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日历翻到了今天,腊月廿三,这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小年儿,时间是真的好不经用啊!</p><p class="ql-block"> 小年儿的记忆,总绕不开姥姥在灶台前虔诚祭拜灶王爷的身影。那场景,像被岁月精心装帧的老照片,在我心中愈发清晰、珍贵。</p><p class="ql-block"> 我自幼在姥姥家长大,所以儿时的回忆,童年的快乐,都来自于姥姥的家里。</p><p class="ql-block"> 姥姥家是一栋灰色的日式小楼,平日里做饭都在卧室和起居室的外面,只有到了冬天,才搬到里间的卧室里,点上“洋炉子”,用来做饭兼取暖。而灶台就在这“洋炉子”的右后方。每当小年儿这天,姥姥天不亮就会起身开始忙碌。她先是把灶台擦拭得一尘不染,随后,从炕柜里小心翼翼的捧出灶王爷的画像,轻轻抚平褶皱,端端正正地贴在灶台上面那微微泛黄的墙面上。画像中的灶王爷,身着红袍,面容慈祥,眼神仿若洞悉世间万物。</p><p class="ql-block"> 摆好精致的烛台,放上精心准备的又甜又粘的麦芽糖,美味的菜肴和水果,还有那点着红点的馒头……,之后便手持香柱,神色庄重,缓缓点燃,袅袅青烟升腾而起,带着丝丝缕缕的祈愿,萦绕在狭小的房间。她双膝跪地,双手合十,额头轻叩地面,口中念念有词“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那是对灶王爷的虔诚祈愿,祈愿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安顺遂、无灾无祸。</p><p class="ql-block"> 年幼的我,望着摆满灶台上的那么多的”好吃的”,心中满是好奇与馋意。终于,趁一次姥姥不在房间里的空隙,按捺不住内心的渴望,偷偷伸出小手,抓了几个供果,像只偷腥的小猫,蹑手蹑脚地溜出家门,与院子里的“小伙伴”分享这份“甜蜜的惊喜”。未曾想,纸终究包不住火,姥姥很快便发现供果少了,她平日里和蔼的面容瞬间变得严肃起来,那是我第一次见她如此生气。姥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奉儿,这些供品是献给灶王爷的,小孩子不能偷吃,否则灶王爷会禀报玉皇大帝,说你是个坏孩子……。我自然信以为真,打那以后,灶王爷在我心中,便成了不可冒犯的神明,威严而神圣。</p><p class="ql-block"> 小年儿供奉灶王爷的习俗,在姥姥家延续了数不清的年头儿,直到“文革”来临,破四旧立四新,这一切便戛然而止了……。</p><p class="ql-block"> 如今,姥姥早已不在人世,曾经的旧宅也早已拆迁,但每到小年儿,我总会想起姥姥在灶台前供奉“灶王爷”时的模样……。那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习俗的传承,更是姥姥对家深深的眷恋与守护。她用自己的方式,为我们撑起一片充满爱与希望的天空,而这份温暖与力量,将永远陪伴着我,走过人生的每一个春夏秋冬……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