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bd.baidu.com/ma/s/vaSCEpsh" target="_blank">【时代广场的蟋蟀_百度百科】</a></p><p class="ql-block">《时代广场的蟋蟀》创作手记</p><p class="ql-block">作者在纽约工作和生活时,每天乘坐地铁上下班。一天晚上,他回家路过时代广场地铁站的时候,意外地听到了一只蟋蟀的鸣叫,一股暖流不期然地涌入心底,让他想起了遥远的康涅狄克州,他的故乡。于是写下这本书,寻找回家的感觉。</p><p class="ql-block">试用普罗普《故事动态学》解析本小说的角色与功能项</p><p class="ql-block">根据普罗普《故事动态学》理论,我们可以对《时代广场的蟋蟀》中的角色与功能项进行如下解析:</p><p class="ql-block">1. 角色分析:</p><p class="ql-block">• 柴斯特(蟋蟀):故事的核心角色,具备非凡音乐才华的一只蟋蟀,栖息在纽约市时代广场地铁站一个被遗忘的排水管中。它在故事中扮演了“主人公”的角色,经历了从乡村到城市,再回归自然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塔克(老鼠):一只性格活泼有趣的小老鼠,与柴斯特拦让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塔克在故事中扮演了“相助者”的角色,为柴斯特带来欢乐,并在柴斯特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p><p class="ql-block">• 亨利(猫):一只温柔可爱的猫咪,也是柴斯特的挚友之一。它与塔克一同生活在时代广场地铁站的排水管中,以沉稳的性格赢得了大家的信赖。亨利在故事中也扮演了“相助者”的角色。</p><p class="ql-block">• 马利欧(小男孩):一个生活并不富裕的小男孩,对小动物充满爱心。他收养了柴斯特,作为柴斯特的主人,他为其购买了精致的笼子,并在柴斯特犯错时承担起责任。马利欧在故事中扮演了“赠与者”的角色。</p><p class="ql-block">2. 功能项分析:</p><p class="ql-block">• 初始状态(Initial Situation):故事开始时,柴斯特在乡村的自然环境中生活。</p><p class="ql-block">• 违背禁令(Violation):柴斯特因贪吃跳入了一个野餐篮,意外地被带到了纽约时代广场的地铁站。</p><p class="ql-block">• 刺探(Reconnaissance):柴斯特在时代广场的地铁站中探索新环境,结识了塔克和亨利。</p><p class="ql-block">• 罪行(Villainy):柴斯特在地铁站中的生活并非没有挑战,它需要适应新环境并克服困难。</p><p class="ql-block">• 调停(Mediation):塔克和亨利作为柴斯特的朋友,帮助它适应城市生活,并在它面临困境时提供帮助。</p><p class="ql-block">• 出发(Departure):柴斯特开始在时代广场表演音乐,逐渐成为明星。</p><p class="ql-block">• 考验(Tests):柴斯特在名声越来越大后,开始感到疲惫和压力,面临内心的挣扎。</p><p class="ql-block">• 胜利(Victory):柴斯特最终选择离开城市,回到大自然中去,实现了自我救赎。</p><p class="ql-block">• 归来(Return):柴斯特回到乡村,与朋友们重聚,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归属感。</p><p class="ql-block">• 婚礼(Wedding):故事以柴斯特的回归和与朋友们的团聚作为圆满结局。</p> <p class="ql-block">叙事的密码:普罗普与故事的内在逻辑</p><p class="ql-block"> 文/何军2025.2.4</p><p class="ql-block">弗拉基米尔·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以其开创性的叙事分析方法,为民间故事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第九章《故事作为一个整体》中,普罗普进一步深化了他的理论,揭示了故事结构的统一性与内在逻辑。他提出,故事并非杂乱无章的情节堆砌,而是由一系列固定功能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功能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推动故事从初始情境走向高潮与结局。普罗普的分析不仅揭示了民间故事的普遍规律,也为理解更广泛的叙事作品提供了方法论支持。通过这一章,我们得以窥见叙事的深层密码,理解故事如何通过功能与角色的互动,传递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价值观。</p><p class="ql-block">弗拉基米尔·普罗普(Vladimir Propp)的《故事形态学》(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是叙事学研究的重要著作,其中第九章《故事作为一个整体》总结了故事结构的整体特征和规律。以下是该章节的主要观点:</p><p class="ql-block">1. 故事的基本单元</p><p class="ql-block"> - 故事由一系列功能(functions)组成,这些功能是故事中最小的叙事单元。</p><p class="ql-block"> - 功能是固定的、可重复的,它们在故事中的顺序和组合遵循一定的规律。</p><p class="ql-block">2. 功能的顺序</p><p class="ql-block"> - 功能的顺序在故事中是相对固定的,尽管并非所有功能都会在每个故事中出现。</p><p class="ql-block"> - 功能的顺序反映了故事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脉络。</p><p class="ql-block">3. 故事的结构</p><p class="ql-block"> - 故事的结构可以分解为几个主要部分:初始情境、复杂化、高潮和结局。</p><p class="ql-block"> - 每个部分都包含特定的功能,这些功能共同推动故事的发展。</p><p class="ql-block">4. 角色的功能</p><p class="ql-block"> - 故事中的角色(如英雄、反派、助手等)在叙事中承担特定的功能。</p><p class="ql-block"> - 角色的功能是故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角色的行动和选择推动情节的发展。</p><p class="ql-block">5. 故事的重复与变异</p><p class="ql-block"> - 尽管故事的功能和结构是固定的,但具体的故事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p><p class="ql-block"> - 故事的重复与变异反映了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多样性。</p><p class="ql-block">6. 故事的统一性</p><p class="ql-block"> - 故事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连贯性。</p><p class="ql-block"> - 尽管故事中可能包含多个情节线索,但这些线索最终会汇聚成一个完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7. 故事的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 - 故事中的功能和角色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和价值观。</p><p class="ql-block"> - 通过分析故事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揭示其深层的文化和社会意义。</p><p class="ql-block">8. 故事的普遍性</p><p class="ql-block"> - 普罗普认为,尽管故事的具体内容因文化而异,但其基本结构和功能具有普遍性。</p><p class="ql-block"> - 这种普遍性使得不同文化中的故事可以进行比较和分析。</p><p class="ql-block">9. 故事的分析方法</p><p class="ql-block"> - 普罗普提出了一种系统的故事分析方法,通过分解故事的功能和结构,揭示其内在规律。</p><p class="ql-block"> - 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民间故事,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叙事作品。</p><p class="ql-block">通过这些观点,普罗普在《故事作为一个整体》中系统地总结了故事的结构和功能,为叙事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p> <p class="ql-block">探寻故事角色的奥秘:评普罗普《故事动态学》之第八章</p><p class="ql-block"> 文/何军2025.2.3</p><p class="ql-block">在普罗普的《故事动态学》中,第八章《关于角色标志及其意义》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故事角色深层次理解的大门。普罗普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了角色标志在故事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所蕴含的丰富意义。本章不仅揭示了角色标志的可变性与重复性,还探讨了角色与功能之间的微妙关系,为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旨在评述这一章节的理论贡献,并探讨其对现代故事创作和分析的启示。</p><p class="ql-block">在普罗普的《故事动态学》第八章《关于角色标志及其意义》中,主要探讨了角色标志的重要性和其在故事中的功能。以下是一些主要观点:</p><p class="ql-block">1. 角色标志的可变性和重复性:角色的名称和标识是故事中的可变因素,但它们具有很高的重复率。这些重复的形式往往体现了某种故事定律。</p><p class="ql-block">2. 角色与功能的关系:普罗普区分了“人物”和“角色”,强调角色是根据其在故事中的功能来定义的,而不是仅仅基于其意志或情感。</p><p class="ql-block">3. 行动圈的概念:故事中的功能项常常按照一定的逻辑范围联结起来,形成所谓的“行动圈”。这些行动圈与完成特定功能的角色相对应。</p><p class="ql-block">4. 角色身份的多重性:一个人物可能同时涉及多个行动圈,即一个人物可能具有多重角色身份。</p><p class="ql-block">5. 角色进入故事的方式:每个角色类别都有其特定的出场形式,这影响了角色在故事中的功能和意义。</p><p class="ql-block">这些观点体现了普罗普对故事中角色和功能关系的深入理解,强调了角色标志在故事结构中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思考题</p><p class="ql-block">1.能否详细解释一下角色标志的可变性?</p><p class="ql-block">2.能否举例说明角色身份的多重性?</p><p class="ql-block">3.如何理解行动圈的概念?</p> <p class="ql-block">解构与重塑:普罗普《故事动态学》中角色进入的新视角</p><p class="ql-block"> 文/何军2025.2.2</p><p class="ql-block">在《故事动态学》一书的第七章《新角色进入行动过程的几种方式》中,普罗普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揭示了故事叙述中角色如何巧妙地融入情节的奥秘。这一章节不仅是对传统叙事结构的解构,更是对角色功能与故事发展关系的重塑。普罗普通过对角色进入方式的细致分析,让我们重新审视了故事中每个角色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推动情节发展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本文旨在探讨普罗普的这一理论贡献,并探讨其对现代叙事学研究的启示。</p><p class="ql-block">普罗普在《故事形态学》一书的第七章《新角色进入行动过程的几种方式》中,主要探讨了角色如何进入故事行动过程的不同方式。以下是根据相关资料整理的主要观点:</p><p class="ql-block">1. 角色与功能的关系:普罗普强调,角色的定义不仅仅基于其意志或情感,而是基于其在故事中对主人公及情节的意义。这意味着角色的行为和功能在故事中具有特定的意义和作用。</p><p class="ql-block">2. 功能的稳定性:在故事中,功能是稳定且不变的因素,它们不依赖于由谁来完成或怎样完成。这些功能构成了故事的基本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3. 功能的有限性和一致性:普罗普指出,民间故事中已知的功能数量是有限的,且这些功能的排列顺序总是保持一致。</p><p class="ql-block">4. 角色的出场形式:每个角色类别都有其特定的出场形式,这些形式与角色在故事中的功能紧密相关。</p><p class="ql-block">5. 角色与行动圈:普罗普区分了“人物”和“角色”,并提出了“行动圈”的概念,强调角色如何通过其功能与故事的其他部分相联系。</p><p class="ql-block">6. 故事结构的分析:通过对100个俄罗斯民间故事的分析,普罗普归纳出了31种故事功能,并探讨了这些功能如何构成故事的基本框架。</p><p class="ql-block">普罗普的这些观点对理解故事结构和角色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后来的叙事学和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思考题</p><p class="ql-block">1.详细解释一下角色与功能的关系</p><p class="ql-block">2.能否举例说明功能的稳定性</p><p class="ql-block">3.如何理解角色与行动圈</p> <p class="ql-block"> 角色功能排列的魅力:探析普罗普《故事形态学》第六章</p><p class="ql-block"> 文/何军2025.1.31</p><p class="ql-block">在俄罗斯著名民间文艺学家普罗普的著作《故事形态学》中,第六章《根据角色排列功能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理论光芒。普罗普通过对角色功能的深入剖析,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有序而精妙的故事世界。在这一章中,他将故事角色与功能项巧妙地结合,让我们看到了故事背后的结构规律,不仅为民间故事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后来的叙事学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以下是笔者对这一章节的浅析与感悟。</p><p class="ql-block">普罗普在《故事形态学》的第六章《根据角色排列功能项》中,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重要观点:</p><p class="ql-block">1. 角色与功能项的分类:普罗普将故事中的角色按照其行动和功能进行分类,包括对头行动圈、赠与者行动圈、相助者行动圈、公主(要找的人物)及其父王的行动圈、派遣者的行动圈、主人公的行动圈、假冒主人公的行动圈等。</p><p class="ql-block">2. 功能项的稳定性:普罗普认为,在童话故事中,功能项是稳定且不变的因素,它们构成了童话的基本要素。他通过对100个俄罗斯民间故事的研究,归纳出了31种故事功能。</p><p class="ql-block">3. 功能项的顺序:他还指出,民间故事中已知的 功能数量是有限的,并且这些功能的次序总是一致的。这种观点挑战了传统的民间故事研究方法,即以叙事母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方法,普罗普认为这种方法不够严谨。</p><p class="ql-block">4. 功能项的定义:普罗普将“功能”定义为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这些行为在整个故事发展中所具有的功用或意义,把它们作为分析民间故事的最基本单位。</p><p class="ql-block">普罗普的这些观点对后来的结构主义学者,如格雷马斯、托多罗夫、布雷蒙等人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理论超越了民间故事研究领域,成为人文学科众多分支学科的经典。</p><p class="ql-block">思考题</p><p class="ql-block">1. 能否详细解释一下功能项的定义?</p><p class="ql-block">2.普罗普是如何研究这些功能的?</p><p class="ql-block">3.功能项的稳定性具体是什么意思?</p> <p class="ql-block">探寻故事背后的隐性力量:读普罗普《故事形态学》第五章</p><p class="ql-block"> 文/何军2025.1.30</p><p class="ql-block">在普罗普的经典著作《故事形态学》中,第五章《故事的若干其他成分》犹如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探索故事深层结构的大门。普罗普在这一章节中,不仅关注故事的主要功能项,更深入挖掘了那些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辅助成分。通过对这些隐性力量的剖析,我们得以窥见故事背后的复杂肌理,从而对故事的理解和欣赏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本章无疑是普罗普对故事形态学研究的重要补充,为我们揭示了故事构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p><p class="ql-block">普罗普在《故事形态学》的第五章《故事的若干其他成分》中,主要探讨了故事中除了主要功能项之外的其他重要成分。以下是该章节的主要观点:</p><p class="ql-block">1. 辅助成分:普罗普提出,故事中的辅助成分用于连接不同的功能项。这些辅助成分是信息传递系统的一部分,它们使得故事能够从一个功能项平滑过渡到下一个功能项。这种成分可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省略。</p><p class="ql-block">2. 三重化的辅助成分:这一部分讨论了与故事中三重化结构相关的辅助成分。这些成分在故事中起到了特定的作用,与故事的基本结构紧密相关。</p><p class="ql-block">3. 缘由:普罗普还提到了故事中的“缘由”这一概念。虽然这些成分可能不是情节的直接组成部分,但它们对于理解故事的整体结构和意义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普罗普在这一章节中强调了故事中除了主要功能项之外的其他成分的重要性,这些成分在故事的结构和意义传递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p><p class="ql-block">思考题</p><p class="ql-block">1. 辅助成分具体有哪些?</p><p class="ql-block">2.三重化结构是什么?</p><p class="ql-block">3.缘由在故事中如何体现?</p> <p class="ql-block">普罗普《故事形态学》中双重形态意义的功能项解析</p><p class="ql-block"> 文/何军2025.1.29</p><p class="ql-block">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是苏联文学结构主义学者弗拉基米尔·普罗普的重要作品,首次出版于1928年。该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种针对故事学的研究方法,着重于分析民间文学,尤其是“神奇故事”的形态规律与法则。在第四章《同化。一个功能具有双重形态意义的几种情形》中,普罗普深入探讨了故事中功能项的双重性质和意义。</p><p class="ql-block">普罗普通过对100个俄罗斯神奇故事的形态比较分析,提出了31种功能项和7种角色行动圈的理论。他强调,功能项的定义是基于其对行动过程的意义,而非角色本身或其行为的具体方式。这种视角使得故事中的角色功能成为稳定不变的因素,不依赖于由谁来完成或怎样完成。</p><p class="ql-block">在第四章中,普罗普指出,看似相同的行动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一个行为可能同时对应两种功能,如“被劝诱”和“破禁”。他提出,功能项的判定不应是单一的,而应与其他功能项联系起来看待。这种观点表明,故事中的功能项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一种形式可以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获得新的意义,同时可能还保留原有的意义。</p><p class="ql-block">普罗普的研究方法对理解故事结构和功能项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他强调,即使是面对功能项划分的含混问题,也应从整体上看待,这为故事分析提供了一种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方式。</p><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普罗普在《故事形态学》第四章中对功能项的双重形态意义的探讨,不仅丰富了故事分析的理论框架,也为理解故事中的角色行为和情节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他的研究方法对于文学批评、叙事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p><p class="ql-block">思考题</p><p class="ql-block">1.详细解释功能项的判定方法</p><p class="ql-block">2.加入更多实例</p><p class="ql-block">3.加入对现代故事的影响分析</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普罗普在《故事形态学》第四章《同化。一个功能具有双重形态意义的几种情形》中提出的主要观点包括:</p><p class="ql-block">1. 功能项的双重形态意义:普罗普指出,故事中的某些功能项可能具有双重形态意义,即看似相同的行动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p><p class="ql-block">2. 功能的定义基于行动过程的意义:功能项的定义是从其对行动过程的意义角度来定义角色行为,而不是依赖于由谁来完成或怎样完成。</p><p class="ql-block">3. 功能项的判定非单一性:对功能项的判定不是单一的,而是需要与其他功能项联系起来综合考虑。</p><p class="ql-block">4. 整体性看待功能项:在面对功能项划分的含混问题时,普罗普建议从整体上看待,而不是孤立地分析每个功能项。</p><p class="ql-block">5. 功能项之间的相互作用:普罗普强调,实现功能的方法彼此影响,同样的形式可能被用在不同的功能项上,一种形式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可能会获得新的意义。</p><p class="ql-block">6. 功能项的转移和意义变化:一个功能项的形式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后,可能会具有新的意义,同时可能还保留着原有的意义。</p><p class="ql-block">7. 功能项的有限性和排列顺序的恒定性:普罗普提出,神奇故事中的功能项是有限的,且功能项的排列顺序永远是相同的。</p><p class="ql-block">这些观点为理解故事结构、角色功能以及情节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洞见,并对文学批评、叙事学等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思考题</p><p class="ql-block">1.详细解释功能项的转移</p><p class="ql-block">2.举例说明功能项的有限性</p><p class="ql-block">3.普罗普的理论对现代叙事学有何影响</p> <p class="ql-block">角色功能之探:普罗普对故事结构的深度剖析</p><p class="ql-block">文/何军2025.1.28</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在《故事形态学》的第三章《角色的功能》中,普罗普以其独到的洞察力,深入探讨了故事中角色的功能及其在叙事结构中的作用。普罗普不仅提出了角色功能的分类体系,而且揭示了这些功能在故事发展中的固定性和规律性。本章内容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解故事的角度,更是对传统角色分析的一次颠覆性创新。</p><p class="ql-block">普罗普通过对众多民间故事的细致分析,提炼出角色功能的七个基本类型,这些类型如同故事构建的基石,支撑起整个叙事结构的框架。他强调,角色功能的重要性在于其行动对故事情节的推动,而非角色本身的性格特征。这种观点打破了以往研究对角色性格的过分关注,转而聚焦于角色在故事中的功能性作用。</p><p class="ql-block">普罗普的这种分析方法,不仅为我们揭示了故事背后的深层结构,也为比较文学、民俗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总的来说,第三章《角色的功能》是普罗普对故事形态学研究的重要贡献,它让我们对故事的理解更加深入,也为后来的叙事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普罗普在《故事形态学》中提出的角色功能的七个基本类型如下:</p><p class="ql-block">1. 加害者(Villain):通常是对故事中的主角或英雄构成威胁的角色,他们引发故事中的冲突。</p><p class="ql-block">2. 助手(Helper):帮助主角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角色。</p><p class="ql-block">3. 英雄(Hero):故事中的主要角色,通常是故事的中心人物,他们执行主要的行动,克服障碍。</p><p class="ql-block">4. 给予者(Donor):提供英雄所需物品或信息以帮助他们完成任务的角色。</p><p class="ql-block">5. 公主(Princess)和/或其父王(Seeker):通常是被寻求的角色,他们的存在是英雄行动的直接目标。</p><p class="ql-block">6. 派遣者(Dispatcher):通常是一个权威人物,他们派遣英雄去执行任务。</p><p class="ql-block">7. 伪英雄(False Hero):一个看似英雄但最终被揭露为欺骗者的角色。</p><p class="ql-block">这些功能类型是普罗普通过对俄罗斯民间故事的分析得出的,它们在不同的故事中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但基本功能保持不变。普罗普认为,这些功能是故事结构中的基本要素,它们决定了故事情节的发展。</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列举普罗普《故事形态学》第三章《角色的功能》一文中的31个功能项</p><p class="ql-block">在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第三章《角色的功能》中,他列举了31个功能项,这些功能项构成了民间故事的基本叙事结构。以下是这些功能项的列表:</p><p class="ql-block">1. 初始情境。家庭中英雄的缺失或不完善。</p><p class="ql-block">2. 加害者对主人公(家庭)的攻击。</p><p class="ql-block">3. 加害者对主人公的追捕。</p><p class="ql-block">4. 主人公的反应。对加害者的攻击或逃避。</p><p class="ql-block">5. 主人公获得宝物。</p><p class="ql-block">6. 主人公的位移。前往加害者的王国。</p><p class="ql-block">7. 主人公与加害者的对抗。</p><p class="ql-block">8. 主人公遭受加害者的欺骗。</p><p class="ql-block">9. 主人公受到惩罚或遭受苦难。</p><p class="ql-block">10. 主人公缺少(需要)某物或某人。</p><p class="ql-block">11. 给予者提供帮助。</p><p class="ql-block">12. 英雄的反应。接受给予者的帮助。</p><p class="ql-block">13. 英雄出发去寻找加害者。</p><p class="ql-block">14. 英雄准备对抗加害者。</p><p class="ql-block">15. 英雄与加害者的对决。</p><p class="ql-block">16. 英雄给加害者带来伤害。</p><p class="ql-block">17. 加害者被迫交出被盗的物品或人。</p><p class="ql-block">18. 英雄返回家园。</p><p class="ql-block">19. 英雄在途中遇到困难。</p><p class="ql-block">20. 英雄被识别(或不被识别)。</p><p class="ql-block">21. 英雄被假英雄(伪英雄)排挤。</p><p class="ql-block">22. 假英雄提出非法要求。</p><p class="ql-block">23. 假英雄被揭露和受到惩罚。</p><p class="ql-block">24. 英雄被赋予新的身份。</p><p class="ql-block">25. 英雄结婚并登上王位。</p><p class="ql-block">26. 英雄受到不公正的指控。</p><p class="ql-block">27. 英雄的力量或财富受到考验。</p><p class="ql-block">28. 英雄的力量或财富得到证实。</p><p class="ql-block">29. 英雄被赋予新的力量或财富。</p><p class="ql-block">30. 英雄的缺失得到补充。</p><p class="ql-block">31. 英雄返回家园。</p><p class="ql-block">这些功能项是普罗普通过对俄罗斯民间故事的分析总结出来的,它们在不同的故事中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但构成了故事的基本框架。普罗普的研究表明,尽管故事的具体内容可以变化,但这些功能项的序列和结构是相对固定的。</p><p class="ql-block">思考题</p><p class="ql-block">1. 普罗普是如何得出这些功能的?</p><p class="ql-block">2.这些功能在哪些故事中体现得最明显?</p><p class="ql-block">3.普罗普的研究对现代故事创作有何影响?</p><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让我们以《灰姑娘》(Cinderella)这个经典童话为例,来说明普罗普提出的31个功能项。请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功能项都会在每一个版本的故事中明确出现,但我们可以尽量将故事中的事件与功能项相对应。</p><p class="ql-block">1. 初始情境:灰姑娘的家庭不完善,她失去了母亲,继母对她不好。</p><p class="ql-block">2. 加害者对主人公(家庭)的攻击:继母和继姐对灰姑娘的虐待。</p><p class="ql-block">3. 主人公的反应:灰姑娘忍受虐待,但保持善良和乐观。</p><p class="ql-block">4. 主人公获得宝物:灰姑娘得到了仙女的帮助,获得了华丽的服饰和马车。</p><p class="ql-block">5. 主人公的位移:灰姑娘去参加王子的舞会。</p><p class="ql-block">6. 主人公与加害者的对抗:灰姑娘在舞会上与继姐们对抗,争取王子的注意。</p><p class="ql-block">7. 主人公遭受加害者的欺骗:继母和继姐们试图阻止灰姑娘再次去舞会。</p><p class="ql-block">8. 主人公受到惩罚或遭受苦难:灰姑娘被禁止去舞会,被迫做家务。</p><p class="ql-block">9. 主人公缺少(需要)某物或某人:灰姑娘需要去舞会,需要王子的认可。</p><p class="ql-block">10. 给予者提供帮助:仙女出现,提供帮助。</p><p class="ql-block">11. 英雄的反应:灰姑娘接受仙女的帮助。</p><p class="ql-block">12. 英雄出发去寻找加害者:灰姑娘去参加舞会,寻找王子。</p><p class="ql-block">13. 英雄准备对抗加害者:灰姑娘打扮得美丽动人,准备在舞会上对抗继姐们。</p><p class="ql-block">14. 英雄与加害者的对决:灰姑娘在舞会上与继姐们竞争。</p><p class="ql-block">15. 英雄给加害者带来伤害:灰姑娘赢得了王子的心,继姐们失败。</p><p class="ql-block">16. 加害者被迫交出被盗的物品或人:这一项在灰姑娘的故事中不明显。</p><p class="ql-block">17. 英雄返回家园:灰姑娘在午夜钟声响起前离开舞会。</p><p class="ql-block">18. 英雄在途中遇到困难:灰姑娘丢失了一只水晶鞋。</p><p class="ql-block">19. 英雄被识别(或不被识别):王子通过水晶鞋找到了灰姑娘。</p><p class="ql-block">20. 英雄被假英雄(伪英雄)排挤:继姐们试图穿上水晶鞋,但失败了。</p><p class="ql-block">21. 假英雄提出非法要求:继姐们试图冒充灰姑娘。</p><p class="ql-block">22. 假英雄被揭露和受到惩罚:继姐们的欺骗被揭露,受到惩罚。</p><p class="ql-block">23. 英雄被赋予新的身份:灰姑娘被王子认定为真正的舞会美女。</p><p class="ql-block">24. 英雄结婚并登上王位:灰姑娘与王子结婚,成为王后。</p><p class="ql-block">25. 英雄受到不公正的指控:这一项在灰姑娘的故事中不明显。</p><p class="ql-block">26. 英雄的力量或财富受到考验:这一项在灰姑娘的故事中不明显。</p><p class="ql-block">27. 英雄的力量或财富得到证实:灰姑娘的善良和美丽得到了证实。</p><p class="ql-block">28. 英雄被赋予新的力量或财富:灰姑娘成为王后,获得了新的地位和财富。</p><p class="ql-block">29. 英雄的缺失得到补充:灰姑娘的不幸生活得到了改善。</p><p class="ql-block">30. 英雄返回家园:灰姑娘与王子结婚后,她的生活得到了圆满。</p><p class="ql-block">31. 英雄的力量或财富被证实:灰姑娘的幸福生活证明了她的美德。</p><p class="ql-block">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将普罗普的功能项应用到《灰姑娘》这个故事中,尽管并不是所有的功能项都能完美对应,但大多数功能都可以在故事中找到相应的情节。</p> <p class="ql-block">解构与重塑:普罗普对民间故事的新视角</p><p class="ql-block"> 文/何军2025.1.27</p><p class="ql-block">在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第二章《方法与材料》中,我们得以一窥这位学者对传统民间故事研究的深刻革新。普罗普以其独特的视角,将“方法”与“材料”巧妙地分离,揭示了故事结构中的不变法则与内容元素的可变特性。这一章节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工具,更是在叙事学领域掀起了一场思想的革命,引导我们重新审视那些看似熟悉的故事,并在变化多端的故事材料中寻找恒久不变的结构之美。</p><p class="ql-block">(一)在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第二章《方法与材料》中,可以概括为“方法”是“不变”的,而“材料”是“可变”的。以下是对这一观点的详细解释:</p><p class="ql-block">1. 方法(不变)</p><p class="ql-block"> - 普罗普提出了一种分析民间故事的方法,这种方法关注故事中的功能和角色。他认为,尽管故事的具体内容(如角色、事件、地点等)可以变化,但故事的基本结构是由一系列固定的功能组成的。这些功能在故事中的顺序是固定的,因此,分析这些功能的方法是不变的。</p><p class="ql-block">2. 材料(可变)</p><p class="ql-block"> - 材料指的是故事中的具体内容,如角色、事件、地点、时间等。普罗普指出,这些具体的元素是可以变化的。例如,救援者可以是王子、骑士、动物或其他任何角色;宝藏可以是金子、宝石、公主或其他奖品。这些材料的可变性使得故事能够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同时保持基本的结构和功能不变。</p><p class="ql-block">普罗普的这一理论区分了故事的形式和内容,强调了故事结构的重要性,并为后来的叙事学和结构主义研究奠定了基础。通过将“方法”与“材料”区分开来,普罗普能够揭示出民间故事背后普遍存在的深层结构。</p><p class="ql-block">思考题</p><p class="ql-block">1.普罗普还有哪些重要的理论?</p><p class="ql-block">2.如何分析故事中的功能?</p><p class="ql-block">3.能否举例说明材料的变化?</p><p class="ql-block">(二)罗列普罗普《故事形态学》第二章《方法与材料》四个基本论题并解读。</p><p class="ql-block">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第二章《方法与材料》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基本论题展开:</p><p class="ql-block">1. 形态学的定义与应用:普罗普借鉴植物学中的形态学概念,提出故事形态学的理念。他认为,形态学是关于形式的学说,在故事形态学中,这意味着分析故事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它们与整体的关系。</p><p class="ql-block">2. 对传统研究方法的不满:普罗普对传统的民间故事研究方法表示不满,认为以叙事母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方法不够严谨。他主张从“功能”这一概念入手,将其作为分析民间故事的最基本单位。</p><p class="ql-block">3. 功能的稳定性与重要性:普罗普通过研究得出,功能在童话中是稳定且不变的因素,构成童话的基本要素。他发现民间故事中的功能数量是有限的,且功能的次序总是一致的。</p><p class="ql-block">4. 故事与情节的区分:普罗普区分了故事和情节这两个概念,指出它们是构成叙事类作品的重要元素。故事强调事件的顺序,而情节则关注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p><p class="ql-block">这些论题体现了普罗普对民间故事研究的创新视角和方法论,对后来的叙事学研究和结构主义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思考题</p><p class="ql-block">1.普罗普如何定义功能?</p><p class="ql-block">2.功能在故事中有什么作用?</p><p class="ql-block">3.能否举例说明功能稳定性?</p><p class="ql-block">(三)在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中,功能在故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 构建故事结构:功能是故事结构的基本单元。普罗普通过对俄罗斯民间故事的分析,识别出31种基本功能,这些功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了一个故事的基本框架。</p><p class="ql-block">2. 推动情节发展:每个功能都代表了故事中的一个行为或事件,它们相互作用,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功能的顺序和组合方式决定了故事的节奏和进展。</p><p class="ql-block">3. 保持故事的稳定性:普罗普发现,尽管故事的具体内容可能千变万化,但功能在故事中是相对稳定和不变的。这种稳定性使得不同故事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结构和形式上的相似性。</p><p class="ql-block">4. 促进故事的可理解性:功能有助于听众或读者理解故事。由于某些功能在多个故事中重复出现,它们成为预期的叙事元素,使得故事的逻辑和结构更加清晰。</p><p class="ql-block">5. 跨越文化和地域的差异:功能的概念超越了特定文化或地域的故事内容,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故事能够通过共同的功能进行对比和分析。</p><p class="ql-block">6. 作为分析工具:在研究故事时,功能可以作为分析的基本单位,帮助研究者识别故事的模式、类型和结构上的特点。</p><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功能在故事中起到了构建框架、推动情节、保持稳定性、促进理解以及作为分析工具的作用,是理解和分析故事的关键要素。</p><p class="ql-block">思考题</p><p class="ql-block">1.如何识别故事中的功能?</p><p class="ql-block">2.功能在故事中如何变化?</p><p class="ql-block">3.不同文化故事中的功能有何差异?</p><p class="ql-block">(四)在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中,功能在故事中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 功能的置换:虽然功能在故事中保持稳定,但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角色或事件来实现。例如,救援者的功能可以由王子、英雄或动物来承担,这被称为功能的“置换”。</p><p class="ql-block">2. 功能的组合:不同的功能可以组合在一起,形成更复杂的情节。例如,一个角色可能会同时执行“寻找”和“战斗”这两个功能。</p><p class="ql-block">3. 功能的省略:在某些故事版本中,一些功能可能会被省略,但这不会影响故事的基本结构。省略的功能通常是那些对主要情节影响较小的辅助性功能。</p><p class="ql-block">4. 功能的扩展:一个功能可以通过增加细节和情节来扩展,使其在故事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例如,一个简单的“识别”功能可以扩展为一个复杂的谜题解决过程。</p><p class="ql-block">5. 功能的顺序变化:虽然普罗普发现功能的顺序在大多数故事中是固定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功能的顺序可能会发生变化,尤其是在不同文化或地区的故事中。</p><p class="ql-block">6. 功能的重复:某些功能可能会在故事中重复出现,尤其是在循环叙事或反复出现的情节中。</p><p class="ql-block">7. 功能的变形:功能可能会根据故事的具体情境或叙述风格发生变形,但其核心作用和目的保持不变。</p><p class="ql-block">以下是功能变化的几个具体例子:</p><p class="ql-block">- 角色变化:在传统的英雄故事中,英雄的角色可以被一个普通人或甚至一个动物所取代,但英雄的功能(如战胜敌人、拯救公主)仍然存在。</p><p class="ql-block">- 情节简化或复杂化:在一些简化版本的故事中,可能会省略掉某些功能,而在其他版本中,这些功能可能会被详细描绘。</p><p class="ql-block">- 文化适应性:在不同的文化中,相同的功能可能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以适应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和习俗。</p><p class="ql-block">普罗普的研究表明,尽管功能在故事中可以以多种方式变化,但它们的基本作用和故事结构是相对稳定的。这种变化性和稳定性是民间故事和叙事作品丰富多样性的重要来源。</p><p class="ql-block">思考题</p><p class="ql-block">1.功能置换有哪些具体例子?</p><p class="ql-block">2.功能组合如何影响故事?</p><p class="ql-block">3.功能省略对故事有何影响?</p><p class="ql-block">(五)功能置换是指在不同的故事中,相同的功能可以由不同的角色或事件来实现。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功能置换例子:</p><p class="ql-block">1. 寻找者功能的置换</p><p class="ql-block"> - 在一些故事中,寻找宝藏的任务可能由王子完成,而在其他故事中,这个功能可能由一个贫穷的农民或孤儿来承担。例如,在《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中,阿里巴巴(一个贫穷的木材商)发现了强盗的宝藏,而在《杰克与豆茎》中,杰克(一个年轻的农民)发现了巨人的宝藏。</p><p class="ql-block">2. 反派功能的置换</p><p class="ql-block"> - 反派角色可以是各种不同的形象,如女巫、巨人、龙或邪恶的继母。在《白雪公主》中,反派是邪恶的继母,而在《睡美人》中,反派则是一个愤怒的仙女。</p><p class="ql-block">3. 援助者功能的置换</p><p class="ql-block"> - 援助者可以是不同的角色,如智慧的老者、神秘的动物或善良的仙女。在《灰姑娘》中,援助者是仙母,而在《美女与野兽》中,援助者是城堡中的魔法物品。</p><p class="ql-block">4. 英雄功能的置换</p><p class="ql-block"> - 英雄角色可以是一个勇敢的战士、聪明的少年或忠诚的动物。在《彼得潘》中,英雄是永远不会长大的彼得潘,而在《狮子王》中,英雄是年轻的狮子辛巴。</p><p class="ql-block">5. 受害者功能的置换</p><p class="ql-block"> - 受害者可以是公主、王子或其他需要救援的角色。在《小红帽》中,受害者是小红帽和她的祖母,而在《长发公主》中,受害者是被困在高塔中的长发公主。</p><p class="ql-block">6. 任务功能的置换</p><p class="ql-block"> - 任务可以是寻找圣物、解救公主或战胜怪物。在《霍比特人》中,任务是摧毁魔戒,而在《哈利·波特》系列中,任务是战胜伏地魔。</p><p class="ql-block">这些例子展示了功能置换的多样性,即使故事的基本结构保持不变,不同的文化、时代和叙述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角色和事件进行创新和改编。功能置换是故事创作中的一种常见手法,它使得故事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吸引不同背景的听众和读者。</p><p class="ql-block">思考题</p><p class="ql-block">1.功能置换对故事有何影响?</p><p class="ql-block">2.功能置换有哪些文化差异?</p><p class="ql-block">3.功能置换在哪些故事中常见?</p><p class="ql-block"><br></p> 《故事形态学》第一章:探寻民间故事研究的新视角<br> 文/何军2025.1.26<br>在阅读《故事形态学》第一章“问题的历史”时,我被普罗普对传统民间故事研究方法的深刻批判所吸引。他以其独特的视角,揭示了过往研究在整体性把握上的不足,并提出了形态学这一创新的研究方法。这一章节不仅为我理解民间故事的深层结构提供了新的钥匙,也让我对故事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以下是我对这一章节的几点思考和感悟。<br>《故事形态学》的第一章“问题的历史”主要探讨了民间故事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在这一章中,普罗普对以往的故事研究方法进行了批判,指出传统的研究方法往往关注局部问题而忽视了故事的整体性。他认为,以往的研究方法缺乏数理科学那样的严整分类法和统一术语系统,导致研究不够严谨,难以深入理解故事的内在结构。<br>普罗普在这一章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通过形态学的方法来研究民间故事。他强调,形态学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从整体上把握故事的结构,揭示故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性。这种方法不仅关注故事的内容,还关注故事的形式,从而为民间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br>总的来说,第一章“问题的历史”为全书奠定了理论基础,批判了传统的研究方法,并提出了新的形态学研究方法,为后续章节中对民间故事具体形态的分析打下了基础。<br>第一章“问题的历史”最后两页要点如下:<br>1.一些人可能认为学术界的抽象研究没有必要,但普罗普认为这种观点基于错误的认识。<br>2.普罗普比喻说,不了解言语的组成成分就无法谈论语言的生命,同样,不研究故事的抽象形式就无法解释具体的故事现象。<br>3.学术研究不仅包括形态学,还包括历史研究,但形态研究是基础。<br>4.没有正确的形态研究,就无法进行正确的历史研究,也无法比较不同地区的故事。<br>5.故事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答全世界故事类同的问题,如青蛙公主故事在不同地区的相似性。<br>6.形态学研究有助于发现故事之间的类同,而忽视形态学问题的历史学家可能会错过这些重要的吻合之处。<br>7.普罗普强调,形式研究是通往概括有意味的结构的必要途径,尽管这项工作可能显得沉重和乏味。<br><br>普罗普《故事形态学》第一章“问题的历史”最后两页“原文”<br>我们看到了学术界所探讨的问题是什么性质的。专业素养不高的读者会产生一个问题:学术界是不是在搞些其实毫无必要的抽象玩意呀?分解还是没分解出母题来,不是一样吗?如何划分基本要素、如何给故事分类、按母题还是按情节研究它,不是也一样吗?令人不由得想要去提出一些较具体可感的问题——与所有不过是喜爱故事的人较接近的问题。但是,这类要求是建立在一个错误观念之上的。让我们举一个类似的情形吧。假如不了解言语的组成成分,即按照其变化规律排列的一组一组的词语,谈论语言的生命是否可能?活生生的语言是具体的东西,而语法是它的抽象基质。这些基质建立在大量活生生的现象之上,学术研究的关注点正是投向于此。没有对这些抽象基础的研究,任何一种具体的客观现实就无法被解释。<br>学术研究并不局限于此处涉及到的问题。我们所谈论的问题只是那些与形态学有关的。我们不曾触及包括历史研究在内的巨大领域。这些历史研究表面上看起来会比形态研究有意思,而且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但有一个一般性的问题—故事从何而来—整体上并未得到解答,尽管这里毫无疑义有着尚有待深人探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可在个别局部问题方面做得更多。历数著作与姓名并无意义。不过我们敢肯定:没有正确的形态研究,便不会有正确的历史研究。如果我们不能将故事分解成一个个组成部分,那我们就无法进行正确的比较。而我们若不会比较,那又怎么能够弄清诸如印度和埃及的关系,或者希腊寓言与印度寓言之18间的关系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呢?如果我们无法将故事与故事做比较,那怎么研究故事与宗教的关系?怎么比较故事与神话?归根结底,就像百川归海一样,故事研究的所有问题,最终都应归结为解答一个最重要、迄今尚未获得解答的问题—全世界故事类同的问题。青蛙公主的故事在俄国、德国、法国、印度、美洲的红种人中以及新西兰都相类似,这如何解释?而且无法证明这些民族在历史上有过交往。如果我们对这一类同的性质持错误的观念,这个类同就无法解释。不曾尝试过形态学问题的历史学家,在类同实际存在的地方就会对它视而不见;他会漏过那些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然而却未被他发现的吻合之处。相反,在形态学专家看到类同的地方,他会指出,他所比较的现象是全然不同的。<br>这样的话,我们便看得出来:很多东西有赖于形式研究。我们不惮去做沉重的、分析性的、需要点耐心的工作,这项工作由于是从抽象形式问题的角度着手而更显复杂。类似沉重“乏味”的工作,正是通往概括有意味的结构的途径。 <p class="ql-block">《故事形态学》:探寻民间故事的内在规律</p><p class="ql-block"> 文/何军2025.1.26</p><p class="ql-block">《故事形态学》的序言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民间故事深层结构的大门。作者弗·雅·普罗普以独特的视角,将形态学原理应用于民间故事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丰富多彩且充满奇妙一致性的故事世界。</p><p class="ql-block">普罗普在序言中明确指出,形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形式,而在民间故事领域,这一研究方法同样适用。通过对“神奇故事”的深入剖析,作者试图找出故事结构的规律性,使我们对民间故事有了全新的认识。</p><p class="ql-block">本书的研究过程严谨而细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最初的庞杂图表、纲要、分析,到最终的简化叙述,无不体现了作者对学术研究的执着和对读者体验的关怀。尽管为了更加简洁生动的叙述,作者放弃了一些专家可能珍视的内容,但全书的核心——要素的划分——依然构成了全书的轴心,为故事的历史研究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故事形态学》不仅是一部具有学术价值的著作,更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即使是看似简单的故事,也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严谨的逻辑结构。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故事背后的规律与美感。</p><p class="ql-block">总之,《故事形态学》是一部值得推荐的佳作,它不仅拓宽了民间文学研究的视野,也为广大故事爱好者提供了一场思维的盛宴。在普罗普的引领下,我们将深入故事的迷宫,探寻那奇妙的一致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原文</p><p class="ql-block">序言</p><p class="ql-block">形态学理当获得合法的地位,它把在其他学科中泛泛论及的东西作为自己的主要对象,把那些散落在各处的东西收集起来,并确立一种令人可以轻而易举地观察自然事物的新的角度。形态学所研究的现象是相当重要的,它借助于理性的运作对现象进行比较,这些理性的运作合乎人类的天性并使其愉悦,哪怕是不成功的经验也依然在自身中将效用与美结合在一起。</p><p class="ql-block">——歌德</p><p class="ql-block">“形态学”—词意味着关于形式的学说。在植物学中,形态学指的是关于植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关于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整体的关系的学说,换句话说,指的是植物结构的学说。</p><p class="ql-block">从不曾有人想到过“故事形态学”这一概念和术语的可能性。然而,在民间故事领域里,对形式进行考察并确定其结构的规律性,也能像有机物的形态学一样地精确。</p><p class="ql-block">如果无法从整体上、从故事的整个范围来确定这一点,那么从各个方面来说确定被称之》“神奇故事”,即真正意义上的故事是可能的。此书研究的只是神奇故事。</p><p class="ql-block">这项实验,是极其细致耐心的工作的结果。像这样的对比要求研究者有一定的耐心。但我们还是努力地寻找到一种不过于考验读者耐心的叙述形式,尽可能地简化和缩短叙述。</p><p class="ql-block">这项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这是一项含有大量图表、.纲要、分析的大范围研究。仅它的巨大篇幅就注定了它不可能发表。后来进行了缩减,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内容的同时,将篇幅压缩到最小。但这种简缩的叙述似乎又非一般读者所能理解:它接近于一本语法教科书或和声学的教科书。叙述形式不得不改变。有一些东西的确是无法把它们讲得很通俗,这本书里就有这样的东西。</p><p class="ql-block">但依然希望这本书以现有的形式为每一个喜爱故事的人所理解,如果他愿意跟随我们进入丰富多彩的故事的迷宫,这种丰富多彩最终将会在他的面前呈现出奇妙的一致性。</p><p class="ql-block">为了更加简洁生动的叙述不得不放弃了很多专家也许会珍情的东西。书的最初形式除了下面提供的那些部分外,还包括对角色(即人物本身)标志物这一丰富领域的研究;书中详尽地论及了变形的问题,即故事的衍化;还有大量的进行比较的图表(只有它们的标题还保留在附录里),在全书之前有较为严谨的方法概述。</p><p class="ql-block">打算进行研究的不仅有故事的形态结构,还有其十分特殊的逻辑结构,这将为故事的历史研究打下基础。叙述更要细致些。作为在这里被划分出来的那些要素本身,经过了详细的考察和对比。</p><p class="ql-block">但要素的划分构成了全书的轴心并预先注定了结论。有经验的该者自己会完成这些草图。</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bd.baidu.com/ma/s/i0FTFHVU"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故事形态学_百度百科】</a></p><p class="ql-block">在探索民间故事的奥秘之旅中,弗·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无疑是一座灯塔,照亮了研究者们探寻故事背后普遍规律的道路。本篇书评旨在深入剖析普罗普的这一经典著作,评估其对民间文学研究的贡献,并探讨其在现代学术领域的应用与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形态学》,领略普罗普如何通过精妙的分析,揭示民间故事的深层结构与无穷魅力。</p><p class="ql-block">《故事形态学》:探寻民间故事的深层结构</p><p class="ql-block"> 文/何军2025.1.22</p><p class="ql-block">一、引言</p><p class="ql-block">《故事形态学》是俄罗斯著名民间文学家弗·普罗普的代表作,自1969年问世以来,该书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普罗普通过对俄罗斯一百个民间故事的深入分析,提出了故事形态学理论,为我们理解民间故事的深层结构和普遍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p><p class="ql-block">二、内容概述</p><p class="ql-block">1. 故事功能的探讨</p><p class="ql-block">普罗普认为,民间故事看似千变万化,实则有其内在的规律。他将故事中的角色和事件归纳为31个功能,这些功能是故事的基本构成要素。通过对这些功能的排列组合,可以揭示出民间故事的深层结构。</p><p class="ql-block">2. 故事角色的分类</p><p class="ql-block">普罗普将故事中的角色分为七种类型,包括主人公、反派、帮助者、公主(或王子)、派遣者、伪主人公和捐赠者。这些角色在故事中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共同推动故事的发展。</p><p class="ql-block">3. 故事结构的分析</p><p class="ql-block">普罗普指出,民间故事的结构具有固定性。他将故事分为四个阶段:初始情境、发展、高潮和结局。在这四个阶段中,故事功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展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体系。</p><p class="ql-block">三、书评</p><p class="ql-block">1. 理论创新</p><p class="ql-block">《故事形态学》的最大贡献在于提出了故事形态学理论,为民间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普罗普通过对故事功能的深入剖析,揭示了民间故事的普遍规律,使我们对民间故事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p><p class="ql-block">2. 方法论意义</p><p class="ql-block">普罗普的研究方法具有很高的方法论意义。他将复杂的故事情节简化为31个功能,便于我们对故事进行定量分析。此外,普罗普还强调了对故事结构的关注,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p><p class="ql-block">3. 学术价值</p><p class="ql-block">《故事形态学》对民间文学、民俗学、叙事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普罗普的理论不仅适用于俄罗斯民间故事,还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间故事研究。该书已成为民间文学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p><p class="ql-block">4. 不足之处</p><p class="ql-block">尽管《故事形态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普罗普的理论过于强调故事功能的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民间故事的多样性和地域性。此外,普罗普对故事中角色和功能的划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p><p class="ql-block">四、结语</p><p class="ql-block">《故事形态学》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著作,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理论为我们理解民间故事的深层结构提供了有力工具。尽管该书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其学术价值和方法论意义仍值得充分肯定。在今后的民间文学研究中,普罗普的理论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思考题</p><p class="ql-block">1.详细分析故事功能</p><p class="ql-block">2.加入对角色分析的深度</p><p class="ql-block">3.加入对故事结构的分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书简介</p><p class="ql-block">1928年问世的《故事形态学》是俄罗斯著名民间文艺家普罗普的开山之作。其写作初衷是为了在民间故事领域里对形势进行考察并确定其结构的规律性。作者根据对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里100个俄罗斯神奇故事所做的形态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了神奇故事的结构要素,即31个功能项,以及这些功能项的组合规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整体的关系,这构成了全书的轴心。</p><p class="ql-block">作者富于独创性的结构形态分析方法,后来被20世纪中期欧洲盛极一时的结构主义理论家们奉为精神源头,其影响远远超越了民间故事研究领域,成为人文学科众多分支学科的经典。</p><p class="ql-block">20世纪80年代初,《故事形态学》的一些内容通过英译和法译介绍到中国,钱钟书先生当时便说过把这本书译出来“是当务之急”。</p><p class="ql-block">近年来,国内不断有民间文学、叙事学等方面的研究应用普罗普的形态分析方法。此次是根据最新版俄文本全文译出。· </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弗·雅·普罗普,1895年生于列宁格勒。父亲是事务所的办事员,卒于1919年;母亲是家庭妇女,1912年卒于列宁格勒。1918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文史系斯拉夫语系俄罗斯语文专业。自1918年至1928年在列宁格勒的几所中学讲授俄语和文学。1926年应邀在工学院教德语。在许多所高校教德语至1934年。在计划学院负责过外语教研室的工作。在列宁格勒第二外语师范学院负责过日尔曼语文教研室的工作。1932年应邀在大学任罗曼爵系日尔曼语文教研室副教授。1937年大学歼设民间文学教研室后转入该教研室,在此任教授至今。主要学术专业为民间文学。在国家地理学会、东两方语言研究所、艺术史研究所、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过学术工作。1938年授予我教授职位,并未经答辩授予我语文学副博士学位。1939年我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 卫国战争期间、1942年前,在列宁格勒,曾随大学疏散到萨拉托夫,之后又随大学迁回。</p><p class="ql-block">本书目录</p><p class="ql-block">总序(钟敬文)</p><p class="ql-block">中译本代序:弗·雅·普罗普与《故事形态学》</p><p class="ql-block">序言</p><p class="ql-block">第一章 问题的历史</p><p class="ql-block">第二章 方法与材料</p><p class="ql-block">第三章 角色的功能</p><p class="ql-block">第四章 同化。一个功能具有双重形态意义的几种情形</p><p class="ql-block">第五章 故事的若干其他成分</p><p class="ql-block">第六章 根据角色排列功能项</p><p class="ql-block">第七章 新角色进入行动过程的几种方式</p><p class="ql-block">第八章 关于角色标志及其意义</p><p class="ql-block">第九章 故事作为一个整体</p><p class="ql-block">附录一 用于故事符号记录的材料</p><p class="ql-block">附录二 进一步的分析例证</p><p class="ql-block">附录三 诸图式及其注释</p><p class="ql-block">附录四 省略标记表</p><p class="ql-block">附录五 阿法纳西耶夫故事的革命前版本里的编号与革命后版本里的编号对应表</p><p class="ql-block">神奇故事的衍化</p><p class="ql-block">神奇故事的结构研究与历史研究</p><p class="ql-block">在1965年春天纪念会上的讲话</p><p class="ql-block">附表:故事分析诸图式</p><p class="ql-block">译后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