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革命足迹,重温红色记忆

张永胜(佛缘)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祖孙暑假快乐自驾游记(三十)<br><b>——(参观枣园纪念馆)</b></h3> 枣园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康生所书“延园”二字。 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期间,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br> 枣园旧址内春、夏、秋、冬景色各异,环境清幽,园内生长着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各个建筑若隐若现地点缀其间,景色秀丽,风光迷人。 毛泽东在此居住期间,写下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组织起来》、《两三年内完成学习经济工作》、《学习和时局》、《评蒋介石在双十节的演说》、《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关于重庆谈判》、《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等许多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文章,仅收入《毛泽东选集》的就有28篇。 在此期间这里发生了不少重大历史事件。1944年11月,毛泽东在这里接见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后任美驻华大使赫尔利,并进行了两天两夜的会谈,签署了关于成立联合政府及中共给国民政府的五点建议。12月,又在居地会客会见了包瑞德,对国民党的三点建议给予有力批驳。次年8月,毛泽东由这里出发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 1943年,在解放区军民大生产运动中,枣园举行军民纺线比赛,周恩来和任弼时都被评为“纺线能手”。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由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主持中央工作。9月15日,刘少奇召集朱德、彭德怀、任弼时、陈云、叶剑英等领导同志开会讨论东北问题,决定成立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派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陈云、高岗、张闻天和四分之一以上的正式和候补中央委员,率领两万干部和十万大军挺进东北。9月19日,刘少奇、朱德经请示毛泽东主席,起草了《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的党内指示,有力地支援了重庆的谈判斗争,对缩短战线,集中兵力,发展和巩固东北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 1947年2月,经叶剑英介绍,刘少奇和王光美在此地结婚。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枣园后沟的西山脚下,出席了张思德烈士追悼大会,亲笔题写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 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国民党军队对延安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枣园也遭到严重损坏。1953年后,人民政府开始陆续依照原貌维修。现枣园旧址有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旧居、“为人民服务”讲话台、中央医务所、幸福渠等景点。枣园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环境清幽,交通方便,终年游客不断。1996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世纪之火”火炬传递活动采集“革命之火”火种的仪式在枣园隆重举行。枣园已成为全国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历史选择了枣园,枣园见证了历史。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在这里居住期间,筹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战争胜利后,又继续领导全党和全国军民为争取和平民主,准备民族解放战争。可以说枣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文物,都是中国革命的见证,背后都有感人的革命故事。<br> 1943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和毛泽东迁住枣园办公后中央军委作战部第一局派出精干参谋在枣园开设作战值班室,负责人为王政柱,少将(1915-2001), 原名王正柱。 枣园作战室积极搜集日军和国民党情报,分析军事斗争形势,研究战局发展态势,编辑作战指令,全力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了解全国战 、制定战略部署提供依据,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1947年3月,国民党向陕甘宁边区发动了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主动撤离延安,枣园作战室也完成其历史使命,工作人员遵照军委决定,分别随中央前委、工委、后委等转战陕北,执行新的任务。<br> 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书记处小礼堂坐落在延园中央,为砖木结构。这里是当年中央书记处的会议室,也是俱乐部,关于重庆谈判的决策就是在这里确定的。 中共中央行政办公室旧址。 在进入领导人居住区前,可以看到当时中央五大书记(任弼时、周恩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的大型铜像,中央五大书记在一起龙骧虎步,叱咤风云,铜像雕刻的惟妙惟肖,那天的天气也好,五个人各个容光焕发意气风发的样子,透出即将建立新中国的喜悦。 领导人居住的窑洞和另外两处革命旧址大同小异,只是这里的窑洞建筑更好一些,可能是因为是地主所建吧。这里的窑洞比较全,就是说五大书记和其他几位中央领导人所住过的窑洞都有,里面展出了他们自己或者他们和配偶的珍贵照片。枣园里的窑洞大体分为三层,错落有致,散布在整个园子里。枣园旧址也是经过整修的,但是留下了一段延安时期的碎砖路供人们凭吊,当年那些伟人就是走在这样的路上决胜千里的。<br> 枣园毛泽东旧居, 毛泽东旧居位于枣园东北的半山坡上,与周恩来和朱德的旧居左右为邻,窑洞面向西南,共分5孔,由右边起分别为会客室、办公室、寝室,其余两孔是工作人员住室。 1943年10月,毛泽东由杨家岭迁到这里。在此,继续领导了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主持召开了党的六届七全会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写了《学习和时局》、《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等著作。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和民主,避免内战,亲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为实现又一次历史转折争得了主动权。 1945年12月,移住王家坪。毛泽东、江青、李纳在枣园合照。 窑洞墙上挂着毛泽东在办公的照片,地上摆放着他在窑洞曾经办公、写作的办公桌和座式电话机。 枣园周恩来旧居,周恩来旧居位于任弼时旧居后的山坡上,为两孔石窑洞,左边是办公室,右边是寝室,1944年10月至1947年3月,周恩来就住在这里。 墙上挂着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延安的合影,展览桌上展出周恩来使用过的三用大衣。 枣园朱德旧居,墙上挂着朱德看文件的照片,地上摆放着朱德使用过的办公桌。 中共中央在枣园庆祝朱德60寿辰。 枣园刘少奇旧居,1943年1月,刘少奇由杨家岭迁到这里。他协助毛泽东领导整风运动,参加了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为主席团成员。在“七大”,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了系统的阐述。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他主持中央工作,根据时局变化,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发挥了重大作用。 枣园任弼时旧居,1937年3月,任弼时到达延安,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后参加书记处工作,兼任中央秘书长。1947年3月,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枣园张闻天旧居。 枣园彭德怀旧居。 枣园王稼祥旧居。 幸福渠位于枣园院子右侧靠近山坡处,从院子中间穿流而过。渠长6公里,建成于1940年4月,可灌溉土地80多公顷。这条渠把枣园川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庄稼连年丰收,于是群众给它取名为“幸福渠”。 延安,革命圣地,追寻革命足迹,重温红色记忆,铭记历史,不忘初心,让革命的激情燃烧你的心灵。 1953年,枣园革命旧址开始修复,1959年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枣园革命旧址现免费对外开放,枣园革命旧址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廉政教育示范基地、陕西旅游名片“百强榜”十大红色旅游地,以完整的陈列、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优良的秩序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纷至沓来,已成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红色文化的重要窗口。 <b>摄影、文字、编辑:</b>张永胜<br><b>网名:</b>佛 缘 <b> 美篇号:</b>17317369<br>  感谢朋友们一直以来的关注和鼓励(有些照片用手机拍摄,像素有限,聊作到此一游以记录为主吧)!喜欢我的作品请在下方点赞、点评、关注,欢迎欣赏、收藏和分亨!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