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老兵说事(582)</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作者收藏的《前线战报》)</b></p><p class="ql-block">这期战报的作者们,多年后,有的成为将军,有的当上了军事院校的大教授,有的在地方各个岗位工作。他们曾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老山前线的勇士!</p><p class="ql-block">1984年11月初,上海电影制片厂《高山下的花环》剧组陈俊杨、汤丽绚两位主任,满载上影厂全体同志的深情厚谊,带着最新摄制完成的影片奔赴云南边防前线慰问参战官兵。</p><p class="ql-block">《高山下的花环》第一时间在我们军部试映,全体官兵深受教育和感动。观影后,军政治部宣传处指名道姓邀请我去“出公差”,参加有剧组人员参加的座谈会。</p><p class="ql-block">“巜花环》以逼真的艺术形象成功地反映了兵的思想和生活,深深叩击着人们的心扉,催人泪下。影片中的人和事离战士近,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连队,叫人可信。巜花环》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军事题材好影片。——战士孙震”。军政治部《前线战报》专门推出一期“战士话巜花环》”专刊,我在座谈会上发表的观后感,刋登在显著位置。</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这部影片在老山前线放映后反响强烈?因为影片中的粱三喜、赵蒙生,靳开来等等一个个英雄人物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更容易唤起前线官兵的共鸣:位卑未敢忘忧国;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战友供图)</b></p><p class="ql-block">“国威军威看西南”!</p><p class="ql-block">1985年春节前,最高领导人耀邦同志到老山前线慰问,挥笔题词,气壮山河!</p><p class="ql-block">领导的亲切慰问,我们热血沸腾,倍感温暖,十分骄傲和自豪。</p><p class="ql-block">当时的态势是,我军打越军,左右都是赢。越军打我军,横竖都是输,并不完全是敌弱我强,还有我前线官兵敢打必胜的坚定意志。</p><p class="ql-block">我军将士不怕死,不怕苦,不怕亏,不是空喊口号,是用命拼:397官兵血洒疆场,消灭越军5007人。守土不丢,宁死不屈,就像军首长战后总结的那样:“没丢一寸土地,没出一个俘虏,没有一人违纪!”怎么样?并非每个部队都能做到。天下第一军,纪律严明,英勇顽强,敢打胜仗,举世瞩目。</p><p class="ql-block">半年的时间里,我们陆一军参战部队先后打退了越军2 次团级规模、4 次营级规模、100 多次连以下规模的反扑。</p><p class="ql-block">这么多战例、战斗故事,军区机关高度重视,一批批首长深入一线采访、学习、调研、总结经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作者与战友在老山前线)</b></p><p class="ql-block">2月1日开始,机关首长让我到军政治部“出公差”,帮助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的专业创作员抄写他们刚创作的作品。他们一到前线就深入一线师、团采访,阅读了组织、宣传部门收集、整理的事迹材料。作家们比较心细,善于寻找闪光点,写出了好多我这个身处前线的人都不了解的英雄故事。</p><p class="ql-block">抄着抄着,烈士牺牲的壮烈情景出现在我眼前,让我泪流满面。我一边用衣袖擦泪,一边工工整整地抄写。</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黎汝清老师在老山前线)</b></p><p class="ql-block">1985年2月11日,我军轮战时期第三次大战正在激烈进行中,前指机关高度戒备。</p><p class="ql-block">清早,组织处陶正明副处长交给我一个紧急任务:到军政治部机关替全军著名作家黎汝清誊写战地通讯《祖国尊严不可侮》。</p><p class="ql-block">“一寸土地,一座不毛之地的山头,在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占不了多大位置,作不了多大用处,我们的战士为什么要去浴血奋战?祖国母亲啊,保卫你的每一寸土地是战士的职责。”全文共五节,记录了我军自1984年7月参战以来,特别是“12·20”和“1·15”两次大战的全景,考虑到战场上接待烈士家属的不便,文中隐去了所有烈士的姓名。</p><p class="ql-block">我被黎老师的文章所感染。</p><p class="ql-block">黎老师奉南京军区首长之托到前线,在一线部队采访了八天。因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急于春节前排版,他10日下午到落水洞,连夜查阅了政治部相关全部材料,当即完成了六千字的通讯,11日一大早由我帮助眷写完,当即通过军邮特快发往南京。</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作者与战时战地医院战友在贵阳)</b></p><p class="ql-block">他抄完“通讯”后,黎老师与我长谈。我们谈战争、谈英烈、谈青春、谈人生。当他知道我是军直舟桥连(战时军部前指、后指警卫连队)文书,经常在机关帮忙工作,不无惋惜地说:“小孙同志,你们入伍的时间不凑巧,正好遇上部队提干改革。否则,像你们这样有写作能力的战士,早就提为干部会长期留在部队。可惜了!”</p><p class="ql-block">机关首长都很忙,黎老师让我说说自己了解的战场战士生活情况。我告诉他,很多战士一边打仗,一边自学,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期待。他们中,有学习科学知识的,准备打完仗回家靠技术致富,有补文化准备考军校的,等等。我告诉他,我曾采访过的军直侦察连副班长方外元,通过北京一家出版社邮购,买了一本专业养鸡的书籍,在战斗间隙自学,准备今后退伍回江西彭泽县老家养鸡致富。不幸的是,在“1·15”战斗中,他歼敌8名,身负重伤,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被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p><p class="ql-block">当黎老师知道我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不少报告文学、小小说和新闻报道,说:“坚持下去,部队留不住,退伍回地方也有用。”</p><p class="ql-block">黎汝清老师讲到文学创作时说:“小说要看,光看有什么用?要经常练笔,我就没读过几本。小说创作首先作者自身需要有积累,要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经历。逆境出人才,生活在和平环境,人生一切和风细雨,一帆风顺,平平安安,很难成为好作家。”</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写作爱好者,我这次“出公差”,受益匪浅。对当时交谈的情景,几十年后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作者收藏的《戍边》报)</b></p><p class="ql-block">军司令部直工处在轮战期间出版了一份《戍边报》,首长号召我们多宣传身边的人和战斗经验、故事,多次让我去“出公差”,帮助审稿、编排。</p><p class="ql-block">那时,我对自己连队的战斗故事是了如指掌,文章好写。对我们工兵营的前线报道,则是营长刘石头、教导员井剑国两位首长给我提供,他们支持我积极投稿、组稿、编稿。军直分队构工、排雷、侦察、通讯保障……官兵英勇果敢,涌现出一批模范阵地、战斗英雄,为老山轮战胜利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不要小看这份战地小报,“战斗力”相当可观:鼓士气,增斗志,宣传英雄,在直属队官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也许是我有点小心思,宣传我们营、连的要多一些。通过采访,我写的新闻报道,有的还上了军《前线战报》和军区《国防战士》、中央和省级报刊。</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作者与战友重返老山)</b></p><p class="ql-block">有人以为,战场上就是拿枪拿炮与敌人干才叫作战,其实,战斗的形态多种多样。支援一线、服务一线、宣传一线,都是为了战争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作者与时任连长白龙安、副连长俞炳林在杭州拜访轮战时任组织处副处长、原江西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陶正明将军和时任组织处干事、原浙报集团高级记者许佳文战友)</b></p><p class="ql-block">在前线的日子,我每个月都要到军部机关“出公差”,比如,抄写全军各部队推荐的“边陲好儿女”事迹材料、伤亡人员汇总、战场工事汇总、后勤军需物资汇总等,仅抄写、汇总、誉写战场秘密等级资料不少于20次。我们连队担负军首长、指挥机关警卫任务,一是与机关在一起,他们喊“公差”方便;二是我与机关首长熟,且字迹工整,做事认真,他们用着顺手,我便有了多次的“出公差”机会。</p><p class="ql-block"> (全篇完)</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08bjmbt" target="_blank">战场“出公差”之见闻① “ 构 工 ” 之 苦</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0at8m15" target="_blank">战场“出公差”之见闻② 内 心 之 痛</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0j0oe5o" target="_blank">战场“出公差”之见闻③ 战地“春晚”</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18dheu0" target="_blank">战场“出公差”之见闻④,我为医院写总结</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2eruhm" target="_blank">战场“出公差”之见闻⑤ ,“ 后 勤 ” 故 事</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w2szqt" target="_blank">【共和国·赤子】 战场“出公差”之见闻⑥: 帮助机关去出差</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