洹水之阳

毛伟国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邑安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河南的安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p><p class="ql-block"> 山之南麓,河之北岸,古代称之为阳 ,也就是背山或面水,风水上会认为这是块好地。古代择地建都邑,往往会选择这样的地方。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河之北。 洹(huan)河,是豫北一条东西向的河流,又称安阳河,安阳古邑就建在河的北岸。发展到今天,现在的安阳城区大部分都在安阳河的南岸了。再看地图,中原地区有不少带“阳”的地名,河南省就有洛阳、沁阳、濮阳、信阳、南阳;湖北有当阳、枣阳;等等,这些县市是否都是在山之南河之北,没有一一去细究,但想必与此不无联系。</p><p class="ql-block"> 安阳已有三千年的城邑历史,虽然发展到现在城池范围也并不算大,在国内好像也没有很高的知名度,一个普通的地级市。但她素有“七朝古都”之称,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拥有三个国家一级博物馆,还有天宁寺,袁林,汤阴岳飞庙,近年又发掘出了曹操墓高陵。最著名的当然是殷墟遗址和殷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早就想着要去安阳,去看殷墟遗址和殷墟博物馆。2020年殷墟博物馆择新扯扩建,到去年二月新馆落成。于是赶在春节前的空档,背上行囊,出发去安阳。</p><p class="ql-block"> 高铁在郑州东站中转,再一路向北,一个小时后到达安阳东站。现在新建的高铁站,离开城区都很远,从安阳东站打的到老城区有十公里路程,也要十五分钟。</p><p class="ql-block"> 安阳的老城区在西面,东面一半是新区。新区的规划建设十分整齐,有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最北面是洹河,接下来依次向南是住宅小区,中国文字博物馆,住宅小区,易园,安阳市政府大楼,安阳市文化广场,安阳市博物馆,安阳市图书馆,万达广场,安阳市体育馆。除了住宅小区外,几处公共建筑都很有特色。</p><p class="ql-block"> 酒店选择在老城区的文峰北路上,路口就有公交,到东面安阳博物馆和中国文字博物馆,到北面袁林和殷墟博物馆、殷墟遗址都不算太远。酒店的西面是北大街,后面是仓巷街,是安阳的老街坊,走了一圈,除了路边的小摊贩卖奶茶小零食有点人气,两边的门面店家也颇显冷清,好多干脆关门了结。北大街中间有个钟楼,走近一看,是八几年新建的,于是照片也懒得拍了。</p><p class="ql-block"> 路途中看到的安阳,除了一层平屋顶的老居民私房,大部分也都是高层的住宅楼和高层公建,路边也停满了私家车。</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去袁林,冷清无人。</p><p class="ql-block">待我转了一圈出来,才见有三、四个人进去。出袁林向西走了一段路,走过了安阳市肿瘤医院,只见医院门口的道路两侧停满了汽车,人行道上停满了电瓶车,中间留出窄窄的通道几乎很难过车,各地的医院都是人满为患。头顶上一架最老式的起落架不能收的螺旋桨教练机飞过,在袁林的西面是安阳航空运动学校,属于国家体育总局。又乘了三站公交,到殷墟博物馆,在博物馆逗留了近四个小时,人也不多,一个馆一个馆看过去。看博物馆其实还是要有舍取的,感兴趣的可以细看,一般的只能粗略一过,都要细看,时间不够用,也消化不了,到头来反而记不清看了些什么。下午二点多钟了,幸亏博物馆在出口处有个小餐厅,才得以吃了点东西填饱肚子,一看手机,已经走了18000步,本来按计划是要去殷墟遗址的,殷墟遗址隔河在博物馆的西面,不算太远。袁林、殷墟博物馆和殷墟遗址在一条游览线上。但脚有点酸胀人也有点累了,于是改变计划,直接打的回酒店歇息了。</p><p class="ql-block"> 出租车司机是个中年人,见我从殷墟博物馆出来,就问我,博物馆看看怎么样?我说非常不错,安阳的宝贝实在是太多看不过来,走马观花,时间不够用。他又说殷墟最顶级的青铜器一个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一个在河南省博物馆,被他们拿走了。流失在国外的英国也有很多。我说那个司母戊鼎是国家级的宝贝,当然要放到国家博物馆去。他又说整个安阳都是保护区,现在的村子、厂房下面一挖都是古墓文物。又说到盗墓贼,说他们都是利害脚色,古墓都是他们发现的,他们的本事比国家考古所那些所谓科班出身的人大多了。前些年有一帮盗墓的,在一条路边租了个门面房开店,白天也不见他们认真做生意,到了晚上他们关了门就在店里边挖洞,还真被他们挖到了。后来走漏了风声,才被抓了起来。他说你看这帮人利不利害?他们只要一柄洛阳铲,打几个探孔,就能知道下面有没有东西,范围是多大。他说的这事我早几年也听说过,还听说有盗墓的后来洗手归依了国家考古队,成了专家。他们可能没有高深的理论,但是他们都是实干的高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峰耸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安阳的当天,从安阳东站打的到酒店安顿下来,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酒店在老城区的文峰北路上,离天宁寺的文峰塔有1200米远,于是带上相机,急匆匆赶过去。拍了夕阳下的文峰塔。又绕到西面的西营街,隔着一个名叫“褡裢坑”的小湖面,拍了有水面倒影的文峰塔。时间晚了,塔院里进不去了。</p><p class="ql-block"> 隔天再去,进了塔院,仔细看塔身上的精美雕刻,逐一拍照。</p><p class="ql-block"> 文峰塔的正名应该叫天宁寺塔,建于公元952年,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此塔的不一般之处是五层塔檐,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似一把雨伞的样子,在历代数不清的古塔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塔顶有个露天平台,可以登顶观赏安阳市貌,可惜现在不让上去了。</p><p class="ql-block"> 此塔除了外型奇特,还有是八个面都有精美的砖雕,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百年袁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袁林,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的陵墓。在安阳的洹河北岸,靠近河的地方有一座向北的大照壁,高7.79米,长度竟然有66.75米,是全国最大的一座砖雕照壁。对着照壁向北是一条三百米长的墓道。</p><p class="ql-block"> 帝王的墓称之为“陵“,袁世凯虽然企图恢复帝制,但是只当了83天洪宪皇帝就被赶下了台。所以他的墓不称其为“陵”,而是用了个同音字叫“林”。</p><p class="ql-block"> 一早八点半就到了袁林大门口,空空荡荡,我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游客。从牌楼一进一进往里走,总体布局仍是沿用了封建帝王的陵墓格局,只是简化缩小了一点。化了不到一小时,就全部看完了。</p><p class="ql-block">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忽视的人物,他的是非功过,作为一般的老百姓,没有可能掌握史实资料,无法也无须去作什么判断。通常只能听凭于主导媒体的宣传,而主导媒体的倾向性往往有所取舍,不会全面客观地反映事实再作出评价。当我稍懂事时,就只知道袁世凯是窃国大盗,独夫民贼。这好像是法院判决,从根本上给他定了性,其它就什么都不用去管了。看过了袁林,回到家上网查了些资料,才发现近年来对袁世凯也有了一些正面的客观的评价。毕竟,他在当年那个五方杂处的时代,能被选举当上第一任民国大总统,必定不是个蠢货大草包。</p><p class="ql-block"> 又在网上看到了袁世凯少年时写的诗和他的书法,他的字倒也端正大气。有道是“相由心生,字如其人”,从写的字大致能看出一个人的基本取向。狂妄自大,不守信用,没有规矩的人大致是写不出端正的字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殷,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辞海》上的注释是:“殷,古都邑名。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商的第十代君王盘庚迁都于此。亦或称为商殷。”周朝灭了殷以后,当时所有的一切,均沦为废墟,“殷墟”之称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 殷墟曾经是商王朝的都邑,晚期的商王朝,在宫殿宗庙和王陵的建筑,青铜器制作,玉器陶器制作,甲骨文字记载等等许多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留下了灿烂的文化印记。</p><p class="ql-block"> 到安阳来看殷墟遗迹,除了看新建的殷墟博物馆里的东西,还有就是看原来的殷墟博物苑。殷墟博物苑里有宫殿遗址,车马坑,妇好墓,甲骨窖穴,甲骨碑廊和殷墟遗址博物馆(数字化展厅)。殷墟博物苑占地大,看点比较分散,特别是几处宫殿遗址,只有夯土台基上标注的红色柱基的位置,可看到的东西不多。而东面新建的殷墟博物馆,建筑面积有51000平方米,相对集中,可看的信息量较大。</p><p class="ql-block"> 殷墟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殷墟走一趟,会有一定的收获,会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汉字之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读一年级开始,就接触到了汉字,那时还没有简体字,汉字真是蛮难写的,小学生学写字,笔划多的字米字格里挤不下,笔划少的字又不容易摆布均衡。1956年后推广了简体字,客观来讲书写简易多了,能提高书写的速度。但是也遭到许多诟病,认为简化后丢掉了汉字的渊源和灵魂。所以台湾香港至今仍是在用繁体字。</p><p class="ql-block"> 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在介绍“甲骨的发现与发掘”那个展厅前,墙上那《一片甲骨惊天下》七个大字,给你极大的震撼。甲骨文从1899年清朝国子监的祭酒(相当于校长)王懿荣首次在被当作药材的“龙骨”(即是老百姓挖掘出来的甲骨被当作了药引子)上发现了有规律的刻纹而确定了它的文字价值,到1928年在安阳小屯村开始有规模的发掘,到今天也就只有126年和97年时间。各个时期的发掘,总共挖出了15万片甲骨,其中台湾有3万多片,另外还有数万片流散在民间和海外。虽然甲骨文的发现发掘研究只有一百来年的历史,但却是汉字最早留存的实证。</p><p class="ql-block"> 甲骨文与古埃及的圣书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和古印度河流域的原始文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文字。</p><p class="ql-block"> 甲骨文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发展变化完善成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现今汉字的源头。。</p><p class="ql-block"> 目前发现的殷墟甲骨文的字数总共近4500个,其中可以释读的大约1500个。还有很大一部分甲骨文没法辩认。要识读甲骨文,先要认读篆体金文,再反推上去,还要了解千年前的习俗物件,行文用辞的特征,才能揣摩出点大概意思,实在是难矣哉难矣哉。</p><p class="ql-block"> 甲骨文在安阳随处可见,与大都市通常的“英汉对照”相仿,安阳好多公共场合都有“甲汉对照”。在安阳几天,晚上看电视节目,安阳文旅台每天有“甲骨文识读大会”,小学生中学生和各行各业的成人,参加甲骨文识读,比赛谁认识的甲骨文字多,现场还有专家解读答疑。安阳还有一所小学名叫甲骨文小学,校长每天在校门口放一个甲骨文字,让小学生每天认识一个甲骨文。</p><p class="ql-block"> 几年前,曾看过武汉大学文学院万献初教授讲解汉字的渊源变化,很有意思,甚至去买了他的书。每一个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体演变过来,都能写一篇小文章。由此也可以明白,天下凡事都有由头,不会平白无故地产生。</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汉字,大概是唯一能成为艺术品的文字。我们每个人上小学,都要求学写毛笔字。早先没有铅笔钢笔,但凡读书识字就要学写毛笔字,但是现在日常的生活交往中基本不用毛笔字,因此大部分甚至是绝大部分人其实都不太喜欢练习写这个东西,只有极少数人由喜欢而钻研而成为书法行家,甚或可以成为书法大家靠写毛笔字谋生。数千年间也会出一个、两个老天爷特别眷顾的天才如王羲之、米芾,他们随意写的小字条都会成为无价之宝,成为书圣。现在,即便是名气远不及王、米的书法家,所写的字要几万几十万一平尺也是不在少数,他们写的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可以裱成轴子或装入镜框,挂在厅堂或书房的墙上,天天欣赏而不会厌倦。这在念A、B、C,只有26个字母组成的拼音文字的西方是不能想象的。由此可见,汉字的独特渊源与字体审美,举世无双。</p><p class="ql-block"> 看了中国文字博物馆里的展品,一方面惊叹几千年来汉字的演变进化是多么漫长而有趣,另一方面叹息自己在这方面真是知之甚少。虽然从小喜欢写字,读初中时回家会自觉地练习写几张毛笔字,但是初中毕业后直到今天,已经再也没有拿过毛笔写字了。字帖倒是买了不少,也只是喜欢只是翻翻而已。可惜的是,上帝赐予我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要想重新读帖练字恐怕是没有机会了。憾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01-22 二改</p> <p class="ql-block">【文峰耸秀】</p><p class="ql-block"> 文峰塔的正南面。</p><p class="ql-block"> 文峰塔是通常民间的称呼,正名应该是“安阳天宁寺塔”。由于门楣上的匾额题的是“文峰耸秀”,于是便被叫作文峰塔。2001年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文峰耸秀】</p><p class="ql-block"> 塔身有八个面。每个面都有精美雕刻。塔身有五层檐,每层檐下的斗拱各不相同。</p> <p class="ql-block">【文峰耸秀】</p><p class="ql-block"> 塔前立的石碑。一半刻的是赵朴初一九七七年看了文峰塔写的一首诗:“层伞高擎窣堵波,洹河塔影胜恒河;更驚雕像多殊妙,不负平生一瞬过。”</p><p class="ql-block"> “窣堵波”,是梵语的音译。是源于印度的供奉佛舍利的塔式建筑。“恒河”,是指印度,佛教佛塔是从印度传过来的。</p><p class="ql-block"> 另一半刻的是文峰塔的正立面图,是1991年安阳市古建文物管理所的测绘图。</p> <p class="ql-block">【文峰耸秀】</p><p class="ql-block"> 正南面拱门上的高浮雕,是释迦摩尼三身佛,所谓的法身佛、报身佛和应身佛。佛像面容慈善,脸颊丰腴,衣袂自然,实在是水平高超。</p> <p class="ql-block">【文峰耸秀】</p><p class="ql-block"> 此人在塔前仰望许久,是在端详门匾上的字。后来又站在门匾下让我帮他拍了几张照片,说一定要把匾额拍进去。交谈中得知他是郑州人。听说我远道而来,说“你不容易,我郑州离这儿那么近,也才是第一次来。”</p> <p class="ql-block">【文峰耸秀】</p><p class="ql-block"> 门匾上是《文峰耸秀》四个大字。是“大清乾隆三十七年彰德府知府黄邦宁重修”</p><p class="ql-block"> 乾隆三十七年是公元1772年。</p> <p class="ql-block">【文峰耸秀】</p><p class="ql-block"> 夕阳下的文峰塔。一轮淡淡的圆月挂在塔顶。</p> <p class="ql-block">【百年袁林】</p><p class="ql-block"> 袁世凯陵墓。</p><p class="ql-block"> 袁林进门处的牌楼。六柱五楼,木斗拱,绿色琉璃瓦。经历百余年,文革中倒也渡过一劫,留存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2001年袁林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百年袁林】</p><p class="ql-block"> 过牌楼后是神道,两侧是石像生。从南到北依次是望柱、石马、石虎、石狮、武官和文官。</p> <p class="ql-block">【百年袁林】</p><p class="ql-block"> 接着是碑亭,三进门。</p> <p class="ql-block">【百年袁林】</p><p class="ql-block"> 碑亭里的石碑上,书有“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九个字。</p> <p class="ql-block">【百年袁林】</p><p class="ql-block"> 从三进门进去,就是景仁堂。是当时祭祀袁世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百年袁林】</p><p class="ql-block"> 景仁堂。</p><p class="ql-block"> 我的镜头朝上在拍摄梁架上的彩画。一个老者过来与我搭话,说这都是一百多年了,你看屋架都好好的,一点也没有走样,地上的方砖拼接得也严丝合缝。于是与他又攀谈了一会,谈到袁世凯,说袁有过也有功。以前对袁的评价出于某种需要,过于偏面不太完整中立。他似乎很有谈兴,但我有今天的时间安排,不想耽搁太久,于是没有更多的聊下去。后来发现这个老者不是游客,是个当地人,蹲在墙角边晒太阳去了。</p> <p class="ql-block">【百年袁林】</p><p class="ql-block"> 走出景仁堂,就是墓门。前面走过的牌楼碑亭等都是中式的布局与建筑,但这个墓门却是西式的罗马柱与大铁门,搞了个中西结合。</p> <p class="ql-block">【百年袁林】</p><p class="ql-block"> 铁门后面是青白石雕成的五供桌和青石围筑的墓丘。</p> <p class="ql-block">【百年袁林】</p><p class="ql-block"> 绕着陵丘兜了一圈。</p><p class="ql-block"> 想袁世凯虽然现在是留下一段骂名,但他毕竟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风云人物,死后才能有这么大的一个葬身之地,百年后还会有许多与他毫不相干的人来看他,这个“看”,当然不是凭吊,也谈不上纪念,只是“看看”而已。即便是如此,历史上有多少人能达到死后不但没有灰飞烟灭反而会时常有人去看看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百年袁林】</p><p class="ql-block"> 整个陵区静悄无声,只有树梢上的喜鹊喳喳叫着。</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安阳殷墟纳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甲骨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p><p class="ql-block"> 商文明历经千年沧桑绵延不绝,成为中华文明的源泉。</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新馆。坐落于洹水之滨,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着洹河相依相望。2024年2月开馆。新馆似一座商代出土的青铜方鼎,矗立在水面中央。</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由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设计,去年看的绍兴大禹纪念馆也是他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大门上三个甲骨文字:“天邑商”。</p><p class="ql-block"> 有好多资料又说这三个字是“大邑商”。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不管是“天邑商”还是“大邑商”,都是指商朝晚期的都城:安阳殷墟。</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进入大门是一个高高的中庭。顶上挂着的是一只凤凰。</p><p class="ql-block">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是春秋时期的诗集《诗经》中的《商颂•玄鸟》的开头八个字。“玄鸟”,黑色的鸟,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是燕子,但也有说是凤凰。</p><p class="ql-block"> 上天降下了玄鸟,生下了商的始祖。</p> <p class="ql-block">  【殷墟千载】 </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中庭正面,有大幅题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出自西汉的《礼记•大学》。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该保持天天新,新了之后还要更新。这个“新”,可以有多方面的理解:面貌、学问、能力等等。二千多年前的古人就能这样自勉,那么今天的我们还有什么借口可以懈怠呢!</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中国的考古因为经费、交通、设备的不足,经常是断断续续,难以为继。 1931年9.18事变后,考古工作困难愈重,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写了此训词给安阳殷墟考古发掘队,勉励同仁:社会环境恶劣困难,气节志向不能动摇。犹如风雨交加昏暗之晨,雄鳮仍要引吭高啼,唤醒新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是民国年间保安司令督导区长和保甲长看护文物和查处盗墓的文件。</p><p class="ql-block"> 安阳地区地下的文物实在太多,千百年来盗墓从未间断。</p><p class="ql-block"> 此次在殷墟博物馆三楼看到的《长从何来——殷墟花园庄东地亚长墓专题展》,一大批文物是2000年刚刚出土的。2000年12月,有村民报告考古队,说花园庄村东头有人盗墓。考古队即刻到现场,看到麦田里有十几个盗洞。于是立即进行紧急发掘,一个月后,亚长墓被完好无损地发掘出来。出土青铜器玉器1146件,规格仅次于妇好墓。</p><p class="ql-block"> 可见,直到今天,盗墓也从未停止过,而且手段会越来越高明,这亚长墓不就是盗墓贼发现的吗?亚长墓在妇好墓正南方,距离只400米。如果没有村民举报,这墓就要在考古队的眼皮底下被盗挖去了。</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车马遗迹展。 商王朝随葬的马车,2005年出土于安阳钢铁公司第二炼钢厂西南。</p><p class="ql-block"> 马车用于交通,战争,礼仪,围猎。有马车随葬的都是商王和贵族的墓。</p><p class="ql-block"> 一辆马车有两匹马殉葬。</p><p class="ql-block"> 马车是木质的,木头埋在土下腐朽以后与泥土会有差别,但发掘时要十分小心,才能把木质部分的轮廓清理出来,而且得保留一部分泥土,才能支撑木车轮和车架的完整形状。</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除了殉马,还有殉人。这辆马车殉葬了两个人。</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商代王公贵族的马车是这样的。手扶木横杆,只能站着并没有座位。</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甲骨文的“车”字是这么演变过来的。</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司母戊鼎。晚商时代,1939年安阳市武官村出土。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9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在三千年前,要做模、一次性浇注,谈何容易。即便是放到今天,怕也是要费一番功夫的。</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学界对铭文又进行释读,将“司”改译为“后”,于是现在的正式名称是“后母戊鼎”。</p><p class="ql-block"> 真品现在藏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个是复制品。</p><p class="ql-block"> 在安阳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也分别有这样一个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是“司母辛”铜鼎。</p><p class="ql-block"> 晚商时代,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晚商时代, 铜方壶。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戈”铜壶。</p><p class="ql-block"> 晚商时代,2004年安阳四盘磨出土。</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亚长”铜觥(gong)。</p><p class="ql-block"> 晚商时代,2000年安阳花园庄东亚长墓出土。觥是盛酒的器具。</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戍嗣子”铜鼎。</p><p class="ql-block"> 晚商时代,1959年安阳后冈出土。</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亚长”牛尊。</p><p class="ql-block"> 晚商时代,2000年安阳花园庄东亚长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铜手形器。五指比例适度,手形逼真。</p><p class="ql-block"> 晚商时代,2000年安阳花园庄东亚长墓出土。有说是亚长在战斗中失去了右手,这是䃼做了铜右手下葬的。</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龙形玉玦(jue)。 </p><p class="ql-block"> 晚商时代, 2000年安阳花园庄东亚长墓出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殷墟出土的陶罐。 晚商时代。</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1976年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陶罐。</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里人真的不多,常常是一个馆里只有七、八个人。可以让你静下心来慢慢观赏拍照。</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安阳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安阳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现在是国家一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是2007年落成的新馆。外形为四方覆斗状,寓意天圆地方。造型极具冲击力,给人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安阳是早期华夏文明中心之一,历史悠久。从旧石器时代起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小南海文化、殷商文化、甲骨文化、周易文化、曹魏文化、运河文化。</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安阳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的中庭,空荡荡没有几个人。</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安阳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素烧侍女俑。 隋朝(公元581—618年)</p><p class="ql-block"> 2020年安阳樾龙台小区出土。</p><p class="ql-block"> 人物比例合宜,神态生动,衣纹自然。1600年前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安阳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陶佣。 唐代</p><p class="ql-block"> 1979年安阳火柴厂出土。</p><p class="ql-block"> 可以看出那个时候女人的穿着打扮。</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安阳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里“安阳历史文化展厅”,除了青铜,甲骨,陶器,铜镜,钱币等等,还有一个石雕展厅,陈列的石碑和一些墓志铭的石刻。</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安阳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是给少年儿童摹仿考古挖掘用的,可以在砂坑里挖出甲骨,青铜,玉器。从小培养认识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遗址。</p><p class="ql-block"> 妇好墓前的石碑上刻着甲骨文“王后”,“母亲”,“女将”。</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遗址。</p><p class="ql-block"> 妇好墓入口侧旁的妇好立像。她是一位女将军,所以穿着铠甲,手拿着铜钺(yue),铜钺是军事权力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遗址。</p><p class="ql-block"> 妇好墓的入口。</p><p class="ql-block"> 妇好墓是1976年发掘的,墓深7.5米。随葬器物有青铜器、玉器、宝石、骨器和陶器,共计1900余件。</p><p class="ql-block"> 根据墓中铜器铭文和甲骨的有关记载,妇好是殷王武丁的夫人,巾帼将军。</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遗址。</p><p class="ql-block"> 从妇好墓入口往下走四段楼梯,大概下了二层楼,即可看到当初发掘的墓穴。</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遗址。</p><p class="ql-block"> 妇好墓。墓穴内除了大量的随葬品以外,还有16具殉葬人的遗骨。</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遗址。</p><p class="ql-block"> 这是1936年发掘的YH127甲骨窖穴。出土了万余片甲骨,为历次发掘最多的一次。洞穴边还有一具人骨。</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遗址。</p><p class="ql-block"> 这是殷墟宫殿宗庙的建筑遗址,上面的建筑当然早就没有了,红色小圆柱是现在勘测到的当时房屋的立柱的位置,夯土台基长21米,宽8.2米,放到今天也是不小的房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遗址。</p><p class="ql-block"> 这是遗址区的车马坑,2000年发掘出土的。</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遗址。</p><p class="ql-block"> 原来老的殷墟博物馆的旁边,立着一块大石,刻着“洹水”两个字。</p><p class="ql-block"> 几千年来,洹水流淌,使中原地区的先祖得以繁衍生息,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水才是大地上生物生存的根本条件,因为阳光和空气不分地域都是一视同仁的(当然南北极的阳光极端条件除外),但是没有水,就不会有生命。</p> <p class="ql-block">【殷墟千载】</p><p class="ql-block"> 殷墟遗址。</p><p class="ql-block"> 从“洹水”石碑的旁边眺望洹河,水流平缓,对岸不远处就是新建的去年落成的殷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我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是说水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而这条洹河,就是滋养先古的殷商文明的血脉。</p> <p class="ql-block">【汉字之美】</p><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是大门口的字坊。是一个金文的“字”。</p> <p class="ql-block">【汉字之美】</p><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2009年落成,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汉字之美】</p><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毛公鼎。(仿制品)</p><p class="ql-block"> 西周时代,内铸有铭文32行499字,是现存青铜器中最长的铭文。</p><p class="ql-block"> 原件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汉字之美】</p><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散氏盘(仿制品)。</p><p class="ql-block"> 西周时代,盘内有铭文19行,357字。原件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汉字之美】</p><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贾伯壶。</p><p class="ql-block"> 西周时代,壶盖外侧铸有铭文33字。</p> <p class="ql-block">【汉字之美】</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布展者把甲骨文做成灯光片排列起来,别出心裁。</p> <p class="ql-block">【汉字之美】</p><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里陈列的甲骨,都是经过挑选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海量的甲骨还都在库房里等待清理和解读。</p><p class="ql-block"> 曾经的研究甲骨文的著名学者有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四人,被尊称为“甲骨四堂”。</p><p class="ql-block"> 曾看到有资料说,国内专门研究甲骨文的专家约有50个人,而能看懂一点或者是学而有成但不是专业的人可能会更多,而安阳得天独厚,可能会比其它地方更多一点。而现在有了AI技术,对甲骨的拼接还原、文字的扫描归类分析解读可能会有更大的帮助。</p> <p class="ql-block">【汉字之美】</p><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大部分的甲骨都是龟甲。已经出土了十几万片,幸亏那个时候有那么多乌龟,而且个头都很大,是吃了龟肉后留下的那么多龟壳,作为最初的文字纪录的载体,才能遗存到今天。如果是刻在木头上,那就什么也留传不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汉字之美】</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商王武丁时代的甲骨,回来把照片放大,甲骨上的文字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 也曾看到有文章在讨论,三千年前,先人拿什么工具在坚硬的甲骨上刻出细小的纹路来。即便在今天,在甲骨上刻字,恐怕也得有一把钨钢的刻刀才行,但是三千年前哪有什么钢?</p> <p class="ql-block">【汉字之美】</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细看这甲骨上的刻㾗,一笔一刀,干脆利落,没有反复重刻的痕迹,可见对文字已经是熟练掌握的了。</p> <p class="ql-block">【汉字之美】</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商代的甲骨文有许多是刻在牛的肩胛骨上的。</p> <p class="ql-block">【汉字之美】</p><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动物的表达就是画给你看:羊和鹿的特征是它的角,马是它的尾巴,大象是它的鼻子。实实在在的像形文字。</p> <p class="ql-block">【汉字之美】</p><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物件的表达也十分形似。</p><p class="ql-block"> 门、井、屋子、道路,直接就画出了它的样子,看了应该不会搞错。</p> <p class="ql-block">【汉字之美】</p><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安阳”两个字的甲骨文写法。</p><p class="ql-block"> 这两个字就没有东西可以照着画了,没有动物和物件叫“安”。</p><p class="ql-block"> “安”是一种心情一种意态,于是画了一个女人在屋子里,有女人在家就可安心、安定,表达出了一种心情。</p><p class="ql-block"> 而“阳”,画了一座山,一个太阳,一条河。表示在山脚下河流边,照得到太阳,就是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汉字之美】</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男、女卫生间的门口,标上了甲骨文的“男”和“女”。如果没有下面的图标,你能分辩出男、女吗?</p> <p class="ql-block">【汉字之美】</p><p class="ql-block"> 殷墟遗址。</p><p class="ql-block"> 十二生肖的甲骨文写法。</p><p class="ql-block"> 下面的小字是篆书,隶书和楷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汉字之美】</p><p class="ql-block"> 殷墟遗址。</p><p class="ql-block"> 甲骨碑廊。L型的甲骨碑廊长300米。分门别类把现今能够解读的甲骨文列在墙上。</p> <p class="ql-block">【汉字之美】</p><p class="ql-block"> 殷墟遗址。</p><p class="ql-block"> 甲骨碑廊。逐一细看过去,有的字可以理解它的来源,有的字就根本弄不懂最早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文字的变化真是太玄妙了。</p> <p class="ql-block">【汉字之美】</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在听汉字是如何从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演变到现在的简体字。</p> <p class="ql-block">【汉字之美】</p><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子游碑。 隶书,汉朝。</p><p class="ql-block"> 东汉元初二年刻(115年)。 1798年安阳丰乐镇出土。</p><p class="ql-block"> 大概只有汉字,从像形的甲骨文演变过来,笔划不再是一条等粗的直线,而是讲究撇、点、勾、捺 。文字除了表达意思,还能让你欣赏它的平面构成,讲究笔划线条的布局呼应、轻重均衡。方块字除了表意还要呈美。</p> <p class="ql-block">  【安阳随拍】 </p><p class="ql-block"> 从文峰塔步行回酒店,在铁狮口街看到一盲人在路口拉琴乞讨,傍晚的风吹在脸上凉飕飕的。琴声从扩音器传出来,是个悠扬的民歌曲调,不由得停住脚步站到远处拍了几张。刚离开走了十几米,觉得不妥似乎欠了点什么,一摸口袋里只有乘公交剩下的几个硬币,还好放身份证的名片盒里有几张应急用的纸币,赶紧拿出来,抽了张绿色的,放到他的塑料篮框里,才安心离去。</p> <p class="ql-block">【安阳随拍】</p><p class="ql-block"> 下公交车回酒店路上,发现下水道的井盖竟然也用了青铜纹饰,而且做得很精细。不亏是殷墟,青铜和甲骨的故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