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8年金秋时节的10月27日,这又是一个值得我记忆的日子,为了寻找曾经的足迹,为了留住那特殊年代的师生情,我随同部分插队在苏北宝应夏集的南京知青踏上了回乡的征途。</p><p class="ql-block"> 深秋的阳光格外温暖,那天我和当年的学生们又重逢在一起,畅叙友情,共进晚餐,度过了“难忘今宵”。</p> <h3>大巴行驶在开往苏北宝应的运河边,眼前掠过的还是那金黄的麦田,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河水,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h3> <p class="ql-block">10月27日夏集双塘村珍贵合影:</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夏翠萍 高德珍 高红晶 顾侠英 鲁迎凤 夏小金 夏焕英</p><p class="ql-block">后排:陈友权 夏心虎 姜启兰 夏存芳 吴国宝</p><p class="ql-block">郭长顺 郭桂清 夏存年</p> <p class="ql-block">那天下午我心目中的“孩子们”得知当年知青老师要回乡看望大家,纷纷从高邮从宝应从范水从夏集的各个村落赶到了双塘村委会。那是曾在双塘村和朱庄村担任领导工作的郭长顺,陈友权的特意安排,气派敞亮的会议室,喜气洋洋,电子横幅“夏集中学7712同学欢迎顾老师重返第二故乡”的红色字幕格外的醒目。会议主持姜启兰热情洋溢,招呼大家入坐,还宣布了会议的程序,会上,鲁迎凤同学首先向老师和同学介绍在分别四十年来的工作家庭生活状况。我也兴趣盎然和同学们聊起83年离开夏集后的一些生活和工作……。</p> <p class="ql-block">一张张熟悉而又陌生的脸庞,一个个充满着活力而又热情的身影。会议室里洋溢着欢快和喜悦。大家纷纷感叹岁月的流逝,光阴的无情,是呀,我心目中的“孩子们”都已步入中年,其中不少人有了第三代,已经是爷爷奶奶了呢。善解人意的学生们围坐在我身边问长问短,几个女生拉着我的手说:老师,你怎么一点也不显老呀,感觉比照片还年轻呢,旁边的一个女生说,你是怎么保养自己的呀。当时我的心里真的是暖暖的,随口说,我年轻是因为有你们呀,有你们的牵挂,我能经常想起你们,感觉特别好,神清气爽,我就年轻了呀。说得大家哈哈大笑。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的情意依然如旧。</p> <p class="ql-block">在欢声笑语中,我想起了七五年在夏中教学的点点滴滴,当年7712班的班长吴国宝,这是一个活跃而又认真的学生,我曾多次回夏集,却未能如愿见上一面,这次是我们分别后的第一次见面。</p><p class="ql-block">下午二点多,正在夏集村观看南京知青回访汇报演出时,我接到了这次活动的组织者当年文艺委员姜启兰的电话,告知我,吴国宝夏心虎马上开轿车从双塘村到夏集镇来接我了。那份期待和激动可想而知。</p> <h3>和老师合影一张,这里有郭桂清,夏焕英还有鲁迎凤。</h3> <p class="ql-block">从高邮赶来的夏焕英,一再邀请我到高邮去,到她家去。是的,盛情难却呀,我们先合影一张照片吧。到高邮应该有机会,我曾经在那里有过“求学”的经历,那也应该是一块我的故土。</p> <h3>老同学多年未见,我们现在合影一张,这里有夏小金,郭桂清,夏焕英,夏存芳。</h3> <h3>当年的小调皮——夏心虎,一直在故乡夏集生活奋斗,现在也是事业有成,家庭美满。</h3> <h3>夜幕降临,我和学生们一起赶往夏集镇的一家饭店,又是一个难得的聚餐,这又是陈友权和郭长顺的安排。</h3> <h3>酒席上,我们一次次的举杯祝福,祝福大家一起健康快乐!他们祝词中最多的是“老师健康长寿”很实在的祝福,让我想起,现在好多人常常在说,健康的活着就是人生成功,我们真该好好珍惜活在世上的每一天喔。</h3> <h3> 我左左两边分别坐着的是那时的班长吴国宝和文体委员姜启兰,他们从小学起就是同班同学又都有文艺天赋,常常被大家称为金童玉女,1975年我刚从东北到苏北水乡在夏中接任初一班主任并任语文老师,一个班有五十多个学生,和我在东北学校班级的小规模不能同日而语,一方面我能力有限,另一方面也是人地生疏,当时的这个初一(2)班级纪律不尽人意,任课老师常常向我反映,令我头疼不已,而担任班长的吴国宝还有其他班委,表现出纯真和热情让我感动,他们为我出主意,怎么激励学生热爱集体维护班级荣誉……,小小年纪点子还不少,他们在教室里,挂起流动红旗,在班级树立榜样,鼓励先进,这样的激励还真起作用呢,刚刚进入中学的这些同学自尊心都很强,都想和同年级的班级较劲呢。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从此班级的面貌有了好转。<br> 当然还有许多令我至今还难以忘怀的小事,当时我住的宿舍就在学校的后面的小河边上,记得那是我刚到夏中开学不久,一天清晨当推开宿舍门时,惊讶的发现门前竟然放着一把青菜,那还带着晨露带着泥土芳香的菜,特别的诱人,实在是令我有说不出的感动,是哪位学生?我至今都没有搞清楚,我问同事,他们说,是的,这里的学生家长会把家里的蔬菜让学生带给我们老师的,你就收下吧。我问学生谁放的呀,他们竟是笑,谁也不说是谁,以后不是一次,而是多次,我刚到夏集中学学校食堂的伙食非常单调,这些纯朴的农民和学生太善良了。学生还得知我们城里人喜欢吃螺丝,常常在星期天,到河边捞螺丝,还特意挑出好的送到宿舍送给我……。<br> 以后我调到蒋庄,他们高中毕业后也各奔东西,有的留在夏集当老师,有的在镇上开店办企业,还有承包土地成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大户,也有不少学生走出了乡村,外出当兵、上大学,在大城市发展,其中邹卫东,夏政等早已在南京北京落户,发展的相当不错,成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在以后的年月里,我和他们有过多次的交集。<br> 吴国宝这个当年的小班长,走出夏集后,曾经在氾水承包一家颇有规模的企业,这次见面后,他告诉我,创业的路上经历了许多风霜雨雪,一路走来,也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现在终于又迎来了新的春天,事业有成,家庭安宁的他,有了一双儿女,生活又归于平静。</h3> <h3>这张黑白老照片,一张充满着稚气而又活泼的笑容,在我的老相册里存放了有四十年,看着看着,又让我感慨万千,当我要把这张珍贵的照片还给吴国宝时,他却说,老师,还是你珍藏吧。</h3> <p class="ql-block">七九年我从高邮师范又回到夏集中学时和当年的学生姜启兰成了同事。多少年了,我每次回宝应回夏集探亲访友都是这位当年的文艺委员为我忙前忙后的安排,心中的感激之情,不言而喻。</p> <h3>这次在夏集的欢聚,又让我想起将近四十年来,我和学生偶遇相约的片段。去年我回宝应参加姨母的八十寿庆,在寿宴上巧遇学生姜启兰和高红晶,我儿子为我们留下的珍贵合影。</h3> <h3>2017年12月,在吴大坤和周梅生老师的安排下,我和在南京建邺区司法机关工作的邹卫东夫妇相聚在南京月牙湖,在我离开夏集后的许多年里,最早和我建立联系的学生之一是邹卫东,那还是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那时我在南京一家企业工作,而那时邹卫东在大连海军部队工作多年,已经提为营级干部。那天当穿着一身海军军官制服的邹卫东出现在我家时,真的是让我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感动,他认真说起了寻找我的曲折过程,我们一起回忆当年上学的难忘经历,畅谈他现在的工作和生活。</h3> <h3>那是四年前邹卫东请吴大坤老师和我在一家南京有特色的饭店就餐欢聚。</h3> <h3>让我特别难忘的是几个月前,我有幸在西安与7712班的夏心芒相聚。她儿子从苏北老家高中毕业后在西北交大求学,现在安家落户在西安。我和先生在西安的几天里,他们陪同我们游玩西安的大雁塔、碑林等名胜古迹,去回民街吃泡馍品尝西安美食。</h3> <h3>今年上半年的一天,通过微信,我和常住在上海的潘克琴,还有常在上海的夏心芒有了联系,他们相约在九月末的初秋到上海康桥家来看望我。那天阳光明媚,我们品尝螃蟹还兴趣盎然的在我家在小区花园合影留念。</h3> <h3>先生是曾经的夏集知青,和他们也非常熟悉,也在一起合影一张。</h3> <h3>这次回夏集还有幸相遇了,当年同在夏中当老师的知青好友——沈扬,当年她是7712班的英语老师。</h3> <h3>已经当老师有三十多年的夏存年同学,念念不忘他的英语启蒙老师,沈杨。这次见到我得知沈老师在夏集镇的饭堂聚餐呢,他一定要让我找到她。那天晚上我们终于在那熙熙攘攘的饭桌前见到了沈杨老师,了却了夏存年多年来的一个心愿,当面对沈老师说了声:对不起老师,当年我不懂事,让你生气了,现在我要谢谢你!</h3> <h3>我也忘不了在北京游览的两次经历,和当年的学生夏政,还有夏集苏雅的仇家润和蒋庄的缪桂阳</h3> <h3>这是去年仇家润安排我们在北京的蒙古包聚会。</h3> <h3>看看吧!这位令人眼前一亮的靓丽美女是谁?这是我们学生的第二代——姜启兰的女儿,她已经从美国留学回国,现在正在上海新东方就职。一个即将融入大城市的新上海人。</h3> <h3>还有这个,已经在西安工作多年的沈远——夏心芒的儿子,帅气而又成熟的他,在西安规划局工作,是一个有前途有发展的年轻人。<br>呵,他们是7712班学生中下一代的优秀代表。他们的成长,让我们尤其的欣赏。</h3> <h3>太可爱了,夏心芒的小孙子——小麦子。这是一个让我喜欢怜爱的新生命。<br>呵,新的一代在夏集在祖国的各地正在茁壮成长,在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让我们为他们祝福,为他们喝彩。<br>这就是寻找珍贵友情留给我的一切。<br>谢谢分享,谢谢欣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