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芬对“国学″的新定义/田小芬整体幸福心理学常识分享

田小芬中华文化心理学

<p class="ql-block">  从定义入手是学习的方便法门,也是我写书的方便法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句话来给“国学"下个定义你会怎么说?国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你又如何回答?下面是我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这也是我写的第二本书《田小芬整体幸福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的内容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节:田小芬整体幸福心理学关于国学的新定义和核心内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我对国学的新定义</p><p class="ql-block"> 据前所述,国学,是关于如何做人的学问,那么,如何用一句话来概括做人的学问道理,让人们只要领悟这句话的内涵,并按照这句话的内涵去修养自身和制定团体的幸福心理文化管理规范,让团体中的每个人都能自律地做好自己的角色应该做的事,充分活出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实现真正的个人幸福和团体幸福的愿景呢?这是我近20年以来都在思考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问过孔子类似的问题“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这意思是问:做人的学问道理,您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让我们终生只按照这一句话来修身就可以了,不用学那么多。孔子回答说:“己所不欲,匆施于人”,而我认为,单单这句话,还不足以概括出做人的学问道理。</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第一本书《整体幸福教养:幸福家风班风建设实用手册》上,我对这个“一句话概括做人道理“的问题答案是下面这26个字:命运共同体,素其位而行:君仁臣忠,父慈子孝:遵循规律,反求诸己。 领悟这26个字的内涵并按照这个内涵去修养自己的言行,人生就没有问题。</p><p class="ql-block"> 我对国学的新定义是:国学,是指想要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必须掌握的关于人的常识,包括中华传统文化和人格心理学常识。特别是想成为领导者的人或想要人生幸福的人,都必须要掌握的关于人的常识。</p><p class="ql-block"> 其核心内容就是中华传统文化关于做人的哲理以及《人格心理学》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和《自我》心理学关于自尊形成的理论。浓缩来说,其核心内容就是上面这26个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核心内容的内涵</p><p class="ql-block"> 上述26个字已经浓缩了儒、释、道和人格心理学的精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道德经》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这句话就是要按照自然的法则去做人,包括发展自己以及管理他人,协助他人发展。这个最大的关于人的自然法则就是:命运共同体,素其位而行。现实中,我们的困难是欠缺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也欠缺素其位而行的智慧和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孔子强调的仁、义、礼、智、信,就是“素其位而行″里边的君子之做人道理的具体化,即,成为领导者的做人法则的具体化,这个“位″只有两个:君与臣或父母与子女。君仁在先,臣忠在后,父慈在先,子孝在后,你去观察就会发现,拿家庭来讲,父母比较仁慈的,其孩子通常比较孝顺也比较有出息,同理,一个工作团体中,领导者比较仁爱的,团体比较有活力。现实中,我们的困难是:君不太够仁,父也不太够慈,所以,臣不够忠、孑女不够孝敬,比较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倦怠,即生命力弱、动力不足。</p><p class="ql-block"> 所以,主张:人人要修身,因为修养自己,使自己其正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有智慧和能力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要修养自己,把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够做好工作,管理好家庭,成为大多数人认同、向往的偶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佛教文化,强调因果定律,认为是自己的念想是导致了自己的世界状态的主因,主张:要去关心自己的念想,去掉自己的贪念,培养自己的慈悲之心,这是“反求诸己"的具体深化。</p><p class="ql-block"> 而在我长达60多年的人生以及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和心理学20年的历程中,我发现:人们最难最难做得到的事情就是看见自己的信念!</p><p class="ql-block"> 但即便这是一个难的问题,我都已经有了一个相对快的一个方便法门写在这本书里给大家使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遵循规律″这四个字,就更加广泛,不仅是我们学习做人这个方面要遵循规律,我们学什么都是要遵循它的规律去学,去了解规律,这里边也包含了心理发展规律、自尊形成的规律、自卑形成的规律、抑郁的规律、当然还有教育成功的规律、受人尊重的规律、婚姻幸福的规律、健康长寿的规律等等。等等等等。</p><p class="ql-block"> “了解规律就变得容易,抓住不变就可以应万变″,这是《易经》里面的观点。而修身养性要从了解自己的心念开始,这也是不变的规律,也是不变的哲理。</p><p class="ql-block"> 总之整本书就是想告诉人们:想要获得人生幸福的永恒法则是什么?以及这么多法则里边那个永恒不变的东西是什么?</p><p class="ql-block">(暂时写到这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田小芬</p><p class="ql-block">2025.1.2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