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由来 下元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具体在农历十月十五,也称为下元日、下元、古下元诞、下元水官节和完冬节等。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br> 严格地说,下元节是一个道教节日,来源于道教上元、中元、下元的三元说法。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道家有天官、地官和水官三官,上元九炁赐福天官,中元七炁赦罪地官,下元五炁解厄水官。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正月十五上元节,人们会欢庆元宵;七月十五中元节,各家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下元节,大家要祭祀祖先。<br> 下元节俗称是日,水官在要根据考察情况,录奏天廷,为人解厄。所以,这一天道观都要做道场,所有道教徒家门外都会竖起天杆,杆上挂着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到了晚上,杆顶还会挂上三盏天灯,做团子斋三官。 <br> 下元节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民间有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习俗,饮食风俗俨然是节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天,人们会做豆泥骨朵、麻腐包子和糍粑赠送亲友。在山西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旧时谚语就说:“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br> 人生在世,难免遭遇苦厄,信仰道教的人都很看重水官大帝除困解厄的神通。因此,民间在下元节会祭祀亡灵,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这一天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他负责用炉炼丹。朝廷在这一天会延缓执行死刑。<br> 历史沿革 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里,道教都是官方认可的重要本土宗教,下元节也是官方认定的法定节日。道教虽然在东汉末年就有天地水三官的说法,但在魏晋南北朝之后才出现三官与三元结合的附会说法。北魏时期的道士寇谦之提出了三元概念,把三官祭祀的时间固定下来。东晋·干宝撰的《搜神记》记载:“下元三品五炁水官,洞阴大帝,总主九江四渎三河四海神君”。《三官应感妙经》也记述:“下元水官,为旸谷洞元三品、居青华宫中,部四十二曹。主官江河淮海,水域万灵,掌死魂鬼神之籍,录众生功德之条,号日下元五炁,解厄水官,金灵洞阳大帝旸谷帝君。”《三元灭罪水忏经》还有:“下元三品,解厄水官,处青华寒夜之宫,居旸谷洞源之府,掌据普天万有网维、四海五湖,德重功高,普开救度,大设慈悲,垂大法云,散大法雨,消除热恼,洗涤愆非,顿尔清凉,了然云净,见存获庆,已往超升。”的叙述。 由此可以看出,三元本来是道士们的节日,后来随着道教的影响力的发展,才逐渐扩展到一般信众,到了唐玄宗时期,因玄宗笃信道教,遂下令在三元节都内禁屠三日,并展开大规模的斋醮活动。宋代下元节有三天假期,期间有禁止屠戮等规定。 民国以后,下元节的许多习俗被逐渐废除,于是,民间便把祭亡和烧库等仪式提前到中元节时举行。今天看来,虽然三元同样都是传统节日,但上元节至今仍然非常热闹,是人人皆知的元宵节;中元的境遇虽然并不乐观,但社会影响尚在;下元节却已经成了需要保护的文化遗产。 下元节衰落的主要的原因,既缘于与道教本身的衰落,也和现代科技对原始自然崇拜的消解,三元节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有着密切关系。还有一个原因尤为重要,从运作的层面看,上元节和中元节除了对天地这些自然神灵的崇拜之外,还有儒家和佛家信仰的加持;再就是传统社会伦理内涵与上元节的团圆、中元节的孝顺结合非常紧密。相比而言,下元节除了道教的水官信仰之外,其他内涵都比较薄弱,所以,受到的冲击就不可避免了。如今,在福建莆田和莆仙、山东邹县、湖南宁远等地方,人们还能偶然在乡间得见下元节的一些习俗。 节日传说 三官传说。道教诸神中有三官大帝三位神仙,分别是天官、地官和水官。关于三官的来历,在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道教最高天神元始天尊“飞身到太虚极处,取始阳九气,在九土洞阴,取清虚七气,更于洞阴风泽中,取晨浩五气,总吸入口中,与三焦合于一处。九九之期,觉其中融会贯通,结成灵胎圣体。”之后分别于农历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从中吐出三子。三子“皆长为昂藏丈夫,元始语以玄微至道,悉能通彻”。三子降临人间为三位传说中的帝王尧、舜、禹,“皆天地莫大之功,为万世君师之法”。其中禹治理洪水,使家家户户安全,因此被任命为水官。每逢下元节,水官会下降到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同时,水官会将考察结果录奏天廷,惩恶扬善,解厄除困。 炉神传说。关于下元节祭炉神,有一种传说认为是《西游记》中描述了老君用八卦炉烧炼孙悟空的故事。久而久之,故事在人们的认知中变成了“史实”,老君就成了炉神,成了金属制作匠人的行业神。还有一种传说认为,道教盛行炼丹术。炼丹离不开炉子,老君为道教之祖,自然就是炉神了。所以,金匠、银匠、铜匠、铁匠、锡匠、以至补锅匠、矿工、煤窑工等金属制作匠人及其相关人员,在追溯始祖的时候就把道教始祖老君奉为自己的祖师爷了。 民俗活动 修斋设醮。下元日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都要修斋即设坛供斋醮神,借以求福免灾。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有三种,一是设供斋,就是设坛供斋醮神,借以求福免灾。古代结坛者分九种,上三坛由国家设,中三坛为臣僚设,下三坛为士庶设。后世设坛规定就逐渐放宽了。道家认为,供斋可积德解愈;二是节食斋。古人祭祀之前,要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以求外者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洁身清心,以示诚敬,称为斋戒。斋戒可和神保寿;三是心斋。心斋可夷心静然。另一类有九中:一粗食、二蔬食、三节食、四服精、五服牙、六服光、七服气、八服元气、九胎食。除此之外,如持诵、忏法、祭炼等一切法事,也都包括在修斋范围之内。 享祭祖先。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祖先崇拜的产生与古老的灵魂信仰观念有关。古人认为万物均有灵魂,人的灵魂是独立于肉体的存在。由于人类在原始信仰中把自己看作肉体构造和灵魂构造双重构造,认为肉体可以死亡,灵魂永远活着,这就是灵魂不死的观念。正是这种灵魂观,导致了享祭祖先习俗的盛行。为了祈求先辈的灵魂在冥冥之中保佑子孙后代,使他们免于灾难和不幸,人们要为祖先亡灵举行祭祀活动。一般来讲,祭祀祖先要在宗庙举行,国家有宗庙,民间有祖先堂和家庙,人们通过祭祀,祈求福禄祯祥。全国各地在具体的祭祖求福中各自有不同的习俗,比如山东省邹县民间,在下元节这天,要专门建醛设宴,祭祀祖先;湖南省宁远县民间在下元节前后,还要普遍进行迎神赛会。 祈愿神灵。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还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禳灾邪和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在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节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要摆上斋品,把一根根香插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禹庙祭禹。古人认为,水官大帝就是治水的大禹,十月十五是禹的诞辰日,各地禹庙等大禹纪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 观走马灯。在古代,上、中、下三元节都是重要的大节,城市里每逢这些节日都会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下元节盛行于宋代。据《月令粹编》引《搜采异闻录》记载:“太平兴国五年十月下元,京城始张灯,如上元之日。”可见下元节也是灯节,赏灯活动是节日的大主题。清代的皇家也热衷于庆祝下元节。《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太液池之阳,有白塔为永安寺。岁之十月廿十五日(应为十五日之误),自山下燃灯至塔顶,灯光罗列,恍如星斗。诸内侍、黄衣喇嘛执经梵呗,吹大法螺,余者左持有柄圆鼓,右执弯槌齐击之,缓急疏密,各有节奏,更余乃休,以祚福也。”在赏灯活动中,走马灯是最有特色又最惹人喜爱的灯。走马灯的外形多类似宫灯,内有转轮,将已绘好的图案贴在转轮上。燃灯之后,热气上熏,纸轮辐转,灯屏上即出现人马追逐、物换景移的影像。 祭炉神。祭祀炉神也是下元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金属制作匠人把下元节看作是自己的节日,因为他们认为道教始祖老君是自己的祖师爷、行业神、保护神,他们要祭祀老君。匠人、矿工在祭祀时会在老君灵位面前顶礼膜拜,祈求老君保佑平安,同时可以休息,吃较好的食品。 莆仙布田。每逢农历十月十五日,莆仙民间许多人家会在房前空地上排案供食品,烧香贡银,并让小孩子用烧着的香枝均匀地插成一片小方块,这种做法叫布田,据说是祭亡灵,俗称普孤,就是普渡孤魂。下元节正值农村收获季节,莆仙民间一些人家要做油炸豆腐,还用新谷磨糯米粉做薄饼,包素菜馅心,油炸成影糕、葱饼或香润可口的油炸食品团子,然后当作供品在大门外斋天。同时还要焚烧金银包,祭拜祖先亡灵。 节日美食 饮食是节日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众多的节日活动实践中,形成了独立特殊的节令食品,它与其它风俗习惯一样,作为民族的一种共同情感和共同心态,联结着人们的节日行为,对节日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下元节也不例外。 豆泥骨朵。过下元节时,北京地区的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用麦子面包起来蒸熟了就是豆沙包。这种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在几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节令食品了。 麻腐包子。麻腐包子是河西大部分地区常见的一种风味小吃。下元节这天,村民要在家中蒸麻腐包子作为祭祀用品,祭祀完后分给孩子吃。 糍粑。客家人在下元节要吃红。所谓红就是用糯米做成的糕一类的食品,也称为糍粑。红有两种做法:一是用石磨磨出糯米浆,再挤去多余的水分;二是把糯米用饭甑蒸好后,再放入春臼里打,还要不断地翻转,直到把糯米打成米面,才能成为糍粑。 节日文化 下元节有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韦应物的《郑户曹骊山感怀》中就有“苍山何郁盘,飞阁凌上清。先帝昔好道,下元朝百灵。白云已萧条,麋鹿但纵横。泉水今尚暖,旧林亦青青。……事往世如寄,感深迹所经。申章报兰藻,一望双涕零。”的描述。通过对骊山自然风光和历史盛况的描绘,以及对个人经历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过去繁华时代的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忧伤,溢满了深刻的历史感慨和个人情感。 苏轼在下元节创作了《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山下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它是苏轼担任徐州太守时,率领民众治水成功后,在建成的黄楼上与同僚好友一起登楼观月时所作,它是一首描绘下元节观月情景的优美诗篇。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时光易逝的淡淡哀愁。 陆游的《下元日五更诣天庆观宝林寺》“朝罢琳宫谒宝坊,强扶衰疾具簪裳。拥裘假寐篮舆稳,夹道吹烟桦炬香。楼外晓星犹磊落,山头初日已苍凉。鸣驺应有高人笑,五斗驱君早夜忙。”这是陆游在下元节清晨五更时分,前往天庆观宝林寺的所见所感。通过展现了陆游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人生态度,反映了对自然的敬畏,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和为了生计奔波的无奈与辛劳。 与下元节有关的书画作品也独有韵味。这是宋代马麟绘的《三官出巡图》(水官)局部。画作描绘了道教神仙三官大帝巡游天地的盛况。水官部分展现了水官洞阴大帝及其随行者出巡的场景,体现了道教信仰中对水官的崇敬与祭祀。它不仅对出巡场景进行了生动描绘,而且体现了道教文化中关于善恶报应、祈福解厄等思想,人们通过画作,可以深入了解道教信仰和民间宗教文化的内涵。该画作为南宋宫廷画家的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这是元代何澄的《下元水官图》。它描绘了农历十月十五日下元节这一天,水官洞阴大帝乘龙车在众仙护卫下出行的盛况。画面中,水官洞阴大帝端坐在龙车上,神态威严,四周祥云缭绕,海潮涌动。众仙护卫各司其职,有的持枪舞剑,有的腾云驾雾,场面十分壮观。画面中还有鱼鳖百怪等形象,它们或被降服,或惊恐逃窜,更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和动感。这幅画不仅是一幅艺术佳作,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道教信仰中,水官洞阴大帝是掌管水的神灵,负责解厄赐福。下元节是水官的诞生日,也是民间祈求水官解忧排难、祭祀神灵与祖先的节日。因此,该画不仅是对道教信仰的生动描绘,也是对民间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可惜该画已经流落海外,被收藏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还有清代张为邦的《下元灵佑图》。作为清代宫廷绘画的代表作品之一,这幅画融合了中西绘画技法,既有中国传统绘画的韵味,又吸收了西洋绘画的明暗法和透视法,使得画面更加立体生动,在人物描绘、色彩运用等方面也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体现了清代宫廷绘画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风格。它不仅反映了当时宫廷绘画的创作水平和审美趣味,还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清代社会、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宝贵资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道教信仰和民间节日的重视与传承。 节日意义 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其理念、理论肯定有值得今人继承和学习的地方。道教的思想和仪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毋庸置疑,下元节是传统的道教节日,从一定程度上,它满足了历朝历代上至皇帝,下到普通民众解厄祈福的精神诉求。在我国传统习俗中,多年以来客观存在了包括清明节、中元节、下元节在内的几个比较重要的悼亡节日,或许有些人会把祭祀祖先和亡人看作是一种封建迷信,但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看,每个人对于无法逃避死亡的态度,它何尝不是一种宝贵的生命体验,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祭祀仪式,在特定的时刻表达对亡者的思念,何尝不是一种不能缺少的诉求。对于现代人来说,不管你是否信奉道教,水官的信仰也可以先放在一边,但人们生活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幸总是在所难免的,不管是自己还是身边的亲朋,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能够恰如其分地送上一份祝福和慰籍,表达一份祝愿和善意,肯定是一份难求的美德。从这个角度看,下元节正是这样一个扎根于民间的精神平台,它独特的作用应该值得充分肯定。<br> 众所周知,下元节有一个非常宝贵的东西,或者说它就是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对生命历程中持久的困境与苦厄给予消除和化解。它的方式不应用愚昧无知或宗教盲从来概括,甚至打压。如果当今社会能以下元节为平台,把它完美塑造成当代中国普通民众缓解压力和困惑的解厄日,为广大人民真诚祈福的节日,那该有多好。 人间苦痛皆难免,解厄赐福说下元。或许正因如此,近年来,有人提出了复兴下元节的建议。我相信,这种复兴肯定不应该让全民大张旗鼓都过下元节,而是应该让下元节的合理文化内容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有关的节日民俗能够有选择地得到继承,让有心过这个节的国民有一种选择的余地,这才是复兴的本意。<br><h5 style="text-align: right;">(2025年1月21日 西山脚下)</h5><h5> <font color="#ed2308"> </font></h5><h5><font color="#ed2308"> 【注】文字参考了网上资料。插图在网络基础上编辑制作。侵权必删,专此致谢。</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