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湖女侠 ——八十年代初期看过的话剧(11)

余杰

<h1>1、1981年10月16日我在上海长江剧场观看了话剧《鉴湖女侠》。<br>查了一下相关的资料:最早把秋瑾故事搬上话剧舞台的是在1936年冬,由夏衍创作了多幕历史剧《秋瑾传》(初次发表时名《自由魂》)。<br>1949年以后好像在1959年的时候有一部越剧《秋瑾》。以后一直到了1981年才有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出演了话剧《鉴湖女侠》。<br>读中国近代历史一定会涉及到辛亥时期,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中秋瑾是不容忽视的人物。<br>秋瑾自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所以在讲述她的故事的时候用了她的别署“鉴湖女侠”。</h1> <h1>2、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因为十年浩劫中断了学业。所以对历史知识都是靠着自学才知晓的。<br>回城以后,对于这些历史人物的话剧,我有着较浓的兴趣。通过观看这类剧目,走捷径了解历史。好在那时各类剧目“戏说”成分较少,基本还是保存了一份真实。<br>以话剧《鉴湖女侠》讲述的秋瑾这个人物来看,(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基本都是歌颂的。但是在有些史料的记载上,也有说她在被捕以后写过一些东西。反正是不好的。对此,我们无从考证。对于这些历史人物还是宽容一些吧。</h1> <h1>3、在中国,历史人物虽然过去了,但是一直不安宁。秋瑾就是一列。据记载,这位人物的墓地一共迁移过十次,可谓多灾多难。如“文革”前夕的1965年1月29日,混凝土浇筑的秋瑾墓被炸开了。“暗淡的灯光下,秋瑾仰躺在已经腐烂崩塌、只有几根筋柱支撑着的棺木中,骨架完整、发髻完好,发后还有一枚玉簪。但衣着也已腐烂不堪,只有脚跟处留着两块皮鞋后跟,骸骨旁有一柄短剑。然后,人们将秋瑾遗骨一块块拾拣出来,放进了一只高约两尺的陶瓷罐内。凌晨时分,装有秋瑾遗骨的瓷罐,被一辆卡车载到孤山3.5公里外的鸡笼山马坡岭,安入了一个现挖的土坑中。”(《看历史》2012年第1期,作者:毛剑杰,原题:《孤山1965:西湖名人墓地之劫》)<br>现在看到的秋瑾墓室在“文革”结束, 1981年在西泠桥的另一端重修,塑汉白玉全身雕像,还有孙中山的“巾帼英雄”手迹。<br>一个历史人物的墓地的不断变迁,是不是这个时代一个缩影呢?特别是在那个是非颠倒的十年里,类似的事情何其多也!</h1> <h1>4、还是谈谈话剧的本身。说老实话,这么多年过去了,对于这部话剧已经记不起什么了。只是记得那天看完演出以后,回家再次补习了一下有关辛亥革命的史料。以后看金冲及、胡绳武撰写的《辛亥革命史稿》中是这样评价秋瑾的:“秋瑾是辛亥革命时期最杰出的女革命家”,“是中国第一个为民族民主革命流血的女革命家。”<br>后人记住了这位女侠的一句名言:“秋风秋雨秋煞人”!<br>当年上演这出话剧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在这个纪念活动中,那年我还看了话剧《孙中山和宋庆龄》。</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