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周六晚上从冰箱里拿出来一大包冰冻的猪脚,打算等一夜自然解冻后第二天下火红烧。不知是腊月里了,还是快过年的缘故,一包猪蹄都能让我想到童年时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我小时候别说猪蹄,就连肥肉猪皮看见了都要干呕几下,然后又强忍着硬生生地憋回去,生怕被大人们看见了嫌弃。尤其是当一小块肥肉不小心入嘴,也会堵在喉咙口咽不下去,好像那软糯糯的东西瞬间在嘴巴里变成了一只活物。</p><p class="ql-block"> 其实很多人对某种特殊食物的反抗是靠嗅觉,就是闻不得那个味。就好比有人闻不得榴莲刺鼻味,也有些人闻不得大蒜辛辣味。可我对肥肉和猪皮的反抗并非靠嗅觉,而用眼睛和嘴里的触觉来判断,可谓是严防死守,绝对不让一丝肥肉摄入,现在想想难怪我小时候的皮肤被西北风吹成了树皮一样粗糙的红二团,若当时能不拒绝胶原蛋白可能也是白里透红呢。</p><p class="ql-block"> 真是奇了怪,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小时候就是和肥肉和皮犯冲,难道是猪肉吃腻了?可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我家就腊月里接近过年时,才象征性地将养了一年的猪喊来屠夫宰杀掉。过年杀猪几乎是家家户户,可家家户户的猪肉不一定是能让家人全部享用的。</p><p class="ql-block"> 就拿我家过年杀的猪来说吧,猪腿是预留送给城里不养猪的亲戚,或是当人情来往分给别人,至于猪头猪内脏这些全卖给来收下水的贩子。</p><p class="ql-block"> 其实猪下水并不是为了要换那点小钱(因为猪下水真的就一箩筐几块钱贱卖了呢)我想那时大家都不会烹饪。尤其西北地方缺水严重,哪有多余的水洗涮猪下水呢?来到城里后,我才知道原来猪的内脏比猪肉还要贵呢,真是认知决定了人的高度,可老实本分的农村人又怎么晓得这些道理呢?</p><p class="ql-block"> 犹记得在我们老家一到腊月赶集时,小镇不光多出了一些异乡来的陌生面孔,还会仅在腊月里多出两种特别的声音,一种是猪从圈里被几个壮汉连拉拽的大肥猪往案板前移动时,猪凄惨的哀嚎声;还一种就是有人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吆喝声“收猪下水哎......”</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说我小时吃猪肉能自由,也仅仅是刚宰杀完猪的半个月,几乎煮炒煎也能吃个满嘴流油。兴许就是那时,由于一年未见荤腥的味道,一下子摄入了大量新煮的肥肉给吃腻了?反正在我记忆中多半我们兄妹当看见一小粒肥肉,都会从碗里捞出来,要么悄悄地丢进猪食桶里,要么就悄悄地抛给院子里正在跃跃欲试瞅着你吃饭的鸡们。当然当做这些动作时,不能让父母看见的。若不小心被看见时,父亲会愤怒地来句:“都是疼处来的......”后面时长还有一段几乎听腻了的故事,当年挨饿吃啃树皮......</p><p class="ql-block"> 估计你会好奇一家人一年就吃半头猪,过个年应该就消耗完了啊,哪里又来的米粒大小肥肉呢?这就得感谢老祖宗传下来的生存之道。当时猪杀完后除了肋子骨、肥肉的过年开开荤,尤其猪油也是一个家庭富裕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杀完猪的当天夜里,每家每户将分割好的肥肉,斩成小石头一般大小,然后放进大黑锅里熬煎,滋啦啦冒油的猪肉香味几乎缭绕了整个院落,一天因看杀猪来回奔累了的我,这时也会跑进厨房指着锅一块稍微带些瘦肉的大方疙瘩,让母亲用筷子捞出来给我过过肉瘾。我想那时候的肥肉应该也是美味无比的,不吃肥肉肯定不是在杀猪当天炼肉是吃腻的,至于为何小时候为何不吃肥肉,到现在也是个迷,怎么都想不起来。</p><p class="ql-block"> 母亲一边炼着猪肉,一边拿勺子将锅底的猪油撇出来装进坛子里,将那些煎熟的大块猪肉同样找另外一个缸装进去,再往上面倒一些猪肉覆盖,猪肉经过一夜的冷却,等于冷藏保鲜,北方人的冬天除了热炕和火炉,其余地方就是天然冷冻冰柜。</p><p class="ql-block"> 然而这些缸啊翁啊坛子里的猪肉和猪油要整整吃一年,甚至有时到下个腊月杀猪时缸里还有一半的人家不是没有。大概穷习惯了,每户人家都是节约节约再节约地挖着用。这些腌制的猪肉猪油一到夏天也会溶化掉表层一部分,只要用干净的筷子或勺子挖一点,然后将缸盖盖好继续保鲜。</p><p class="ql-block"> 但若不小心弄到水或杂质进去,表层就会长一层紫黑的绒毛,现在可以理解为发霉了,但那时候即便发霉了,也要撇去表层,继续炒一炒放进甜菜面里叫吃甜饭,或呛个臊子吃臊子面,依然津津有味地吃,当然除了将那细碎的肥肉挑出来。所以我想也不是这时候不爱吃肥肉的。</p><p class="ql-block"> 为啥说家庭富裕的象征拿杀猪来评判呢,因为谁家熬煎的猪油多,说明这家的猪比较肥,猪肥显然家里饲料多嘛,也就是说这家人比较富裕,而那些稍微贫穷一点的家庭,别说饲料,估计这一年能养得起一头瘦板筋的猪都是奇迹了。那时农村人贫富差距的衡量标准无非就是谁家的猪肉,还有就是六月忙完时,打麦场上谁家的粮食袋子多.....</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里,不论是我家的粮食袋子,亦或是我家的猪肥,在镇上算不上名列前茅,但绝对是稳稳地排在了前头的人家。因为父母就像陀螺根本忙到停不下来。大概从小看惯了父母的勤劳,至今我也是闲不住的一类人。</p><p class="ql-block"> 只是父母那时赶着挖光阴,赶着拉扯供我们兄妹读书,赶着做活计,再做些小生意,将我们一个个托举着扶出那个贫瘠落后的山区。</p><p class="ql-block"> 而如今我的奔忙是想着如何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因为前期都靠父母托举了,真是每一个岁月静好的背后都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了......</p><p class="ql-block"> 父母亲那时是实在太贫穷了,无法安逸,无法清闲,当下人的生活条件又岂能和当年堪比。当然现如今我选择安逸,其实也是入乡随俗了,被南方人的思想潜移默化了,尤其是公公那大智如愚的思想,简直就是我老年生活膜拜的偶像。先把自己的身体养养好,才是莫大的安慰啊!何况将来就养一个儿子哪里来的三头六臂来顾我。</p><p class="ql-block"> 农村人父母的思想几乎是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不是来到城市若干年,岂能继续想不穿。我想如今这样的想法也是父母想看到的,他们可不愿看见儿女们还在帮忙劳累......</p><p class="ql-block"> 我一边清洗着偌大一盘猪脚,脑海里边浮现出了小时候杀猪或吃猪肉的点滴过程,不知是脑子里回忆太多了,或是想办法将如今的猪脚熬制成一锅美味可口的胶原蛋白,还特意找来了砂锅,倒进去半瓶啤酒,再加上很多调料。别忘了如今的我再也不嫌弃肥肉,就是连红烧肉的皮都不腻了,红烧猪脚满满的胶原蛋白更是让人垂涎三尺。</p><p class="ql-block"> 可惜猪一样的我啊!炖着猪脚竟然就忘记了关火,直到晚饭跑进厨房时,一股子呛人的毷氉味将我彻底从回忆中拽回来。唉!我的一锅胶原蛋白啊,就这样被我给烧糊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