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晓笛扬的美篇

雁晓笛扬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民族交融烟火绵</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图/雁晓笛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1月</p> <p class="ql-block">  清真寺是穆斯林举行礼拜、功课和宣教等活动的场所。印象中在大西北的几个省、自治区最多,信徒也是最多,可没想到在沿海城市的深圳也有这么一座清真寺。它座落在福田区梅林东路,其规模较为宏大,建筑也比较独特,白墙绿穹圆顶塔尖,阿拉伯风格,寺前广场上国旗高高飘扬,代表清真寺宗旨的六个大字"敬主、爱人、中正"在大门上方格外醒目。每到夜晚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美丽且庄严肃穆圣洁。晚上散步经过此地,常常被它特有的魅力所吸引而驻足观赏。</p> <p class="ql-block">  因为有了清真寺,也就在它周边伴生出许多大大小小的清真餐馆和销售牛羊肉的小店。每到夜幕降临时,这些餐馆小店霓虹闪烁,灯火通明,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结伴而来,想的就是来这里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品尝大西北的美味佳肴。餐馆里的食材全都是从大西北的新疆、宁夏、甘肃等地运来的,本地的牛羊肉不用,我曾问过专卖牛羊肉小店的老板娘:对外切片加工吆?回答是:须有"清真"两字的标记才可接受,也不需收费,否则不予帮助加工。他们坚守的是清真戒律,讲究的是宗教信仰。这不由让我想起上世纪60年代,当时我父母下放农村,家住隔壁有位回族家庭,姓马,西北那边人。尽管我们两家不是同一民族,生活风俗、饮食习惯也完全不一样,但不影响我们的正常交往,互相之间很尊重,相处很好,只是不要去触碰他们的清规戒律,都不会有事的,比如故意挑逗人家接触猪肉及猪肉产品。那个年代是计划经济,统购统销,什么东西都得凭票,比如粮食、布匹、副食品等等,更不用说牛羊肉了,连面都难见到,即使老马家自己饲养的牛羊牲口,想吃也得请老家屠宰倌来才行,自己不能动手坏了规矩,这就造成老马家一年到头都难以吃上一顿牛羊肉,生活过得比当地村民还艰难。印象最深的是小孩子几乎没有荤菜吃,饿得慌,馋得很,又正值长身体,到了6、7岁还象小羊羔一样,当着众人的面钻到母亲的怀里要吃奶水,毫无顾忌不怕别人看笑话,没有奶水也得吸上几口,过过瘾才肯罢休。没过2、3年老马就带着全家回老家了。现在好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为提高,这种情况已成为历史,牛羊肉端上大众餐桌已司空见惯,想吃就吃,真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深圳如果想要吃上正宗而又实惠的清真美食这里是必选之地。这些清真餐馆门前总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特别是号称2024年大众点评必吃菜的西北清真领头羊餐馆尤为火爆,17年羊肉串销量达1300万根,有烤全羊、羊肉火锅…等等系列菜肴,吃货们排队应号,一波接着一波,象是吃流水席似的,互相之间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一直延续到三更半夜,天天如此。在深圳高档消费的酒店常有人去,但大街小巷的路边摊店更是有人光顾,夜宵景色十分迷人,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在这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风味交织在一起,大家欢歌笑语,其乐融融,彰显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和社会和谐。人间烟火在这座包容性强的现代化大都市里得到了充分展现,演绎的淋漓尽致。有诗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西北牛羊深圳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城中宵夜笑声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霓虹灯下酒香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民族交融烟火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