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1月7日至1月19日我们全家去台湾旅行,这次我们决定采取悠闲度假模式游台湾,所以在台北租了一个三房一厅厨卫齐全干净整洁的民居作为我们的根据地,早出晚归。这里是台北市大安区永康街,这里是台北的老城区中心,交通便利,生活方便,台北永康街,是藏在闹市中的烟火人间。这里街巷狭窄,却挤满了热闹的摊贩和精致的小店。清晨,小笼包子和葱油饼的香气弥漫,唤醒沉睡的味蕾;午后,咖啡馆里传来慵懒的音乐,时光在此慢下来。转角处,百年老树静静守护着这片土地,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永康街,是台北的缩影,既有古老的质朴,又有现代的精致,每一寸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现在它还是台北的旅游景点之一,让游客在永康街上走走,感受台北的人间烟火。我们这次住在永康街23巷7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永康街是放射状的,中心地区是永康公园,放射岀来的叫做巷。这是我们租住的永康街23巷的样子,我们就是从网上看到永康街的街景,一下子喜欢上了这里,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台湾,所以决定住在这里,现在看来这个决定是正确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永康街的永康公园,因为已经年近春节,所以已经张灯节彩。我亲眼见到彩灯是如何搭建起来的,全都是永康街的退休老人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完成的,灯笼上面写着永康街各个商家的名字,看来这个彩灯展的所有费用是由这些商家出资赞助的,同时也给商家做了广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台湾环保做的很好,垃圾都是集中处理,实行垃圾不落地的政策,所产生的垃圾都要带回家放入垃圾袋中,街上没有垃圾桶。每天晚上10点20分到10点半垃圾车开来永康公园路上,居民将垃圾放入车中。我也体验了一下台北倒垃圾的过程。体会了台北人的生活,当了一回永康街的居民,所以对台湾有了更直接的了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永康街的附近是台湾的东门市场,台北东门市场,是台北的一处烟火人间。这里有着最地道的台北生活。市场里,新鲜的蔬果、现宰的肉类、琳琅满目的小吃,还有各种日用品,应有尽有。穿梭其中,能看到当地居民挑选食材的日常,也能品尝到黄妈妈米粉汤的鲜美、东门城卤肉饭的香浓。东门市场,是台北的缩影,藏着这座城市的质朴与温暖,我们来到台湾当然要去那里逛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东门市场网红店“黄妈妈米粉汤”。里面穿红衣服的就是传说中的黄妈妈,小天热情的上前去打招呼,没想到黄妈妈的丈夫居然会讲英语,热情的与小天交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东门市场我们边走边逛边与摊贩交流,这种深入台湾民间接地气,体会人间烟火,也是一种很高级的旅游方式。</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女儿带着大圣小天在东门巿场品尝台湾小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永康街上一家很不起眼的门脸,店名叫“甜满”,它一大早就有几百人排队来买牛轨饼,并且天天如此。我们很好奇终于也排了一次长队买了牛轧饼尝尝,并无特别,看来是网红效应。排队来购买的大多数是韩国年轻人,他们是当成台湾伴手礼带回国的。可以说永康街上的什么东西都可以卖得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东门巿场我看到了兴记水饺店,发现它赫然写着“林青霞打包台湾味家乡情”,觉得这里面一定有故事,于是好奇的向老板打听,老板说林青霞最喜欢吃他们家的水饺,直到现在每次回台湾临走的时候,总要到他们家买50袋冷冻水饺直接随行李空运去香港,到香港自己吃或送朋友。一般来说林青霞这样的名人什么吃不到,居住的香港又是美食天堂什么没有,为什么要买台湾东门兴记水饺?我的猜想原因只有两个,一是这家水饺实在太好吃了。二是,这是林青霞吃惯的家乡味道。就像我小时候生活在新街口富民坊28号,吃惯了那里的味道。一直到现在我只要在南京还会去那里吃一碗面或一碗馄炖,烤鸭盐水鸭,这些东西尽管南京哪里都有,但是我总觉得那里的味道最正宗。我们也买了东门兴记的韮菜虾仁水饺、大白菜韮黄猪肉水饺、高丽菜猪肉水饺、韮菜猪肉水饺,味道都不错,就连平时嘴很刁的美食家女儿佳佳吃了也说好。所以兴记水饺品质优良无话可说,但是我觉得林青霞现在身居香港,单凭味道好也不太可能买了空运回家,这也太夸张了。一定还有其他的原因,更大的因素是她家住在附近习惯了这个饺子的味道,这就是饺子店老板在招牌上所写的:台湾味家乡情。我赶紧查询,结果还真是发现林青霞家还真的住过东门巿场附近,再查询更详细林青霞家居然就住在永康街。她当时就经常吃东门兴记的水饺,并给她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这种家乡味永远也忘不了,这也成为她的乡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年18岁的林青霞在台北西门町被星探发现,于是走入电影界。拍了第一部电影《窗外》,之后林青霞迅速窜红,名利双收。林青霞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她用《窗外》赚取的片酬买下了台北市永康街6巷9号4楼的一个单元房,这样使她能够们全家从台北近郊三重搬到了台北市中心的永康街,在永康街林青霞与家人度过8年的时光,在这8年林青霞拍了很多流行的电影,度过台湾文艺片最盛行的时期。林青霞几乎都是这些影片的主角,红透了半边天,没有林青霞就没有文艺爱情片的影响力,就是这个时代的符号。林青霞在永康街住了8年之后,又拿出四部电影的片酬,买下了台北仁爱路的一个高级公寓,全家人才搬离永康街移居到仁爱路。不过事情都有两个方面,也并非豪宅才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中国人也是讲究风水的,林青霞永康街的房子一定是好风水,住在那里的8年是林青霞成长成名最红的8年。搬到台北仁爱路之后林青霞大部分时间不住在这里,更多的是让父母生活的更好一些,但是林青霞的母亲麻兰英于2002年12月4日凌晨因抑郁症病发,在台北市仁爱路的家中从12楼跳楼自杀,当场身亡。我想这也会成为林青霞心中永远的痛,也让她更加怀念永康街的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永康公园就在我们在台北临时居所的楼下,这个公园不大,但人气很旺,是附近居民休闲的地方,这里一定是当年林青霞常来的地方,也给林青霞留下了难忘的印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在网上查询到了一篇林青霞自己对永康街的回忆,这是比较真实的记载,写得很具体。林青霞的文笔很好,叙述生动,因为这次我住在永康街11天,所以对林青霞文中所提到的事情有如身临其境,感受深刻。林青霞在著作《鏡前鏡後》一書中提到,自己在永康街的點點滴滴回憶,我特地全文转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朦朦朧朧中,不知有多少回,我徘徊在一排四層樓房的街頭巷尾,彷彿樓上有我牽掛的人,有我牽掛的事。似乎年老的父母就在裏面,卻怎麼也想不起他們的電話號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O一九年夏天徐楓邀請我去台北參加電影《滾滾紅塵》修復版的首映禮。有一天晚上,朋友説第二天要去看房地產,對看房地產我沒甚麼興趣,只隨口問了一句去哪兒看?一聽説永康街,我眼睛即刻發亮,要求一起去。朋友知道我也住過永康街,看完房地產,體貼的提議陪我去看看我曾經住過的地方,我不記得是幾巷,到底三十多年沒回去過,彷彿天使引路,我逕自走到永康公園對面的六巷中,在一家門口估計着是不是這個門牌號碼,剛好有人出來,我就闖了進去,一路爬上四樓,當我見到樓梯間的巨型鐵門,我驚呼:「就是這間!我找到了!」原來夢裏經常徘徊的地方就是永康街、麗水街和它們之間的六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顧不得是否莽撞就伸手按門鈴,應門的是一名十八歲的女孩,我告訴她我曾經住在那兒,請她讓我進去看看,她猶豫的説家裏只有她一個人,剛才跟着我一起上樓的郝廣才即刻說:「她是林青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拍完第一部電影《窗外》,我們舉家從台北縣三重市搬到台北市永康街,一住八年,這八年是我電影生涯最輝煌、最燦爛和最忙碌的日子,也是台灣文藝片最盛行的時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媽媽在廚房裏為我煮麵 想起溪邊與他一坐數小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重重的鐡門閂嘎吱一聲移開,一組畫面快速的閃過我的腦海。媽媽在廚房裏為我煮麵、樓下古怪的老爺車喇叭聲、我飛奔而下、溪邊與他一坐數小時、鐵門深深的閂上、母親差點報警。那年我十九,在遠赴美國舊金山拍《長情萬縷》的前一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走進四樓玄關似的陽台,竟然沒有變,一樣的陽台,母親曾經在那兒插着腰指駡街邊另一個他。走進客廳,真的不敢相信,彷彿時光停止了,跟四十多年前一模一樣,我非常熟悉的走到少女時期的臥室,望着和以前一成不變的裝修,原來夢裏經常徘徊的地方就是永康街、麗水街和它們之間的六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拍完第一部電影《窗外》,我們舉家從台北縣三重市搬到台北市永康街,一住八年,這八年是我電影生涯最輝煌、最燦爛和最忙碌的日子,也是台灣文藝片最盛行的時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媽媽在廚房裏為我煮麵 想起溪邊與他一坐數小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重重的鐡門閂嘎吱一聲移開,一組畫面快速的閃過我的腦海。媽媽在廚房裏為我煮麵、樓下古怪的老爺車喇叭聲、我飛奔而下、溪邊與他一坐數小時、鐵門深深的閂上、母親差點報警。那年我十九,在遠赴美國舊金山拍《長情萬縷》的前一睌。了,媽媽不知多少回,坐在床邊用厚厚的旁氏雪花膏,為剛拍完戲累得睡着了的我卸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轉頭對面是妺妹的房間,走到另一邊是父母的房間,他們對門是哥哥的房間,突然間我呆住了,那張cappuccino色的胖沙發還在,靜靜的坐在哥哥的房間中,那是我不拍戲的時候經常坐着跟母親大眼對小眼的沙發。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八年 我的青春.我的成長.我的成名都在這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站在客廳中央,往日的情懷在空氣裏濃濃的包圍着我。八年,我的青春、我的成長、我的成名,都在這兒,都在這兒。這間小小的客廳,不知接待過多少個說破嘴要我答應接戲的大製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瓊瑤姊和平鑫濤也是座上客,在此我簽了他們兩人合組的巨星電影公司創業作「我是一片雲」的合約,這也是唯一的一部「一林配二秦」。在這小客廳裏,也經常有製片和導演坐在胖沙發上等我起床拍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白先勇小說《永遠的尹雪艷》裏的女主角住在台北市仁愛路,仁愛路街道寛敞整潔,中間整排綠油油的大樹,很有氣質。我喜歡仁愛路,八十年代初,我用四部戲換了仁愛路四段雙星大廈的寓所,電影的路線也從愛情片轉成社會寫實片,拍寫實片,合作的人也寫實,那時候手上的戲實在多得沒法再接新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個記憶特別鮮明,一天晚上,製片周令剛背着一個旅行袋,旅行袋裏全是新台幣,拿出來佔了我半張咖啡桌,人家一片誠意,不接也説不過去。他走了我把現鈔往小保險箱裏塞,怎麼塞都不夠放,只好把剩下來的放在床頭櫃裏,好多天都不去存,朋友説我真膽大,一個人住在台北,竟然敢收那麼多現金,而且還放在家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這次回到永康街 才知道夢裏徘徊的地方就在永康公園對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八四年後大部份時間都在香港拍戲,偶爾回到台北拍幾部片。九四年嫁入香港,結婚至今二十多年,我魂牽夢縈的地方還是台北。這次回到永康街,才知道夢裏徘徊的地方,我進不去的地方,就在永康公園對面6巷9號的四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青霞在永康街度過臺灣文藝愛情片全盛時期。 永康街也有幸见证了这段历史,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青霞与秦汉,曾是银幕上的绝美组合。他们因《窗外》结缘,秦汉也经常来永康街找林青霞,青涩的爱恋令人动容。虽未修成正果,但他们的故事,如经典电影,永存影迷心中。他们是年轻人心中的爱情偶像,赚取了很多人的眼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林青霞居住在永康街家中最喜欢坐的面包沙发,并在这里接待了大量文化界名人,这里也应该说是台湾文艺兴起的圣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林青霞在永康街驚喜發現少女時代坐過的沙發還在。新住户的人家千万不要忽视这个沙发,它一定是一个重要历史文物。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青霞在永康街度過臺灣文藝愛情片全盛時期。是人们心中当之无愧的巨星,我们记住的其实是这张照片的模样 。应该说林青霞在永康街的8年是不断取得辉煌的8年,永康街滋养了她,她在台湾文艺爱情片方面的成就至今甚至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无法被人超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青霞是华语影坛的传奇人物,她的演艺生涯跨越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拍摄了近100部电影,作品涵盖文艺、武侠、爱情等多种类型。林青霞不仅演技精湛,还以独特的气质和魅力影响了无数观众。她的影响力超越电影,成为一代人心中的女神,也激励着现代女性追求独立与梦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青霞(Brigitte Lin),1954年11月3日出生于中国台湾新北三重区。林青霞開心度過68歲生日 圖左。圖右 67歲生日时的照片。 她是人们心中的不老女神。林青霞只比我大3岁,所以那时候的她演的女一号电影她都是本色出演,所以让我们感觉到人物的真实和电影情节的生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这次也有机会按照林青霞回忆文章中的叙述,探访一下林青霞在19岁到27岁曾经住过的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青霞家4楼楼梯口的铁门还在,一点也没变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我去台北正好也住在台北永康街,我也按照林青霞后来找家时的姿势在林青霞家的永康街6巷牌子下照了一张照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是看着林青霞的电影开始憧憬爱情和理想的。林青霞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演员,她的演艺生涯中拍摄了众多经典电影。林青霞的《在水一方》、《倾城之恋》、《我是一片云》、《滚滚红尘》等作品不仅成就了她的影后之路,也让她成为华语影坛爱情片的经典符号。林青霞作为华语影坛的传奇人物,影响力跨越数十年。她凭借精湛的演技和独特的气质,塑造了众多经典角色。她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演艺事业上,更在于她所代表的时代精神和对后辈的激励。我这不是追星而是怀旧,是在向属于我们的那个时代致敬。岁月悠悠,林青霞的影像在记忆中愈发清晰。她不是明星,是时光深处的传奇。从《窗外》的青涩到《东方不败》的绝代风华,她的每一个镜头都刻着时代的印记。那些经典画面,如同老电影的胶片,泛着淡淡的光晕,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她的美,是岁月的馈赠;她的电影,是时光的琥珀,让我在怀旧中,重温那些永不褪色的青春与梦想。更何况我在永康街林青霞旧居的巷口、公寓楼门口、楼道,仿佛与林青霞、琼瑶、秦汉、平鑫涛等台湾最著名的作家、编剧、导演、制片、演员的脚步有了重迭。这里见证了台湾文艺片的最鼎盛的景象。琼瑶的影业公司的首部创业片《我是一片云》就是在林青霞永康路的家里签约的。当时林青霞已经成名,琼瑶看重了她的名气和演技,而使新成立的公司一炮而红,所以林青霞也成就了琼瑶。每当想到这些的时候,眼前浮现出多少历史画面呀,这次游台湾我能有机会住在永康街,重温这段历史,感叹青春的美好,实在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吕向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1月22日于墨尔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