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成长路径的考量

李子红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读李红《灼灼其花 郁郁其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学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一首现代诗,以《灼灼其花 郁郁其根》为题,写花的成长,花的开放,花的美丽。更是写花的美丽开放,离不开茂密的根须,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才有花的美艳。</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全篇出现最多的是“生命”“活”。这是充满生机的词汇。怎么才能让花开得艳丽开得持久?作者做出了分析,花有四季,在不同的季节里,花的命运也不一样。“春天风和日丽,生命无忧无虑”,“冬天风嚎雪飘,花没了,叶落了”。但花的“生命不想死,必须活着”。怎么活?“顺时守心,难时宽心,闲时养心”,这样会活得自然,活得清醒,活得持久。花的成长路径,也是人的成长法则和路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什么要“守心”“宽心”“养心”,是因为一个人在不同的状态下,坚持这三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迷失,能够持续地成长。道理并不复杂,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做不到。有的人在顺境时,会忘乎所以,难以守心。在逆境时又灰心丧气,或一蹶不振。闲暇时又毫无头绪,无所事事,白白耗费光阴。追究起来,还是因为“养心”不足所致。无论在顺境逆境或闲时,都能保持清醒头脑,做此时此境能做应该做的事,就是一个健康成长,成为无愧于自己,有益于社会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者特别注重“养心”,回答了什么是“养心”,“养心就是培根”。所谓“培根”,从字面意思看,就是对根部进行培养或培育,意味着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环境,以促进其根部健康生长。进一步提出“读史与修德是培根的不二路径”。显然,这是关于人的成长命题,已不是花草树木了,仅是借助花草写人的成长,最终落脚到“读史与修德”。用“读史修德”丰满自己,营养根基,为立足社会打好基础。人不读史无以“明智”,不修德无以“立身”。读史修德是养心成长的基本内容。这是给人提出的立德、立心、立身的忠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任何生命,活着是本能,但活着就要思想,“思活着之径,想活着之纲”,不能浑浑噩噩的活,要有明确目标,还要有正确的路径。同时想到了“守”和“藏”,筑牢根基,不张不扬,不争不抢,把全部精力集中在根须向下。这是让人不骄不躁,经得起各种诱惑,扎扎实实,充实自己,增长本领,也是成功人生必须经历的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根须向下延伸到深处,会遇到严寒和黑暗,黑暗的深处,会有“剪和掘的痛”。但“痛”与“得”会在某一刻绽放,因为“能量守恒”是铁律,付出了才会得到,付出了就会得到。相信,新茶比头年的茶花更加浓艳繁香。</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诗作描写的这一成长过程,提出了生命成长的路径和条件,正是做人的法则和路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读着这些文字,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成长,如同花一样,要开的鲜艳,就要扎根深厚,无需左顾右盼,只管往深处扎下去。即使遇到“掘”和“痛”,也要坚持,当你遇到“痛”时离“得”就不会太远了。当然,世事总有千变万化,不是所有“痛”都会有所“得”,在某些时候,即是经历了无数的“痛”也无所“得”,我们就享受这“痛”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历“痛”的目的,并非全是为了“得”。“痛”的过程,“痛”的本身也是人生的一种财富。从更大更高的境界看,此财富却是另一种“得”,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得”,是一种厚积薄发的“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毫无疑问,灼灼其花的成长路径,正是作者追求的路线,也是努力践行的路线。作品里融入了太多实践体悟与追求向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读着这样的文字,让我看到了作者的影子。写花,写花的开放,写开得鲜亮耀眼的花朵,正是深深扎根的结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品里,从对灼灼其花成长道路的思考、梳理和探索,最终落实在人生道路的探索和追求,这样的探索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作者一贯注重人性的思考,以探索人性为己任,一首小诗,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从作品里读出了深厚的思想文化底蕴和哲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中外文学史上,有一个不可否认的现象,一个文学巨匠,往往也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作品不但具有意境美语言美,同时也蕴含着深邃的思考,和人性的洞察。这首诗对人生人性的考量,也具有鲜明的特点和深刻的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作者简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王学成</b><span style="font-size:20px;">,高校退休教师,曾长期从事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退休后主编出版校园文化丛书《秦巴之光——陕西理工大学艰苦创业之路》,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自选集《高等教育沉思录》。2020年学习散文随笔写作,出版散文评论集《时光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