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身处大洋彼岸,家乡的山川草木、亲友的音容笑貌,皆是我午夜梦回的常客。在这喜庆的新春,我满心欢喜,只因两篇饱含对故土深情的年稿,在家乡报端发表。</p><p class="ql-block">满心激动难抑,我轻点手机屏幕,通过微信,将年稿的电子版,飞速传递给大洋彼岸那头的至亲好友。</p> <p class="ql-block">率先分享给许氏亲亲群,紧接着发给无锡市南长区商业局的老同事们,还有无锡商职院退休党员群、无锡公益中学(五中)退休教师群。那一刻,手中的手机不再仅仅是冰冷的电子设备,它化作一条无形的纽带,跨越万水千山,把我和家乡紧紧相连。</p> <p class="ql-block">与大姑微聊,仿佛闻到了她熟悉亲切的面容,我迫不及待地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从灵感乍现的瞬间,到为精准捕捉家乡韵味,反复查阅资料、筛选素材,再到逐字逐句雕琢,力求将对家乡炽热深沉的眷恋融入每一处笔触。大姑传来那句“百看不厌”时,我的心头一热,眼眶瞬间湿润。简单四字,饱含着大姑对我深深的疼爱与认可。我趁热打铁,恳请大姑讲讲俞巷三家村的陈年旧事,尤其是租住在前章的难忘过往。大姑笑叹自己记性大不如前,可眼中闪过的光芒,分明是对往昔岁月的深深怀念。我暗自决定,一定要将这些家族故事收集整理,集结成册,它们是家族的珍贵宝藏。就像大姑做了几十年的东坡肉,那独特醇厚的味道,承载着几代人的温馨日常,是家族记忆中熠熠生辉的明珠 。</p> <p class="ql-block">商业局老同事群里,消息刚发出,便“炸”开了锅。徐一帆主任连发数个大拇指表情,惊叹道:“人在大洋彼岸,心系家乡报刊,这情怀太让人佩服!”“唐浩秋局长夸赞:“文章细腻得如同春日柔风,每一个字都饱含家的温暖。”丁酉人诗意点评:“从年菜里品出年味、书香与墨香,妙不可言。”陈永文局长更是热情提议:“今年聚会,必须尝尝你笔下的‘红烧东坡肉’和‘鸭卷鲜扣肉’,看是不是如文字般令人垂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熟悉的乡音和亲切的话语,让我仿佛瞬间穿越回曾经并肩奋斗的日子,往昔岁月的画面在脑海中走马灯般浮现。</p> <p class="ql-block">五中退休教师群里,赞美如潮水般涌来。祥云老师赞道:“文字功底愈发深厚,这年稿写得精彩绝伦!”云娥老师感慨:“读着你的文字,家乡过年的热闹场景瞬间涌上心头,满满的回忆。”晓莺老师称赞:“文章满溢着对家乡的挚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了不起!”“月是故乡明。”“铁军的佳作勾起我们老一代人对年味的回忆。点赞,谢谢。”</p><p class="ql-block">路平老师和公益人老师纷纷点评。小乔老师因手机字体问题看不清内容,我耐心地一步步远程指导她调整字号。看到老师们的热情反馈,我的心中满是感动。曾经,他们在三尺讲台上悉心教导我,如今,在异国他乡,他们的鼓励与支持,依然是我前行路上的温暖明灯。薛维尧老师的一句“好文采”,小乔老师评价的“情真、意切”,让我仿佛又回到学生时代,为得到老师表扬而努力奋进的时光 。</p> <p class="ql-block">校退休党员群里,满屏的“赞”字格外耀眼。Zbr、浦辙、朱国兴、行道树等党员同志纷纷点赞,liang、龚碧、张亚萍、王寿福等老师也送上赞美。初蓓老师评价文采飞扬,施勇、袁锡明、青青老师同样毫不吝啬溢美之词。这些平日里严肃认真的党员老师们,用最质朴的方式,给予我认可与鼓励。在这特殊时刻,我深切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也更坚定了传承家乡文化的决心 。</p> <p class="ql-block">微信朋友圈中,微友们的点赞与评论纷至沓来。卞留言:“过年的氛围,全被你写进文章里了。”短短一语,却让我所有努力都得到了回应。方评论:“浓浓的年味,深深的乡情,写得入木三分!”世荣感慨:“在异国他乡读到这般文章,思乡之情愈发浓烈。”水中月、刘洪潮、林建昌等微友默默点赞,无声却有力。荣清华留下“思乡,乡愁”的评论,直击我内心深处的眷恋。周锡强评价文章“接地气”,让我明白对家乡生活的描绘,引发了大家强烈的情感共鸣。</p> <p class="ql-block">在这电子屏幕传递的互动里,我跨越大洋,真切触摸到家乡的温度,感受到亲友的关爱。这不仅是两篇年稿的分享,更是情感的深度交融。它时刻提醒着我,无论距离多么遥远,家乡永远是我灵魂深处的根,亲人朋友的支持永远是我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