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蟠岛探秘

老武头

<p class="ql-block">  蛇蟠岛一一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上的浙东三门湾内蛇蟠洋,岛上有历代采石留下的大小不一的1360多个奇异洞穴,故称“千洞岛”。</p><p class="ql-block"> 岛上千洞各异,有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高敝大洞,也有仅容1人的深曲无底小洞,岩洞纵横交错,洞中套洞,横竖旁出,犹如迷宫,洞内有水,水中藏洞,使其涧洞为景,千姿百态,妙趣无穷。有些岩洞,当地人还能说出一段历史典故,或者一则优美的民间传说。</p> <p class="ql-block">  以前要上蛇蟠岛,必须乘船前往,而现在“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p> <p class="ql-block">  日前,我陪着家人到蛇蟠岛这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千洞之岛”游览探秘。</p><p class="ql-block"> 首先来到黄泥洞古村前粉黛花海游玩,映入眼帘的是原生态的荷叶池塘与亭子,紧挨着荷叶池塘,还有一座九曲游步栈桥和大片花海,背衬的就是“黄泥洞村”。</p> <p class="ql-block">  游玩花海后,我们游览了古村黄泥洞,黄泥洞古村保持着独特的石屋建筑风格,现尚存60多幢,150多间石屋。石屋以蛇蟠石所筑,底部为不规则的较大石块、上部则由不规则的采石废料堆砌,搭配石窗、木门。石屋依山势而建,浑然天成,宛若一座座碉堡耸立于山体之上,构成了一个迎风搏浪的石雕群体。</p> <p class="ql-block">  中午,我们在岛上的怡景酒店享用独特风味的海岛美食。</p> <p class="ql-block">  用过午歺,下午1点半左右我们来到了野人洞景点。</p><p class="ql-block"> 野人洞,历史悠久,为宋朝采石遗迹。这是一座由历朝历代的古石匠打造出来的大地艺术,浑然天成,结合了岛屿山体的自然伟力,以“奇、幽、空、静”四大特性展示在人们眼前。</p> <p class="ql-block">  进入景点大门,迎面是3个把福带回家的大红福袋。</p><p class="ql-block"> 绕过福袋,展现眼前的一个直径达5米的巨大古石碾,由上的碾砣和下的碾盘二部组成,古时候用作破碎谷物或给谷去皮,被赋予了一个古祥名字,叫做“时来运转”。</p><p class="ql-block"> 在古石碾右侧,是一面图腾墙,上面镶嵌了各种图案类型的石窗,蛇蟠岛野人洞景区2006年被列入“三门石窗古遗迹保护点”。</p><p class="ql-block"> 古石碾的左侧及后侧则是清澈的水塘和曲径通幽的九曲石桥。</p> <p class="ql-block">  野人洞因亭旁才子包定的诗“野人家住神蛇顶,石骨撑空芒射日”而得名。诗中的野人是指居住在石壁撑空的洞穴中的山野村人、古朴岛民,俗称野人。野人洞即他们当年的栖身之所。“谁言鬼斧神镂,竟是残山剩水”,野人洞向你展示千年斧凿后的“残山”奇迹,</p> <p class="ql-block">  过了九曲石桥,进入石洞,首先看到的是一排铁锤敲了一千年的石刻壁画,它从拜石、凿麻雀孔、打麻雀、刻石板、起石板、运石、石行,祥细介绍了古代石匠从开釆石材到销售石材的全过程。</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路标前行,来至架有云梯的通天洞,仰望云梯架出洞囗。</p><p class="ql-block"> 云梯又名天梯,由硬梯和软梯构成。底座由废弃的蛇蟠石搭砌而成,称为硬梯;其上由木材料通过岩壁上三个石臼支撑而上的称为软梯。山内石板均由人力通过云梯,向外搬运。云梯是工匠将石板从洞里搬到洞外的通道,也是工匠们的生命通道。</p> <p class="ql-block">  在隔壁套洞的水窖中,我们看到了沉浸在水中的古云梯。</p> <p class="ql-block">  洞中穿行,我们来到福字洞,这个洞上小下大,傍边还有一个洞口对着景区门口,洞内放着一棵祈福树,供人祈福。</p><p class="ql-block"> 先人采石,多用井降式,先从顶部凿一个斗形方井,一层一层向下采掘,上窄下宽,上小下大形成穹顶,千年不塌。</p><p class="ql-block"> 而在旁边的石洞中展示着遗留下来的采石工具。</p> <p class="ql-block">  来至洞中的石磨展厅,这里陈列着以前日常使用的石磨、石臼、石槽等石制工具,展现了一种悠远的现在很难再见到的石文化,</p> <p class="ql-block">  游览了石磨展厅后,我们继续前行,来到有云梯通往洞顶的大洞,这里侧面的洞囗洞内洞外水池相连,是一个天然而成的水濂洞口,洞外景色一览无遗,景色优美之极。</p> <p class="ql-block">  沿通顶云梯上行,来到洞顶的祭石坛。</p><p class="ql-block"> 因采石风险大,危险性高,因此石匠们在采石前要举行祭石仪式,祭拜山神,祈求山神保佑釆石顺利、安全。</p> <p class="ql-block">  离开祭石坛,我们来到拜石亭,在拜石亭稍作休息,并拍照留念。 </p><p class="ql-block"> 拜石,这是长期采石过程中形成的习俗,一拜石头求福禄,二拜石头求财富,三拜石头求长寿。</p><p class="ql-block"> 拜石亭作为野人洞的一部分,也具有其独特的魅力。拜石亭的建立,不仅是为了向岛上的奇特蛇蟠石致敬,更是为了提供一个观赏、休息和拍照的好地方。站在拜石亭上,你可以俯瞰整个蛇蟠岛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古洞人家,这是当年岛上人们的居住之所,当年的岛民及石匠大部分穴居于洞窟中,既有十几平的“单身公寓”,也有坐北朝南上百平的“大户人家”,直到2006年岛上最后一户穴居人家搬出洞窟,千年穴居历史才宣告结束。</p> <p class="ql-block">  游览了古洞人家,我们又来到石窗展厅。</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一扇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石窗,名为“君子窗”,其尺寸为3.13米宽、2.55米高、0.28米厚,堪称石窗界的巨无霸。</p><p class="ql-block"> 这扇石窗上雕刻着“梅兰竹菊”等传统图案,以及铜钱和蝙蝠等象征吉祥的元素,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一根藤团寿窗:象征着长寿和健康,藤蔓缠绕,寓意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 双龙戏珠窗:两条龙在水中嬉戏,象征着吉祥和繁荣。</p><p class="ql-block"> 文人八宝窗:文人雅士喜爱的图案,象征着学识和修养。</p><p class="ql-block"> 福字窗:福字图案,寓意幸福和好运。</p><p class="ql-block"> 几何条纹窗:简单的几何图形,展现出独特的美感。</p><p class="ql-block"> 如意卷草窗:卷草纹样,象征着如意和顺心。</p><p class="ql-block"> 这些石窗不仅是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展现了三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  水滴钱开</p> <p class="ql-block">  石窗艺术,凝固之美。</p><p class="ql-block"> 石窗不仅仅是窗,更是历史的活化石,石窗文化凝结了一代又一代石匠的智慧,遗存千年而不损。</p> <p class="ql-block">  步出石窗展厅,结束了野人洞的游览。</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乘车来到蛇蟠岛的海盗邨景点游览探秘。</p><p class="ql-block"> 海盗邨景区是国内唯一一个以海盗为主题的海岛洞窟景区。中国的海洋史实质上就是海盗史。历史上,蛇蟠岛曾经是海盗窝,海盗邨不仅汇集了千百年来中国海洋史上赫赫有名的——东海枭雄“东海枭雄”、“山海会盟”、“海洋经略”和“北欧海盗”区再现了当年叱咤海洋的中外著名海盗人物和其种种“盗”迹,慢慢为你铺开“盗”亦有“道”的真正内涵。</p><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一组栩栩如生的东海枭雄岩石群雕映入眼帘,他们分别是“祖师爷”孙恩、“蛋民先祖”卢循、“海精”方国珍、“净海王”王直、“万船之王”郑芝龙。</p> <p class="ql-block">  群雕背面,刻着“亦商亦盗舰船沉浮三千里,可褒可贬海洋纵横八百年”。</p> <p class="ql-block">  沿着群雕处的台阶拾级而上,迎面山脚下是一排形态各异,比较显浅的洞穴,洞穴前是一湾数个连接着水池。</p><p class="ql-block"> 左侧一水池有数条石雕鲨鱼浮于水面。而水池内侧有一洞穴,洞的正中有一把石椅,是海盗首领坐的王位,门洞右侧刻有一副楹联:“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人之患束带立于朝”。传说是当年挂在海盗船上的对联。上联出自孔子所著《论语·公冶长》,大意是说:道义不能施行,心中的抱负和主张不能实施不如乘木筏离开下海去;下联的意思是人最大的毛病是盲目追求上朝为官,而听命于人,唯唯诺诺,做官又有什么意义呢?</p><p class="ql-block"> 再向左还停靠着一条海盗船。</p> <p class="ql-block">  而右侧有一条九曲石桥通向海盗邨的石洞进口,我们顺着景区提示牌沿九曲桥行向右侧的进洞口。</p> <p class="ql-block">  来到山海会盟石刻处 ,它记叙了当时官府的海禁和压迫,将渔农工商逼上绝路。迫使他们入海为盗,在山海间会盟,前仆后继,在东海历史上,演出了一次次波澜壮阔的海上农民大起义。</p><p class="ql-block"> 而山海会盟石刻对面则雕刻着一艘运宝船,象征着把宝物运回海岛。</p> <p class="ql-block">  行过运宝船,迎面岩壁上雕刻着“独眼海盗”的头像。</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来到内有海盗聚议厅的洞口,洞口前有一猛虎下山的石雕守着,而它对面则有一个鳄鱼岛,形成对峙现象。</p> <p class="ql-block">  进入石洞,穿过火焰门,就是聚义厅和忠义堂。聚义厅和忠义堂都是海盗聚会、议事、欢庆、出征、颁令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洞内有“海精”方国珍的座像,身材魁伟,目光深邃,手握宝剑,威风凛凛。方国珍,台州黄岩人,民间称其为"海精"。元顺帝至正八年,方国珍兄弟因元朝官吏威逼而起义,逃到海岛为盗,并歼灭了前来围剿的元军。至正十一年,元廷改剿为抚,招降了方国珍。 </p><p class="ql-block"> 方国珍的"精",在于他的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他周旋于元廷和朱明两大势力之间,朝秦暮楚,如鱼得水。虽皆出于自己利益,但客观上也起到保境安民,使三府百姓减少了战争的荼毒,最终自身也得以善终。</p> <p class="ql-block">  在洞穴的一面石壁上,镌刻有国学大师文怀沙的墨迹“盗亦有道”四个大字,洞穴中陈列的《中国海盗的船员帮规》恰好诠释了四个字含义。</p><p class="ql-block">一、不许擅自上岸,违者逮捕并当众刑罚,如其再犯,立即处死。</p><p class="ql-block">二、船上不得互斗,争端上岸解决。</p><p class="ql-block">三、服从命令,勇于作战,违者提刑,延误战机或临阵脱逃者立即处死或逐出本帮。</p><p class="ql-block">四、优抚战斗中伤残者,和死者家眷。</p><p class="ql-block">五、战利品全部上缴,然后分成十份,两份给船员,八份当作公共财物入库。私分公共财物者处死。</p><p class="ql-block">六、女子和不满十三周岁的男孩不得出海。</p><p class="ql-block">七、未经许可,不得私自占有掳掠来的妇女,凡对妇女施暴或强占为妻者格杀勿论。</p> <p class="ql-block">  海盗村以前留下的牢房两座,分为水牢和旱牢,具体建造年代无从考证,毁于二十世纪中后叶的采石活动,后期经过修整,是用来惩治违反帮规的帮人使用,根据罪行的轻重分别关押。</p> <p class="ql-block">  洞内还有“净海王”王直的塑像及王直简介。</p><p class="ql-block"> 徽商王直,因明王朝闭关锁国,实行海禁。他认为“中国法度森严,动辄触禁,孰于海外乎逍遥哉”,为此长期在沿海从事走私贸易,继后铤而走险,拥兵占据定海,亦商亦盗,自称“净海王”。他以在朝廷做官为“人之患”,后被朝廷斩杀,至死不屈。</p> <p class="ql-block">  洞口处雕刻着章鱼斗鲨图案。</p> <p class="ql-block">  出了洞口,是“海洋经略”景点。</p><p class="ql-block"> 中国海盗的海洋经略,涉及海上贸易、海洋军事、岛屹海港开发、华侨和殖民等。</p><p class="ql-block"> 海盗组织通常就是海洋上的二政府。海盗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王朝闭关锁国与海洋贸易的矛盾导致了所谓的“倭患”。微王王直穷其一生追求开海贸易,安稳生活,奈何政府闭关锁国。岩壁上一幅章鱼斗鲨,海中两霸相互竞争厮杀,可见当时斗争是多么的残酷。</p> <p class="ql-block">  洞外的几个水池中有灵兽石雕戏于水中。</p> <p class="ql-block">  穿出这个洞囗后来到处于半山腰的飞虹台。</p><p class="ql-block"> 飞虹台上稍作休息,观赏一下台下景色。</p> <p class="ql-block">  然后步下石台阶,穿过象鼻门,到达北欧海盗景点。</p> <p class="ql-block">  北欧海盗:是西方海盗的代表。西方传统鼓励海外经商和殖民掠夺,许多国家和民族以当海盗为荣,视海盗为海洋勇士。这种传统看法至今普遍存在,英国还特设海盗节纪念。其中代表人物有“海上魔王” 弗郎西斯.德雷克、“海盗学者” 威兼.丹彼尔、“海盗女王” 卡特琳娜、“西亚海盗” 托马斯.图、“黑胡子海盗” 爱德华.蒂奇。</p> <p class="ql-block">  离开北欧海盗区,路过古堡海难区。</p> <p class="ql-block">  穿过危岩奋臂洞囗。</p> <p class="ql-block">  来到风流演艺区,这是海盗村最大的山洞,有好几个篮球场大,现在作为旅客休息、观看文艺演出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演艺风流区,2000平方米的音乐演艺厅,演艺岭南儿女的精彩歌舞,播映海上枭雄的中外大片。2009年12月5日,诗意蛇蟠世界华文诗歌大赛颁奖晚会在此举行,诗情画意,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离开演艺厅,沿游步道爬上绿客亭,前往蛇蟠老营。绿客亭,海盗待客之处,亭的两根柱子上书有一幅对联:亦商亦盗海洋纵横八百,可褒可贬舰船浮沉三千,高度总结了海盗生涯功过跌宕。</p> <p class="ql-block">  蛇蟠老营是海盗家眷居住的地方。这里洞口隐蔽,易守难攻,逃逸方便。其洞窟宽敞,通风采光,适宜居住。洞内由红岩坊、蒙学馆组成,彰显海盗生活丰富而温馨。</p> <p class="ql-block">  海盗们刀头舔血,朝不保夕,他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随波逐流,醉生梦死,老营里有海盗藏宝的洞穴和酒窖。</p> <p class="ql-block">  玲珑飞渡,海盗外出打劫时,沿绳索飞渡而下。</p> <p class="ql-block">  来到洞穴探宝区,想象曾经海盗们的生活,如同走进一部神秘的电影,海盗劫财掠货,常将宝物藏匿地穴、山洞,因年代久远遂成谜团,引发了后人的探宝热,诸位亦不妨做回洞穴探宝人,把好心情,好运气带回家去。</p> <p class="ql-block">  洞穴探宝后,我们来到天然洞窟酒窖,这里是海盗们专门用来贮存酒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从酒窖石洞出来,沿游步道穿过露天的采石场遗址,结束了蛇蟠岛的探秘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