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1日,期待已久的青甘新之旅启程,20人,6台车齐游西北山川。一路西行,穿沙漠,越盐湖,邂逅梦幻青甘,丹霞的绚烂,雅丹的神秘,如梦如画!驰骋大漠戈壁,看三山矗立,两盆静卧,大美新疆,辽阔壮美!让我们用美篇珍藏这段美好的自驾行程,留待今后的岁月中慢慢回味。</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岳阳</b></p><p class="ql-block">第一天,800+路程,日落时分到达岳阳,落日余晖下的洞庭湖畔风光旖旎。巴陵广场上的标志性景观~后羿射巴蛇雕塑在夕阳中别具风采。</p> <p class="ql-block">来到岳阳,岳阳楼还是必须打打卡的。</p> <p class="ql-block">岳阳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始建于东汉,历经唐宋元明清五朝改变,是我国仅存的盔顶结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北宋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这座洞庭湖畔的名楼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登上楼顶,凭栏眺望,眼前是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湖水,让人思绪万千。</p> <p class="ql-block">岳阳楼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除了登楼遥望思古,岳阳楼的独特建筑构造也非常值得一看。全楼没有用一根铁钉和一道横梁,楼顶形式也非常独特,这种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形式,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也是很独特的。</p> <p class="ql-block">巴陵广场位于岳阳市中心城区主干道巴陵路的西端,西临洞庭湖,北侧是岳阳楼核心景区。卞河街位于广场附近,是一条集美食、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商业街,有丰富的岳阳特色小吃和纪念品商店。</p> <p class="ql-block">匆匆打卡岳阳楼后,继续北行,在武当山服务区活动一下手脚,摆个姿势,开心一下!又一个800+行程,夜幕中到达西安蓝田县城,来个正宗陕西肉夹馍,以解长途奔袭之劳顿😋</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蓝田</b></p><p class="ql-block">来到西安蓝田县后,才知道这里有个水陆庵,位于蓝田县城东10公里的普化镇王顺山下,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被誉为“中国的第二个敦煌”。这里还是最近火爆的《黑神话·悟空》的取景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水陆庵是一座规模不大的四合院,前有5间山门,南北两边各有厢房13间,院中有3间中殿,西有5间大殿,是一座完整的佛家寺院,整个院落显得清幽古朴。</p> <p class="ql-block">水陆庵现存3700余尊壁塑,件件栩栩如生,个个活灵活现,是我国目前保存较完整、雕塑密度最大的泥质类文物实体,悬雕、圆雕、浮雕、镂刻等艺术手法融为一体,点泥成金、巧夺天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兰州</b></p><p class="ql-block">入住的兰州酒店,对面就是黄河音乐喷泉,每晚8:30定时开放,每次20分钟。在音乐的伴奏下,以跑泉为主,配以“大雁展翅”“孔雀开屏”“乘风破浪”“轻歌曼舞”等十余种水体造型,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沿黄河往白塔山、中山桥方向漫步,一路夜景很美。</p> <p class="ql-block">黄河铁桥长两百多米,宽约有七八米,保持了一百多年前修建时的黑色铁架桥身,十分古朴。这座铁桥修建于清朝末年,是当时黄河上较早的一座常年通行桥,铁桥当年由德国人建设施工,所有的材料也都由德国运来。</p> <p class="ql-block">走上铁桥,下面便是安静流淌的黄河,而两岸的风景也很不错。铁桥北边是有名的白塔山,山上有很多建筑和古迹,登山俯瞰拍摄铁桥和兰州全景更是非常漂亮。</p><p class="ql-block">此时遍布桥身的彩灯都亮了起来,整个铁桥的轮廓明亮清晰。这里还是拍摄兰州夜景最好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由于水墨丹霞下雨停3个景点,我们就没进景区,在门口《七彩金山》雕塑前合个影,以示到此一游。这个雕塑作品以线性艺术表现手法,将丹霞山形曲线叠加,色彩鲜明,既是“一带一路”的丝绸飘舞,又有九曲黄河的韵律,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乐章。</p><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便前往武威市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武威</b></p><p class="ql-block">武威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武威古称凉州,历史上曾经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要冲,河西四郡之一。</p> <p class="ql-block">雷台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北关中路。1969年10月在其台基下发现了一座距今1800多年的东汉大型砖室墓葬,出土各类珍贵文物231件,雷台汉墓因此荣膺“中国20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其中的铜奔马,于1983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定为中国旅游标志。</p> <p class="ql-block">一次偶然的发现,叩开了通往汉家王朝的时空之门,那一件件精美的出土文物,向世人再现了汉代武威社会的烟雨繁华。</p> <p class="ql-block">铜车马出行仪仗,这是迄今发现数量最多的东汉车马仪仗铜俑,气势宏大,铸造精湛,显示出汉代群体铜雕的杰出成就。</p> <p class="ql-block">武威文庙,位于武威市城东南隅,座北向南,是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也是全国三大孔庙之一。始建于明正统二至四年(公元1437年-1439年),南北长198米,东西宽152米,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武威文庙古称“陇右学宫之冠”,由儒学院、孔庙、文昌宫三部分组成。西边为儒学院,仅存忠烈、节孝、节义三祠;中部孔庙以大成殿为中心,前有洋池、状元桥、棂星门,后有尊经阁;东边文昌宫以桂籍殿为中心,前有山门、戏楼、后有崇圣祠。形成了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布局严谨、雍容典雅的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金昌</b></p><p class="ql-block">从武威出发继续西行,途经金昌市区北部的紫金花海,这片花海占地总面积380490平方米(570.4亩)。整体规划设计以浪漫、时尚、生态为主线,综合运用现代园林造景手法,重点实施一湖~紫嫣湖,一岛~樱花岛,三园一香草花卉园。</p> <p class="ql-block">紫金花海并非只有一种花,而是包括薰衣草、马鞭草、鼠尾草等多种紫色花系,其中薰衣草和马鞭草就占了近千亩。</p> <p class="ql-block">大片的紫色花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呈现出浪漫迷人的“金昌紫”,繁花似锦,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雨雾中来到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山丹军马场。 山丹军马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一大的马场。</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21年,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匈奴后,在此开始大量屯兵养马,山丹军马场由此诞生。自魏晋至隋唐,山丹军马场一直是皇家养马之地。</p><p class="ql-block">因降温、下雨,园方取消了“万马奔腾”表演,我们就直接前往张掖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张掖</b></p><p class="ql-block">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咽喉,自古便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塞,素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得名。这片神奇的土地,以其斑斓的色彩和奇特的地貌,如同大自然的调色板,绘制出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平山湖大峡谷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平山湖蒙古族乡,这里是河西走廊通往内蒙的必经之路,从张掖市区出发仅需56公里。</p><p class="ql-block">平山湖大峡谷的地质形成可追溯到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距今已有一亿八百万至两亿四千万年,地质由红色岩系沉积形成,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在峡谷中,巍峨的祁连山余脉横亘天际,雄奇的黑河大峡谷深邃险峻,展现出大自然的无尽魅力。</p> <p class="ql-block">进入核心景区,首先来到九龙汇海观景平台,举目四望,刀刻斧凿般的峡谷地貌高低错落地排列在一起,犹如九条巨龙在起舞。这些丘陵形态各异,有的像驼峰,有的像波浪,还有的像刀刃,每一条龙都有自己独特的山形和气质,让人慨叹大自然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悬崖边上屹立的"将军石",丹霞石柱地貌,含泥岩层及泥质团块的砂砾岩石柱,被冲刷凹陷,顶部相对下部风化强烈而形成头形,犹如一尊身披铠甲的将军,背靠丹霞崖壁,守望着峡谷。</p> <p class="ql-block">移步易景,看这片城堡式丹霞地貌,紫红色厚层状砂砾抗风化突出台状,像屋檐凸出,形似古城堡。</p> <p class="ql-block">远处山谷中有两块形状独特的红岩石十分引人注目,我们快步来到观景台一探究竟,原来它们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神龟问寿石。这座山丘的形状恰似一只老龟,匍匐在大地之上,举头向天,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千年的传说。龟背上的壳被风雨侵蚀得斑驳陆离,每一块壳片都像是一块历史的拼图,拼凑出岁月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顺着山间陡峭的栈道下行,蓝天下红色砂岩尤为引人注目,一路风光旖旎,令人目不暇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栈道尽头,情侣峰在犬牙交错的峡谷山丘中赫然眼前,它们恰似一对情侣相依偎在那里,生动而形象,让人感受到爱情的永恒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乘坐探险车,开启了12KM 沙海越野探险之旅。</p><p class="ql-block">高大的探险车在非铺装的山路中颠簸前行,我们则坐在左右摇摆的车上,边控制身体的摇晃边欣赏路两旁奇形怪状的红山岩,还要手忙脚乱地拍照,有点狼狈。</p> <p class="ql-block">探险车最后停在珊瑚石林观景台旁。从高处俯瞰峡谷,丹霞地貌与雅丹地貌复合交织,山体独具特色,远远望去,峰林丛丛,犹如万佛塔。在这里,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的创造力,将山体雕刻成一幅幅美轮美奂、摄人心魄的自然画卷。</p> <p class="ql-block">沿台阶下到谷底,峡谷风光与山顶俯瞰的景色截然不同,怪石嶙峋,玲珑浮凸,景色奇特,充满诱惑力。</p> <p class="ql-block">峡谷幽长,可以徒步或骑骆驼穿越深谷,我们当然是体验一下骑着骆驼穿越戈壁和峡谷,在骆驼背上领略大西北的荒漠之美和自然奇观。</p> <p class="ql-block">下了骆驼,便开始峡谷漫步,近距离欣赏深谷内的奇峰异石。</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鼎鼎有名的“同心石”,网红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徒步一段后,我们又跳上舒适的驼车,听着驼铃悠悠作响,一边欣赏沿途的美景一边感受蒙古族传统交通工具的独特魅力,体验感拉满。</p> <p class="ql-block">徒步进入灵芝谷,峡谷风光迷人,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眼都是震撼,每一处都是奇迹。</p> <p class="ql-block">灵芝谷,真是大自然的杰作,每一处景观都是精心雕琢,每一道光影都是精心布局,让人不禁赞叹造物主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从灵芝谷旋梯360°回旋攀登,边上攀,边赏景,感觉非常刺激!旋梯总高48米,普通梯段29米,约140步,旋梯段19米,约90步。</p> <p class="ql-block">在梯顶俯瞰,万丈悬崖,陡峭绝壁,让人心跳加速!</p> <p class="ql-block">沿峭壁台阶继续上行,登上整个景区的最高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快到山顶抬头一望,仿佛看到一头“醒狮”屹立山巅。狮头额高而窄,眼大而能转动,口阔带笔,背宽、鼻塌、面颊饱满,牙齿能隐能露。没走几步,一只“雪豹”又闯入眼帘,丘陵上生长的“骆驼刺”灌木,形似豹子的斑纹,突出的崖坎又像极了豹子头,崖坎表部形成的蜂窝状风化凹槽,似豹子的口、鼻、眼,远眺活脱脱一只雪豹!</p> <p class="ql-block">在云上灵芝观景台眺望刚才穿越的山谷,峡谷幽深,沟壑纵横,层层叠叠,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奇特壮丽的平山湖大峡谷,深邃而神秘,如同大地的裂缝,引领着探险者走向未知的秘境。</p> <p class="ql-block">张掖七彩丹霞景区是丝绸之路旅游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景区位于祁连山北麓临泽、肃南县境内,总面积50平方公里,是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发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以地貌色彩艳丽、层理交错、气势磅礴、场面壮观而著称。</p> <p class="ql-block">七彩丹霞奇险灵秀,美景如画,享有“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美誉。这里的地质地貌是中国独有的彩色丘陵地貌,经研究考证,彩色丘陵的形成和诞生是以百万年为地貌单元,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地质遗迹。</p> <p class="ql-block">登上七彩仙缘台,只见地形分割彩,色彩幻化了地形,仿佛大自然孕育的美人,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千世轮回中七彩仙袂化作山峰,守护着长眠于此的丹霞姑娘~睡美人。</p> <p class="ql-block">七彩仙缘观景台山体面积虽小,但色彩精美,在蓝天映衬下构成了一幅幅多彩的画面,清晰的纹理、斑斓的色彩,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和内心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七彩云海观景台,为目前景区面积最大的观景台,以远观为主,达到俯瞰的效果,体现的是一种气势磅礴的七彩洪波壮观景象,包罗万象,意境深远。</p> <p class="ql-block">七彩飞霞,这是一片典型的单斜山地质层,形成至今约有6000万年,主要由薄层状泥岩、砂质岩及页岩组成,红、黄、紫、绿、白、灰等色彩层次分明,气势恢宏,正如“女娲补天遗彩石,织娘浣纱添彩衣 ;谁持彩练当空舞,金乌晨昏来添趣”。</p> <p class="ql-block">七彩飞霞,如梦似幻,为这片土地披上了绚烂的霓裳。她是大地的诗篇,每一道色彩都是自然的绝妙韵律。</p> <p class="ql-block">七彩锦绣观景台整体架设在一座山脊之上,拾级而上,沿栈道而行,犹如穿梭在丹霞画廊之中,两侧山体主要以红白黄相间的彩带为主,分布均匀,宛若华丽的丝绸披在山体之上,不见首尾。除此之外,那些青灰色的山体,又似中国的水墨丹青画,更加映衬了七彩丹霞的艳丽与雄浑。</p> <p class="ql-block">七彩虹霞观景台为景区色彩最精华的部分,犹如七彩虹霞洒落在山丘之上,紫红色、灰绿色、黄绿色、灰黑色等杂色疏密相生,组合有序,极富有韵律感和层次感。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色彩尤为绚丽,是观赏日落的最佳地点。</p> <p class="ql-block">马蹄寺位于肃南祁连山国家公园入口,是一处庞大的石窟寺院建筑群。这里既有汉传佛教的寺院,又有藏传佛教殿宇,十分独特。马蹄寺石窟与安西榆林窟、敦煌莫高窟并称为“河西佛教圣地三大艺术宝库”。</p> <p class="ql-block">千佛洞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窟龛依山崖走势而建,划分为南、中、北三段。南段1-4窟内造像极具北朝造像风格;中段为汉传佛教石窟寺(其中6号窟石刻造像被誉为“具有雄伟健实气魄的隋代杰作”);北段是摩崖舍利塔,依山而凿,错落有致,十分美观(最为典型的“山”字形三塔合龛,开凿于西夏,是研究藏传佛教佛塔演变的珍贵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马蹄寺不仅有风格独特的人文景观,而且有山青、水秀、峰奇、洞异之“四绝”。临松山峰峦起伏,松柏苍翠,绿草如茵,是西汉初年匈奴阿育王、单于王的避暑胜地,史称“临松薤谷”;卧龙山山形奇特,俏似竖卧马蹄河中的一条巨龙;莲花山层峦叠嶂、起伏连绵,状若莲花,故称“莲花仙峰”。</p> <p class="ql-block">马蹄寺石窟群由马蹄北寺(又名普光寺)、南寺(又名胜果寺)、上、中、下观音洞、千佛洞、金塔寺七大部分组成,共有石窟七十余个,塔龛一百余个。马蹄寺因其窟内岩石间有神骥足印、故得此名。据史料记载,马蹄寺石窟系东晋隐士郭瑀开创、自北魏后,又经各代不断扩建,至明代为鼎盛时期。</p> <p class="ql-block">“三十三天石窟”,上下有七层共21个石窟,整齐排列在百米多高的悬崖上,外观像一座宝塔镶嵌在绝壁中央,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其造型独具匠心,在我国石窟构造史上实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沿狭窄的通道前往参观洞窟。</p> <p class="ql-block">石壁上有从北凉时期至今千年以来凿刻的多个石窟佛像,非常的奇幻壮观。</p> <p class="ql-block">藏佛殿又称站佛殿,因窟内原有一尊八米多高的站佛,站佛腹部藏有一尊白玉度母像而得名。藏佛殿构造复杂、规模雄伟、形制罕见,其特点是内有佛殿、外为回廊,里外开龛达四十六龛之多,由前堂、拜殿、甬道组成,洞窟进深33.5米,宽27.5米,是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石窟。</p> <p class="ql-block">马蹄殿因窟内岩石上留有天马神迹而得名,该窟开凿于北朝时期,是典型的中心柱石窟,窟内现供奉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佛像及其弟子和罗汉像。</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嘉峪关</b></p><p class="ql-block">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嘉峪山西麓而得名,比山海关早建九年。这里地势险要,南依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凭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是河西走廊的最狭窄处,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p> <p class="ql-block">明征西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后,在此选址建关,经历了168年的时间,一座规模宏大的关城,矗立在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上。</p> <p class="ql-block">关城的西面为古战场,关城的东面有一九眼泉湖,冬夏澄清,终年不竭。其水源主要来自祁连雪峰和冰川,冯胜大军驻扎在此,最先吸引他们的正是嘉峪山下的这处泉水,而嘉峪关地区几千年以来的人类文明,所依赖的物质基础也是这些长流不断的清水。</p> <p class="ql-block">东闸门是进出关城的主要通道,门洞高4.2米,宽3.8米,深10.6米,用石条和砖垒砌而成,墙壁上嵌有36根方木支柱,门顶搭有方木棚架。门上建有闸门楼,红漆明柱,顶盖灰瓦,为硬山顶式建筑。</p><p class="ql-block">经过此门,历史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进入东闸门后,远远的便看到刻有“天下雄关”的碑亭,这是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肃州总兵李廷臣视察防务至嘉峪关,见关势雄伟有感所书写。旁边碑廊是一座仿古建筑,陈列着历代文人墨客所题咏嘉峪关的诗词碑刻。</p> <p class="ql-block">穿过碑廊,西行不久便来到关城脚下。仰望关城,巍峨壮观,城墙高耸,砖石之间仿佛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光化门”寓意着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和希望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击石燕鸣,相传人们在出关时都会来这里敲击墙壁,要是能听到“啾啾”的燕鸣声,则表示此次出行能平安回来。</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道光二年,两层两檐歇山顶式的建筑优雅而精致。这里曾是文人墨客会友、吟诗作画、读书的场所,如今虽已成为游客参观的景点,但依然能让人从中感受到那份浓厚的文化氛围。</p><p class="ql-block">穿过文昌阁,便来到了东门外的关帝庙和戏楼等建筑所在地。这些建筑不仅是当时人们的精神寄托之所,也是关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在城墙上,从这个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到,关城有三重城廓,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固若金汤,牢不可破。</p> <p class="ql-block">站在古老的城墙上眺望远方,连绵起伏的山脉被云雾笼罩,黄色和红色旗帜随风飘扬,一幅充满古朴气息的画面展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信步而行,脚下的条石和城砖十分引人注目,它们承载着多少动人的历史故事,不禁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勤劳!</p> <p class="ql-block">遥望柔远楼,又称西楼,楼下为柔远门,建筑为三层三檐歇山顶式,楼高17米,建筑色彩庄重,美观大方。有雄居西陲,俯视天下之感。古人赞曰:“磨砖砌就鱼鳞瓦,五彩装成碧玉楼”。</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门为关城的正门,也叫西城门。门额刻有“嘉峪关”三个字。门洞为五伏五券错层拱券式结构,基础砌三层条石。门扇为木质外包铁皮钉黑漆双扇门。门道长25米。宽2.4米,高6.3米,用大小不一的条石铺设,数百年来留下了深深的车辙。</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瓜州</b></p><p class="ql-block">出了嘉峪关,直奔瓜州“大地之子”。进入瓜州地界,路边见到这条醒目的横幅,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估计很多人和我﹣样,是从唐朝诗人岑参的这句著名诗句“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认识瓜州的。</p> <p class="ql-block">瓜州戈壁艺术长廊,也称为瓜州县国际戈壁雕塑艺术长廊,是一处位于瓜州县的旅游景点。该艺术长廊坐落在瓜州城南20公里的戈壁滩上,以其独特的雕塑艺术作品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艺术长廊内分布着多座巨型雕塑,包括《大地之子》、《汉武雄风》、《无界》、《戈壁方舟》、《风语者》、《跨越》。这些作品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董书兵创作团队设计,将现代艺术与戈壁自然景观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大地之子》是一座长15米、高4.3米的棕红色孩童雕塑,雕塑呈现的是一个酣睡中的婴儿形象,呆萌的表情和安详的睡姿,象征着人类是地球母亲的孩子,只有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才能如此安详。</p> <p class="ql-block">《大地之子》不仅是一件艺术作品,也成为了瓜州戈壁滩上的一道独特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p> <p class="ql-block">艺术长廊在欣赏独特的雕塑的同时,也能让人感受到大漠戈壁的壮美与宁静。现在这里已成为了摄影爱好者和艺术爱好者的热门目的地。瓜州戈壁艺术长廊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到达瓜州县城,瓜州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东连玉门市,西接敦煌市,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相连,西北与新疆哈密市接壤。瓜州因盛产蜜瓜而得名,被誉为“中国蜜瓜之乡”,同时因其丰富的风能资源,也被称为“世界风电之都”。</p> <p class="ql-block">一直以为蜜瓜就是哈密瓜,其实是分别产于两个地区的不同瓜,瓜州蜜瓜真的很甜!</p> <p class="ql-block">榆林窟又名榆林寺、万佛峡,位于瓜州县城南约70公里的榆林河(也叫踏实河峡谷中)。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进入景区,便被峡谷内延绵的窟群吸引了。</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榆林窟的开凿时间尚无确凿证据,但根据现存洞窟和艺术风格推测,最早可能始于北魏时期,历经唐、五代、宋、西夏、元、清等朝代的兴建和重修,距今1000余年,是莫高窟的“姊妹窟”,是敦煌石窟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宋初,曹议金家族统治瓜、沙等州期间,榆林窟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建,现存洞窟中有一半是这一时期开凿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参观管理非常细致,普窟参观实行集中分组讲解,每组30人左右,由讲解员带领参观5个洞窟,每个洞窟讲解大约5~7分钟,一个洞一个洞参观,体验感非常好。</p> <p class="ql-block">榆林窟现存43个洞窟,壁画5200余平方米,彩塑270余身。榆林窟的壁画和彩塑艺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洞内不允许拍照。这里的壁画保存完好,并且内容丰富,包括佛和菩萨画像、佛教故事画、花卉禽兽、装饰图案等。其中,西夏时期的水月观音像和第3窟的生产图等,都是极具特色的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榆林窟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重要资料,也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锁阳城原名苦峪城,地处瓜州县城东南约70公里的戈壁滩上,始建于晋,兴于唐,丝绸之路重镇,王昌龄《从军行》中的“孤城遥望玉门关”中的“孤城”就是指这里,周边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和祁连雪山,景色壮丽而苍凉。</p> <p class="ql-block">搭乘景区观光车,首先来到城墙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登上观景台眺望,四周空旷,除了城墙和少量的植被,几乎看不到其他生命的迹象。那粗糙的墙面、斑驳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风雨历程。锁阳城遗址分为内外两城,外城呈不规则方形,内城整体呈方形,西北角墩上的烽燧残高约18米,历经千年而不倒,成为锁阳城的象征和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空城计也发生在锁阳城。锁阳城内城有两道城门,分别是北门和西门,两城门外取“瓮中捉鳖”之意,各有一座瓮城。</p> <p class="ql-block">锁阳城城址东侧1.5公里处有座塔尔寺,唐代称阿育王寺,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玄奘赴印度取经路过瓜州,在此讲经说法半月有余。塔尔寺现存大小塔十一座,寺院中心有大型庙宇建筑台基,其北面有一座高14.5米的大塔,用土坯砌成,白灰抹面。塔顶为覆钵式结构,塔形庄严雄浑,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敦煌</b></p><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它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历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等朝代,至元代停止开窟。现存洞窟735个,分布在15米至30米高的崖壁上,上下分布4层不等。</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以其壁画和彩塑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的雕塑馆”。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战略要点,是东西方贸易、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它不仅反映了佛教艺术的发展,还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文化和艺术成就。</p> <p class="ql-block">鸣沙山古称沙角山、神沙山,东起莫高窟崖顶,西至党河口,东西绵延40公里,远看,似一条昂然欲飞的金龙;近视,又为巨幅锦绸横亘戈壁,景色十分壮丽。</p> <p class="ql-block">一踏入这片神奇的土地,就被眼前连绵起伏的沙丘所震撼。我们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一路上,不少游客骑着骆驼悠然自得地穿行其间,仿佛置身于古代丝绸之路。远处的驼铃声此起彼伏,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富有韵味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乘着骆驼登顶鸣沙山,沿途观赏丝路古道和塞外壮美的景色,体验驼铃声声和丝绸之路的繁华, 感受大漠孤烟沙漠之旅,这是游鸣沙山最有特色的项目之一。</p> <p class="ql-block">月牙泉有“天下沙漠第一泉”的美称,“晴空万里蔚蓝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清水绿涟漪”,描述出了月牙泉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神奇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来到月牙泉边,清澈见底的湖水,四周环绕着茂密的绿植,形成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坐在湖畔,感受着微风拂面,听着潺潺流水声,心中满是惬意。</p> <p class="ql-block">月牙泉因其形似半月而得名,历来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难共存。但在鸣沙山中,却能看到沙漠与清泉相伴为邻的奇景,一弯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p> <p class="ql-block">月泉阁位于月牙泉南岸高台之上,是上世纪90年代初,在原址上恢复修建的仿唐古建筑群,总建筑面积3443.6平方米,这里是旅游观赏、休闲和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挥毫泼墨的理想场所。</p> <p class="ql-block">细观月泉阁,它融合了中国古代传统元素,飞檐翘角、红柱灰瓦,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显得格外庄重典雅。它不仅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更是游客们打卡留念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鸣沙山的神奇,不仅在于其鸣声令人惊异,更神在游人登山之后,踩踏下移的流沙风吹过后自然恢复原状。千百年来,鸣沙山不知被人们攀登过多少次,按理早该被夷为平地了,但经一夜风吹后鸣沙山却依然如故,巍然屹立,真乃天地造化,人间神奇!</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鸣沙山上,耳边传来阵阵轻柔的风声。传说当大风刮过时,沙子会发出悦耳的声音,犹如琴弦拨动。</p> <p class="ql-block">登上山顶,举目远眺,山体连绵起伏,峰如刀刃,好似长龙横卧,又如金字塔组成的群山,巍峨壮观,让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鸣沙山的山体是由红、黄、绿、黑、白五色细沙堆积而成。傍晚时分,山体被夕阳映照成金色,山色旖旎,真是太神奇了!</p> <p class="ql-block">站在高处俯瞰,月牙泉像一弯新月镶嵌在这片黄沙之中,湖水碧绿如玉,周围点缀着几丛翠绿植被。荒漠中居然有这种绿洲景象,令人惊叹,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魅力所在。</p> <p class="ql-block">下山后前行不远,来到万人星空演唱会现场,在夕阳中等待演唱会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太阳渐渐下山,红霞满天,把静谧的鸣沙山和月牙泉渲染的唯美迷人。</p> <p class="ql-block">天色渐暗,路灯开始亮了,大家也开始跃跃欲试了😊</p> <p class="ql-block">抬头仰望天空,月亮如月牙般眨着眼睛与月牙泉隔空对望,美好的画面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夜晚降临,整个景区被灯光点亮,显得更加神秘迷人。</p> <p class="ql-block">盛大的万人星空音乐会拉开帷幕,璀璨灯光照亮夜空,全体观众席地而坐,共享这场视听盛宴。当悠扬的旋律响起时,整个世界仿佛都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我们一起举着手机电筒,随着音乐高歌。熟悉的旋律一首接着一首,歌声在鸣沙山上空回旋,那真是个充满欢乐和激情的夜晚……</p> <p class="ql-block">演唱会结束后,回程路过山门牌坊,此时已没有了傍晚时的人来人往,让人能静下心来欣赏这个景区标志性建筑。山门牌坊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 主体为仿汉唐建筑,整体呈“八卦”型,顶上是一对头喙相向展翅飞翔的鸽子形状,正上方是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的“鸣沙山月牙泉”匾额。</p> <p class="ql-block">阳关位于敦煌市区西南70公里处,始建于公元前一世纪西汉武帝时期,因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离玉门关55公里。历史上的阳关曾为通往西域的门户,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孔道。魏晋时置阳关县,在整个汉、晋、隋、唐时期,曾经有过空前繁荣辉煌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的阳关博物馆,占地约30万平方米,是目前中国西北地区较大的景点式遗址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陈展风格新颖,系统地反映出汉唐时期敦煌及阳关的繁荣与变迁。</p> <p class="ql-block">张骞的塑像,这位西汉时期的杰出外交家和探险家,以非凡的勇气和毅力,开辟了丝绸之路,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进入关口,在此可以体验一下持牒通关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放眼远望,大漠上唐代诗人王维的高大塑像十分引人注目,“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的千古绝唱《渭城曲》,让敦煌阳关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故乡。</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游览区域内,还可凭吊古迹、参观展览、登高远眺,也可饮酒壮别、骑射练兵、刻石留名。</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雄关巍峨、商队络绎,使者相望于道;这里曾绿树成荫、街道纵横,天马驰骋于野。</p> <p class="ql-block">然后乘坐马车或景交车前往阳关烽燧和阳关大道遗址。</p> <p class="ql-block">阳关烽燧建于汉武帝太初年间,唐代此烽所在山名石门山,此烽因名石门烽;清代以来,俗称墩墩山烽燧。此烽居高临下,鸟瞰四方,为阳关之近卫。</p> <p class="ql-block">阳关烽燧历经两千多年风雨侵蚀,如今残高4.7米,西南角有坞堡、马厩、灰堆遗迹,阳关烽燧、青山梁烽燧(分别在古董滩之北、之西)占据制高点,巍然屹立,遥瞰四野,傲岸雄姿,为“阳关耳目”,从古至今,一方标志。</p> <p class="ql-block">望着残垣断壁,让人慨叹,昔日的雄关要塞如今已成遗迹,却依旧向世人展示着它曾经的辉煌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阳关不仅是汉唐时期重要的边塞关隘和最早的海关,而且因其在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中的重要作用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阳关大道”更是光明、希望和美好前景的代名词。</p> <p class="ql-block">玉门关遗址,是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五世纪,汉帝国设立在河西走廊地区西端最重要的关隘遗存。位于祁连山西端疏勒河南岸,东南距敦煌市约90公里,西距罗布泊东沿约150公里,在地理区域上具有东西交通分界的标志地位。</p> <p class="ql-block">景区入口处,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赫然眼前。</p> <p class="ql-block">玉门关遗存主要包括小方盘城遗址、大方盘城遗址、汉长城边墙及烽燧遗址(包括20座烽燧、18段长城边墙遗址),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在长约45公里,宽约0.5公里的区域内,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呈线性分布。</p> <p class="ql-block">秋天的玉门关,虽然晴天,依旧寒风凛冽,路旁“汉”字旗哗哗作响,举目四望,只有小方盘城在戈壁滩中孤立,当真是“春风不度玉门关”,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小方盘城,西汉为玉门都尉府治所,东汉为玉门候官治所,现存障一座,关址城垣完整,黄土版筑,略呈方形,夯土版筑,约26米见方,高约 10米,面积约7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千年雄关,见证了敦煌华戎交汇的繁荣昌盛,同时,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小方盘城也是我国现存最完好的汉代土遗址之一。</p> <p class="ql-block">敦煌市博物馆是展示敦煌历史文化的重要场馆,成立于1979年,现馆于2011年建成。博物馆馆藏丰富,涵盖石器、陶器、铜器、铁器、木器、瓷器、丝绸、汉简、写经、书画拓片、金银珠玉、钱币、砖刻等14大类,共计13355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38件(套),二级文物387件(套),三级文物1387件(套)。</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以“华戎交会的都市”为主题,共设6个展厅,常年举办展览,展出文物1000余件,包括青铜器时期文物、汉代文物、魏晋十六国画像砖、北凉石塔、藏经洞文献等。</p> <p class="ql-block">馆内文物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以汉唐文物最为丰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建筑外形融合了长城、烽燧及古城堡等文化符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p> <p class="ql-block">敦煌市区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酒泉市代管的县级市,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自汉代以来一直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p><p class="ql-block">在敦煌游玩了两天,然后启程入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