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天涯海角游览区位于中国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距离三亚市中心23千米,因此处曾为中国最南端而得名天涯,后因清代著名的散文家程哲题刻“天涯”,民国抗战英雄王毅题刻“海角”后,而正式得名天涯海角</p> <p class="ql-block">天涯海角游览区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游览区是集海滨风光与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景区,景区总面积为16.4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10.4平方千米,海域面积为6平方千米,由历史雕塑名人园、婚庆基地、天涯海角爱情广场、笆篱凝霞区、摩崖石刻群区域、西部天涯海洋运动俱乐部六个片区组成。</p> <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25日,天涯海角游览区被文旅部拟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天涯海角爱情广场位于景区入口以南、婚庆基地以西,处于景区天涯海角游览区南部,由天涯海角星、天涯海角广场两处景点组成。</p> <p class="ql-block">天涯海角星雕塑是为纪念1997年6月3日发现的天涯海角星而建造的,雕塑由厦门大学蒋志强教授创作,以不锈钢制作,融入浑仪和赤道经纬仪的形象特征,展现天文学元素。雕塑由三个圆弧构成,分别代表“子午环”“赤纬环”和“赤经环”。中心的水晶制星体象征宇宙中的“天涯海角星”,彰显其存在于广袤的宇宙之中。雕塑广场以周易的八卦形式设计,底座呈半弧形,突出中国地图中的三亚位置。周围的水池周边布置着24只蟾蜍雕像,被认为代表天球赤道坐标系中赤经环的“24时”刻度和中国农历的24节气。</p> <p class="ql-block">日月石位于天涯海角游览区天涯海角爱情广场以南的海面上,是一对自然交叉的条形巨石,分别指向东西方,与景区入口主通道处于一轴线上。这对巨石顶端分别雕刻有“日”“月”二字,因此而得名为“日月石”,是当地的著名景点之一。日月石被认为是相依相伴、不离不弃的象征,因此也被称为“情侣石”或“鸳鸯石”。日月石旁边还有四块并行排列的石头,被称为“福”“禄”“寿”“禧”4石。</p> <p class="ql-block">湛蓝的海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粼粼波光。</p> <p class="ql-block">仙人叠石</p> <p class="ql-block">海滩边阳光洒在椰子树上,使它们显得格外翠绿生机勃勃。茂密的枝叶遮挡住了一部分阳光,只留下斑驳的光影洒在地上。</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海边,看到海面平静而宽广,远处有一艘小船正在航行。海岸边有一棵高大的椰子树矗立在那里,周围聚集了一些游客,在享受阳光下的休闲时光。</p> <p class="ql-block">走到一个装饰着各种路标的海滩附近,这里聚集了一群群游客在拍照留念,记录下这美好的旅行经历。</p> <p class="ql-block">有些游客坐在太阳伞下,吹着海风,看着美丽的风景,度过悠闲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玉兰含苞最初是一块椭圆形的花岗石,是由于海蚀风化过程中因自身的重力逐渐分裂成几瓣,形成了被称为"玉兰含苞"的造型,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大的玉兰花。此外,这株石化的“玉兰”花也被认为是“莲花”。</p> <p class="ql-block">南天一柱石刻位于海判南天石刻以西,高7米、宽3.4米,上面刻有“南天一柱”四个大字。该石刻采用楷书竖排阴刻方式,每个字宽约40厘米。“南天一柱”四字右侧刻有“宣统元年”,左侧刻有“永安范云梯”,是清代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崖州知州范云梯所题。对于这个石刻的来源,部分文人认为其是远古时期外来物的残片,被派到这里来支撑南天。传说,这个石头从南天掉下来,劈地开山,成为了稳固的靠山。此外,第四版的贰元人民币的背面图案就是“南天一柱”石景。</p> <p class="ql-block">海判南天石刻位于日月石西北方向,高7米、宽10米,上面刻有“海判南天”四个大字。此石刻于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由钦差苗正、绰尔代、汤尚贤在崖州下马岭观测点题刻而成。海判南天石刻采用了楷书横排阴刻的方式,每个字长宽约54厘米。该石刻是天涯海角游览区内最早的摩崖石刻,其中“判”字是伴侣的“伴”的通假字。“海判南天”的含义为大海与南天相伴,意味着南海疆域无限。据考证,“海判南天”题刻是清代全国性地图测绘活动留下的地标性遗址,也是当时“南极标志”遗址所在之处。</p> <p class="ql-block">天涯石刻位于南天一柱石刻以西,高10米,宽13米,周长约60米,上方刻有“天涯”两字。该石刻为一块巨大的花岗岩体,呈现出明显的球状风化和节理发育,面朝东南。在巨石的上部“天涯”二字,是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由崖州知州程哲所题写。这些字采用楷书横排阴刻方式,每个字长宽约56里面。在“天涯”二字下方为“海阔天空”四个隶书体大字,岩石的一侧有郭沫若所题写的“天涯海角游览区”和《游天涯海角三首》</p> <p class="ql-block">海角石刻位于天涯石刻的东北方向,此该花岗岩石高约11米,宽约19.3米,上方刻有“海角”两字,每个字高达57厘米,采用行书横排的阴刻方式,于20世纪30年代末由抗日战争英雄王毅所题写。“海角”和“天涯”两个字相互呼应,构成了天涯海角这一完整的概念。“天涯”“海角”这两幅石刻的署名同为“王毅”,其中“海角”被认为是预示着新生.</p> <p class="ql-block">这块石刻于1994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第一次游览天涯海角时,被天涯海角壮美无边的自然景象所折服,欣然题诗一首:“不知何处有天涯,四季和风四季花;为爱晚霞餐海色,不辞坐占白鸥沙”。表达了对海南和天涯海角独特的气候和美丽景色的赞美,后来被镌刻于此供游人欣赏。</p> <p class="ql-block">在这体验到了苏东坡所写的诗句:“天涯若比邻,天涯共此时”的诗意画面,感受到了天涯海角的独特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