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白马寺</p><p class="ql-block"> 久闻白马寺盛名,女儿提早把游览日程安排在攻略里。</p><p class="ql-block"> 阳光明媚,微风不燥,我们坐的电动三轮车在白马镇缓慢行进。路边行道树洒下斑驳的光影似流动的溪水在我们身上缓缓流淌。开车的大姐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去白马寺的注意事项,兜兜转转绕到正题:销售她的“焚香”。我告诉她:“我们只观光不烧香。”最后大姐还是热情地拿出一包包小杂粮,说:“结个善缘,寺里的鸽子和鱼总得喂一喂的!”……</p><p class="ql-block"> 白马寺座北朝南,总面积二百余亩。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白马寺的建立与中国历史上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东汉明帝曾夜梦金人,身高六丈,顶佩白光,自西方飞来。大臣傅毅认为这是西方的佛,汉明帝遂“感梦求法”,令蔡愔、秦景、王遵等十余人于永平七年(64)年赴天竺(古代印度)求佛法。他们在西域有大朋氏(古代阿富汗)遇到了来自天竺的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得佛经佛像,于是相偕同行,以白马驮经,并于永平十年(67)年来到当时的京城洛阳。为了给两位高僧一个居住和译《四十二章经》的地方,汉明帝敕命在城西的雍门外按天竺式样建造一组建筑,以僧人们暂住的“鸿胪寺”的寺字称之,为了纪念白马驮经之功,便将这组建筑命名为“白马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p><p class="ql-block"> 红色的大门前有尊石雕白马,雕工圆润,宏伟壮观。“白马寺”三个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寺内,蜿蜒的小径在院内延伸,亭台轩榭,潺潺流水,错落有致。游人香客络绎不绝,香火鼎盛,在书中了解的白马寺前世辉煌、历史厚重。今生的白马寺古朴中透着静谧安祥与世无争却人气香火旺盛,烧香拜佛的、游览观光的络绎不绝。是国家4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 大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等殿堂紧紧相连,东西两侧的鼓楼钟楼,巧夺天工的各种雕塑另人叹为观止,殿内殿外,香烟缭绕,禅意十足,檀木香味沁人心脾。随着游人信步殿内,一派庄严,顿生肃穆,精湛的雕像,禅寂的色彩,蕴含了平静与智慧的佛文化。宫殿似的佛殿内立佛、卧佛、坐佛沉浸在氤氲的烟火与如梦似幻的香火里,和着山水风月诗词歌赋禅机仙气,法乐阵阵,梵音轻灵……轻轻抬头与某尊菩萨相视,便一眼千年,千年风雨不过是人间过客,世俗浮萍……</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前义工在打扫庭院,给游人香客指路。殿前鸽子“咕咕、咕咕”在人前脚下飞来跳去。殿前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一池碧水鱼戏龟游,好一派祥和心静的景致。女儿拿出杂粮包投喂给鸽子,这些小精灵快乐地啄食。“别喂了!别喂了!这里的鸽子多得都破坏文物了!”义工大姐,对女儿喊到。女儿赶紧停止投喂,却引来一群鸽子跟在身后觊觎女儿手中的杂粮……</p><p class="ql-block"> 放生池里碧水莹莹,我们把投喂鸽子剩下的杂粮撒在水里,引来群鱼食用,这里的鱼儿与其它地方的鱼儿不同,它们只张嘴吃附近的食物,不与其他鱼儿争抢,许是它们也受到了寺内香火熏染,变得心境平和与世无争。老龟风轻云淡慢慢悠悠浮出水面,轻轻张嘴吃一颗送到嘴边的粮食,便又潜入水下。“簌——簌!”一把杂粮入水,老龟又悄无生息地探头,吞一颗粮食便悄然入水。水下生物众多,水面波澜不惊,青灯古佛,暮鼓晨钟,这些悠闲的生物淡定从容,不用担心香甜的钓饵后的险恶环生,不用担心成为刀俎下的食物,想起这些,心境便会平添些许平和欣慰。</p><p class="ql-block"> 随着人流,登上清凉台。清凉台在白马寺整个古建筑群中自成格局,被誉为“空中庭院”。小小的院落别有洞天,古朴清幽。佛堂前有小小的许愿池,池边横卧老松,似横亘古今的桥梁。流人绵密鸦雀无声,在人群中沉浸在自我感应的世界,心静如水,手抚老松,枝干树皮突起油亮,千百年来不知多少双手抚摸过这条枝干。抬眼看天,千年前在此读书避暑的汉明帝刘庄看到的天空是否与我今日看到的一样呢?时光穿梭回旋:远隔万水千山背景离乡的印度僧人竺法兰、摄摩腾静静地在此译经传教,译出第一本汉文《四十二经》那天,是否也如今日天空湛蓝艳阳高照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定从容的两位大师在清凉台是否为自己的成就而欢喜呢?他们的功绩永远留在中国佛学史上,奠定了白马寺作为中国第一译经道场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止语茶舍在白马寺的最北处,由五六十年代的寮房改建而成,环境古朴清幽。一条通道的入口处,一块灰白的老旧木板上用墨汁书写的“止语茶社”,字迹稍有模糊,用一条细麻绳挂在木杆上,不高不矮随着微风翻转。顺着木牌指示,转入曲径通幽的小路,踩着地上铺着的石磨盘前行,穿过一片竹篱笆围着的小花园,看到有两间低矮的旧房,一排木围栏中央有两扇竹栅栏似的大门,大门的门楼上茅草盖顶,像极了朴素的农家小院。一幅红纸黑墨的对联“僧家不比世情浓 客至莫嫌茶饭淡”贴在大门两侧的门框上。让人有种来到邻家的亲切感。茶社的墙壁没有刻意粉刷,不少地方还裸露着土坯或碱蚀的青砖,这种返璞归真给人一种亲切感,一种沧桑美,《陋事铭》中的意境不过如此。止语!止语!顾名思义:驻足闲坐,静默不语,品茗读书,禅茶一味。</p><p class="ql-block"> 我和女儿寻一方桌,静静坐下。茶舍里的义工忙碌着,清洗茶碗的、消毒的、泡茶倒茶的……女儿倒了两碗茶,我们端着粗瓷黑茶碗静静地坐在那里,仿佛穿越时空回到简单质朴的从前。免费的茶水没有限制,品茶时间随心,茶舍人流攒动却安静祥和,摆设既简单又创意。品茶悟道我不懂,但心意清简,自然祥和却另人心生雅趣、心静安然。</p><p class="ql-block"> 齐云塔本称释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马寺塔。塔身巍峨高大,气氛肃穆庄重。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马寺及齐云塔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说:齐云塔有一奇,当您站在齐云塔南面,大约二十米处用力击掌,便可听到塔身处发出“哇哇”的叫声,和青蛙的叫声十分相似。这也是齐云塔独特造型所致,是一种声学物理现象,因塔面上凹凸不平,故使回声不齐所致。距齐云塔身几米远的周围的地面上有一圈水泥塑成的莲花,踩在上面绕塔一圈便是“步步生莲”!塔的前面有一座凉亭,香客、游人累了便可以坐在里面乘凉。</p><p class="ql-block"> 走过亭台轩榭,跨过小桥流水,信步长廊,出了寺门,沿着汉白玉洁净的小径漫步,便来到了“狄人杰之墓”。现代警察遇到古代“警察”,万分崇敬。他秉公办案的一桩桩事迹,令人肃然起敬。梁冠华饰演的“神探狄人杰”中的场景历历在目,我怀着敬仰的心情来到墓前,向古代警界英雄三鞠躬!!</p><p class="ql-block"> 我和女儿兜兜转转,乱了方位。酷热难耐时,一排大树下石桌石凳让我们驻足休息,抬眼望去,几个大水罐摆在一排桌子上。我拿出泡着茶的杯子,去接开水,大热天热茶喝饱喝透,出一身的汗,自然也就凉爽许多。这是一个充满善与净的地方,当你身心疲惫时,不妨驻足这里听听晨钟暮鼓,让梵音滤去身上的浮华尘土,静而不争,万般随缘,余生很贵,善待自己。</p><p class="ql-block"> 时间嘀嗒旋转着,我们感受着被岁月冲洗过后的白马寺,山水依然是山水,古刹依旧是古刹,千年古树蓬勃生长,留下一圈圈年轮和膨大的树冠;王侯将相、名人雅士留下让后人敬仰的故事与笔墨。而我们普通人只是尘世中的一粒尘埃、一阵风或是一片雪花,风过无影、雪过无痕。可众多普通人依然是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洪流。无论你是高贵的生命还是平凡的尘埃,一样可以将真善美留在人间……</p><p class="ql-block"> 来吧!这就是大隐隐于市的白马寺,一个使人安心释怀风轻云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p><p class="ql-block"> “少林寺,是一定要去看看的,就是走马观花的看,也要去!”因时间关系,女儿的旅游攻略里舍去了少林寺,我极力反对。在宾馆的旅行社广告里,我看到少林寺和龙门石窟的旅游套餐,便联系了旅行社。</p><p class="ql-block"> 少林寺是承载我儿时除暴安良英雄梦的地方。80年代,李连杰饰演少林寺的小和尚觉远和少林武僧救唐王的故事,以及“天下功夫出少林;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和“少林棍法、醉拳!”的豪迈气势让我至今想起还是那样激动人心荡气回肠!那时候十几岁的我,整天学着电影中的人物舞枪弄棒,慨叹家里没有马,我就骑着家里的大黄狗当马,吓得那条大黄狗看见我就躲得老远。少林寺在我心里是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可望不可及的地方。没想到这次的洛阳之行,让我的少林梦想,变成的现实!</p><p class="ql-block"> “少林少林,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少林少林多少传奇故事都来把你传扬……”心理哼唱着“少林寺”主题曲在无比期待和向往中来到少林寺。</p><p class="ql-block"> 少林寺座落于郑州市嵩山五乳峰下,在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的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一座汉白玉门楼上雕刻着“嵩山少林寺”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门楼两侧装点着古朴的店铺,里面摆满了各种武术器械和少林纪念品。等导游买景区票的时候,我兴致勃勃地在门楼前和具有纪念意义的打卡地拍照。</p><p class="ql-block"> 随着导游进入景区,一条宽宽的青石板铺就的路往里延伸着,路边松柏苍翠,信步于游人中,顿觉时光慢下来,心静下来……这真是休闲休憩的好去处,如果时间允许真想在这里小住几天,感受禅意的慢生活!旅行社第一站是到少林塔沟武术学院看武术表演。我和女儿想节省时间游览一下少林寺的其他景观,就脱离团队,自行边走边看。“哈——哈!”路边训练场上,几百名衣着统一的学员在练功。驻足观看,知天命的年纪了,依然有热血沸腾之感!!</p> <p class="ql-block"> 宽阔的大路上绿荫如盖,游人三五成群或三三俩俩,交织穿梭着。路中央一只桔猫蹲在那里,当与我们目光对视的瞬间,小猫望着我们开始“喵喵”地叫,声音尖厉刺耳。正当我和女儿疑惑:“怎么回事,为什么瞅着我们叫个不停呢?”小猫就向我们奔跑过来,小脑袋不停地在我腿上蹭来蹭去……对猫有点禁忌的我,看着这样示好的小可爱,忍着恐惧小心翼翼地抚摸他的头以示回应。但小猫依旧抬头望着我凄厉地喵喵叫。“哟!它是不是饿了呀?怎么叫个不停呢?”说着,我拿出随身携带的面包掰一块扔给它,它嗅一嗅,依旧楚楚可怜地望着我叫。“它不喜欢吃面包吧?”听了女儿的话,我赶忙拿出一袋鹌鹑蛋,扒皮喂它,小桔猫便迫不及待地冲上来抢我手中的鹌鹑蛋,一颗两颗……小猫吃了七颗鹌鹑蛋后,不再那么急切地抢着吃,“再喂一个,别撑坏了小猫咪!”我们一共喂了它8个鹌鹑蛋,它不再对我们叫,目光也变得温柔许多。小猫咪蹲在树阴下目送我们,算是告别……佛家讲究缘分,与动物邂逅也需要缘分。我们没有时光的约定,匆匆忙忙半日游,在游人如织的古刹大道,一只柔弱的小猫在人流中选定我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缘分呢?</p><p class="ql-block"> 少林寺的正门前人山人海,我们先于导游到达集合地点。“少林寺,三个大字是乾隆亲提写的。”随着导游讲解,验票进入寺内。最先,引人注目的是三十多米高的十几颗千年古树,有古柏、银杏,还有日本僧人手植的女贞抱佛古树,要四五个人才能合抱。这些树逾千年,陪同少林寺遭受了三次火烧的劫难,仍然枝叶繁茂。其中有颗槐树,被火烧坏至大部分,树冠已被锯掉,一点仅存的树皮又在烧焦的顶部顽强地长出了新权,生命力之顽强让人为之动容。最让人感动的是</p><p class="ql-block"> 我们依次参观了“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方丈”、“立雪亭”等,每一个建筑都有一段传奇故事。最让人感动的是“立雪亭”的故事:传说少林二祖慧可为了向达摩祖师求法,在亭外静候了一天一夜,天降大雪没过了膝盖,但还是打动不了达摩的心,他说,要我传法,除非天降红雪。慧可挥刀立断左臂,绕亭跑了三圈,喷溅的血染红了茫茫白雪。达摩祖师终于被感动,传佛法于慧可,他成了少林二祖,将佛法延续下来。为纪念慧可,后来的主持方丈披袈裟都是在左肩,将慧可断臂前的亭子改叫“立雪亭”。</p><p class="ql-block"> 练功厅里,地面凹凸不平,一块块青砖陷进土里形成大大小小的坑。这是少林武僧常年累月练功将青砖跺进土里形成的。这时我终于明白,什么是武功绝学,什么是武林秘籍,都是来自少林人滴水穿石和铁杵磨针般苦练苦学的执著和毅力。它使少林功夫少林精神历经劫难而屹立不倒,沧桑千年愈加繁盛。</p><p class="ql-block"> “大家看,那里多像一尊大佛!”顺着导流的指向,我们看到嵩山顶,极像一尊平卧的大佛。随着导游碎碎念的讲解,我们来到塔林——自唐朝以来历代高僧圆寂后修建的佛塔,大小高低形状各不相同,名望越高,塔越高大雄伟。高的有七层,低的只有一层。据说,“七层塔”就是佛法上讲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由来。这是僧人们的历史记录,只从塔上便可以寻找到高僧生前对少林寺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这次少林之行遗憾的是,没有登嵩山没有去达摩洞即“禅宗祖庭”、二祖庵,没有登上少室山山顶,尽管是观其表观其影似的游览也算是圆了我半生的少林梦想,这座古老的寺院让我读懂了勤奋坚韧的少林精神,明白了人生要向善而行择善而从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p><p class="ql-block"> 洛阳旅游的最后一站——龙门石窟。旅游大巴驶出少林寺,我疲惫得随车的颠簸左摇右摆沉沉睡去。再次睁开眼睛,伊河之滨绿柳轻摆,芳草茵茵,优美的风景顿时使我精神抖擞……</p><p class="ql-block"> 伊河河面宽阔,水流平稳,碧波荡漾。两岸山上:郁郁葱葱,楼阁亭台掩映其间,风景秀美。远远望去,石窟位于山壁之上,部分石窟有台阶可至佛前。佛像有的在石窟之内,有的祼露于石壁之上,有大有小,最大的十几米高,最小的却只有几厘米。</p><p class="ql-block"> 在拥挤的人群中,我们跟随导游拾阶而上,登临一处处石窟,欣赏佛龛佛像,景区的石窟群南北长达1公里,有石窟佛龛2300余座,大小佛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块。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高耸庄严,是唐代佛教雕刻艺术的杰作,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面部圆润饱满,慈眉善目,嘴角上扬挂着微笑,好似在俯视尘世凡俗。据说:这座佛像是在唐高宗咸亨四年开始建造的,落成于上元二年。当时武则天作为皇后,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可能资助了两万贯脂粉费用于佛像的建造。此外,卢舍那佛像也被认为是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佛像。</p><p class="ql-block"> 大大小小的佛像雕塑得惟妙惟肖,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震憾!小佛精致袖珍,最小的佛像只有2厘米,堪称微雕塑。这些佛像历经战乱兵燹和千年风雨洗礼,有许多损毁之处,给人一种残缺沧桑雄浑之美。如此浩瀚如海的工作量,在那个没有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古代,那些能工巧匠是何等的智慧与坚毅,是用怎样的精神意志和体力铸就了浩渺的佛国圣像,为后人留下了膜拜瞻仰的胜迹,屹立千年的艺术佳作。</p><p class="ql-block"> 阳光照耀在大佛上,抬头仰视大佛,大佛微笑着,像一位慈祥的长者,睿智地看着世间众生……</p><p class="ql-block"> 在赞叹与崇敬中,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在导游碎碎念的讲解中,游完了1公里的石窟群。和女儿挽手至河对岸,石窟全貌尽收眼底,整面山的石窟佛像气势恢宏,巍巍壮观。</p><p class="ql-block"> 往事悠悠,微风轻拂,这一龛龛形态各异的佛像里,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动人故事?有多少工匠们辛勤的汗水和血泪的凝结?有多少世代传颂的能工巧匠?期待下次再与龙门石窟相会,了解石窟的历史故事、学习工匠们精益求精臻于至善、追求完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伟大的工匠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