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狮峰寺,是闽东最早的佛寺之一,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大雄宝殿内的彩绘艺术精美绝伦,展现了明代文人画的审美追求与工匠艺术的精湛技艺。寺庙建筑风格独特,自然景色优美,同时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历史,是综合性的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福安市溪柄镇楼下村的西北方,有一片静谧而神圣的土地,那里矗立着一座古寺——狮峰寺。其原名西峰寺,始建于唐景福元年(892年),明永乐年间,寺庙从山顶移建至山麓,改名为狮峰广化禅寺。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重修。占地面积16500平方米。这座寺庙并非寻常之所,它不仅是福安八大丛林之首,更是闽东地区最早的佛寺之一,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狮峰寺的存在,如同一部活着的史书,诉说着时光的故事,展示着艺术的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狮峰寺,依山而建,坐西朝东,位于柏柱洋盆地的边缘。前方马上山作为朱雀之地,是风水模式中的朝案山,而背后的狮子峰形成玄武山,左侧虎头山等群峰叠嶂,形成青龙脉之势,右依后笔架山,呈白虎之态。寺前一片平原,寺后群峰俊秀,地势形成“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山水模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狮峰寺,沿中轴线对称式布局,由东向西依次建有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以及观音殿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和观音殿,这四大建筑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其他建筑对称分置在两侧,布局错落有致,表现出了明显的唐末建筑风格。过牌楼,背立一尊护法韦驮塑像,仪容整肃。过天井,历阶而入,便是富丽堂皇的大雄宝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山门到天王殿之间,菩提叶形的园圃,27级高高的台阶,两株百年古树,渲染着佛教意蕴。寺庙各区之间运用廊道连接,构成多个院落,营造出虚实相间、动静结合的建筑环境,雄壮典型又不失灵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雄宝殿内香烟缭绕,到处一尘不染。它始建于唐景福元年(892年),现存建筑为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重建。大殿是狮峰寺最核心部分,建筑制式最高,为宫殿式建筑,保持并延承了唐朝寺庙建筑风格,重檐歇山顶,顶脊两端饰作鹊尾脊,中间堆塑双龙抢珠,屋脊装饰缠枝花卉。大殿进深13米有余,宽10米有余,高14米。有24根方形花岗岩石柱,其中8根柱围达2.2米,高5米以上,支撑着木结构的屋顶梁椽。大殿外围尚有石柱16根,柱围11.8米,支托着飞檐翘角。大殿四周的窗梁板墙,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青砖墙壁上绘有各式人物故事的壁画和楹联。人站在大殿中,只见斗拱交迭梁架井井,高托着正中的六角形藻井,顶部描龙画凤。大殿属重檐歇山顶抬梁木结构式,与福州华林寺大殿有异曲同工之妙。佛寺一般都在大殿的两侧建有钟鼓楼,然而狮峰寺比较特殊,在殿内左侧架起一面圆鼓,右侧横梁上悬挂了一口铁钟,以此代表钟鼓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王殿,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单层歇山顶,鹊尾脊,屋脊施以灰塑,脊正中凸出两层作楼阁造型,俗称“太子亭”。天王殿山门朝东而开,开檐下墙头顶部运用大幅灰雕彩绘装饰,涵盖植物花鸟、人物故事、诗词歌赋等题材。门两侧方形龛内则是以禅寺为题材的诗文。台基面朝柏柱洋盆地远眺群山,外设直棂栏杆,是寺庙绝佳的观景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雄宝殿后面便是法堂,也称般若堂。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系单檐歇山顶纯木结构式建筑,屋面平整,两端鹊尾脊高翘。整体建筑为半封闭式两天井的矩形院落,主楼前堂三间相通,上书匾额“般若堂”,进深13米,高9米。法堂两厢有花圃、僧房、客寮、厨房等。山门重檐,面额上书“广化禅林”。楹联内容为“世界三千毫光普照,因缘十二妙悟皆通”。两侧有一方框,内书偈语。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上檐斗拱双翘三下昂,下檐斗拱单翘三下昂。庭院为半开放式环廊设计,中为天井,便于通风与采光。天井中植花栽树,养鱼设景,巧设雕像,形成动静结合的妙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观音殿,也称圆通殿,建于清嘉庆年间,是狮峰寺地势最高的殿堂,单檐悬山顶纯木结构式建筑,脊身素平无装饰,两端鹊尾脊,博风板钉有木刻悬鱼。面宽七间25米,进深两间6.37米,呈“凹”字形平面布局,主楼为双层木结构,楼上为禅室,供往来香客借住;楼下明间为观音殿,左右次间为禅房,前廊宽1.3米,廊道边成排饰做美人靠,供人休息。殿堂中间形似太师壁,中间设置案台,放置观音佛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山门,位于大雄宝殿之后的花岗岩基石上,于民国时期所建,为过渡空间建筑。人字形屋顶,左右两侧坐落着莲花状鸱吻,基座为石雕莲花,瑞丽雅正。门面山门只有一个,圆栱状,两侧有方龛门,代表另外两门,而后山墙有方形抹角,欧式风格浓烈。门上题字六个,由上正中为灰塑雕饰宝相花,两个有红色方龛,内有诗文,然而年代久远,诗文已经模糊脱落,无法辩识。圆栱门和方龛门均用彩绘卷草纹,通体素白,崇高圣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园林造景离不开山水,狮峰寺也不例外。寺庙地处山麓地带,遵循“师法自然”的原则,引水造景,借石造景,形成金鸡石、蛇头石、卧牛石等石景。其中,卧牛石位于大雄宝殿的左侧,地铺白沙,篱笆围合,岩石错落有致安放其间,上书“卧牛石”三字,形成大殿与僧房的过渡空间的小景观。观音殿左侧堆石造景,岩石堆砌围墙,地铺黄沙,栽一圈花木,远借狮子峰为景,近借古柏花木为景,远近交融。院内还有诸多石雕小沙弥,或位于莲花池和鱼池旁,或位于天王殿前的高台,或位于大殿后廊道上,与盆栽植物融为一体,展露禅风雅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寺庙内植被保存完好,院内最古老的树木当数聪明泉旁的苍柏树,高14米,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据《狮峰寺志》中记载,此古树近千年,相传未有此寺,先有斯柏。寺内还种植有桂花、桑树、山茶花、竹子、寒梅、圆柏、杉树等。最常见的就是各式盆栽植物,月桂、夜来香、矮松、杜鹃等应有尽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狮峰寺法堂后庭素壁上至今还留有“方池影动鱼窥客,半岭声来竹引风”的名联,据传为明朝正德皇帝钦赐。殿内的天花藻井保留有大量的明代彩绘图案,内容丰富,包含众多的佛教故事。狮峰寺建筑较完整地保留了明代建筑形制,具有历史及艺术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狮峰寺,历经千年沧桑,依旧屹立不倒。它傍山而建,四周幽静,群山环抱,树木葱郁,仿佛一处人间仙境。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聆听古老的佛音,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狮峰寺,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一处让人陶醉在流连忘返的文化胜地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狮峰寺,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寺,不仅是一处重要的宗教文化遗产,更是一个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在这里您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彩绘艺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更可以领略到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历史。狮峰寺的存在不仅为您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文化和艺术的窗口,更让您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情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