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法有关

竹马

<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我与书法近距离接触是与王教贵的交往。上世纪1987前后,我诗写得激情昂扬,每天都似在冲锋的状态中。一次参加厂宣传部活动,时任精神文明办副主任的王教贵看我的诗,委婉地提出意见,给我的第一印象该人直且看重文化,对事绝对认真。</p><p class="ql-block">王教贵那时就很有名气,为人坦率,交人很挑剔,我能走进他的视野很荣幸。他长我10多岁,刚烈正直桀骜不驯,心中自有真理,凛凛然不可侵犯,他咄咄逼人的才气和内心的强大,使人不敢怠慢。</p><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们在一起喝酒,才知道我们都是拿酒当感情的那种人,遇到相互欣赏的,不管不顾,感情比酒来得还猛。我对他既敬重又对他的犀利有些怯,好在他了解我,把我当老弟带,我的工作、生活遇到问题他比我还急,想办法帮我解决。</p><p class="ql-block">我们在一起每每都是喝的酩酊大醉,只有这样似乎才尽了情谊。前年,他听说我买了新居,遂为我写了前后《赤壁赋》,共24条,洋洋洒洒约1600多字,那飞扬的行草,张驰有度的节奏,灵动的气韵,结构疏密有致,字体雅中有奔放,闲适中有张扬,平和中见儒雅,飘逸中现精神。一张张展开来,浩浩荡荡,满眼都是文字,满屋都是书法带来的文化味道,让我感动。</p><p class="ql-block">我知道书法之人一字难求,何况偌大篇幅的作品需要付出多大的心血和气韵才能完成,该有多么珍贵。由此我也懂得了书法一样做人的道理。</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1987年,诗人华卓为我主持婚礼,还送两幅书法致贺。一幅是张英武的一幅是汤文奇的。</p><p class="ql-block">张英武写的横幅“相濡以沫”四字,当时不知其意,查词典得知:泉水干了,为了保住生命,两条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家人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延续生命。懂得字意后我发现书法家在写的时候粘墨太饱,横幅上每个字之间有墨汁像鱼的吐沫,很有了趣味,似乎有了画的感觉,四个字像四条鱼在用自己的吐沫互相滋润,字一下就活了起来,由此我想到我们的爱情,非常喜欢。</p><p class="ql-block">汤文奇写的是竖幅唐诗,我记不得内容了,只是对他在诗后的一句补白记忆犹新,他说诗中漏一“乱”字,我始终以为是书法家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对新人的祝福里,有意剔除含义不洁的字,觉得这样的祝福很有文化趣味。这样的感觉成为我欣赏书法的最初动因,在我生命的重要时刻,得到妙文美字,承接墨香与文化精神的熏陶与传递,十分惬意并心存感激。</p><p class="ql-block">日前与书法家王钰喝酒,谈到对书法的理解,我做了如上阐述,觉得很美好。王钰对我说这是你自己为书法注入了诗人的浪漫和想象的结果啊!</p> <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 偶然间我在报上读到一个书法家写的《关于书法审美》一文,很受启发和教益。他说:书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书外功夫为基础,用以宣泄情绪,创造美感。还列举了毛泽东七律长征详解。我对书法豁然开朗,感到书法与我喜欢的诗歌创作是一样的道理,追求美和境界,体现思想和骨气,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吸故纳今,大开大阖,用不竭的激情来宣泄人生的酣畅。</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省书协副主席、市书协主席在书法界颇有建树和影响。新世纪某一年的6月15日早晨,我到殡仪馆送葬,遇到好友、兄长相称的市书协副主席王教贵,遂上前搭讪,得知他是送子明来了。前来送行的还有省书协主席聂成文等人。殡仪馆是我们兄弟单位,我帮助安排他们一行在殡仪馆贵宾厅休憩,在自己熟悉的地界尽绵薄之力,以示对朋友和名人的尊重。</p><p class="ql-block">说起子明,是因为2004年,我市举办了一次“雷锋颂”书法展,当时子明的草书放在了首位,我作为雷锋纪念馆的研究室主任、书法门外汉,也附庸风雅随参观的人一一鉴赏,我发现所有的参展作品都围绕雷锋主题行文,十分规范,唯有子明作品狂草,大写意,气势非凡,于是我在子明的字前,逐字逐句研究,竞不知不觉读出声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刘邦的诗,赞美勇士和英雄的啊,子明把它用在雷锋身上,大胆,有气魄,有发现,有新意,赋予雷锋精神以新解,大手笔,再看那豪气凛然,大气磅礴,狂放威猛的书法气势,我一下懂得了什么是书法,什么是书法大家。我感到书法是一个人的冲天豪气(也可是委婉与缠绵);是一个人的澎湃的热血(也可是小桥流水);是一个人的鲜活的骨肉(也可是古朴的板结);是一个人的灵魂飞扬(也可是暗哑的灰光);是一个人哲学思想(也可以是一种禅悟)……</p><p class="ql-block">这一刻让我读懂和参透了书法的内涵和真意,对书法的人也更加尊重和敬佩。</p><p class="ql-block">五</p><p class="ql-block">前一段,经常在单位门前遇到了原来企业的同事关家瑞。关家瑞是书法家,现已退休。他看到我十分高兴,聊聊文联活动和熟知的文艺界人士的情况。过数日,单位保安告诉我说楼下有人找,我在开会,来人便放下一个信封告辞了。当我开完会取来信封打开一看是关家瑞写给我的四个字“曲水流觞”。其实我对文学只是爱好,有些自己的想法想表达表达而已,对书法一窍不通,文化底子很薄,不敢与人深入交流的。我想应该给关家瑞打个电话以示感谢,顺便也了解四个字的深意。电话里关家瑞说这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偕亲朋在兰亭举行饮酒赋诗的游戏活动。当时,王羲之等在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听君一解释,真的开眼界,长见识。看得出书法中处处皆学问,字字有典故,书法乃文学的精华啊!我深受感染,也在文人墨客的交往中,学得了知识,更看重关家瑞对我的热心和惺惺相惜的好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