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就像银行里的存款

夜莺在歌唱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与人之间有了感情,就叫“人情”。人情一般发生在亲戚、熟人、朋友之间,陌生人之间,一般不会有人情关系。陌生人之间发生人情关系,是要有条件的。这些条件或是异性相吸,例如恋人;或是志同道合,例如同志;或是生死与共,例如战友。</p><p class="ql-block">一般来说,要想在陌生人之间有人情关系,必须要有人在中间搭桥,这个中间人就是一个“媒介”。这个中间人利用的,仍然是其与两方之间的人情关系。没有彼此之间的人情关系,人家就不会买这个面子,桥梁就搭不成。</p><p class="ql-block">有了人情,才有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提携、相互取暖。人情,是彼此成就的需要,也是共同求存、抵抗外来风险和伤害的有力武器。在一个人情关系浓厚的国度,人情观念深入到来每个人的灵魂深处。于是,一个人需要办事,首先考虑的就是有无人情关系,以及人情关系处于哪个层面。“找人”,就成了人情社会办事的第一个关键词。</p><p class="ql-block">社会是一张网,人就像网上的一个点,或曰“网格”。网格的大小,决定着这个人关系的多少。网格需要靠资源去填充。什么叫资源?凡是对人有用的东西,都叫资源;凡是可以变作人需要的东西,都是资源。形象的资源,有金钱,物品;抽象的资源,有权力、地位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都是一种资源的交换。资源的另一个名字,叫做“利益”。一个人拥有的资源越多,其用来交换的底气就越足。</p><p class="ql-block">人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人情消耗的都是每个人的资源。因此,人情资源,就像银行里的存款,取一次少一次。每求人一次,就是欠一次人情。每求人一次,就是取一次银行里的存款。所以,任何人都怕求人,任何人都不想求人。万一要求人了,也是迫不得已,身不由己。</p><p class="ql-block">除了血脉亲情,任何人都没有义务和责任帮助你。别人每帮你一次,就是消费人情一次。人与人之间的帮助是对等的,这次别人帮助了你,如果你无以为报,下次就不一定再帮助你。所以,一个人欠了人情,都尽可能要去偿还。偿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能力的,可以下次找机会帮助别人;没有能力的,就只能以物或钱去偿还了。能力也好,物和钱也好,都可以用资源两个字概括。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决定着资源的多少。资源少的人,只能以有限的资源去偿还资源丰富的人——这也是“损不足以奉有余”之一种。</p><p class="ql-block">求人求得多了,别人就会厌烦。特别是求同一个人多了的时候,这种厌烦可以想象得出。要想不让人厌烦,必须给一点“好处”给对方,否则,对方凭什么帮你、满足你?只有给了好处,且这好处恰如其分,或是好处多于其付出,人家才会高兴而不厌烦。相反,不仅不厌烦,还会期盼多有这种带来好处的机会。</p><p class="ql-block">于是,每个社会中人,都会尽一切可能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拓展自己的人脉关系,丰富人情资源宝库,让自己的人情存款增值。只有储存的资源丰富了,才可以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才可以做到“无往而不利”,从而会办事,能办事,把事办好。</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