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暖寒冬,德化人心——观《鞭打芦花》有感

白桦

<p class="ql-block">舞台上,昏黄的灯光洒下,一段跨越千年的故事缓缓展开。《鞭打芦花》,这出古老的戏剧,如同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剖析人性,让我在观演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故事开篇,便将人性的阴暗面毫无保留地呈现。闵子骞的继母,对待亲生儿子与继子天差地别,在寒风凛冽的冬日,给自己孩子穿上厚实温暖的棉衣,却给闵子骞用芦花填充衣物。当闵子骞因寒冷驾车不稳,遭受父亲不明真相的鞭打,芦花纷飞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刺痛。这是何等的自私与冷酷,继母的行为让人性中的狭隘与偏见暴露无遗,她将血脉亲疏当作衡量爱意的唯一标尺,全然不顾一个孩子在寒冬中瑟瑟发抖的身躯与渴望母爱的心灵,这是对人性善良本质的公然践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但戏剧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不会只停留在对黑暗的揭露,更在于对光明的追寻。闵子骞,这个被伤害的孩子,却以一种超乎常人的宽容与善良,谱写了一曲人性的赞歌。面对父亲的愤怒与休妻的决定,他没有丝毫的幸灾乐祸,反而跪地哀求,为继母求情。“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无尽的爱与担当。他的孝,不是愚孝,而是建立在对家庭完整的维护、对亲情的珍视之上。在这一情节中,人性的美好与丑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闵子骞的以德报怨,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温暖、最坚韧的力量,那是一种能够融化冰雪、驱散阴霾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继母的转变同样令人深思。当她亲眼目睹闵子骞的善良与宽容,内心的坚冰开始融化。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人性中良知未泯的体现。它告诉我们,无论一个人曾经多么迷失,只要给予足够的爱与触动,都有可能回归善良的本真。这也让我们对人性多了一份信心与期待,相信在生活中,爱与宽容同样能够唤醒那些被冷漠和自私蒙蔽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走出剧场,我的心情依旧沉重而复杂。《鞭打芦花》不仅仅是一场戏剧演出,更是一次对人性的深度审视。它让我明白,人性是复杂的,既有黑暗的角落,也有光明的可能。在生活中,我们或许会遭遇不公与伤害,但我们应该像闵子骞一样,用善良和宽容去回应,用爱去感化他人。同时,我们也要时刻警惕自己内心的阴暗面,保持善良的初心,珍惜身边的亲情与温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出河北梆子剧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提醒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坚守善良与道德的底线,用爱与宽容去书写属于自己的人性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