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印象初总结

古渡归舟

<p class="ql-block">日本是什么?脑海里几秒钟闪过万千定格,我认识最早的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聪明的一休,是后来触动内心的小津安二郎,黑泽明,宫崎骏,是地道战地雷战中鬼子的狰狞?还是川端康成的清净?</p> <p class="ql-block">在同胞的印象中,日本冠以“小”字,而日本人则以“鬼子”尾之。世界地图上对比,日本就像大公鸡喙下的一条蜈蚣。</p><p class="ql-block">而这条蜈蚣在近代却给大公鸡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几十年的杀戮掠夺以及衍生的内乱。于是至今多数人,包括我的部分朋友,厌恶憎恨到不愿意提这两个字。几年前一朋友想组织一个孩子们日本的游轮之旅,而另一个共同的朋友对我抱怨到他怎么会产生那样的想法?言下之意就是匪夷所思。</p><p class="ql-block">记得电影<精武门>中有陈真与日本武士的对话:“你应该看看真实的日本”</p><p class="ql-block">:“不,我们现在是敌人”</p><p class="ql-block">:“那你更应该了解,不知道敌人是什么样子是一件可怕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而平民间经常出现的观点撕裂,很大原因就是彼此获得的信息不对等。一些碎片化的信息,甚至是说书唱戏也成了论据,进一步凝固“我执”。辛劳困苦的人,饭都吃不饱,没有精力深入。</p><p class="ql-block">如罗翔所讲:越是无知的人,越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自信。</p> <p class="ql-block">我以为:即便是不深究其理,听故事,也应该听个完整的过程。</p><p class="ql-block">下面我按时间轴捋一捋那一段简历,都是网上可以查阅的。</p> <p class="ql-block">1853年美国舰队到日本,次年迫使幕府签订《神奈川条约》,1858年又强迫其签订通商条约。荷、俄、英、法相继援例订约,幕府威权丧失。这些与同时期的清王朝类似。</p><p class="ql-block">明治天皇击败了德川幕府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的富强之路,史称明治维新。</p><p class="ql-block">维新路途中,1862年,生麦村,因为英国人傲慢日本数百人围攻4名英商,斩杀一人,重伤两人。</p><p class="ql-block">1867年,长崎寄合町,杀2名英国水兵。</p><p class="ql-block">1868年,大阪堺市游玩的法国水兵,11人被活活砍死。</p><p class="ql-block">还有武士砍伤沙俄皇太子的事件等等,不一一列举,也似神州义和团。</p> <p class="ql-block">面对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日本上下一片混乱,日本究竟该何去何从?引起了当时有识之士的激烈探讨。</p><p class="ql-block">早在日本与美国签订条约的那一年,福泽谕吉就开始学习西方的学问,此后他三次游历欧美,亲眼目睹了欧美各国的强盛与繁荣,也看到了一向自视为“天朝上国”的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这些年的“睁眼看世界”,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冲击。</p><p class="ql-block">在《文明论概略》一书中,他说:“所谓文明,就是要使人身体安乐,心灵高尚;使人衣食丰饶,人品高贵。”他认为,在文明这个统一体中,精神文明较物质文明更为主动,并占据主导地位,所以他说“所谓文明,就是人类精神的发展”,“所谓文明,归根结底,就是人的智慧和道德的进步”,显然,“智慧”和“道德”是两个精神文明的指标。</p><p class="ql-block">福泽谕吉最痛恨的就是日本社会对官职的迷恋。在他看来,一个国家的强盛不在于官职的多少,而在于人民的独立精神和社会的活力。福泽对那些只想着通过当官来改变命运的人十分不屑,他认为这是一种落后的思想,是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毫不留情地指出:“人人都想当官的国家,注定无法强盛。”福泽这番话,既像一根针刺进了当时的日本社会,又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许多问题。</p><p class="ql-block">国家现代化顺序:思想、制度、器物,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思想的现代化,然后是制度的现代化,最后是器物的现代化。这个顺序不能颠倒,颠倒了看似走了捷径,其实是行不通的。</p><p class="ql-block">而我们的洋务运动,正是本末倒置。</p> <p class="ql-block">然后看看中日关系的变化:</p><p class="ql-block">甲午海战是中日局势的转折,而之前还有许多。</p><p class="ql-block">1884年朝鲜,日本支持反清的“甲申事变”,亲日的“开化派”也多被淮军所灭,日本大使弃馆逃亡。</p><p class="ql-block">1886年8月,北洋水师抵达长崎,日本人面对着大清国的铁甲巨舰有惊叹,羡慕,愤懑。随即北洋天兵一件小事引发的血案。北洋舰船升起炮口后获得了日方代表登舰求和,赔款赔礼。</p><p class="ql-block">长崎事件的结果,中方神威尽显。但它后续的影响确是当事人始料不及的。长崎事件无疑深深的刺激了日本人,一定要打败中国。有记载日方登舰,发现清舰炮筒晾晒着水兵的衣物,回去汇报:可以一战。</p><p class="ql-block">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向清乞援,日乘机也派兵到朝鲜,挑起战争。甲午战争开始,日谋已久,而清却是仓皇迎战,战争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次年签订《马关条约》。</p> <p class="ql-block">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在中国的地面上赢了。俄国从一个小国,一千年来就做两件事,一是尽吞可吞之地,二是找更多的出海口。日则重忧患,扩取生存之地。鬼者,不正而谋也。</p> <p class="ql-block">1923年关东发生强烈地震。地震灾区包括东京、神奈川、千叶、静冈、山梨等地,造成了巨大灾难,伤亡约10万人,并引发霍乱。</p><p class="ql-block">日本人的危机感加上两次战胜的收益,使得日本一步步走向帝国膨胀。</p><p class="ql-block">日本政府,尤其是犬养毅本人,曾经采取过“不扩大”的方针,即关东军方面急于要在东北建立伪满政权,而犬养毅却设想“不扩大”,派萱野长知赴华进行“和平”试探工作。然而随着1932年犬养毅的被军部极端份子刺杀,日本军国主义压倒性的占据了主流。又经人力财力耗尽,走进死局。</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我现存的几本关于日本的书籍。</p><p class="ql-block"><菊与刀>,一本日本深度剖析的书,一个西方人的理解与不解。与同为东方的中国也有很大的差异。</p> <p class="ql-block">日本是亚洲第一个发达国家。二战前日本本土也有许多的反战声音,主要是见过世面的知识阶层,而他们受到了军方的镇压与迫害。二战战败后,麦克阿瑟督导了七年日本改革,包括法律,教育,土地,政治机构。这些措施不仅推动了日本的民主化进程,还为日本的战后重建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中就是重用那些幸存的知识分子。他的这些举措和政策转变,使得他在日本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离开时,许多日本人都对他深怀感激。</p> <p class="ql-block">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好歹之人,一个国家的形象往往是某个时期的价值导向,看哪种方式成为主流。</p> <p class="ql-block">舒国治的这本<门外汉的京都>,获得2000年度港澳台100本精选,也因此种草想去看一看。</p> <p class="ql-block">紫式部是一位了不起的深邃思考者,宇治河边有为她立的雕像。欲望之山的后面是什么?源氏物语一部沉下心来才能读的著作。</p> <p class="ql-block">最后写点见闻观感。</p> <p class="ql-block">初到日本,觉得很干净,也很安静,秩序井然,人有礼貌。</p> <p class="ql-block">日本的小也随处可见,窄窄的公路,小小的房,门内一个小空间恰好放一辆这种小小车。</p> <p class="ql-block">虽然小,却随处可见的人性化,很温情的那种。斯米马赛是他们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出入电梯走个迎面,谁也没碰到谁,也是斯米马赛。</p><p class="ql-block">以京都为例,起自行车的很多,公交车也很发达,每个座位有个下车通知按钮,刷卡下车。公交车每到一站,车身经液压系统,将车门降低,方便上下。每个厕所都有足量的卫生纸,我带去的纸巾多数原路返回。遇到的厕所绝大多数,卫生标准高于我家的,既没味道也无杂物。</p><p class="ql-block">出租车是著名的贵,鼓励公交。公交可以接受,但折算下来也是国内的三四倍。这一点我倒是可以理解,国内公交亏损运营全靠补贴,但是补贴又来自哪里呢?还是正常盈利更合理。</p> <p class="ql-block">即使在旅行新鲜感的加持下的早起,出门孩子们的棒球已经玩嗨。晨光里,夕阳中跑步人的状态亦活力四射。不禁又联系到足球,我们小时候疯跑的时候,中国与日本足球水平还差不多。而今日本队已屡次战胜足球劲旅,而我们一再输给弱旅。</p> <p class="ql-block">对古迹的保护,对文化的尊重,叹为观止。尽其所能保留原貌。</p> <p class="ql-block">2008年一队聋哑人的音乐舞蹈<千手观音>登上了春晚舞台,听不到音乐的世界里把握如此高难节奏,简直就是奇迹。</p><p class="ql-block">次年京都文化部门,盛邀千手观音到清水寺的舞台表演,并用中日双语将事情以及每个人员的名字刻在石碑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再说说饮食</p><p class="ql-block">几天里没有吃到任何一顿粗制滥造餐食。人均人民币300多的和牛或虾蟹,100多的综合餐,60左右的拉面,20多块的便当都挺不错的。</p><p class="ql-block">女儿每天都会到自动售货机买一瓶苹果汁,味道是新切的鲜苹果。记得以前看到的视频,同品牌饮料对比,当拿出国产的杯中的纸巾,橙汁变成了无色,而日产色泽如初。</p> <p class="ql-block">去大阪环球影城时,女儿发现丢了公交卡,不开心。而那天是她的生日,入园工作人员给贴上了一枚贴画,并祝福生日快乐。结果一路游玩收到了几十次祝福。给予祝福的人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快乐,同乐,赠人玫瑰手留余香。</p><p class="ql-block">我在想,她们每天都遇到那么多人,不累吗?不厌倦吗?我想到一个可能的答案,只有一个人内心充实舒适,才能坚持这样的表现。如果和一个烦躁不安的人讲话,他是不会有耐心的。</p><p class="ql-block">我还再想:为什么他们变成了这样,而我们变成了那样?</p><p class="ql-block">好了,不许说了。</p> <p class="ql-block">日本贫富差距较小,像国内脏累的清洁工建筑工人等,在日本看到他们工装整洁,脸上无沧桑之色。戈尔巴乔夫曾说,如果真能有共产主义,日本将会是第一个。</p><p class="ql-block">日本现在是著名的长寿之国,我想这些可能会是原因:生活充实不内耗,空气清新,食品水质安全。我和女儿开玩笑:我们就像是活在浑水里的鱼,而他们像活在清水里的鱼。</p><p class="ql-block">这次我用了一周的时间,走了京都,奈良,大阪三地,仅仅是个初步了解。我希望下一次能走进日本乡村看一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