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小西天景区

明月清泉

小西天,又名千佛庵,位于山西省隰县城西一里处的凤凰山巅。明崇祯二年(1629年)东明禅师创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br> 主建筑包括千佛庵寺院、观音寺、如意湖、莲花广场、飞凤阁、生态停车场和办公区等,总占地面积31387平方米。莲花广场形似凤凰造型,且如托起坐落于凤凰山巅的寺院起飞,故以“飞凤驮佛”为标志。飞凤阁依山而建,仿古与现代完美结合,既挖掘了佛教文化和古文化底蕴,又突出“和”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千佛庵寺院峰峦叠翠,构思巧妙,因地布景,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小、巧、精、奇”,颇具特色。大雄宝殿梁架彩画富丽典雅,殿堂内满堂木骨泥质悬塑艺术,精巧玲珑,粉彩妆銮,精美绝伦,出神入化,呈现出仙宫佛国、金碧辉煌的迷人景象,堪称中国雕塑史上“悬塑绝唱”。寺院所藏传世罕见官版《明永乐北藏》,成为研究中国佛教史、藏经史、伦理道德乃至民俗的稀世珍宝。<br><div> 小西天亦非原名,东明禅师草创时命名千佛庵,期盼未来寺院佛像之盛。因千佛庵坐西向东,重门额题“道入西天”,和佛经中的西天虚实呼应,又为区别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br> 据《隰州志》和《山西通志》记载,明万历年间,五台山火场寺僧东明禅师动意建造,四处化缘,募集资金,于明崇祯二年( 1629年)动工兴建。<br> 初期营构有下院的无量殿、廊房、南北经舍、韦陀殿、摩云阁、小禅窟、八卦亭等。兹后历时15年,于明崇祯十七年( 1644年),主建筑大雄宝殿及两侧文殊、普贤两殿、钟鼓二楼、东西廊房、凭栏护壁及山下趋善桥等初步建成,形成以大雄宝殿、无量殿为中心的建筑群。大雄宝殿内满堂彩塑从清顺治元年至清顺治十三年( 1644年1656年)历时13年完成。后经不断修葺,终使凤凰山巅这顶金冠熠熠闪光,名闻遐你,蜚声中外。<br></div> 手机拍摄 大雄宝殿内的佛像<div> 大殿坐西向东,面阔5间单檐悬山顶,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毗卢遮那佛、弥勒佛五尊佛像。殿内塑像两千余尊,堪称“中国悬塑艺术博物馆”<br></div> 大雄宝殿内的佛像 大雄宝殿内的佛像(手机拍摄) 钟鼓楼(手机拍摄)<div> 创建于雍正三年(1725年)。是寺庙中悬挂钟、鼓之建筑物。属寺院法器,由僧人早晚叩之。<br></div> 钟鼓楼(手机拍摄) 文殊殿(手机拍摄)<div> 供奉文殊菩萨,是智慧的化身,道场在山西五台山。<br></div> 普贤殿(手机拍摄)<div> 供奉普贤菩萨,代表一切诸佛的理德与定德,道场在四川峨嵋山。<br></div> 摄于202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