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泸定桥,川西甘孜州泸定县泸桥镇境内的一座跨大渡河的铁索桥。泸定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投入使用。泸定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13根锁链、333块桥板(建成时)组成,西端连着川蜀第一神山贡嘎山脉,东端连着“高呀么高万丈”的二郎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高耸立在两山之间波涛汹涌的大渡河上,架峙于两个陡峭的山峰之间,当</span>时是连接汉藏地区的唯一通道,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泸定县,位于甘孜州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民国元年(1912年),始设泸定县,素有“康巴东大门”之称。</p><p class="ql-block">“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同志雄浑壮阔的诗句,把我们带进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当你自己站在大渡河边,看着湍急的河水波涛汹涌,走上铁索高悬,摇摇晃晃的桥面时,身临其境想象着当年红军指战员冒着枪林弹雨,奋不顾身,冲锋陷阵,抢占泸定桥,挽救红军于危亡的壮烈,无不为红军先烈的勇敢精神所感动!泸定桥至今已有300多年了,仍然是两岸百姓通行的要道。也为我们中华之先人,能在当时的条件下,建成这样的铁索桥而震撼和敬佩!</p><p class="ql-block">因本篇杨成武将军的图片系借用于网络,因而不能称为“原创”,但其他图片都是自己所拍,特此说明!</p> <p class="ql-block">康熙皇帝御笔题桥名,足见此桥在当时的重要和意义!</p> <p class="ql-block">比康熙皇帝所题桥名更有意义的,是这座镌刻当年红军抢占泸定桥的先辈先烈姓名的历史丰碑!</p><p class="ql-block">当年执行飞夺泸定桥任务的是红一军团4团二连,连长廖大珠。由于战事紧急,没能全部留下22位勇士的姓名,成为我军历史上的一大遗憾!后来经回忆和查证 知晓了12名勇士的英名:</p><p class="ql-block">廖大珠、李友林、刘金山、王海云、赵长发、刘梓华、杨田铭、“云贵川”,以及当时牺牲的魏小三、刘大贵、王洪山和李富仁4位烈士。</p> <p class="ql-block">借用的网络图片,特致歉并向作者感谢!</p><p class="ql-block">当年执行飞夺泸定桥任务的是红一军团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1986年杨成武上将重回泸定桥,留下此照。他欣然提笔,写下了四句话,表达对那场战斗和战友们永远的怀念:</p><p class="ql-block">“无边风雨夜,天堑大渡横,火把照征途,飞兵夺泸定。”</p> <p class="ql-block">如今,泸定县大渡河上已建成多座大桥,“天堑变通途”!这是在途中手机拍摄的一座大桥!</p> <p class="ql-block">当年中央红军飞夺泸定桥跨过大渡河,走入川西,彻底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使其“让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彻底破灭;今日,我们由西向东走过泸定桥,就告别川西,进入“成都盆地”,走入平坦富庶的“成都平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