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雁南飞</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5883651</p> <p class="ql-block">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症状。</p><p class="ql-block">帕金森病就像大脑里的“指挥官”逐渐失灵,让人动作变慢、手抖、身体僵硬。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病,最终会影响走路、写字等日常活动。</p> <p class="ql-block">据估计,全球范围内帕金森病的患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有150-300人,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痛苦,也造成经济及社会负担。虽然该病无法根治,但及时治疗和锻炼能缓解症状。</p> <p class="ql-block">由于帕金森患者多为老年人,因为行动困难,不少人生活不能自理,帕金森患者的养老,更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值得全社会关注。探讨多元化的救治养老模式,对与帕金森患者老有所养至关重要。</p> <p class="ql-block">在小镇的一隅,夕阳如血,洒在老李家斑驳的院墙上,映照出他与帕金森病抗争的坚韧身影。老李,一位退休多年的教师,面对疾病的侵袭,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p><p class="ql-block">然而,生活的挑战接踵而至。老李的妻子离世,女儿远嫁,孤独与病痛交织成他生活中的重重阴霾。但社区的温暖如同春日阳光,穿透了这层阴霾。邻居们的关怀、张阿姨的专业指导,如同一股股暖流,温暖了老李的心房,也点燃了他对生活的希望之火。</p> <p class="ql-block">面对老李日益凸显的养老问题,社区居委会采取了更为细致入微的融合策略。他们不仅争取到了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支持,还引入了智慧养老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段。智能穿戴设备实时监测老李的健康状况,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远程医疗咨询平台让老李能够随时随地获得专业医生的指导和建议;而社区内的帕金森病康复中心,更是为他提供了一个与同龄人交流、分享、共同康复的温馨家园。</p> <p class="ql-block">同时,社区还加强了家庭照护的培训和支持。他们组织了一系列的讲座和工作坊,教授家属如何更好地照顾帕金森病患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康复元素,以及如何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这些培训不仅提升了家属的照护能力,也增强了他们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p><p class="ql-block">老李的女儿也积极参与其中。她不仅通过视频通话与父亲保持密切联系,还加入了社区的帕金森病家庭支持小组。在这里,她与其他患者家属共同分享照护经验、交流心得、相互鼓励。这个小组成为了他们心灵的港湾,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不再孤单无助。</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老李,虽然帕金森病依然伴随着他,但他的心态却变得更加乐观和坚强。他知道,有社区、家庭以及社会的关爱和支持,他能够在这条养老之路上继续前行,迎接每一个黎明的到来。而这个故事,也成为了无数帕金森病患者在养老道路上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生动写照,激励着更多人为构建更加和谐、包容、有爱的社会而努力。</p> <p class="ql-block">作者介绍:杨一涛,男,山东郓城人,眼科学博士,农工党党员,菏泽市人大代表,主任医师,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中心眼科访问学者,中国第二批援汤加医疗队优秀队员,业余作家,曾在不同媒体等发表诗歌、散文多篇。本篇为本人原创作品,如有引用,请注明出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