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日细读河北博物院

清风(西安)13996706

<p class="ql-block">因为网红最美菩萨而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随意的探访,却收获了最美的偶遇</span>,国家博物馆“一色万象”白瓷展在河北博物院鸣锣开展,步步生莲香,扪心喜复惊。</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处巨量文物栖息地,属于它的充实一天,有如打开一本历史巨著,穿越时光隧道,细细去翻阅、聆听、感受,脑中深刻着十大镇馆之宝清单……</p><p class="ql-block">1.刘胜金缕衣玉衣</p><p class="ql-block">2.长信宫灯</p><p class="ql-block">3.错金博山炉</p><p class="ql-block">4.中山王铁足铜鼎</p><p class="ql-block">5.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p><p class="ql-block">6.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p><p class="ql-block">7.北齐文宣帝高洋墓墓道壁画</p><p class="ql-block">8.彩绘散乐浮雕</p><p class="ql-block">9.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p><p class="ql-block">10.透雕龙凤纹铜铺首</p><p class="ql-block">河北博物院在国内博物馆中处于较高段位,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达24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近百件。有铭文字数最多的战国青铜器中山王厝铁足铜鼎;有设计精巧造型优美,艺术水准极高且具环保理念的西汉的长信宫灯;还有代表了当时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的北朝时期青釉仰覆莲花尊。这些藏品时间跨度从远古时期的石器到现代的各类文物均有涵盖,能系统地反映历史发展脉络。</p> <p class="ql-block">金缕玉衣:河北博物院的刘胜金缕玉衣是我国首次发现、规格最高、最完整的玉质葬衣,共用不同形状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的殓服。 </p> <p class="ql-block">长信宫灯:两次上邮票,被誉为“中华第一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其设计精巧,可以调整灯光的方向和亮度。 大厅醒目处,长信宫灯散发着幽幽光芒,是对两千多年前的巧思发出的得意微笑,精美的艺术传递出古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环保理念。</p> <p class="ql-block">错金博山炉:这件古代罕见的艺术珍品是一种熏香用具,通体用金丝和金片错出舒展的云气纹,炉盘上部和炉盖铸出高低起伏的山峦,炉盖上因山势镂孔,雕塑出生动的山间景色,错金博山炉,山峦起伏、神兽灵动,点燃香料,轻烟袅袅,如梦如幻,仿佛又嗅到了辉煌大汉王朝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中山王厝铁足铜鼎:我国发现的最大铁足铜鼎,被誉为“战国青铜器之最”,鼎外壁刻有77行共计469字的铭文,是已知战国青铜器中最长的铭文,记录了中山国的历史变迁和战争功绩。《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全面展示中山国遗址出土的精美文物,完整体现纵横捭阖的中山雄风和昂扬不羁的战国精神。</p> <p class="ql-block">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战国时期的斗拱应用实例,底部是两雄两雌跪卧的梅花鹿,四龙四凤组成案身,集铸造、镶嵌、焊接等多种工艺于一体,复杂精巧,精美程度堪称桌子界的“天花板”。</p> <p class="ql-block">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1977年出土于平山县三汲村战国时期中山国王“错”墓,通体饰有错金银花纹,刻画了猛虎吞食小鹿的场景,老虎腹下刻有铭文,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屏风实物。</p> <p class="ql-block">北齐文宣帝高洋墓墓道壁画:墓道壁画完整清晰,约320平方米,是迄今发现北朝时期面积最大的壁画。墓道东壁前端绘青龙,西壁前端绘白虎,后面各绘由53人组成的仪仗队列,共106人,展现了北朝时期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和巨大成就。</p> <p class="ql-block">彩绘散乐浮雕:1995年出土于河北省曲阳县王处直墓,长1.36米,高0.82米,厚0.17-0.23米,画面由15人组成,突出表现了五代时期乐队吹奏表演的热闹场面,展示了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p> <p class="ql-block">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元代瓷器文物,采用青花和釉里红装饰,通体施青白釉,釉层凝厚,釉面青亮,极为滋润。纹饰丰富,层次清晰,主题突出,全器纹饰有10余层,是存世元青花中的顶级珍品,集绘画、浮雕、贴塑等多种技法之大成。</p> <p class="ql-block">透雕龙凤纹铜铺首:1966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燕下都遗址老姆台,长74.5厘米,宽36.8厘米,重21.5公斤,是中国最大的战国时期铜铺首。雕刻龙、凤、蛇等动物图案,为考古文物中少见器物,是战国时期燕国的代表器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釉仰覆莲花尊</span></p><p class="ql-block">代表了当时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p> <p class="ql-block">河北省博物院可算是邮票文物大户,<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量的精品文物资源为邮票选材提供了广阔空间,也增加了其文物成为邮票图案的概率</span>:众多文物被选作邮票图案,题材丰富,1973年长信宫灯首次入选;2000年《中山靖王墓文物》特票全套4枚图案均出自河博馆藏:长信宫灯、蟠龙纹铜壶、错金博山炉、朱雀衔环杯。馆内设的主题邮局常举办相关的活动,足见其在邮票文化方面的影响力和资源整合能力。</p> <p class="ql-block">石器时代展厅,是远古河北先民智慧与生存的见证。泥河湾遗址,旧石器时代考古圣地,反映从200万至1.1万年前的人类活动遗存<span style="font-size:18px;">。用简单的工具,改造自然,生命在这片土地上刻印最初的顽强。磁山遗址发现的人类饲养的鸡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家鸡,因此,改写了人类饲养家鸡印度说。北福地遗址发现人类最早的面具,人们戴上陶面具载歌载舞,祭祀天地,驱鬼祈福。</span></p> <p class="ql-block">商代青铜器的光辉夺目而来:鼎、爵、尊等器物,彰显着河北地区在商代的繁荣与昌盛。饕餮纹、夔龙纹展现出高超的青铜铸造技艺,中国最早的铁器河北也没缺席。</p> <p class="ql-block">慷慨悲歌——燕赵故事:展现战国时期燕赵两国可歌可泣的历史,追寻燕赵文化的源头,体现河北慷慨豪爽、诚信忠义地方风骨的形成脉络。这儿有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果敢,有荆轲刺秦王的悲壮。风云激荡的历史,书写下一曲曲燕赵儿女的侠义情怀与家国担当。</p> <p class="ql-block">在与众多文物的相互凝视中,睃巡亦或研精覃思‌皆为享受。捕捉些许心灵的慰藉,浅触一方文化的根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