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南京二日游最后一亇景点是牛首山。整体而言,牛首山佛顶宫以其独特的整体格局和精美的细节设计,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b></p> <p class="ql-block">牛首山地下佛宫,即佛顶宫。</p><p class="ql-block">牛首山自古便是风光秀美之地,至今依然保存有众多的历史古迹,牛头禅宗即发祥于此。早在南朝时期,这里便建有弘觉寺,唐代又修建了宏觉寺塔,所以其自古以来都是佛教名山。而佛顶宫则建于2012年,历时4年竣工,整体设计方案可以归结为“补天阙,藏地宫,现双塔,兴佛寺”。</p><p class="ql-block">关于“补天阙,藏地宫”:牛首山又名天阙山,因东西两座山峰形同牛首而得名。相传文殊菩萨曾领一万菩萨冬居于此。昔年晋元帝建都南京,想在宣阳门外建立双阙,以示皇权。一日,丞相王导陪同晋元帝出巡,见牛首山两峰对峙壮观非常,便言道:“此天阙也,岂烦作改!”晋元帝深知丞相苦心,便取消建立双阙,于是“天阙山”的名字也流传了下来。</p><p class="ql-block">而自1937年开始,牛首山因为长达21年的开矿,西峰塌陷,形成了一个60多米的深坑,双峰仅余东峰。所谓的“补天阙”,就是在修复山体的同时,利用深坑兴建佛宫,恢复牛首双阙。</p><p class="ql-block">至于“藏地宫”,即建造地宫用于供奉佛顶骨舍利。地宫主要分有舍利大殿和舍利藏宫,其中舍利藏宫位处地下最深处。每年当中只有七次对外瞻礼,舍利藏宫有一座六角玲珑莲花宝塔用于安置舍利,塔内用封闭的玻璃宝函供奉,以保证佛顶真骨的供奉环境。</p><p class="ql-block">关于“现双塔”:唐时,牛首山有双塔,西峰名曰辟支塔,东峰有弘觉寺塔。后西峰辟支塔因开采铁矿而被拆除,从此牛首山双塔不复存在。新建的佛塔名曰佛顶塔,塔高约88米,九层四面攒尖式屋顶,是一座新建的唐代风格宝塔,与东峰弘觉寺塔遥相呼应,重现双塔格局。</p><p class="ql-block">关于“兴佛寺”:南朝时,牛首山西峰曾有高僧辟支和尚在山洞内成道,因此牛首山也称为仙窟山,后建佛窟寺,并于唐时兴建宏觉寺塔。而佛寺几代复兴又被毁,这次以牛首山地宫的佛顶舍利命名,重建后取名佛顶寺。整座寺庙秉唐代建筑风格,依山而建,秀美山色郁郁葱葱。</p><p class="ql-block">此外,佛顶宫内供奉的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也有其流传历史:据《佛国记》记载,释迦牟尼佛涅槃火化后,得到了84000粒各形各包的舍利和12块佛顶舍利。其中一块佛顶舍利在北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被印度高僧施沪尊者带到中国,供奉在金陵长干寺(即大报恩寺)。公元1011年,真宗皇帝下令将这块佛顶舍利装入金棺银椁,并瘗藏于地宫,以示永久保护。2008年,考古学家们在原大报恩寺遗址发现了这块珍贵的佛顶舍利。经过一年半的考证,这块舍利的身份得以确认。2015年,这块舍利被迎请至牛首山地宫永久供奉。</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牛首山地下佛宫不仅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更是一个汇聚信仰与智慧的精神高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敬畏:画面中的石雕拱门和上方的雕像,作为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它们的存在,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对历史的敬畏之情,感受到时间的沉淀和文化的积累。</p><p class="ql-block">文化的传承:拱门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和文字,彰显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元素不仅是艺术的体现,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提醒我们要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牛首山佛宫整体格局独具匠心,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左侧,一个巨大的半圆形结构巍然矗立,顶部覆盖着棕色的网状材料,宛如一张巨大的棕色伞盖,为下方的空间提供庇护。支撑结构洁白无瑕,与棕色顶部形成鲜明对比,更显其庄重与神秘。</p><p class="ql-block">右侧,一座装饰华丽的建筑映入眼帘。金色的几何图案在顶部熠熠生辉,与灰白色的石雕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建筑整体线条流畅,结构精巧,仿佛诉说着古老而神秘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中央,一座高耸的宝塔拔地而起,直指云霄。宝塔多层结构错落有致,每层都装饰有金色的屋顶和红色的檐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顶端金色的尖顶更是耀眼夺目,成为整个建筑群的点睛之笔。</p><p class="ql-block">四周,绿树环绕,郁郁葱葱。这些树木不仅为建筑群提供了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环境,更增添了一份宁静与和谐。游客们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漫步,感受着佛宫的庄严与神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山顶远眺</b></p> <p class="ql-block">幸绘百图,牛首山景。聊以万机之余,微探山丹之梯,蒼茫间赏路之白。访禅阁于山间,钟声悠扬,响还静吟。情搜闲隙,中窥其妙,分齐念此山之美。”</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有幸绘制百幅图画,描绘牛首山的景致。在繁忙的公务之余,我微微探寻那山丹之色的石阶,在苍茫之中欣赏那洁白的道路。我在山间探访禅阁,只听得钟声悠扬,回响之中带着宁静的吟唱。我在闲暇之时寻觅这份宁静,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这山的奇妙,不禁分外思念这牛首山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佛宫走道的艺术风格体现了设计师对古典与现代艺术的深刻理解与巧妙融合。通过精美的雕刻、华丽的吊灯以及和谐的行人画面,营造出了一个既庄重又神圣、既艺术又宁静的空间。这种风格不仅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更让人们在行走中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与心灵的净化。</p> 地下佛宫 <p class="ql-block">“佛告阿難:我天度后,若有善男女供养我舍利,虽如芥子,恭敬尊重供养,是人以此善根,一切皆得佛果。”</p><p class="ql-block">这句话意为:佛告诉阿难,在我灭度后,如果有善男善女供养我的舍利,哪怕只是像芥子那么小,只要恭敬尊重地供养,那么这个人因为这个善根,将来一切皆可得佛果。</p><p class="ql-block">“果教不可恩议,造塔也如是。信心念佛,功德乃至一华敬于空中,以此善根,一切皆得涅盘。”</p><p class="ql-block">这句话意为:所得的果报和教化不可思议,建造佛塔也是如此。有信心地念佛,功德之大,乃至在空中敬献一朵花,因为这个善根,一切皆可得涅槃。</p><p class="ql-block">“何况亲承如来而供养者,于我天后供养舍利者,所得福德不可思议。未來世得天玉梵三转蛤圣王,善根不可思说。”</p><p class="ql-block">这句话意为:更何况那些亲自承受如来教化并供养的人,以及在我灭度后供养舍利的人,他们所得的福德不可思议。在未来世,他们将得到天玉梵三转蛤圣王的果位,善根之大,无法言说。</p><p class="ql-block">“自大悲经:供养皈依舍利者,死后百刧不堕地狱,受天上人中當乐,终得罗汉果。舍利变化自在,或现佛界神通自在力故。”</p><p class="ql-block">这句话引自《大悲经》,意为:供养并皈依舍利的人,死后百劫不会堕入地狱,将在天上和人中享受快乐,最终将得罗汉果。舍利具有变化自在的能力,或者能显现出佛界的神通自在力。</p><p class="ql-block">“有人佛天度后供养佛舍利,乃至如芥子许,其福无边,乃至苦尽故。自摩訶般若波罗蜜经。”</p><p class="ql-block">这句话意为:有人在佛灭度后供养佛舍利,哪怕只是像芥子那么小,他所获得的福德无边无际,乃至能消除一切苦难。这句话引自《摩訶般若波罗蜜经》。</p> <p class="ql-block">《佛国记》等文献记载:释迦牟尼佛涅槃荼毗火化后,得舍利八四斗,即各形各色舍利84000粒,佛顶舍利12块。此佛顶舍利,是印度高僧施护尊者,于北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经斯里兰卡乘商船由海上丝绸之路来华,将佛顶舍利奉送给金陵地界最为清净庄严的寺院—长干寺。时任方丈可政法师奏报朝廷,得到诏令,以最高规格供奉。公元1011年,真宗皇帝敕诏,将佛顶舍利装入金棺银椁,瘗藏于地宫封存永久保护,</p><p class="ql-block">并勒石为记。</p><p class="ql-block">时至2008年,考古专家团队于原大报恩寺遗址发现佛顶舍利,经过一年半时间考证后确认。2010年于栖霞寺举行盛世重光法会。2015年迎请至牛首山地宫永久供奉,两岸四地108位高僧,共同见证迎请盛会。</p><p class="ql-block">《金光明经》云:“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大般涅槃经》云:“若见如来舍利,即是见佛”·...</p> 地下宫四周雕塑作品 <p class="ql-block">此雕塑的具体风格特征表现为:</p><p class="ql-block"> 1. 细腻精致:人物形象雕刻得极为精细,服饰纹理、面部表情都栩栩如生,展现出高超的技艺水平。</p><p class="ql-block"> 2. 庄重神圣:整体氛围庄重而神圣,人物姿态和背景元素都透露出一种不可侵犯的威严感。</p><p class="ql-block">3. 色彩丰富:色彩运用鲜艳而不失和谐,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p><p class="ql-block"> 4. 文化融合:雕塑中融入了丰富的佛教文化元素,展现出独特的宗教韵味和文化内涵。</p> 环宫长廊壁墙上艺术品 <p class="ql-block">自然与和谐:</p><p class="ql-block">崇山妙景的描绘往往寓意着自然与和谐的理念。在佛教文化中,大自然被视为佛性的体现,山山水水都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慈悲。这些艺术品通过展现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引导人们欣赏自然之美,体会生命之源的奥秘。</p><p class="ql-block">修行与悟道:</p><p class="ql-block">崇山妙景还可能象征着修行与悟道的道路。在佛教中,修行者常常通过游历山水、亲近自然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这些艺术品通过描绘崇山峻岭的艰辛与壮丽,寓意着修行之路的坎坷与美好,鼓励人们勇于面对困难、坚持修行。</p><p class="ql-block">超脱与宁静:</p><p class="ql-block">最后,崇山妙景的描绘还传达出一种超脱与宁静的境界。在繁忙的世俗生活中,人们往往渴望逃离喧嚣、寻找内心的宁静。这些艺术品通过展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心灵的避风港,让人们能够在欣赏艺术的同时,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描绘崇山妙景的佛宫墙上艺术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禅意。这些艺术品通过精湛的构图与技法、丰富的色彩与层次以及深远的寓意与象征,引导人们欣赏自然之美、体会生命之源的奥秘,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对宇宙观的表达与探索:</p><p class="ql-block">在一些画作中,山峰高耸入云,云朵环绕其间,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这种表现可能与中国古代人们对宇宙观的探索有关,他们通过观察自然、感悟天地,试图理解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真谛。</p><p class="ql-block">艺术审美与情感寄托:</p><p class="ql-block">这些雕刻艺术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是人们情感寄托的载体。它们通过精美的雕刻和生动的画面,触动着人们的心灵,引发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p> 纪念品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