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国庆在上海休假期间,获知上海博物馆正在展览“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展品主要来自埃及国家博物馆、卢克索博物馆、苏伊士博物馆等七家埃及重点博物馆,以及萨卡拉地区的最新考古发现。虽然自己并非考古爱好者,且对古埃及文物也不是很感兴趣,但碰上这么个机会,不出国门就能观赏到汇集了众多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包括法老雕像、巨型石碑、成套木乃伊棺、女王金饰以及萨卡拉地区新发现的彩绘木棺、动物木乃伊和雕像等重磅展品,还是值得一睹风采的。未曾想整个10月的门票都被预约满了,还好在10月最后一个周末临时购买到了两张下午入场的门票。为了避免观展走马观花,出现摸头不着脑的窘境,临时恶补了一下古埃及的历史,收看了《不朽的埃及》、《古埃及的十大发现》等纪录片。</p><p class="ql-block">古埃及王朝大约出现于公元前5000年,比我们的夏朝要早3000多年。当时他们有两个王国,南部的王国在尼罗河上游,叫上埃及。北部的王国在尼罗河下游,叫下埃及。公元前3100年,上埃及的国王美尼斯(传说他是蝎子王)统一了上下埃及,成为古埃及的第一个法老。统一的时代,古埃及形成了辉煌灿烂的帝国文明,在政治、建筑、文字、宗教和艺术等多个领域都独领风骚。一直到公元前332年,埃及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被托勒密王朝(虽然也自称法老)统治,古埃及时代结束。</p><p class="ql-block">随着被波斯、希腊、罗马、阿拉伯等外族入侵和统治,古埃及的文明被慢慢融合、稀释,直至消失。现代的埃及,约90%都是阿拉伯人,余下的约10%,算是古埃及人的"混血"后裔。</p><p class="ql-block">古埃及的文明其实是比中国更早的,其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而中国文明的起源则是在公元前2070年左右,这表明古埃及文明比中国文明早了大约1500年左右。早在公元前3300年,埃及就出现了象形文字,出现了歌谣、诗歌、神话、故事等口头文学。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目前最早发现在商朝,主要是统治者用来占卜吉凶、记事的。甲骨文比古埃及文字要晚将近2000年。</p><p class="ql-block">网上看到有几个有趣的类比,方便大家记忆:美尼斯相当于埃及秦始皇,第一次统一了上下埃及,建立了王国;图特摩斯三世是埃及拿破仑,擅长打仗,使埃及成为真正的大帝国;拉美西斯二世相当于乾隆,活得久,在他带着治理下帝国非常繁荣昌盛,他还和邻国缔结了世界上第一个和平条约。</p> <p class="ql-block">奥赛里斯头像,他被认为是古埃及的首位法老,带来了文明和秩序。</p> <p class="ql-block">奥赛里斯三神像,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60年),收藏于伊斯梅利亚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奥塞里斯一家,奥赛里斯在中间,左边是妻子伊西斯,右边是儿子荷鲁斯。</p> <p class="ql-block">伊西斯和婴儿荷鲁斯</p> <p class="ql-block">奥赛里斯站像。</p><p class="ql-block">奥赛里斯像通常呈现为站姿或坐姿的木乃伊形象,手握象征神圣王权的连咖或权杖,身体被裹尸布紧紧缠绕,象征其所代表的复活与永生!</p> <p class="ql-block">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像,12王朝(公元前1985-前1773年)。</p><p class="ql-block">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统治埃及长达45年,期间曾与其父辛努塞尔特三世共治20年,埃及在他们的统治下进入了中王国的“黄金时代”,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有很大发展。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在位期间大力开垦法雍绿洲,开展大规模的采矿活动,探索远距离的商贸路线,使商业远征队的足迹遍布上下埃及和周边沙漠,这也为这一时期的建筑营造和雕像制作提供了充足的珍贵石材。</p><p class="ql-block">这尊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的雕像为典型的中王国国王雕像风格:他被刻画为一名表情严肃而略带忧虑的中年人,以凸显在治国上的殚精竭虑。</p> <p class="ql-block">阿蒙荷太普二世坐像</p> <p class="ql-block">哈特谢普苏特跪像:作为古埃及历史上第一位女法老,她的雕像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哈特谢普苏特(Hatshepsut)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女王,她在位期间的22年被认为是埃及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在担任摄政王7年时间后,哈特谢普苏特成功登基,成为埃及的女法老。她的传奇故事与中国唐代的武则天如出一辙。</p><p class="ql-block">在上博这次的埃及展中,哈特谢普苏特的石像是跪着的姿势。她抱着一个祭祀用的罐子,看起来像是在跪拜神灵。</p> <p class="ql-block">图特摩斯三世(公元前1514-前1425年),埃及第18王朝的著名法老,也是古埃及以尚武著称的法老,俗称古埃及的拿破仑。他的父亲是图特摩斯二世,母亲是图特摩斯二世的次妃伊西斯。而他的嫡母,便是大名鼎鼎的“古埃及武则天”——哈特谢普苏特。</p><p class="ql-block">图特摩斯二世去世的时候,图特摩斯三世只有3岁(也有说10岁),只能由嫡母兼姑妈的哈特谢普苏特摄政。哈特舍普苏特是一个能干且强势的女人,她采取各种手段,最终自己当上法老。同时,把年轻的图特摩斯三世打发到遥远的边疆打仗去了。不过,正是在军队中的严格训练,让图特摩斯三世得以历练成长,一直到公元前1458年,哈特普苏特去世,年已32岁的图特摩斯三世才终于得以亲政。</p><p class="ql-block">图特摩斯三世刚刚亲政,巴勒斯坦、叙利亚一带的各方势力就开始蠢蠢欲动。他们组成反埃及同盟,准备进攻埃及本土。图特摩斯三世面对紧张的局势,亲率约3万军人向巴勒斯坦进发,经过长途跋涉,以他过人的军事天赋,征服了美吉多城。</p><p class="ql-block">美吉多战役极大地提升了埃及在西亚的影响力,周边的城市也纷纷归顺埃及,战后的20年间,图特摩斯三世先后发动了17次远征,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无一败绩。使埃及的疆域和声威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p><p class="ql-block">图特摩斯三世一系列的征战和统治措施,让埃及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超过200万平方公里的帝国,统治人口达到420万~500万,是当时世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大帝国。</p><p class="ql-block">图特摩斯三世在晚年图特摩斯三世刻意涂抹了有关哈特谢普苏特执政的所有纪念和痕迹。</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II,公元前1303年-前1213年),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在位长达66年,对于古埃及人的平均寿命40多岁,拉美西斯二世活了90多岁,是少有的长寿国王。</p><p class="ql-block">其执政时期是埃及新王国最后的强盛年代,他以军事行动名声大震,如与赫梯帝国的卡迭石战役。这场战役的图片和文字被刻在了神庙的墙壁以及莎草纸上,是法老时代为数不多的有真实细节的战役之一。不过更为著名的是他与赫梯帝国于1258年缔结和平条约,之后两个帝国50年未打仗。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平等的条约,条约副本现在挂在纽约联合国大厦。</p><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特别喜欢修神庙。他之所以出名,完全是因为活得长,且自恋,把自己的名字、石像、打胜仗的高光时刻,都刻在了古埃及各地的神庙里,并且把他之前法老的雕像都占为己用,导致埃及到处都是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p><p class="ql-block">有人把他类比为中国的乾隆皇帝。活得长,而且在位期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与两女神像。</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幅阿蒙神妻舍普恩威瑞特二世像,花岗岩,第25王朝(公元前747-前656年),卡纳克窖藏出土,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主神阿蒙的神庙祭司实力越发强大,富有又有权力,国王创造了阿蒙神妻这一职位,让公主担此重任,为的是王室与神庙祭祀之间的权力博弈。据说这个雕像非常精美,很多书用它做封面,上海博物馆这次能借到非常难得。</p> <p class="ql-block">而这条19王朝塔斯沃特王后的黄金串珠项链(公元前1295—前1186年),镂空的金珠串联,矢车菊珠坠精致美丽。想来也是,3200多年前的古埃及金匠就有如此高超的设计和手艺,真了不起。</p> <p class="ql-block">带有阿蒙荷太普三世王名的塞赫迈特坐像</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 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法老阿蒙荷太普三世(爷爷)为女神塞赫迈特建造了大量神像,学者认为这是为了平息女神的怒火,同时强化她作为法老保护神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泰伊王后站像:泰伊在阿蒙荷太普三世统治的第二年与他结婚,随后国王在全国发行了大量的纪念用圣甲虫来庆祝他与泰伊的爱情和婚姻。王后在国王的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她的丈夫为她修建了用于休憩的泰伊之湖,并且在努比亚修建了一所专门供奉她的神庙,在那里她被当做女神哈托尔.泰芙努特的化身崇拜。此外,阿蒙荷太普三世时期的古埃及和米坦尼、巴比伦等国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泰伊更是直接与外国的君主和政要交流,在外交活动中非常活跃。泰伊王后活得要比她的丈夫长久,在阿玛尔纳时期也有相当的影响力,他们至少生育了七个孩子。在古埃及的历史中,从未有过任何一位王后像泰伊一样在她的丈夫的一生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二者的名字和形象几乎在所有的纪念碑中成对出现。王后的木乃伊于1898年被发现,现藏于埃及文明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埃赫那吞是古埃及历史上一位非常特别的法老,原名阿蒙霍特普四世,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的法老(公元前1353年—前1335年在位)。埃赫那吞的父亲是阿蒙霍特普三世,妻子是古埃及第一美人—纳芙蒂蒂,儿子是大名鼎鼎的少年法老图坦卡蒙。</p><p class="ql-block">埃赫那吞在位期间,最著名的政治事件,就是试图将埃及的多神教信仰转变为以太阳神阿吞(Aten)为核心的一神教。为了推广一神教,他甚至把都城从底比斯迁到了阿玛尔纳(Amarna)。由于埃赫那吞将注意力集中在国内宗教改革上,忽视了对外关系和外交政策,使得古埃及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不断下降。在埃赫那吞去世之后,他的改革很快就被他的继任者图坦卡蒙所废除,埃及又重新恢复了阿蒙神的崇拜。这是一次空前的尝试,尽管最终以失败告终。</p><p class="ql-block">下面这幅巨像的面容独特,有着细长的脸庞和奇特的五官,用砂岩和颜料制作,被认为是他本人的肖像。这件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权威和尊严,还反映了他所推行的宗教改革对艺术风格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纳芙蒂蒂(Nefertiti,公元前1370年-公元前1330年)是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埃赫纳吞(Akhenaten)的王后,也是少年法老图坦卡蒙的继母。传说纳芙蒂蒂拥有令人惊艳的绝世美貌,并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纳芙蒂蒂最著名的半身像,收藏于柏林新博物馆,是柏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上博埃及展中,也有一件纳芙蒂蒂的头像,虽然没有柏林博物馆的半身像完整,但是也同样能让人窥见纳芙蒂蒂穿越时空的绝世美颜。</p> <p class="ql-block">图坦卡蒙的石英岩雕像:这位年少去世的法老因其墓葬在1922年的发现而轰动世界,其雕像自然成为这次上博展中的亮点之一。</p><p class="ql-block">图坦卡蒙(Tutankhamun,公元前1341—前1323年),是古埃及十八王朝的法老。他的父亲是著名的“写实派”法老埃赫那吞,母亲是古埃及第一美女纳芙蒂蒂。不过,图坦卡蒙非纳芙蒂蒂亲生,生母是另外一位妃子(也是埃赫那吞的一位亲姐妹)。</p><p class="ql-block">图坦卡蒙9岁即位,18岁左右去世,还没来得及做出什么政绩,就匆匆离开了人世。最新的研究表明,图坦卡蒙是因免疫力低下最终死于疟疾,而这都归咎于他的父母有着直系血缘关系。图坦卡蒙的一生没有什么功绩,但却成为了最为闻名的埃及法老。他的出名完全是因为100多年前他的陵墓被世人发现。他的陵墓三千多年来未遭盗劫,成了古埃及历史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王室陵墓。出土文物包括大量家具、雕塑、壁画、武器、战车及黄金、银、宝石、象牙、陶瓷和其他珍贵的古代文物,还有图坦卡蒙本人的木乃伊和黄金棺木,其中那副黄金面具更是成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物之一。这些无可比拟的文物,使图坦卡蒙陵墓排在了世界十大宝藏的第一位。在图坦卡蒙众多的随葬品中,最著名的三件就是:黄金面具、黄金木乃伊、黄金王座。黄金面具由纯金打造,重约11公斤,高54厘米、宽39.3厘米,上面镶嵌着青金石、红宝石和彩色玻璃,显得华贵富丽。图坦卡蒙的棺椁共包含八层,形如俄罗斯套娃。最著名的黄金人形棺(又名黄金木乃伊),是八层棺椁的最内层。长约188厘米,宽51厘米,由足量黄金打造,象征着不朽的太阳神肉身,净重超过110公斤,是古埃及精湛工艺的杰作。图坦卡蒙的黄金王座,高约104厘米,宽度约56厘米,是一张木制靠背椅子,上面贴镶着黄金、琉璃陶、银与宝石等物,装饰奢华。这尊黄金王座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埃及出土的最美丽的文物之一,展现了古埃及艺术的高超技艺和审美风格。图坦卡蒙的黄金三件套是埃及禁止出境的展品,我们在上博无法看到真品。</p> <p class="ql-block">下图左边的是费昂斯蓝冠:这是一件头饰,使用了费昂斯材料,呈现出美丽的蓝色,是古埃及贵族在特殊场合佩戴的装饰品。</p> <p class="ql-block">费昂斯串珠项圈,它出土于阿玛尔纳的王宫附近。珠子呈现为不同形状的睡莲花瓣,拥有鲜艳的颜色,两端的睡莲饰片线条柔和自然,整体呈现出自然的美感,与阿玛尔纳时期的艺术风格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在古埃及文化中,隼鹰是力量、王权和神性的象征,圣甲虫的形象被广泛用作护身符,猫在古埃及社会中享有极高的地位,被视为神圣的动物。蛇是尼罗河洪水退后最早重新出现的动物,古埃及人认为蛇有巨大的魔力,眼镜蛇还是法老权威的一个象征,代表着法老的神性和权力。在古埃及文化中,狮子是一种强大而神圣的动物,象征着力量、勇气和王权。著名的狮身人面像是智慧与力量的象征,它们通常被描绘为守卫着金字塔和陵墓,以保护死去的法老免受邪恶势力的侵扰。</p> <p class="ql-block">微缩版的斯芬克斯,那个在野外的特特特大号版本,被拿破仑的法军轰掉了鼻子,名扬天下。</p><p class="ql-block">这个版本的藏在墓葬的深处,留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塞赫迈特女神坐像护身符也非常美。这是一件费昂斯材质的护身符,通体淡绿色,描绘了狮首人身的女神正在哺乳的场景。不同于通常表现战神的强大力量,这个护身符更强调了女神母性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这个彩绘人形棺是在萨卡拉考古遗址发现的。</p><p class="ql-block">人形棺是中王国晚期以来最为常见的棺椁形制,这件萨卡拉地区新近出土的“绿脸”棺即其中之一。死者脸部呈现的绿色象征着传说中死而复活的奥赛里斯,同时也代表泛滥的尼罗河,是将神话元素以具象化的方式予以展现。除了绿色皮肤和假胡须外,死者还佩戴了尼美斯头巾和宽项圈,均是有意将其刻画为奥赛里斯神,象征其死后成神的身份。</p> <p class="ql-block">木乃伊面具</p> <p class="ql-block">下面的男女木乃伊肖像画制作于公元前300多年的希腊罗马时期,猛一看去,你可能还以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人物面部表情生动形象,与现今人类并无差别。</p><p class="ql-block">木乃伊肖像画出现在罗马人统治埃及之后,现已发现上干件,上博这次特展对这类文物借展了两件。</p> <p class="ql-block">对永恒来世的追求塑造了古埃及文明的灵魂,其墓葬文化在早期文明中独具特色。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可能是《亡灵书》。这次展出的阿蒙神祭司的墓葬纸莎草纸,就有其中的一些内容,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末日审判”:死者的心脏在天平上与正义女神玛阿特的羽毛比重量,阿努比斯负责称量,图特负责记录。如果心脏比羽毛重,则有罪,死者的心脏将被怪物阿米特吞噬,迎来真正的死亡;如果心脏比羽毛轻,则死者可以复活。</p><p class="ql-block">而阿蒙神女歌者的墓葬纸莎草纸,是她随葬亡灵书中的一章,展示了她与神灵相会的一个个场景。其中有太阳船、圣甲虫等太阳神相关的元素,文字和这些图案表达了她对太阳神的赞美。</p> <p class="ql-block">这次特展展品实在是太多啦,其中有许多制作于公元前1000~2000年的彩绘石碑、浮雕作品,保存至今仍完好无损,并且其刻绘工艺、颜料色彩都让你难以置信是距今3000~4000年前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石碑描绘了身着盛装的第18王朝国王阿蒙荷太普一世,左上角是他的两个王名圈,周围一圈铭文则是拉美西斯四世的王名,表明石碑制作时间远晚于阿蒙荷太普一世的统治时期。</p> <p class="ql-block">圆顶石碑(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60年)</p><p class="ql-block">这块距今4000多年,出土于萨卡拉的圆顶石灰岩石碑为古王国第3王朝乔赛尔时期的遗物,石碑主人是国王的女儿奈布缇霍特普·荷瑞特和因特卡伊两位公主,二者的名字均被刻写在了碑上,一旁还附有头衔:“看见阿努比斯和荷鲁斯的人”。这几行象形文字围绕在国王乔赛尔的荷鲁斯名周围,构成了石碑的核心内容。在其右侧边缘,工匠还雕刻了象征力量的“瓦斯”符号和象征生命的“安卡”符号。</p><p class="ql-block">乔赛尔是最早建造金字塔的古埃及国王。在其统治期间,埃及的建筑工艺出现了巨大革新。乔赛尔对上、下埃及的治理也为古埃及历史上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奠定基础,开创了延续千余年的“金字塔时代”。</p> <p class="ql-block">梅米彩绘假门(公元前2494年—前2181年)</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的文字经过发展,可以细分成三种字体“圣书体”、“僧侣体”、“世俗体”,是一种既可以表意也可以表音的象形文字。“圣书体”主要用于当时古埃及的神庙和墓穴中,是很正式和神圣的场合才会采用的字体。“僧侣体”主要是写在莎草纸上,应用在一般场合,方便使用的字体。“世俗体”是外族在占领古埃及之后,逐渐演变简化后的字体。本来,随着古埃及文明的消失,没有人能看懂古埃及文字了。后来,因为一块石碑,它又重新被人们认识了。这块石碑就是——“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1798年,拿破仑率兵远征埃及。次年,法国远征军在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发现一块刻有三种文字的石碑——“罗塞塔石碑”。上面刻有古埃及象形文字(圣书体),古埃及草书(世俗体),古希腊文字。不过当时没有人能看懂上面的文字。后来,在英法两国的战争之中,石碑辗转到英国手中,成为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由于三种语言中的古希腊文是近代人类可以阅读的,这样就可以对比分析出古埃及文字的内容了。目前,古埃及文字的破译程度已经相当高,大部分重要的文献和碑文都已经成功破译。</p><p class="ql-block">有趣的是,石碑所刻文字明明描述同一件事,不同的语言下却描述了不同的细节。埃及文: 一位虔诚而传统的埃及人,这位埃及人在外来统治者的政治系统内取得了世俗的成功。希腊文: 一位具有埃及本土身份却优秀完美的希腊官员。</p> <p class="ql-block">赫伦布供奉凯普利碑,石英岩,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收藏于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赫伦布被认为是新王国时期第19王朝的奠基人,因其恢复了被埃赫纳吞改革中断的阿蒙崇拜而赢得了后世的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这块石碑刻画了赫伦布供奉圣甲虫神凯普利的画面。凯普利象征初升的太阳、创造以及从无到有的显化,也象征着太阳神的每日更新和生命的循环。供奉凯普利意味着原本并无王室血统的赫伦布正式履行了国王的职责,他获得了神的眷顾,同时也担当起维系宇宙秩序的重任。</p> <p class="ql-block">这件石碑是向图特摩斯三世献礼的石碑,材质黑花岗岩,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一前1069年),现收藏于埃及谢赫村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埃赫纳吞及家人浮雕(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个希腊罗马时期的双蛇狮鹫饰板(公元前332-395年)分别象征着上下埃及的眼镜蛇和蟒蛇,代表着上下埃及的守护女神。中间的狮鹫,往往与荷鲁斯神联系起来。看着眼前这个2400年前的石板浮雕,惊叹于古埃及工匠画师的手艺,也庆幸能完好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石灰岩石碑,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收藏于埃及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个石板上的国王头像草图,我第一眼看去想到的就是,这古埃及工匠的绘画技艺真乃大师级水平也,寥寥数笔就勾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p> <p class="ql-block">石灰岩上的公主形象草图。这里展现了一个鲜活生动的生活场景,这也是阿玛尔纳风格的一个特点。</p> <p class="ql-block">彩绘草图石片</p> <p class="ql-block">国王和王后头像浮雕版</p> <p class="ql-block">帕赫里佩杰特彩绘石碑(公元前1186—前1069年)</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5日下午3个多小时的观展,人流量太大,匆匆拍照未及细看,现今做此美篇也是一次温习回顾,当时夫人和我一块在上博观展,最近她参加旅行团实地去了一趟埃及,回来说在开罗埃及博物馆的观展体验还没有在上海博物馆的好,实地看到的埃博略显陈旧,馆内展品摆放随意,拍照很难找到好的角度,还是咱们的上博高大上。</p><p class="ql-block">上海博物馆策划的这次大展很有意义,汇集众多的文物,展期长达一年(至2025年8月17日),自去年7月开展以来,头几个月每天都人满为患,据说到今年1月中旬观众已超135万人次。等人流少些的时候,争取再去二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