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近年关

丹心一片

<p class="ql-block">  大寒一过,冬季已入收宫的末端,接下来新的一年,又将重启首个节气“立春”,随之而来的就是我们要过的,由民族传统上承袭下来最隆重的春节了。</p><p class="ql-block"> 再过两天,按民间的习俗来说,就要祭灶了,这天灶王爷与其妻,也要返回天宫叙职,为求得灶五爷在玉帝面前多说人间好话,来年降给更多的福气,人要做甜蜜的糕点来祭拜,给灶五爷的嘴抹得甜滋滋的,这才会为人间歌功颂德。</p><p class="ql-block"> 今早,去市场买菜时,一路上一直念叨着,才没忘了买下一张祭灶图,午后,又急匆匆的外出,去购买需用灶的年糖年饼,便在店铺最多的半座城池中兜转着,先到那家专制糕点,有过几十个年份的“林家铺子”,一问价那仅有巴掌大的一袋,竞要售出二十元,其实里边装着不就是小麻花、金钱饼、兰花根、糖豆、花生酥什么的,按散卖,一斤也就是八元钱,按一袋一斤半算,最多也有十多元,也是,抵进了年关了,商家所要卖年货的价钱,要比通常抬高一些。</p><p class="ql-block"> 怪不得早上买菜时,近到卖海鲜的摊位,那摊主一再要我买些冰冻的螃蟹、姆指大的海虾、巴掌大的目鱼、以及用盐和明矾腌制过的海蜇,说是过几天这些东西的价钱,要涨三五元,天啦,这大的过年不就是抢钱吧,我只好客气地回答:“今年要回老家过年,就不买这些了。”,于是,挑了几尾三两重的白鲳鱼转身走了。</p><p class="ql-block"> 东买西兜的,提了两袋子,买菜回去的路上,不由停下脚步,把袋子往地上一搁,掏出手机,查看一下微信支付,如果金额不多,就即从银行卡里转些钱来充值,一查吓了一跳,前些刚完的一千元,这才几天呐,就所剩无几了,用手机支付,不像用现币有所节制,那金额不觉地一笔笔按出,一直按到余额不足时,这才警觉起来,报怨自己出手太快了,心头不由抽紧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毕竟,每月收入的退休金有所限制,那一笔不到四千元的金额,如不精打细算,到了月底那就要入不敷出了,为防节外生技,固而,在取退休金的那天,先按零存整取,存上一笔钱后,才将结余下的一千来元钱,用来作一个月生活费的支付,这样,才会细水长流,遇有什么不测,也好应承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听说,城南那边,有家原在食品厂下岗的人家,自己开了一家糕饼店,做的品种质地很不错,这不不辞辛劳地朝那奔去,一问一袋年糖年饼,人家出价才十二元,价格十分的公道,拎着一袋又买了些要祭灶用的水果,这才慢慢地沿着创世纪的步行街,向二环路方向走去,由那折回返家的路,行至中段,一处休息亭上围了一堆人,走进一看,是一个书法培训班的小孩,在免费给人写春联,别看那一张稚嫩的脸庞,那执笔的手一落在纸上,便游离出了豹头蛇尾,十分了得,很想讨要一副,但转念一想,还是掉头走了:因为,高寿的母亲,去年六月刚过世,按民间习俗,这年的春节,家中不宜披红挂绿,想到这,心中不免有些伤感:今年的春节,家中少了一个,朝夕相处了七十年的母亲,我仅能用三牲,在她遗存下的照片下,为她和父亲祭祀了,以后的年节都将如此,一代代人就那么阳阴相隔着,承袭着一脉家族的香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