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贤故地,新春送福

金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古贤故地,新春送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黄亚洲工作室书画家平台新春送福黄家章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陈继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的1月14日下午,冬日暖阳,黄亚洲工作室书画平台的部分书画家,连同部分作家十余人,在杭州市中心的武林广场,兴致勃勃地坐上由萧山亚太集团派来的车,一路奔赴杭州萧山区蜀山街道的黄家章村,参加迎新春书联送福活动。</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去的乡村有点特别,因为这个黄家章村属于萧山区蜀山街道,是黄亚洲老师的祖籍地。黄亚洲的爷爷少年时就是从这个村子出发,北渡钱塘江进入杭州城谋生的,所以黄亚洲书院也坐落在萧山区蜀山街道,他宁可把原来在拱墅区上塘街道的书院关停而迁到这里,可见他的乡情之深。</p><p class="ql-block"> 依照黄亚洲老师、刘彦勇老师策划工作室书画家平台的老师们走基层的惯例,在开展书画活动之前,都要顺便参观、考察一下当地的各类文化景点,有个“开阔眼界”“精神充电”的环节。而我们这次进村送福之前,就安排考察了离黄家章村不远的“知章村”三景点:第一处是历史达四百年之久至今屹立不倒的“甲科济美”石牌坊,第二处是落成才一年的“黄九皋故居”,第三处是四百年前明代时黄家后人重修唐代贺知章所筑的小石桥“思家桥”。</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汽车在驶行了一小时后,离黄家章村不远,在开阔的冬日原野上,远远就望见一座石牌坊孤傲地耸立在平地之上,感觉非常不同凡响。</p><p class="ql-block"> 大家饶有兴趣地下车走近,只见路边横立两块石碑:杭州市文物保护点“甲科济美”坊(明代)。旁边一碑,则是“甲科济美”牌坊的简介: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奉旨敕建以旌来原萧山埭上黄村黄九皋等十三位黄姓进士和举人登上科第。由钦差大臣兵部尚书胡宗宪督造,礼部郎中孙学思书写碑文。此坊面对文笔峰,背依思家桥,为四柱三间三门楼式石质结构,气势恢宏,雕刻精美,是萧山现存唯一较为完善的科学功名坊。</p><p class="ql-block"> 看到这里,一行作家、书画家们都不由得肃然起敬。“由钦差大臣兵部尚书胡宗宪督造”,可见分量之重。我们都知道胡宗宪是明代抗倭名将,当时的书画名家徐渭做他的幕僚。胡宗宪采纳徐渭的军事计谋,在福建取得抗倭斗争的众多胜利。</p><p class="ql-block"> 仔细看“甲科济美”坊,坐北朝南,四柱三门三重檐,约九米高,檐顶呈品字形,有镂空雕刻的龙凤腾飞图案。随着风雨的侵袭,龙的图案明显破损厉害,凤的形象还保留完好。</p><p class="ql-block"> 据当地学者介绍,“甲科”,亦即科甲,是指科举出身;“济美”,出自《左传文公十八年》:“世济其美,不陨其名。”这“甲科济美”之所以在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奉旨敕建,就是为了奖励聚居于这一带的黄家族人的人才辈出,鼓励大家刻苦读书,考取功名。这也是萧山这一带唯一的一座表彰科举的牌坊。</p><p class="ql-block"> 我们听黄氏家谱研究专家的解释:萧山的“埭上黄”从宋绍兴年间发展而来,历代族人耕读传家,“积善、力农、读书、子孙益繁,家业饶裕,仕宦不替”, 仅明清两朝就有30人中举,其中10人得中进士。埭上所形成的黄氏文化,是全体“埭上黄”氏族人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牌坊顶部中间,模糊可见“恩荣”二字。黄亚洲老师也向大家补充介绍了此坊的有关内容,说这个牌坊相当幸运,躲过了相当多的政治风波与军事风波,四百年来没有倒塌。他上世纪第一次见到这个牌坊时,牌坊下还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稻田,地面没有硬化,四周也没有保护,一直孤零零地但又非常伟岸地屹立在平原之上。黄老师还顺便向大家介绍了古时批准建立石牌坊的四种等级:一是“御制”,由皇帝亲自下旨赐给有功大臣,“国家财政部”出钱;二是“恩荣”,皇帝赐予高级官员,“省财政厅”出钱;三是“圣旨”,适用于中低级官员,由地方官府申请,皇帝批准,也是由“省财政厅”出钱,或者家族自己掏钱;四是“赐赠”,没有公文,皇帝口头同意,主要用于表彰对地方有贡献的士绅或贞节妇,这类牌坊均由家族自己出钱。</p><p class="ql-block"> 我们抬头仔细看,见是“恩荣”字样,可见这座“甲科济美”坊属于第二种,是当时的“省长”胡宗宪督造,“省财政厅”出的钱。牌坊上端端正正刻着黄家十三位进士与举人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随即,我们一行在知章村的村支书引领下,入村庄,参观了黄九皋纪念馆。纪念馆正门匾额上“黄九皋纪念馆”五个大字,明显出自黄亚洲手笔,别具特色、充满趣味。黄亚洲老师急忙解释说:惭愧,惭愧,我实在不是书法家,因为我是这里的黄家后裔,所以接受了当地的委托。</p><p class="ql-block"> 踏入纪念馆,迎面便是黄九皋的高大塑像,背景的匾额“贤哲可风”四字刚健有力,体现了黄九皋的坚毅风骨。黄九皋,字汝鸣,号竹山,萧山埭上黄村人,这个埭上黄村现在就属于知章村。黄九皋是明嘉靖十七年中的进士,后来,在“工部”当官,授“主事”一职。</p><p class="ql-block"> 黄九皋身为朝廷命官,心系家乡建设和发展。废弛的萧山城墙就是经他考察之后,深感问题严重,届时必挡不住倭寇进犯,经上报朝廷同意后紧急建造。新城墙、新城门拔地而起,护城河挖深拓宽,城河上众多桥梁纷纷涌现。如今萧山城内城河上的回澜桥、东旸桥、惠济桥、梦笔桥、老仓桥、市心桥、永兴桥、万寿桥等,依然保存完好。后来倭寇果然来犯,进攻许久也未能打下萧山县城,进而绕过萧山进攻杭州,倒是把杭州城占领了。所以萧山人一提到黄九皋,都心生感激。</p><p class="ql-block"> 黄九皋还是一位行吟诗人,退官之后,常带着一帮文人在附近游览考察,一路行吟。纪念馆展示有黄九皋的书稿文集,他的《竹山文集十一卷》收藏在浙图善本馆,部分诗文著作收录于《萧山埭上黄氏家谱》。</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内还陈列有一块牌子,上书:“不可贪、不能贪、不必贪”。据说是黄九皋张贴于家宅中的警句。省杂文学会会长桑士达一看,便兴冲冲加以发挥:“这几个字写得好!当官的,确不可以有贪心,更不能用自己的权力去贪!再说,现在当官收入、待遇都很高,根本没有必要去贪。”他的感叹,引得大家点头认可,都称其言极是。确实,黄九皋这位工部主事,主管国家的手工业、重大水利工程和军事设施,要捞点钱很容易,而他就是这般兢兢业业,严于律己。</p><p class="ql-block"> 黄亚洲老师还向大家介绍了受乡民爱戴的黄九皋如何在做官后期遭受诬陷之事,如何由一位官员转而成为著名的文化人。黄老师还风趣地说,我现在成为一位当代的“行吟诗人”,也可能,血液里有先人黄九皋的因子。</p><p class="ql-block"> 黄亚洲老师还指着这座房子说:“现在说是纪念馆,其实这里就是黄九皋的故居。现在有些文化官员的思想还有点保守,说没有确实证据。其实大家想想看,几百年来这么破旧的村庄,怎么会有这么漂亮的名堂大屋?不是黄九皋住,还有谁住?况且,老一辈口耳相传,都把这座大房子称为‘议事厅’,那还不是黄九皋来老家考察时所居住、办公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们听了,也觉得是这个道理。“黄九皋纪念馆”若改成“黄九皋故居”,当然,更能叫人发思古之幽情。</p><p class="ql-block"> 出了纪念馆,转两个弯,就遇到一条小河。小河上有小石桥,听介绍才明白,这座历经一千两百年石桥,原来就是大诗人贺知章八十五岁从长安告老还乡后所修建的“思家桥”。八百年后,由于岁月的缘故,石桥风化,所以在这里生活的明代黄家族人就发起募款,共同出资,重修了思家桥。这是贺、黄两姓氏的一段佳话。至今石桥的桥柱子上,还有明代的石刻铭文,记录着这段珍贵的重修史实。</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依次走过小石桥,踩着稳稳当当纹丝不动的桥面石板,思索着一千两百年前的贺知章与四百年前的黄九皋,心中无不感慨万分。</p><p class="ql-block"> 参观了一系列的文化史迹,我们又上车,开往紧邻知章村的黄家章村。这两个村的村民大多都姓黄,筹备今天这场“喜迎新春,书画送福”惠民活动的“黄家章村乡贤会”的会长也姓黄,叫黄伟潮,是赫赫有名的上市企业“亚太集团”的董事长。</p><p class="ql-block"> 我们步入会场。真是好热闹的场面:大红的充气拱门上印着:“黄家章村新乡贤联谊会祝全体村民新春快乐阖家幸福”,一条红地毯直通会场。舞台也是喜庆的大红色包裹着,背景墙上书:“元春启风华,蜀音供华章”。会场左侧,则悬挂着:“热烈欢迎省市书画家莅临黄家章村贺年送福”等大红横幅。</p><p class="ql-block"> 在响亮的锣鼓声与鞭炮声中,黄伟潮会长作了热情洋溢的开场讲话,黄亚洲老师也被邀上台率先写下五个“福”字,赠送给各位乡亲代表。来自萧山区蜀山街道写的报道稿是:“启动仪式现场热闹非凡,蜀山知名乡贤黄亚洲挥毫写下一个个‘福’字,为幸运观众送上满载美好寓意的祝福。紧接着,激昂澎湃的打鼓表演、悠扬婉转的越剧节选《回十八》、欢快的舞蹈《康定情歌》轮番上阵,精彩的演绎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p><p class="ql-block"> 等舞台表演一开场,我们这群写书画的也随即进入了“临战状态”。在布置好毛毡、宣纸、墨汁的十张八仙桌上,我们一个个摆开架势挥毫泼墨。喜笑颜开的村民们则簇拥着排着队,向书画家提出所需的请求与愿望。</p><p class="ql-block"> 我们每个人都被热情而朴实的村民们打动了,不辞辛劳连续弯腰书写。著名书法家张勇、南晖等书法同仁,送福写春联都全身心投入,埋头挥毫,甚至来不及喝一口水。著名画家刘彦勇则利用蛇的灵动,将生肖形蛇与福字结合,画成了一个个有趣的福字,或蛇背一个福,或蛇抱一个福。画家蔡卜博则把品茶、读书图案注入了福字里,叶向阳老师将蛇的图像绘成福字,画家笔下的“福”字别出心裁,更是被村民争相索要。</p><p class="ql-block"> 一个半小时一会儿就过去了。书画家们的画与字,充分满足了兴高采烈的村民们,也乐得黄家章村的村支书与黄家章村的各位乡贤们纷纷点头称赞。黄亚洲老师见我们个个都捂着腰,便风趣地调侃:“是不是腰酸腿痛了?下一次出发前,我们必须在家好好把腰腿养好,否则吃不消!”这话引得我们大家哈哈大笑,疲劳顿时消除一半。</p><p class="ql-block"> 热情的黄家章村的村民们还把新打的圆形大年糕送给作家、书画家们,每一块都有将近20斤,拎在手里沉甸甸的,路走长一点还差点拎不动。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不仅是年糕,这是乡亲们的心意,是新春的喜悦,是“黄家章村乡贤会”诚挚的安排。</p><p class="ql-block"> “亚太集团”董事长黄伟潮还专门在集团的大楼餐厅设晚宴,为书画家们践行,并派集团党委副书记与乡贤会秘书长分桌陪同,表达感谢之意,这让我们大家也深为感动。</p><p class="ql-block"> 在回程的车上,我们大家议论着现在的新农村真是一股新气象,既有浓浓的乡土风情,又有新时代的热烈景象,非常鼓舞人心。而且,我们之前并不熟悉的萧山区蜀山街道黄家章村、知章村,竟有这么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既有着一千两百年前的贺知章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史迹,又有四百年前的诗人黄九皋的“议事厅”。与其说我们是下乡送福写春联,不如说是让我们接受了一次历史文化的深度熏陶。</p><p class="ql-block"> 真是太有意义了,至今想来,都有点心潮澎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1、1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