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满目琳琅历岁月,唯有疏芳径自留;审美眼力是需要阅历积累和时间沉淀的,真正的美好需要经得起时间考验,没有岁月磨砺终难成器,见多识广才是审美眼力升华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山核桃文化的审美核心就是桩型和纹理,没有几年的兴趣沉淀,未必可以悟出其中道理;值得庆幸的是,我几十年前就见过型纹并貌的山核桃手持,纹理的美感是山核桃文化中视感诱人的外在美,桩型和皮质是个性和盘感的内在美,完善的审核体系,才是山核桃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浏览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乾隆皇帝山核桃十八罗汉手持后的感受,【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的道理,才是行家审美的客观态度。</p> <p class="ql-block">山核桃纹理审美的原则:</p><p class="ql-block">①视感:纹理图案,清晰灵动,开合适度。②盘感:棱角边缘,圆滑适手。</p><p class="ql-block">上述两项是值得盘赏的必备条件,而那些碎纹扎手,似杨树皮般的条纹,即虐手又没有观赏点的选择,就是浪费时间了。</p> <p class="ql-block">能够理解的都是有眼力基础的,理解不了就是时间问题了,美好事物必然是大众审美认可过的,生命总是要走向成熟的,审美眼光也不会例外,五十笑百也没有必要,自悟自乐吧。</p><p class="ql-block">京八棱文化出品-寻楸杂谈专栏-文章有深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