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大家都说过年没有老底子的年味了,没有以前搡年糕的热气腾腾、杀年猪的亲朋会餐、抲年鱼的清塘拉网、包粽子的箬叶飘香等美好回忆,少了炊烟袅袅的人间烟火,少了围炉烤火的促膝长谈,少了梦里吃肉的唇齿留香。透过现象看本质,与时俱进看年味,个中滋味值得深思。</b></p> <p class="ql-block">搡年糕</p> <p class="ql-block">捕年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说实在,春节本质上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产物,过年是农业文明的衍生品,它的发源地在乡村大地,自娱自乐的主体是乡下人,因此从古到今都烙上了农业社会的胎记。用古代农耕文化的烙铁去烙现代工业社会的年画,未免烙不出了浓浓的年味。</b></p> <p class="ql-block">吃杀年猪饭</p> <p class="ql-block">裹粽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古代农耕社会,百姓一年到头风里来雨里去辛苦劳作,粮食收成不多,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日子,甚至做梦也在吃过年的“十碗头”。到了寒冬农闲时节的春节,把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拿出来,搡年糕、包粽子、宰鸡鸭,再穷再苦的人家也要有一顿像模像样的年夜饭,这是对终年贫瘠肠胃的最好犒赏和慰藉。一年到头忙在田间地头的出嫁媳妇,总要带着丈夫、携儿带女回娘家看望父母,这便是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走亲实践。</b></p> <p class="ql-block">小媳妇回娘家</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可以说过年是在“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童谣中,在母亲纳鞋底的昏暗灯光中,在摇转石磨磨粉的吱吱声中,在擦拭祭祀祖先的锡制祭品中,在大门两侧张贴祝福春联的倒计时中,人们渐渐地听到了过年的脚步声。在农历廿三小年夜送走灶司菩萨上天后,中国乡村大地便进入春节前急行军模式: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饱吃一顿,正月初一穿新一身。其实南北方置办食品不同,各地风俗不同,筹备春节的吃穿用事宜各不相同,这里是一种押韵说法。</b></p> <p class="ql-block">石磨磨粉</p> <p class="ql-block">贴春联</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春节这样急行军进程中,厨房是重要战场。木柴土灶、炉火通红的厨房里,一只锅中蒸着鱼肉、粽子,热气腾腾;另一只起了油锅,把各种食物放入锅中,呛人的油香滋润着各种菜肴,弥漫起过年味道。当满屋的香味肆无忌惮地进入鼻孔,骚扰着味觉的欲望,孩子们馋了,阿大趁大人不备,慌乱地偷嘴,满足了尝鲜饱肚;阿二怕锅中太热,会烫伤手,马上向母亲告状,于是乎出现母亲对阿大的嗔怪责骂声,同时把一块滚烫的食物塞进了老二的口中,小孩子心甘情愿地做了一次又一次热锅上的蚂蚁,那些幸福难忘的瞬间永远定格在脑海中。</b></p> <p class="ql-block">厨房热气腾腾</p> <p class="ql-block">灶膛火舌通红</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年味充满在厨房的热气中,飘荡在蒸笼的香味中,行走在厨房的转身中,灶膛里的火舌映红了脸庞,扫尘日的忙碌撞了个满怀。而现在物质比以前丰富,平常吃的东西与过年差不多,对吃的欲望远远没有像以前那样迫切,慢慢失去了蛊惑人心的感召力。平时小孩胃口不开,不愿吃饭已经让父母头痛不已,已经变着花样引起小孩食欲了;青年男女为了保持健康苗条,想方设法开始节食减肥,这样的状况下大家说年味淡了,也属情理之中!</b></p> <p class="ql-block">蒸笼煮食物</p> <p class="ql-block">蒸笼出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缺衣少食的年代,过年除了能吃饱肚子,满足食欲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制作食物过程的自娱自乐。粮食是自己通过一年劳作汗水种出来的,舂米磨粉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和面和蒸粉是自己动手的,无论是北方包饺子还是南方搡年糕都是亲历亲为的,这种食物带着劳作的成就、父母的爱意、来年的期待、吉利的彩头、亲情的叮咛,因此吃起来更甜更香,其制作过程的成功和失误,更是平常聊天时美好回忆和自娱自嘲!</b></p> <p class="ql-block">包粽子</p> <p class="ql-block">打年糕</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跟着父母裹粽子、包饺子,孩童们也会开始模仿,父母传授技艺,儿女传递亲情。即使做得不像模样,热气腾腾蒸出来,也会让小孩们欣喜万分,毕竟用自己的小手完成一项食品制作工程,相当于爱因斯坦小时候做小板凳那样有成就感。在制作美食的过程中,涌动着美好生活的向往,延续着家庭亲情的纽带,记载了人间烟火的味道,传承着历久弥香的年味。</b></p> <p class="ql-block">小孩子学做糕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进入工业化时代,现在过年不太需要自己动手了,年糕粽子、速冻汤圆、香肠鱼干、腊鸡酱鸭等等都能在工业化流水线制作,在超市选购后放置在手推车中完成,减少了大量制作食品的时间,也缺少了制作食物时成功的乐趣与失误的自嘲。科技广泛普及和居住日趋封闭,足不出户,网络相伴,手机在握,红包抢抢,抖音看看,无意中减少老百姓亲手制作年货的时间,也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时空。</b></p> <p class="ql-block">超市购物</p> <p class="ql-block">购买酱鸡酱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面对时代的变迁,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叹:日子越过越好了,可是年味却越来越淡了,大家不愿意用手用力制造过年气氛,只愿意享受浓浓年味,永远也体会不到以前酒足饭饱后打嗝的满足感了!我想大声疾呼,过年是吃出来的,更是做出来的!过年气氛靠大家制造,更需要大家共同尽情享受!过年是万家团圆品尝美食的欢乐时刻,也是阖家团聚制作美食的温暖时光,吃的是幸福滋味,做的是人间亲情,在一做一吃之间,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体会到国家的富强。</b></p> <p class="ql-block">赶集</p> <p class="ql-block">写春联</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党和政府、社会组织、各类企业、普罗大众在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中,如何加强过年的沉浸式体验,让年味越来越浓,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这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课题,更是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国春节传统文化的广阔舞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