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桃花潭

齐齐

有一个地方,因诗仙李白的一首送别诗而远近闻名,这个地方就是安徽泾县的桃花潭。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泾县的豪士汪伦修书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至。 到了桃花潭,李白既没有看见十里桃花,也没有万家酒家。汪伦乃如实相告:“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 桃花潭地处黄山山脉的南麓,层岩嶙峋,古木葱茏。长江支流青弋江流经于此,水面平缓如练,清澈见底。仰慕李白的汪伦,陪伴李白游山玩水,把酒言欢,不亦乐乎。 李白在桃花潭住了将近半年时间(说法不一),才依依不舍地准备回程。李白本打算悄然登舟离去,在乘舟将行时,岸上却传来悦耳的踏歌声。只见汪伦与乡亲们拿着厚礼(马八匹,官锦十端),热情地欢送李白。此景是否很有电影画面感。 李白大为感动,吟诵了那首千古送别绝唱:<br>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br>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万家酒店 万家酒店的后代讲述这段历史 这之后,李白又两次(一说一次)来到桃花潭。李白在桃花潭创作了十余首诗词。 汪伦其人:<br> 据考证,“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为汪华五世孙,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后汪伦任满辞官,居泾县之桃花潭。 桃花潭的青莲居士与李白、汪伦交情浓厚,常在一起畅饮。 汪伦墓: 原墓被毁。1985年在桃花潭畔彩虹岗重建汪伦墓,移原碑立墓前。 汪伦墓前的石像 汪伦与李白的友情故事流传甚广,后一些文人雅士寻觅“诗仙”的足迹,来到桃花潭,留下佳作美篇。如:【宋】胡瑗《题石壁山》,【清】翟赐履《桃花潭记》,等。 踏歌岸阁:相传为汪伦送别李白处。原建于明代,清乾隆间重建,民国初年重修。其上横匾“踏歌古岸”四字为村人翟容手书。阁二层,底层为通道,入阁门即南阳古镇正街,上层可凭栏眺望桃花潭等景点。1985年重修。 踏歌古岸:这里有李白的雕像和美丽的桃花潭景色,是感受李白诗句意境的好地方。 怀仙阁:建于明末清初,1987年重修。阁楼耸立于垒玉墩上,三层楼阁依山临水,飞檐叠出,气势挺拔,为桃花潭最具象征性的建筑之一。怀仙阁是由两层竖向、高耸虚空的眺望楼阁和单层横向、低矮封闭的入口天井、主题厅堂、休息走廊前后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组成的。登临阁上饱览桃花潭秀色,缅怀诗仙遗踪,令人浮想联翩。 文昌阁: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翟氏宗族建,嘉庆四年(1799)以后直至民国27年(1938)三次重修。砖木结构,三层,高25米,呈八角形;自下而上,墙面逐渐加陡,八角起翘。阁内装璜精致,三层分悬匾额各一,文曰:“盛世文明”、“义光射斗”、“共登云梯”。 中华第一祠:翟氏祠堂,始建于明代中期,规模宏大,被誉为中华第一祠。 青弋江水奔流不息,苍山叠翠,山环水绕,桃花潭悠悠千年,因为“李白来过”,这里便充满了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