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雕塑•大洋路十二使徒

薯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澳大利亞有很多地方值得去探索,無論是城市、鄉村和海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洋路從1919年動工至1932 年全線貫通,是面臨南太平洋的海濱公路。大洋路最著名景點"十二使徒"是我們遊覽澳洲必去的風景點。為此我們提前在墨爾本租車公司網站預訂好一輛車,早上九點鐘從墨爾本準時出發,汽車穿越在澳大利亞最崎嶇、最綺麗、最壯觀的大洋路,全長276公里的海岸線勾勒出南太平洋岸的輪廓,蜿蜒在南太平洋洶湧的波濤之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洋路海岸邊岩石上的"奥特威角燈塔", 高高聳立,它眺望著南大洋,俯視著眼前一片片礁石,這座大洋路的標誌性建築,那高大而美麗的身影,長年如日的為出海的人們指明方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岸邊遊人如織,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擁擠在狹窄的棧道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是澳大利亞傳奇的海岸,那南極圈吹來的季候風,卷起驚濤巨浪,拍打著石灰岩的礁岸,回音重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海岸邊懸崖峭壁的巨岩上,你可以領略南太平洋别樣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懸崖峭壁、起伏山巒之間,這才是大洋路十二使徒岩的精華點,大家在這裡觀看那些將慢慢消失的十二使徒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著名的"十二使徒岩"就在大洋路坎貝爾港國家公園內。它屹立在海岸旁已有二千萬年歷史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些岩石由於千萬年的聚積,漸漸形成為暴露水面石柱群,因為它們的數量及形態恰巧酷似耶穌的十二使徒,人們就以聖經故事裡的十二使徒為之命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遠遠眺望,那些巨大岩塊,數以千萬年被海風、雨水侵蝕,變成一個個造型不同的石柱,其形態各異、淋漓盡現,猶如裝裹服飾的使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些經過了幾百萬年的風化和海水侵蝕,始終矗立在太平洋的獨立礁石,今天我們看到的祗是僅存七八塊完整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迤邏、黑黃環線的海岸線,沉積層地殼形成懸崖峭壁,岩石色彩層次豐富。離十二使徒岩向東不遠,順著梯階而下,從懸崖峭壁來到海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沙灘被一百多米高的懸崖包圍,你可以近距離的感受澳大利亞最美的海岸,十二使徒岩壯麗景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這裡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出的"海岸雕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豐富的水氣形成濕涼的氣候,經過了一片灌木雜草叢林與孕育著良田稻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從十二使徒向西2公里處是著名的"洛克阿德大峽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懸崖的瞭望臺,祗見遠處的狹窄入海口,波濤洶湧,激烈海浪拍打著兩邊聳立的峽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巴斯海峽是維多利亞州主要的航運通道,在十九世紀時,這荒涼的海岸,經常濃霧彌漫,風大浪高,航行極為困難與危險,很多船隻在此沉沒。最有名的洛克阿德號在此沉沒,從此峽谷被命名為洛克阿德大峽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斷橋岩石"是突出海面與陸地鏈接的岬,因海浪的侵蝕沖刷形成兩個雙拱形圓洞,然而起名"倫敦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那與陸地鏈接的圓洞突然塌落,形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斷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用心去感受異國他鄉大自然風光,每一次的旅遊,往往成為記憶中最歡樂的時光,每一次的遠行都能獲得更多的樂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澳大利亞(十)大洋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圖/文:薯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