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印象13一一走进波黑首都一瓦尔特曾保卫过的萨拉热窝

木亢

<p class="ql-block">2019年5月21日晚,我们下塌波黑边境小镇一一图兹拉的酒店。5月22日清晨,摄友们在图兹拉小镇随拍晨景。</p> <h3>镇上最高的建筑是清真寺的宣礼塔。</h3> <h3>小镇的清晨安静祥和,一条小河穿镇而过。</h3> <p class="ql-block">到了波黑,了解波黑战争的来龙去脉是必须的。</p><p class="ql-block">波黑战争发生在1992年4月~1995年12月,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的三个主要民族(塞族、穆族、克族)围绕波黑前途和领土划分等问题而进行的战争。</p><p class="ql-block">波黑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p><p class="ql-block">2008年7月21日,被荷兰海牙国际法庭通缉的前波黑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在潜逃13年后,于当日晚在塞尔维亚被捕。</p><p class="ql-block">过程:1991年6月起,前南斯拉夫开始解体。波黑(前南6个共和国之一)的穆斯林、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三个主要民族就波黑前途发生严重分歧:穆族主张脱离前南独立,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克族也主张独立,但希望建立松散的邦联制国家;塞尔维亚族则坚决反对独立。</p><p class="ql-block">1992年3月3日,波黑议会在塞族议员反对的情况下正式宣布波黑独立。4月6、7日,欧共体和美国相继予以承认。塞族随即宣布成立“波黑塞族共和国”,脱离波黑独立。波黑3个主要民族间的矛盾骤然激化,导致波斯尼亚战争爆发。</p><p class="ql-block">1995年11月,在美国主持下,南斯拉夫联盟、克罗地亚和波黑三方领导人签署了代顿波黑和平协议,波黑战争结束。 </p><p class="ql-block">据说,波黑战争的导火索是由一场婚礼引发的。</p><p class="ql-block">1992年3月1日,一场热闹的婚礼正在萨拉热窝市内的东正教堂中举行。突然闯进了一群穆族人,混乱中,新郎的父亲被杀,多人受伤,塞族的旗帜被烧毁,婚礼变成了丧礼。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塞族人的愤怒。所谓塞族人,就是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而穆族人指的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塞尔维亚人,简称穆族。</p><p class="ql-block">当时,波黑正在举行全民公决,决定是否脱离南斯拉夫联邦。塞族人坚决抵制公投,因此他们没有投票,在没有塞族人投票的情况下,最终63%的人赞同独立,波黑脱离南斯拉夫的统治。投票结果出来后,这场婚礼就成了波黑战争的导火索。当天晚间,塞族与穆族武装产生对立,他们在萨拉热窝市内构筑街垒,冲突一触即发。到了3月5日,双方交火,造成数十人伤亡。3月26日,南斯拉夫驻守在波黑的军队开始干预,他们自然是支持抵制选举的塞族人。波黑政府指责南斯拉夫“侵略”,进行全国总动员,并邀请克罗地亚援助。这场武装冲突,最终演变成一场血腥的战争。交战一方是塞族,另一方是穆族,以及克罗地亚人(简称克族)。</p><p class="ql-block">后来,穆族与克族关系破裂,也爆发了战争,最终演变成了一场三方混战,此外克罗地亚、南斯拉夫也卷了进来。战争爆发后,联合国以及欧洲大国多次组织调停,但都没什么效果。直到1995年11月21日,各方才签署了《波黑和平框架协议》,波黑战争才算尘埃落定。</p><p class="ql-block">虽然波黑战争的规模不大,但是其影响却震惊整个世界。首先,这场战争是二战结束后,欧洲境内规模最大的战争。其次,战争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民族纠纷,又有宗教矛盾,还有大国的干预。还有,波黑战争非常血腥,期间各族武装对敌对方面进行了疯狂报复,导致血案频发,死伤惨重。</p><p class="ql-block">战争总是残酷的、血腥的,人类需要和平。</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我们乘车前往波黑首都萨拉热窝。沿途看到多座酷似前南斯拉夫电影《桥》里的桥,很激动,赶紧抓拍下来。</p> <p class="ql-block">他是前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的男主角。到了萨拉热窝,看到桥,大家都想起了他。本集背景音乐用的是我们这代人熟悉的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主题音乐。</p> <h3>沿途看到的战争创伤触目惊心。有年轻人的坟墓……</h3> <h3>被遗弃的建筑。</h3> <p class="ql-block">萨拉热窝,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人最熟悉的南斯拉夫城市,比首都贝尔格莱德知名度大,也是我们此次巴尔干之行中最不会叫错名字的城市,那是因为我们年轻时都看过经典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当年进口片子较少,这部片子上映后大受欢迎,曾风靡一时,很多人连看几遍,一些年轻人张口闭口都是这部片子的台词,比如“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暴风雨就要来了”……</p><p class="ql-block">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人谁也不会想到,南斯拉夫会在九十年代解体,而今,萨拉热窝成了波黑共和国的首都。</p> <h3>当看到一大片房子和林立的清真寺宣礼塔时,我知道历史名城一一萨拉热窝到了。</h3> <h3>萨拉热窝(Sarajevo)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二战后萨拉热窝曾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都,在中部萨瓦河支流博斯纳河上游附近,是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的古城……</h3><h3>萨拉热窝建于1263年。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在此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这个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br></h3><h3>一战后,萨拉热窝成为南斯拉夫王国的一部份。虽然萨拉热窝仍然保持了一定的政治重要性并且是波斯尼亚地区的中心城市,但国家并没有像过去那样重视萨拉热窝。这个时期除了现在的波黑国家银行大楼之外,萨拉热窝城市并没有太大的发展。</h3><h3>1941年4月,纳粹德国入侵了南斯拉夫,轰炸了萨拉热窝。当时有约10,500名犹太人以及罗姆人、东正教徒塞尔维亚人居住。包括萨拉热窝在内的波黑领土被划入乌斯塔沙的克罗地亚独立国。乌斯塔沙对塞尔维亚人展开了迫害。城市在1943年至1944年遭受了盟军的轰炸。在约瑟普·布罗兹·铁托率领的游击队的抵抗之下,1945年4月6日,萨拉热窝从纳粹的占领之中解放。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使用的炮弹筒被挖掘出,在萨拉热窝被洗净和装饰,作为工艺品进行销售。<br></h3><h3>解放后,萨拉热窝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波斯尼亚与赫塞哥维纳(简称:波黑)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都。政府在萨拉热窝投入巨资,建设了许多新的住宅,新建了新城区,形成了新萨拉热窝,城市的市区面积得到了扩大。萨拉热窝再次成为巴尔干地区的主要城市之一。战争结束时萨拉热窝的人口有115,000人,而南斯拉夫解体时萨拉热窝的人口有429,672人。萨拉热窝快速发展,成为前南斯拉夫的一个重要的区域性产业中心。</h3><h3>萨拉热窝发展的高峰期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萨拉热窝举办冬季奥运会的时期。</h3> <h3>萨拉热窝三教(伊斯兰、东正教、天主教)混杂,被称为欧洲的耶路撒冷。街上随处可见穆斯林装束的妇女。</h3> <h3>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宣礼塔。这里的穆斯林信徒之多,由此可见一斑。</h3> <h3>5月22日上午,我们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观光游览。图为米里雅茨河。</h3> <h3>我们的旅游大巴停在了米里雅茨河畔,一眼就能望见拉丁桥。看似极其普通的拉丁桥,却有着不同凡响的历史。</h3><h3>1914年6月28日上午10时,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的拉丁桥边向奥匈帝国的斐迪南大公夫妇射出了两颗子弹,大公夫妇随即毙命,由此拉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序幕。</h3><h3>而随着普林西普那两声枪声倒下的,还有100多万塞尔维亚人以及1000多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的人们。</h3> <h3>这座桥是距离拉丁桥最近的桥,站在此桥上,就可清楚地看到拉丁桥。桥的一边是一座清真寺。</h3> <h3>这就是著名的拉丁桥。</h3> <h3>图为历史名桥一一拉丁桥,1914年在这座桥上,奥匈帝国的王储费迪南大公夫妇被塞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由此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h3> <h3>拉丁桥过去是木造桥,曾在洪水中遭破坏,于1798年重建。1914年在这座桥的北侧,奥匈帝国王儲费迪南大公夫妻被塞族青年普林西普暗杀,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为纪念南斯拉夫爱国主义,桥梁曾改名为普林西普桥,南斯拉夫解体之后其名又恢复为拉丁桥……</h3><h3></h3> <h3>凡是来萨拉热窝的游客,都会来拉丁桥打卡,拍照留影...…</h3> <h3>在拉丁桥上合影留念。</h3> <h3>在拉丁桥上合影留念。</h3> <h3>在拉丁桥的一侧,竖立着一面玻璃纪念墙。</h3> <h3>据说,这里曾有一尊塞族青年普林西普的雕像,前南斯拉夫解体后,雕像被移掉了。</h3> <h3>桥的北边,马路的东边,就是奥匈帝国的继位者斐迪南大公遇刺的地方。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萨拉热窝,几乎都会来此打卡。</h3> <h3>在拉丁桥北面,路东大楼一角的橱窗里展示记载了引发一次世界大战“拉丁桥事件”的历史图片资料。</h3> <h3>这栋建筑的墙体上镶嵌的石碑记载了拉丁桥事件。</h3><h3>石碑上方粘贴着普林西普举枪剌杀乘着马车的奥匈帝国王储夫妇的图片。石碑上雕刻的文字的意思是: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西林普在此刺杀奥匈帝国王储费迪南夫妇。</h3> <h3>进入老城区不久,导游就让我们看波黑战争的印记一一建筑墙面上一个个弹孔补丁和还未修补的弹洞……</h3> <p>萨拉热窝市中心的街道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交通拥挤。如今在这里似乎已看不出,二十多年前这里曾进行过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酷的战争……</p> <p>奥斯曼帝国在1450年建立了萨拉热窝。1461年,在奥斯曼帝国波斯尼亚州首任州长伊萨·贝格·伊萨科维奇的统治下,城市得到了巨大的发展。1461年之后,伊萨科维奇监督了城市旧市区的建设,修建了供水系统和清真寺、带屋顶的巴扎、公众浴场、州长官邸。城市改名波斯纳萨拉伊,发展为这个地区最大的都市。在这个时期,许多基督徒改宗伊斯兰教。而这一地区则被称为萨拉伊奥瓦斯,在土耳其语中的意思是“有宫殿的平地”……</p><p>格兹·胡色雷·贝格在1521年就任波斯尼亚的第二任州长,建设了城市最早的图书馆、伊斯兰学校、苏菲主义的学校、萨哈特库拉钟楼(Sahat Kula)等建筑。旧城区的大部份地区都是在他的任内修筑。萨拉热窝以其的大市场和众多的清真寺而闻名。在16世纪中期,清真寺的数量超过100个。在帝国的鼎盛时期,萨拉热窝是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仅次于伊斯坦布尔的第二大和重要的都市……</p><p>1660年,萨拉热窝的人口估计超过80,000人。相比之下,贝尔格莱德在1838年的人口是12,963人,萨格勒布在1851年人口是14,000人。由于政治上的重要性,萨拉热窝也成为战场……</p><p>图为位于老城步行街上欧罗巴酒店(Hotel Europa)旁的建于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的遗址废墟。</p> <h3>遗址旁边的喷泉。</h3> <h3>从1992年至1995年,经过一场又一场的战争和一次又一次的分裂,曾经让无数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南斯拉夫从这个地球上解体了。</h3><h3> 欧洲的火药桶一一 巴尔干半岛,出现了七个新的国家。波黑共和国就是其中之一。</h3> <h3>&nbsp; 从前南斯拉夫中部独立出来的国家名字叫“波黑共和国”,它的首都也许比它的国家还要为世人所熟悉,它就是曾经被瓦尔特殊死保卫过的城市一一 萨拉热窝。</h3> <h3>&nbsp;大多数中国人是通过前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了解到萨拉热窝的。</h3> <h3>看过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人一定对钟表店的老板还有印象,他是一位以修理钟表作为掩护的游击队员。</h3><h3>电影中经典的台词:“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暴风雨就要来了”。就出自他口。</h3> <h3>南斯拉夫、瓦尔特、萨拉热窝是我们那代人难以忘怀的情结……</h3><h3>以后,不知还会有《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那样脍炙人口印象深刻的电影吗?<br></h3> <h3>到了萨拉热窝,我们都在寻找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的场景。</h3> <h3>萨拉热窝步行街上的精美建筑。</h3> <p class="ql-block">这个不起眼的路边塑像是伟大的发明家特斯拉的塑像。特斯拉是克罗地亚出生的塞尔维亚裔美国人。美国尼亚加拉水电站是第一次使用特斯拉发明的交流电的地方,因此,在尼亚加拉公园里有他的塑像。现在有一个电动汽车品牌叫特斯拉,已进驻我国生产。萨拉热窝不是特斯拉的出生地,但他是南斯拉夫人,这个塑像估计是前南时期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特斯拉雕像旁的一幢房子,临街的门面上大白天也亮着灯,也许是为了让人们记住他是交流电的发明者吧。</p> <p class="ql-block">街边稍息一下。</p> <h3>天主教圣心主教座堂是波黑最大的天主教堂,是萨拉热窝老城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h3> <h3>天主教堂是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的场景之一。</h3> <h3>时尚广告秀。</h3> <h3>我的口红也不错。</h3> <h3>老城步行街一角。</h3> <h3>老城区街景。</h3> <h3>街边艺人</h3> <h3>街边艺人</h3> <h3>悠然自得的游客。</h3> <h3>老城区的街道不宽,我们去时,正赶上在维修改造,更显拥挤。</h3> <h3>位于老城区的"东西文化相遇线"。由于道路正在改造,地上的文字也残缺不全。</h3> <h3>萨拉热窝是东西文化交汇的地方。</h3><h3>这条街上一南一北从建筑风格上看,一边是欧式建筑,代表西方奥匈帝国的天主教和基督教;一边是阿拉伯建筑,代表东方的奥斯曼伊斯兰教。两种不同的文化在这条街上共融。萨拉热窝另有东正教和犹太教,集多种文化于一城,正是萨拉热窝的魅力所在。</h3> <h3>和许多中东、北非的阿拉伯市场一样,这里也有迷宫般的市场。从这个门洞进去是另一条商业街。</h3> <h3>格兹·胡色雷·贝格清真寺就在步行街上。清真寺也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电影场景。</h3><h3>它建于16世纪,奥斯曼建筑风格,为波黑最大的清真寺。</h3> <h3>影片中游击队员和德国鬼子都从左边的清真寺边门跑出来,到右边门里的钟楼。</h3> <h3>这里曾经躺着老游击队员谢德和德国鬼子的尸体。</h3> <h3>清真寺里面游击队员和纳粹也有搏斗。</h3> <h3>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场景一一钟楼。</h3> <h3>钟楼,影片中有瓦尔特大战德国鬼子的场景。</h3> <h3>在清真寺的院子里与当地警察合影。</h3> <h3>逛老街</h3> <h3>老街一角</h3> <p class="ql-block">路边美女。</p> <h3>塞比利(Sebili)喷泉,是萨拉热窝的经典地标建筑。Sebilj的意思是“建在水流经过地方的建筑”。它建于1753年的奥斯曼帝国时期,曾毁于大火,1891年重建。这种形式的建筑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引入,主体部分为八角形的木制建筑。据说城内最多时曾拥有大大小小的喷泉300余座,主要是为了供伊斯兰信徒净身和饮用。</h3> <h3>至今还记得这个画面,就在这个广场上,德国鬼子用高音喇叭高叫着:“萨拉热窝的公民们,徳军司令部最后一次公告,请死者的家属快来认领……”</h3> <h3>现在这里是鸽子广场,一派和平安祥景象。</h3> <h3>广场四周是各种商家、店铺。</h3> <h3>广场上的餐馆。</h3> <h3>喷泉饮水亭。</h3> <h3>穿行在老城区的小巷。</h3> <h3>我们来到了萨拉热窝老城区的铁匠铺街,和世界上所有的老城区一样,这里街道狭窄,市井味浓郁。</h3> <h3>满街都是阿拉伯风格的瓷器、铁器等商铺,一家接着一家,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h3> <h3>琳琅满目的精美商品。</h3> <h3>和我们打招呼的店主。</h3> <h3>我们来到了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场景一一铁匠铺。</h3><h3>门口挂着两块用中文书写的牌子。“欢迎中国朋友!”“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拍摄场景,现在的老板是影片中铁匠的儿子。”</h3> <h3>他就是铁匠铺现在的老板,电影里铁匠的儿子。</h3> <h3>大家纷纷在此拍照留影。</h3> <h3>铁匠铺对面的女老板。</h3> <h3>和当地大妈合影。</h3> <h3>建于1530年的公共卫生间。大家都进去看了一下。里面有的设施已比较现代了。</h3> <h3>车拍位于新区的,为纪念在波黑战争中遇害的孩子们所建的孩子公园。依稀可见公园里的白色墓碑林立。</h3> <h3>车拍宣礼塔。</h3> <h3>车拍东正教教堂。</h3> <h3>车拍不知名的建筑。</h3> <h3>虽然短短几个小时的游览,我无法读懂一个历史悠久的萨拉热窝。但即便是走马观花,萨拉热窝依旧在我心里留下了回味无穷的深刻印象。图为车拍。</h3> <p class="ql-block">再见!萨拉热窝!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第13集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