹饰精美的方形、圆形、束帛形、管状、动物形的饰佩之外,还有多组由玛瑙、玉石、料器组成的串饰。</p> <p class="ql-block">玉牛首</p> <p class="ql-block">奔鹿光影</p> <p class="ql-block">看着一件件精美、国宝级的青铜器珍品叹为观止,为我们的杰出祖先感到骄傲和自豪。</p> <p class="ql-block">感受古代玉器的魅力。这里的玉器几乎为先秦时期,绝大多数为西周,每一件玉器都精雕细琢,充满了匠心独运。</p> <p class="ql-block">展览交流~白银芳华:正好遇上港博外销银器的一个巡展。</p> <p class="ql-block">再现了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外销银器的发展历程和工艺风采,还能感受到近代中国社会及商贸变迁的步伐。</p> <p class="ql-block">晚清到民国~各行业人物银模型。</p> <p class="ql-block">清晚期(19世纪晚期)~人物故事纹飞翼龙柄银杯</p> <p class="ql-block">清晚期(约1880年前后)~开窗花鸟人物纹银壶</p> <p class="ql-block">近年宝鸡人民护宝功德榜。</p> <p class="ql-block">看完展览,出搏物馆大门,沿有中华石鼓园的石阶一直向下沿延伸到陈仓古街西端。</p> <p class="ql-block">走进中国青铜器博物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就像走进了一个青铜器的王国,犹如一幅宏伟的历史画卷,展现了璀璨的中华文明!这里每一件青铜器都在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荣耀,感受青铜文化魂之所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