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讲述的是:在一只小白鼠身上成功的做了一个实验,但最终走向死亡,它的名字叫阿尔吉侬,也是这本书的主人公之一,当人们欣喜地发现阿尔吉侬每一次都能从迷宫中迅速地找到放在另一端的奶酪,证明这个实验成功了。同时这个书的主角查理,他也渴望自己能够提升自己的智商,因为他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智力反应比较有障碍的人,他主动申请成为这样的一个被实验对象,或者说他也可能是被动选择成为一个这样的对象。<div><br>整本书其实就是查理自己对于实验结果的一个记录报告,仅此而已。</div><div><br>查理是一个32岁在面包店工作的人,就像前面所说,他有一些心智上的认知障碍,也许在我们正常人的评价中,他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但<b>不聪明的人往往是快乐的人</b>,所以苏东坡才会写:<b>唯愿吾儿余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b>。而<b>智慧和快乐往往互为天敌</b>,他在面包店做非常基本的工作,他有身边的朋友,他也有自己在乎的家人,他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是感到非常满足的,他感到开心,但是他也确实想变得更聪明,他觉得聪明了就会有更多的朋友,因此可以拥有更深厚的友谊,他也觉得自己变聪明之后,家人可能会更爱他,因为他知道他妈妈当时帮助他失败了,妈妈给他生了一个妹妹,所以他觉得变聪明了,就会有很多的朋友,所以他的愿望就是变聪明。</div><div><br>查理有认知障碍,所以他连字都写不对,书的前半部分有很多人坚持读不下去的原因是错别字太多了,他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写:“我只要和其他人一样<b>便匆名</b>,这样我就可以有很多<b>洗</b>欢我的朋友”。看到这里的时候,让人心头一颤,小时候的我们也经常这样写错字,那个时候的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还比较初级,比较浅显,也没有太多的理解,就像小孩子一样,<b>他会说正确而美好的话,虽然他在表达和措辞上有瑕疵</b>。</div><div><br>查理主动选择进行了手术,在短期的时间里,他的智商从几十变到了180,这个智商是非常惊人的,这是很多天才可能都无法及其的一个高度,查理的学习能力迅速提升,他大量地掌握了知识,拥有了巨大的智慧,所以在这些智慧和知识的加持下,就使得他能够非常清晰地表达自己。所以你会发现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很多的评估报告全是错字,后来你突然发现字全部写对了,那一刻你会为他感到惊喜,就像发现家里的孩子,有一天他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说话,学会了正常的表达,学会了说出复杂的情感,这个时候你是能够跟他共享那份喜悦的。当然查理不仅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也能够使用正确的措辞,他也迅速地看清了原本生活中很多无法看清的问题,他也理解了原本很多无法理解的现象,他也看清了原本生活中很多可能没有看清的人,<b>但是这个清醒是痛苦的,清醒是有代价的,清醒往往是给人造成伤害的</b>。</div><div><br>以前查理糊涂的时候,他觉得身边全是朋友,全是跟他一起快乐玩耍的朋友,但他变得聪明之后,变得有不俗的认知之后,他才发现这些人根本不是朋友,这些人始终就是玩弄他、嘲笑他、羞辱他的一群人,这些人经常让他干傻事,然后大声地当面去嘲讽他,他才发现他自己的家人也不是好的家人,因为他发现他的家人是最厌弃他的人,他笨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愿意接受他,所以他自己是痛苦的。</div><div><br>查理突然得到这个过高的智商,也让身边很多人不适应,那些以前嘲笑他的朋友,甚至那些以前他觉得非常崇拜高高在上的教授们,在他面前也变得跟小学生一样的傻和愚蠢,那些人感到沮丧,感到有压力,甚至当时他喜欢的一个女孩也感到一个压力,因为他智商过人,他对所有的事情都信手拈来,侃侃而谈,开始对他害怕恐惧,所以要远离他,<b>大概,这就是人性</b>。所以面包房的那些伙计们就开始厌恶他,因为他智商比那些人高,那些人再也没有办法从他身上获得优越感了。</div><div><br>好多人想到你穷的时候,可以跟你当朋友,有一天你变富的时候,他不能接受你是朋友;以前你混得不如人的时候,他反而能跟你很好地相处,但有一天你要混得出人头地了,他反而会远离你,有一天你可能掌握的权力和声望之后,他发现他无法接受你。很多人读到这里的时候会有共鸣,因为他就是写的生活,所以说<b>科幻作品最终是讨论人性</b>,一开始查理的愿望是变聪明,这样就会有更多朋友,但后来查理在里头写了:<b>智慧离间了我和我的爱人,聪明使得他不得不离开面包房,所以聪明使得他更加孤独</b>。你会发现,<b>人有时候到底是没有得到的那种傻快乐更好,还是说清醒之后这种顿悟更好</b>?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人生哲学话题。查理低智的时候,身边的人嘲笑他,他聪明之后,身边的人讨厌他,哪种更好?这其实是一个选择性的话题,就像以前的人好像物质上并没有那么丰富,但以前的人好像精神上也没有这么大的空虚,现在是一个文明的时代,物质空间丰富的时代,但是大家都不快乐。<b>如果说,物质等于快乐的话,你现在应该比以前的人更快乐,但似乎真的没有</b>。</div><div><br>随着研究的深入,查理突然发现这个手术背后的逻辑是存在问题的,等他发现问题的时候,手术的效果正在逐渐消失,这时候阿尔吉侬逐渐的出现了意外,开始变笨,变笨的过程中最终它死了。你能理解查理那种孤独感,阿尔吉侬跟他一样,就像我们在一群外星人的世界里,只有两个人类,那种感觉一样。所以读到这里的时候,会泪崩,内心会感到非常的同理,都不是同情,是同理。当然,查理最终也无可避免地变笨了,所以这个手术和科研是失败的,他也恢复成了原来普通的样子。</div><div><br>短暂的8个月,这种经历和变化从另一个角度也在隐喻一个人的一生。儿童时期我们天真烂漫,单纯甚至笨拙,但是我们快乐,也因此可爱。不是所有人对待儿童都是最好的善意,你觉得他啥也不懂,觉得他傻,觉得他无知,觉得他愚蠢,所以你很少能跟他去真正平等的精神对等地看待,但那个时候他是不在意的,他也觉得自己拥有了快乐,就像查理一开始一样。<br>从懵懂天真的孩子逐渐经过学习变成一个拥有智慧的人,就好像年富力强,青壮年时期的人一样,但这个时候他会痛苦地发现,原本小时候拥有的很多,到最后是会破灭的,然后他最终又变得糊涂,老了之后人会变得反应迟钝,甚至四肢也会变得笨拙一样,但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我们就拥有了一个完整的人生和完整的自我一样。</div><div><br>老年的迟钝和糊涂,就像是查理的智慧最终消失,形成了人生一个循环的隐喻,所以说不清楚他到底是讲的一个科学的实验,还是一个人的一生。“<b>读者给了作品第二次生命</b>”,这是莫言老师提到过的一句话,所以你怎么理解它都是对的,只要你一直讨论和阅读这个书,它就活着,这个作品就活着,最后查理在书里头写:<b>如果你有机会请放一些花在后院的阿尔吉农的坟上</b>。同样跟他做了手术,最后死亡掉的阿尔吉侬。为什么要纪念阿尔吉侬?也许是因为这代表了人类改造自身的一种勇气和为之做出的尝试,像查理一样他们俩是勇敢地选择了去尝试那次实验,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它是能理解得通的,现在身边所有的这些伟大的工业发明或者化学原料的发明过程中,都有无数的牺牲和勇敢的尝试,也许是出于一种惺惺相惜的认同,也许是因为在怀念自己曾经那种聪明智慧的状态和对于失去这一切的缅怀,就像一个垂垂老矣的老人看着曾经自己儿时的玩伴一样,那种感情我们仿佛也能理解,又或者仅仅因为阿尔吉侬是跟自己一样,真正经历了这一天,此时无声胜有声也有可能。</div><div><br>读完这本书的人,之后你也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讨论和思考,只要产生讨论和思考,这本书的目的就达到了,因为读者赋予了文学作品第二次生命,任何讨论都是合理的,任何思考也是正确的,这本书我们可以引申出几个观点,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二次发挥和自己的解释。首先第一个讨论是:<b>你永远可能想不清楚人生的哪种状态会更糟,是笨拙、天真、傻乎乎的那种不自知的状态下过得简单快乐,还是说成为理想中的自己,但孤独和痛苦</b>。</div><div><br>我们常常在怀念儿时乡村小镇,小县城里头甚至是赤着脚走在田埂上,或者是放学背着书包在夕阳下跑向家里的那一刻,我们那个时候的样子,那时候我们当然是天真的,对这个世界知之甚少,对于人类丛林里头的很多法则也毫不知情,我们那时候显得有一些单薄,有一些天真,甚至有一些愚蠢和木讷,但是我们确实很快乐,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一路披荆斩棘,学会了隐忍,学会了成长,学会了沉默,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忍辱负重,我们握紧拳头,一言不发,穿过整个城市,我们也变了,我不知道哪种更好。所以这个就会引出一个话题“<b>认知越高,快乐越少</b>”。就像你的孩子一样,他是丰富的,如果你的孩子比较聪明,学习成绩很高,经常痛苦地思考,那么你的孩子拥有了人生的智慧,他的精神世界要比很多人更加丰富,这是用金钱无法买来的体验。但有的孩子他每天傻乎乎的很快乐,吃饱饭就很快乐,有一个新认识的朋友就很快乐,老师表扬他就很快乐,他对任何生活中小的细节都感到满意,他对人间情感的变化反应比较迟钝,他对人生的成功和野心没有那么大的敏感度,那么你拥有了一个快乐的孩子,这是老天爷给他的财富,这是人剥夺不走的,两种也有可能都是好的。</div><div><br>但是尴尬的是我们作为一个个体,总是既要又要,所以认知越高,快乐越少,之前有过一个讨论:<b>你是想成为痛苦的苏格拉底还是成为一只快乐的猪</b>?痛苦的苏格拉底就是你是想要成为清醒的哲人,还是成为醉醺醺的诗人,但是经过很多讨论之后,我发现自己不是痛苦的哲人,也不是快乐的猪,我是痛苦的猪,我既没有哲人那样清醒地思考,但我每天确实过得还不快乐,<b>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b>。但这句话后来被演绎,就是你是要做快乐的猪还是痛苦的苏格拉底,当然他自己的选择是什么,是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div><div><br>一个央视主持人在陕西咸阳农村的院子里采访当时的那个女性,<b>你是要痛苦的清醒还是麻木的快乐</b>。在北方的秋冬季节,灰秃秃的村庄和肃杀的环境里,空气中甚至还带有一丝雾或者霾的迷朦状态,女性顿了一下非常清醒,目光炯炯有神地看着主持人说:“我要清醒的痛苦下去,我不要麻木”,她希望自己吃的人生有颜色,所以她在灰秃秃的村庄里,也要穿着鲜艳的衣服。我不知道哪种回答是你的人生,所以我们看文学作品的本质其实就在分析自己的人生,因为你这一生何其短暂,但幸运的是你拥有了那么丰富的精神世界。</div><div><br>后来很多人觉得痛苦的哲学家肯定是清醒的,肯定是明智的。快乐的猪特点是虽然快乐,但肯定愚昧,肯定肤浅。以前我们是这样子的,我们想<b>有一种掌握了知识和智慧之后的虚荣心,去嘲讽那些单纯快乐的人</b>,但长大之后你发现你不会,人的命运很难为自己所主宰,我们都是时代的产物,经济上升的时代里所有人都成功,渴望更好的自己,渴望更大的成功,渴望飞黄腾达,渴望出人头地,渴望收入翻番,渴望手有余粮,你发现在社会经济相对困难或者下行的时代里头,每个人都很痛苦,经验不灵了,方法不对了,智慧不管用了,所以<b>人是时代的产物,人很少有主宰自己命运的</b>,努力就能成功吗?也不见得不努力就能成功,不努力是肯定不会成功,但努力也不见得就能成功。当生活痛苦的时候能让自己快乐本身就是一种很强大的能力,是一种很高级的智慧。</div><div><br>第二个产生的讨论:<b>如果没有情感的一种调和,过高的教育和过高的智慧毫无价值,甚至是有害的</b>。你会发现查理一开始的心智如儿童一般,但当他迅速掌握了巨大的智慧,这个时候他无法调节与身边人的关系,就是他清醒地发现身边的人可能没有那么多的好人,他因此对现实世界感到痛苦和失望。你知道一个城市的成年人就知道这个世界从来没有那么好,但也不能因此就把自己变得很糟,我知道鲜花捧上来的时候也不是所有人都希望你好,这种认知就是:<b>所有人夸你的时候,记着你没有那么好,有人骂你的时候,你也记着你没有那么差</b>,但是这种调节的认知能力其实是更重要的。</div><div><br>很多孩子其实是缺乏这种认知的,孩子会把别人的偏爱当成一切,老师表扬他的时候他就非常开心,老师和家长批评他的时候,他甚至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如果一个女孩不爱他,如果一次考试是考失败了,他就会有一种毁灭性的精神打击在一起,所以如果没有情感的调和,教育和智慧就会显得非常单薄,有时候甚至是荒谬和错误。“<b>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愚昧的</b>”,很多愚昧传统的迷信,没有科学支撑,没有理性的这种人文是愚昧的,但没有人文的科学可能是危险的。</div><div><br>一些掌握了知识的人可能是非常危险的,以后也是危险的,他甚至可能会对别人的生命造成伤害,所以如果没有情感的调和,智慧和教育的作用会很单薄,甚至是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就像书里提到思维实验一样,把一个智商上有认知障碍的人变成突然掌握了巨大的智商,那他的情感上就会对这个世界增加很多的疑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