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刘渊政权的覆灭背后的统战难题</p><p class="ql-block">准备用几篇文章聊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几个胡人王朝,就不面面俱到了,毕竟那段历史的特点就是散乱,啥都说那就是一锅浆糊,能把大家看睡着。我集中从政权组织层面聊聊,争取让大家对主线有个了解,再碰到那段历史不至于一脸懵,可以比较轻松的挂接支线内容。</p><p class="ql-block">先从刘渊建立的匈奴政权说起。</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刘渊的身份非常可疑,他自己说是南匈奴王庭后裔,不过史书上大都认为他出身匈奴休屠部,这两虽然都叫匈奴,不过八竿子打不着。休屠是西汉武帝时期最早投降汉朝的那一支,而南匈奴东汉初年才归附,隔着100多年。</p><p class="ql-block">之所以伪造这个身份,主要是为了给控制南匈奴找合法性。南匈奴人多,但是上层被东汉朝廷阉割,内部缺少强人把大家拧成一股绳,所以刘渊改了身份证,混进南匈奴队伍里准备当这个带头大哥。</p><p class="ql-block">至于为什么姓“刘”,按照刘渊的说法,他们祖先冒顿单于当年娶了西汉公主,还跟刘邦结为兄弟,既然都成了本家,后代姓刘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p><p class="ql-block">当然了,改不改姓得看政治需要,匈奴强大的时候可没人到处嚷嚷自己姓“刘”,没让你刘邦跟匈奴姓就不错了。</p><p class="ql-block">等草原混不下去,要到中原讨生活,他们就把这事想起来了,坚决要求姓刘,要和皇帝攀亲戚。</p><p class="ql-block">也正是因为有这层关系,所以刘渊起兵以后定国号为“汉”,继承的就是刘邦那个汉。</p><p class="ql-block">不过早先的刘渊没这么多想法,当时的屠格和南匈奴已经合流,他父亲刘豹是南匈奴的左部帅,匈奴王庭的前几号人物。对于这种咖位的酋长,中原王朝都会重点关照,一般会在京城太学院里给个特招名额,让儿子来京城免费上大学。一方面接受汉化教育,将来回去教化他们部落的野人,另外一方面,儿子也是人质,如果有异动,先剁掉你儿子脑袋,酋长们也就不敢造次。前面说过,这是中原王朝管理少数民族的常规做法。</p><p class="ql-block">刘渊的留学生涯非常成功,在学校狠抓学习,积极上进,作诗写文章都是一把好手,而且活动能力很强,课余时间到处溜达,结交权贵,皇帝都见过好几次。</p><p class="ql-block">这期间认识的很多对他事业有帮助的人,比如那个王弥,官二代,当时也在京城溜达,两人一见如故,经常在一起喝酒吹牛。这个王弥后来成了刘渊手下头号汉人打手,后来攻破洛阳,王弥出了大力气,可算是五胡时期头号汉奸了。</p><p class="ql-block">当然了,刘渊能在洛阳如鱼得水,肯定也得有大佬帮忙。毕竟就算是现在,你个边远地区的土老帽,想混进京圈也很难,何况是那个门阀政治登峰造极的魏晋时期。</p><p class="ql-block">刘渊的贵人就是当时的大司徒王浑。王浑这人了不得,文武双全,早先带过兵,是西晋灭吴的三个主要将军之一,后来入朝当文官,一直干到司马晋朝的前几号人物,位列三公之一。</p><p class="ql-block">为啥他能跟刘渊扯上关系呢?</p><p class="ql-block">王浑出身太原王家,属于魏晋豪门,我在前面文章说过,匈奴被分为五部后安排在山西那一带活动,就在那段时期,外来户匈奴和地头蛇王家勾搭上了,特别是刘渊所在的屠格部,是外来户中的外来户,他们想整合南匈奴诸部,除了篡改户口本外,还得有朝廷背书。而王家祖上就是护匈奴中郎将,中央派来管理匈奴的的钦差大臣,属于顶头上司,肯定是没少走动。而王家要保地方平安,也得跟匈奴上层搞好关系,双方一拍即合,经常在一起搞联欢,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统治联盟。</p><p class="ql-block">这个背景下,双方在京城的代言人自然也得互相照顾。</p><p class="ql-block">而且王浑也有自己的小九九,老爷子带兵出身,非常欣赏刘渊的军事才能,一直想收为己用。早在当年带兵平吴的时候,就想带着刘渊一起,大概是想让小老弟刷刷战争经验,不过让擅长骑射的草原战狼,去江南水乡打水战,这个脑回路我是没想明白。</p><p class="ql-block">还有人建议让刘渊带着匈奴兵平定西凉秃发树机能的叛乱,这个“秃发部”咱们前面说过,是鲜卑的一支,跟慕容鲜卑是本家,战斗力也不是盖的。</p><p class="ql-block">让匈奴跟鲜卑死磕,这是典型的以夷制夷,倒也不能说有错,不过史书说这个上书的大臣是山西上党人,明显跟王浑他们是一伙的,算是朝廷里的山西帮,举荐刘渊的目的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所以朝廷里以孔恂为代表的另外一伙人坚决反对,说把人质放回去带兵,那还怎么制约刘豹,万一他们回去和鲜卑搞到一起不是更麻烦?</p><p class="ql-block">还有大臣觉得刘渊能力太强,建议干脆把杀掉,永绝后患。</p><p class="ql-block">当时的皇帝是晋武帝司马炎,倒也不糊涂,两边意见各听一半,一边给刘渊升官,一边又把他死死的摁在京城,让他安安生生当好人质。</p><p class="ql-block">后来不少史学家因为这事骂王家,说如果不是王浑他们拦着,刘渊早就被干掉了,也就没有后来的匈奴造反。</p><p class="ql-block">说这话的人可能不知道刘家人才辈出,比如刘渊的叔祖父刘宣,那也是个中国通,一度被比作魏晋“金日磾”,后来刘渊造反他出力不少。还有刘渊的儿子刘聪,早先也在洛阳游历,后来官至右部都尉,也是匈奴的前几号人物。这两人都有能力扛大旗。</p><p class="ql-block">事实上,造不造反跟个人能力关系不大,主要看大环境,如果中原王朝稳定强大,匈奴人根本就没有机会。刘豹死后,刘渊回去接班,一直也都老老实实,中间还因为管理不善背了处分,也都虚心接受,非常好说话。而且朝廷已经开始给匈奴人搞编户,再搞几代可能完全就同化了,根本就没有民族问题。</p><p class="ql-block">可惜司马晋朝的国运没那么长,司马炎死后,迅速陷入内乱,也就是八王之乱。中原形成割据之势,互相打来打去。中原汉人士兵不够用,司马家那几个王爷都打起少数民族的主意,开始招募蛮族骑兵参与中原内战。</p><p class="ql-block">比如那个东海王司马越,他就找了乌桓和鲜卑的雇佣兵帮他打仗,基本没人能挡的住。</p><p class="ql-block">当时的刘渊在成都王司马颖那儿混日子,顿时觉得机会来了,赶紧给领导打请示,要求回山西招募匈奴骑兵,跟鲜卑死磕。</p><p class="ql-block">这是个非常欠揍的请求,要放在几年前,不仅不会批,说不定领导还会觉得他有什么坏心眼,没准就给抓起来了,不过赶上乱世,囚犯都要上战场,他们这些草原狼也就有了机会。</p><p class="ql-block">拿到动员令的刘渊回到山西,迅速就召集了五万人的队伍。然后不出意外,在刘宣等人的劝说下,宣布脱离司马晋朝的管辖,公开造反,开启五胡乱华第一棒。</p><p class="ql-block">这儿就有个问题,按理说这少数民族闹事也不是个稀罕事,不服管的有的事,为啥说刘渊的造反意义重大呢?</p><p class="ql-block">之前的游牧民族根基在塞外,跑到中原主要是为了劫掠,抢一把就走,没有长期统治的打算。而中原那些四处劫掠的武装团伙更像土匪,造反的目的就是为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没什么明确的政治纲领,势力再大也不能冲击中原王朝的正统地位。</p> <p class="ql-block">但刘渊不一样,竖起大旗,就是要恢复大汉荣光,把自己跟刘备扯上关系,说自己继承的是蜀汉,绕过曹魏和司马晋朝,说他们是乱臣贼子。</p><p class="ql-block">这么说有个明显的好处,既然前朝政权没有合法性,那就不能说是造反,属于拨乱反正,合情合理。</p><p class="ql-block">至于草原异族能不能当中原的皇帝,刘渊也有自己的一套解释,说当年大禹、周文王都是蛮夷,也没耽误他们带着中原老百姓奔小康。圣人也说了,只要对老百姓好,那就是好皇帝,人家可没歧视少数民族。</p><p class="ql-block">这一番打扮下来,刘汉政权就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土匪了,定了目标,竖起旗帜,就是要跟司马晋朝PK。</p><p class="ql-block">定纲领这事看起来有点虚,实际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举个例子就清楚了,有纲领的队伍像一家正规公司,有注册资金,有五险一金,公司的目标是敲钟上市,员工未来可期,可能就不会在意工资的多少,遇到困难也能死扛着。没纲领的队伍像包工队,过一天算一天,员工也是吃了包子混卷子,组织没什么凝聚力,哪天揽不到活,迅速就散摊子了。</p><p class="ql-block">而在古代,正规公司不是谁都能开,有血统要求,最好是皇室出生,最不济也得是贵族,还得说清楚来历,直接去工商局注册人家不会受理。</p><p class="ql-block">所以所以那些草根起家的皇帝,最后总得给自己改户口本,把自己跟之前的某个皇帝扯上关系,实在联系不上,那就跟老天爷扯上关系,反正不能是贫下中农。</p><p class="ql-block">所以刘渊绞尽脑汁给自己找亲戚,拉关系,就是为了能注册成正规公司,他不当包工头。</p><p class="ql-block">效果也很不错,竖起大旗后很快就吸收了不少地方武装,那些没有公司资格的包工队纷纷前来投奔。比如咱们前面说的那个王弥,八王之乱后他在山东拉了一支队伍,听说刘渊开了公司,迅速赶过来投奔,还有后来建立后赵的石勒,也带着几千人入股。</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政权有了,合法性有了,队伍也拉起来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管理了,毕竟组织成分太复杂,汉人、胡人,还有投降的武装团伙搅在一起,怎么能捏成一股绳呢?</p><p class="ql-block">汉人好说,刘渊的基本盘还在山西,王浑死后,王家也衰落了,山西没有世家大族扛大旗,汉人很快就变成一盘散沙,没法形成合力跟异族死磕。</p><p class="ql-block">这也是五华乱华时期的典型造型,世家大族要不就跑南方,要不就被屠灭,缺少像袁绍或者曹操这种牛人把大家组织起来,所以汉人虽然多,但一直都是被统治的状态。</p><p class="ql-block">而且老百姓其实无所谓,皇帝宝座上坐的是谁,农民都得种地,无非是原来交给司马家的的地租现在交给刘渊,换了个房东,对生活整体影响不大。何况跟匈奴杂居了这么多年,抬头不见低头见,大家心里上而已不认为这些邻居是外人。所以山西的老百姓整体上没什么感觉,大家该干啥干啥。</p><p class="ql-block">咱们也别用现在的道德标准要求古代的老百姓,那时候也没有国家的概念,大家都是为了活命,但凡能混口饭吃,一般都不会主动搞事。</p><p class="ql-block">所以刘渊如果没什么追求,守在山西过小日子问题不大,但是刘老板打的旗号可是兴复汉室,长期猫在山西可说不过去,就算他想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人家司马家可还没死绝呢,你这都公然叫板了,不可能当没听见。</p><p class="ql-block">所以刘渊唯一的出路,就是打出去,这也没啥可说的,造反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不成功就成仁,没什么退路。</p><p class="ql-block">但打仗这事依靠汉人就不行,一方面农耕民族骨子里厌恶战争,你让他们加班多种点粮食,可能就扛起锄头下地了,但拉这他们上战场是另外一回事。对于农民来说,除非逼的活不下去,一般都不愿意动刀动枪,就算勉强拉上战场,可能一个冲锋人也就跑光了。</p><p class="ql-block">另外一方面,刘渊也不太敢武装汉人,毕竟汉人人多,如果组织起自己的武装,变成职业军人,很可能失控,还是让他们安心种地比较放心。</p><p class="ql-block">这事很正常,少数统治多数,都得防着底层武装自己。这也是为啥晚清太平天国爆发,朝廷被迫放权给地方,让汉族大员组织地方武装平叛,很快湘军、淮军就尾大不掉,大清最后也亡于地方武装。</p><p class="ql-block">所以整个五胡时期,那些蛮族皇帝基本都不敢动员汉人参与军队,唯一的例外是北周宇文泰,早期干不过北齐的鲜卑贵族,不得已发动关中的汉族武装参与军队,这才反败为胜,这个咱们后面说。</p><p class="ql-block">所以对刘渊来说,打仗的事还得靠胡人。</p><p class="ql-block">管理胡人就麻烦了,成分太复杂,地盘上的原住民,加上各地来投奔的,除了匈奴外,还有羯、羌、氐,还有一小部分鲜卑人,乱哄哄的,语言都不通,互相都没法交流。</p><p class="ql-block">更麻烦的是匈奴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刘渊属于屠格贵族,跟占人口大多数的南匈奴不是一伙,平常坐一起吃吃喝喝问题不大,危机时刻能不能站出来,那是要打个问号的。</p><p class="ql-block">面对这么个大杂烩,统战工作就非常重要了。那时候不能教育大家“民族团结”,“热爱祖国”,也没有什么佛教、基督教可以笼络人心,只能依靠最原始的手段-联姻和封官。</p><p class="ql-block">联姻好理解,比如为了团结南匈奴,刘家的儿子基本都会娶一个南匈奴贵族家的姑娘为正妻,双方成了亲家,也就不好翻脸。为了拉拢氐族,刘渊还取了一个氐族首领的女儿,后来也成了皇后。</p><p class="ql-block">这么干有个明显好处,皇后生的太子就成了南匈奴的外甥,将来继位以后,姥爷家自然也得给予足够的支持,这就自然而然把南匈奴跟屠格绑定,这就跟现在年轻人用六个钱包买房是一样的,姥爷家的资源也就成了你的资源。</p><p class="ql-block">这种叫政治联姻,不是刘渊首创,属于中原王朝的传统技艺,这点可能跟大家想象的不一杨,古代选皇后可不是皇帝选美,喜欢哪个就立哪个,必须得是朝廷统战对象才能当皇后。大家看过周星驰的那个《大内密探零零发》吧,皇帝的后宫各种歪瓜裂枣,皇帝也是一脸无奈,其实很正常,都是包办婚姻,他也没得选。</p><p class="ql-block">封管就比较简单了,朝廷给你发个认证,比如你在并州活动,那就任命你为并州刺史或者并州牧,承认你在那地方的合法性,再给个征东将军,或者平西将军之类的军衔,你出门办事,脑门贴着委任状,也就名正言顺了。</p><p class="ql-block">这就有点像招安了,不过朝廷不会给你发工资,也不会给你补充力量,你继续管理你们一带,很多事还得自己解决。</p><p class="ql-block">那您说这些接受招安的人傻吗?放着自由自在的日子不过,非得给自己找个爹?</p><p class="ql-block">那肯定是不傻,举个例子就知道了。</p><p class="ql-block">比如你是个酋长,带着几万族人在西北那一块溜达。但是天下不太平,到处都在打仗,迟早有一天会打到你这儿来。你有两个选择,坚持独善其身,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等乱军杀过来的时候跟他们死磕,如果运气好打赢了,那你就收拾残局等着下一波冲击。如果运气不好,那直接灭族了。而且每天提心吊胆,担心随时有乱军杀过来,日子也不会好过。就算你挺过一波一波的冲击,等中原那边尘埃落定,也会有一个强大王朝过来找你收保护费,人家可不会跟你客气,肯定照死里收。因为你是后进民族,最后才进公司,那只能是拿最少的工资,干最多得活,基本就是个不招人待见的被统治民族。</p><p class="ql-block">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趁乱挑一个有前途的公司,赶紧入伙,有了编制,你可以打着朝廷的名号办事,身后有组织给你撑腰,做事有了方向,再也不用像没头苍蝇一样提心吊胆,底下人跟着你也有奔头。</p><p class="ql-block">这点不光对游牧民族管用,对那些中原地带游荡的武装团伙也是一样,早点找公司入股才是正道。</p><p class="ql-block">比如当时在河北地区四处劫掠的石勒和王弥,他们也带着队伍入伙,拿到刘渊给的认证。</p><p class="ql-block">王弥家祖上是山东那边的豪门,早先就跟刘渊认识,当年在京城一起喝过酒,应该关系不错,可能也对刘渊的能力比较认可,眼看司马晋朝大厦将倾,所以果断加入,当上了汉奸。</p><p class="ql-block">石勒大家都知道,后赵的第一个皇帝,史书上说是羯族,其实也是匈奴的一支,匈奴内部也分三六九等,羯族就是垫底的那一等,经常被抓去当奴隶,内部也不团结,类似大航海时代的黑人,把自己人绑了卖给英国人当奴隶。石勒就干过坑自己人的事,后来自己也成了奴隶。这伙人在当时就是小透明,要放在平常刘渊正眼都不会瞧一眼,不过乱世拉起了自己的队伍,那就成了统战对象,也给封了官。</p> <p class="ql-block">说到这儿有小伙伴可能不服了,作者你是不是胡扯,前面说了刘渊不敢发动汉人,这儿又吸收王弥这种汉人军事集团,是不是有点自相矛盾?</p><p class="ql-block">其实不矛盾,王弥已经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靠劫掠为生,早就没了农耕属性,某种程度上,他们已经胡化,对待这种武装团伙,胡人皇帝一般当自己人看待。</p><p class="ql-block">这个不是我瞎说,如果你仔细研究那些胡人朝代,就会发现几乎每个政权都有汉人将军,比如霍霍汉人最厉害的石虎,他收底下的第一打手冉闵,那就是个汉人。还有北齐的高欢,他自己就是个胡化的汉人,政权基本盘是鲜卑贵族,典型的胡人政权,但是打仗也靠汉人军头,也就是那个高敖曹,手下清一色的汉人士兵,但却是北齐的主力部队之一。高军长不懂鲜卑语,每次开会,只要高军长在场,皇帝都要说汉语,反倒是让那些鲜卑将军自带翻译,可以说尊敬有加。</p><p class="ql-block">所以大家注意,咱们说五胡乱华,其实这个说法不太准确,这个“胡”不是指种族,咱们应该理解成胡化了的军事集团,包括一部分汉人军阀。“华”也不全汉人,而是保持农耕属性的那部分汉人,也包括一部分习惯农耕生活的胡人,五华乱华的本质就是军阀混战导致民不聊生,跟民族仇恨啥的关系不大。</p><p class="ql-block">刘聪后来搞的“胡汉分治”,其实就是把军事集团和农耕集团分别管理。</p><p class="ql-block">军人集团就是胡人集团,按照游牧民族那一套,设置“单于台”统一管理,太子兼任大单于,“统管六夷”,有点像咱们的民族区域自治。</p><p class="ql-block">汉人主要抓生产,种粮食。草原人民不懂种地,所以分管农业的一般都是汉人,这也是为啥胡人政权里有不少汉人官员。有人据此得出结论,说这些胡人皇帝喜欢汉人文化,其实关系不大,人家不是看上你知识渊博,道德高尚,这些官员大部分出自村里的大家族,知道怎么让农民老老实实种地交租子,拉进体制内负责具体操办,还是扶持代理人的思路</p><p class="ql-block">所以这些汉人官员没什么地位,除了极个别牛人能作为谋士进入核心层外,其它基本都是下级官员,主要负责干活。就算进入核心层,手下没兵也就没底气,只能夹着尾巴做人,皇帝也不把你当回事,高兴的时候一团和气,不高兴就让你滚一边去,你能咋样?</p><p class="ql-block">这就跟抗战时期你在汪伪政权任职,肯定是被各方鄙视,地位并不稳固。</p><p class="ql-block">比如后赵的程遐,世家大族,早早就跟着石勒起兵,持有大笔原始股,后来一直干到朝廷的前几号人物,妹妹是皇后,外甥是太子,位极人臣了吧。就因为得罪了军头,几十个兵痞闯入家里,把他拖到院子里他一顿暴打,强奸了家里所有的女眷,顺便把家里值钱的东西洗劫一空,然后扬长而去。</p><p class="ql-block">大家都知道是石虎报复,但是没人敢管,连皇帝都默不作声,老程能咋办?只能是打落牙齿自己吞,打扫院子,收拾心情继续上班,权臣干到这程度,也真是奇葩了。</p><p class="ql-block">这种模式有点像军政府,区别在于军政府不能欺负老百姓,因为士兵都来自基层,你惹了老百姓,没准就惹了士兵的七大姑八大姨,很容易发生哗变。</p><p class="ql-block">但是刘渊的政权没有这种问题,因为胡汉分治,当兵的都是胡人,家属也都是胡人,军队内部非常纯洁,镇压农民起义肯定毫不手软。对皇帝来说,只要团结军事集团,别把汉人逼的太狠,政权就能长长久久。</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不过这种类似黑社会的组织,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信仰,能走多远依赖于皇帝的个人能力,皇帝如果是大牛逼,军头们都服气,那政权比较稳定,比如刘渊,名气大,能力强,大家都愿意跟着他混。但是皇帝如果镇不住场子,迅速会分崩离析。</p><p class="ql-block">胡人政权最后的崩溃往往就是因为上层军事集团的瓦解,匈奴汉也是一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刘渊的组织大概就是四伙人。</p><p class="ql-block">核心是他们屠格本部,这基本盘,汉朝那些姓刘的王爷,基本都出自屠格部,掌管军权,包括他的儿子和侄子们。</p><p class="ql-block">第二伙人是南匈奴,屠格部的远房亲戚,五百年前是一家,属于优先统战对象。其中一个叫“呼延”是南匈奴大姓,前面说刘家历代都和南匈奴联姻,主要指的就是这个家族,呼延家还有不少人进入军队担任高层。第三类是其它少数民族,比如氐族和羌族,我在前面文章里说过,他们汉化的比较早,属于半农耕半游牧民族,所以也参军,但是并不在军队里担任高层,属于仆从军。但是毕竟人数不少,也是统战对象。</p><p class="ql-block">第四类就是半路带着队伍入伙的,典型的就是石勒和王弥,这两人都有自己的武装,一直在河北那一带活动。到刘渊这拜了码头,领了认证以后,就带着自己队伍忙活去了,除了定期汇报工作外,工作上基本跟刘渊他们一伙没什么交集,更类似于一种军事联盟。</p><p class="ql-block">这几伙人其实各有想法,早先大家能坐一个桌子,那是因为有个灯塔刘渊,灯塔一倒,迅速就陷入内乱。</p><p class="ql-block">而导火索还是那个千年难题-继承人。</p><p class="ql-block">刘渊定的接班人是刘和,就是咱们前面提到的呼延皇后的儿子,按照刘渊的想法,有南匈奴这股势力撑腰,刘和掌管大局应该是问题不大。</p><p class="ql-block">然后刘渊就干了一件彪事,把手下的一堆刘姓子弟全部封王。</p><p class="ql-block">这操作多少有点让人看不懂了,大家知道,权力交接的时候最危险,新皇帝根基不稳,老爹应该安排一堆亲信帮着度过危险期。这时候封了一堆王爷,还都是带兵的军头,摆明了是给新皇帝挖坑。</p><p class="ql-block">这种事历史上比比皆是,远有汉景帝的七国之乱,近有司马晋朝的八王之乱,刘渊立国的时候司马家的几个王爷还没消停呢,他是个中国通,有这么多前车之鉴,无论如何不应该犯这种错误。</p><p class="ql-block">唯一的解释,就是刘渊担心南匈奴篡权。毕竟他们人多,又加了外戚的buff,发动本族人顺势把刘家灭了也不是没可能。所以要把枪杆子交在宗族手里,让南匈奴不敢造次。</p><p class="ql-block">到此为止,这个操作倒还说的过去,宗族和外戚搞势力平衡,也算是常规操作。</p><p class="ql-block">不过刘渊随后又搞了一个骚操作,任命另外一个儿子刘聪当大单于,前面说了,这个职位相当于军事集团的首脑,相当重要,一般是太子兼任。让刘和当皇帝,但是却把军权给了弟弟刘聪,这操作反正我是看不懂,可能是担心刘和跟着舅舅们跑了,大好的江山给了外姓人,所以让刘聪带兵,毕竟刘聪的母亲是个无名小卒,娘家没人,掀不起什么大浪。</p><p class="ql-block">接下来就是传统剧本了,刘和上位后就和舅舅们联合,准备干掉刘聪,拿回军权,然后不出意外的被刘聪干掉了,几个舅舅一起被砍了脑袋,前面说了,这些人都是南匈奴的贵族,这也是匈奴内部的第一次分裂,一部分南匈奴贵族从此以后跟刘家离心离德。</p><p class="ql-block">本来刘聪准备把第二顺位继承人刘义也杀掉,不过他和刘义的妈好上了,也就是那个氐族的单皇后,可能也考虑到这个女人背后的势力,还要统战嘛,所以手下留情,让刘义当了皇太弟,意思是我死了你可以接班。</p><p class="ql-block">这种算是儿子跟继母的不伦之恋了,要在在中原王朝这是大逆不道,不过在少数民族想的开,这都不叫事。</p><p class="ql-block">等单皇后一死,刘聪就放任儿子刘桀杀掉了刘义,还把刘义的几个舅舅抓起来严刑拷打,逼他们承认谋反,还是一样的剧本,这就把氐族和羌族得罪了,后来氐羌十几万人叛逃就是这个背景。</p><p class="ql-block">大家应该也能看出这个套路,皇帝或者皇帝继承人,为了对抗宗族里的军头,往往会找外戚合作,也就他姥爷、舅舅这一支的人,然后就会引起宗族势力的反弹,双方往往是刀兵相见。刘聪运气比较好,干掉外戚,自己当上皇帝。刘桀一开始运气也还可以,干掉了自己的叔叔,确保自己能合法继承王位。</p><p class="ql-block">但是这两次斗争都严重削弱了政权的力量,外戚被灭掉,外戚背后的势力也就跟着走了,咱们前面说的四股力量里的南匈奴和羌氐基本都脱离刘汉政权。</p><p class="ql-block">而且这两次内斗还造成另外一个严重后果,朝廷上杀的人头滚滚,又会影响外面带兵的将领,比如咱们前面说的石勒,他是刘渊团伙里最能打的,又是独立军头,本来就不太服管,刘氏兄弟自相残杀,自然都被他看在眼里。</p><p class="ql-block">等攻下洛阳,双方的矛盾基本就公开化了。</p><p class="ql-block">当时西晋的主力部队都是石勒消灭,但是抢先攻入洛阳城却是刘曜和王弥,有点像灭秦之战,项羽跟秦军主力死磕,刘邦抄小路走武关先到了咸阳,所以项羽大怒,设了鸿门宴准备干掉刘邦。</p><p class="ql-block">不过石勒的段位明显比项羽高的多,不仅没争功,反倒退到一边,云淡风轻的表示功劳都是别人的,甚至朝廷给的封号都没要。然后不动声色,设计杀掉王弥,吞了王弥的队伍。</p><p class="ql-block">咱们前面说了,王弥和石勒是刘渊集团在中原的两个主要野战部队,王弥死了,石勒基本就可以横着走。</p><p class="ql-block">刘聪能说啥呢?杀掉石勒,那谁来经营山东的事?何况匈奴的地盘在山西,也没法跑到山东抓人。只能说,杀就杀了吧,你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平定天下。</p><p class="ql-block">然后还给石勒升了官,委任石勒为并州刺史和幽州牧。</p><p class="ql-block">这个任命就比较有意思了,看着升官,其实大有玄机,因为这两个地方并不是刘聪的地盘。</p><p class="ql-block">并州就是山西北部那一带,当时被汉族军阀刘琨占领。幽州就是北京那一带,也有个汉族军阀盘踞,叫王浚。</p><p class="ql-block">这两个地方武装战斗力很强,比如那个刘琨,是当年和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的小伙伴,大佬的朋友自然也是大佬,不好惹。王浚出身太原王家,只不过跟王浑他们不是一支,早早就跑到幽州发展,所以跟刘渊他们不熟,也不是一路人。</p><p class="ql-block">最关键是这两军阀都有外援,并州挨着拓跋鲜卑,幽州挨着段氏鲜卑,这两人又都是搞统战的高手,跟少数民族关系很好,经常在一起搞联欢,每次打仗都带着少数民族兄弟,比如那个王浚,当年带兵打邺城,那就是带着鲜卑骑兵一起,鲜卑人在邺城烧杀掳掠,这个王浚应该负主要责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刘琨占据并州,挨着匈奴大本营,刘渊他们早就想拔掉这个钉子,不过每次快攻下来的时候,刘琨就去北边摇人,然后拓跋鲜卑就冲进来解围,就这么折腾了十几年,晋阳城一直都没拿下来,一直杵在那儿。</p><p class="ql-block">而且这个刘琨是个读书人,擅长搞思想工作,经常派间谍去刘渊阵营搞策反,人家中原正统,,比刘渊这个山寨更有说服力,吸引大批杂胡拖家带口前来投奔,乱世人口就是财富,这就是公然挖墙脚了,刘渊很生气,但也没什么办法,把都城从离石南下迁到了蒲子,玩了一招退避三舍。</p><p class="ql-block">有这么两个钉子户杵在哪儿,然后领导说让你去哪儿收房,你说能安什么好心。</p><p class="ql-block">而且刘聪心里还有个小九九,大家看官职就能看出来,古代的“牧”是地方一把手,相当于省委书记加军区司令,刺史属于皇帝派驻地方的检察官员,是二把手。幽州远离王朝核心区,让你在哪儿当土皇帝,并州是匈奴传统地盘,就算你能打下来,也只能当二把手。开空头支票都抠抠搜搜,你说咋让人家给你卖命。</p><p class="ql-block">所以石勒压根也没当回事,反倒是跟那两个军阀勾勾搭搭,自己打起了小算盘。</p><p class="ql-block">从这时候开始,刘聪对盘踞山东的石勒团伙基本那就失去了控制,不仅丢丢掉了最能打的一支队伍,还给自己树立一个强敌,走向灭亡也是迟早的事。</p><p class="ql-block">而压到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外戚和宗族的斗争。</p><p class="ql-block">前两次宗族都赢了,刘聪杀了南匈奴的代理人,儿子刘桀干掉氐族的代理人,只不过这次宗族没那么辛运,一个叫靳准的南匈奴外戚发动叛乱,把刘家杀了个干净。这个靳准出自一个南匈奴的小部落,本来籍籍无名,不过靠着两个嫁入皇族的女儿,迅速就进入刘汉政权的上层。</p><p class="ql-block">从这事咱们能看出来两点,第一,刘聪和刘桀这两父子,政府水平还是差点,连政治联姻这种常规操作都没搞明白,由着性子来,把少数民族大户都得罪了。第二,刘渊把军权分给刘氏子弟也不能说有错,宗族不掌握军队,迅速就会其它势力清洗。</p><p class="ql-block">这事也是两难,宗族和外戚的矛盾是千年难题,特别是权力交接的时候,不是兄弟内讧就是外戚夺权,游牧民族一直都没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宋濂说“胡虏无百年之运”。</p><p class="ql-block">比较离谱的是,这个靳准不仅杀掉刘氏全家,甚至连刘渊和刘聪的墓都刨了,还大骂刘家父子是“屠格小丑”,也不知道什么仇什么怨,估计这刘渊平常可能对南匈奴的下层也不怎么重视,把人家当二等公民看待。</p><p class="ql-block">匈奴本家都这样,更不用说其它杂胡,肯定更没地位了。这也是刘汉政权快速覆灭的一个原因,军事集团内部还分等级,一边请客吃饭拉关系,一边又把人安排到小孩那一桌,联盟能稳固才有了鬼。</p><p class="ql-block">到此为止,汉朝其实就结束了,不过匈奴的的戏还没唱完,因为刘家还留了一个大佬,也就是刘曜,他是刘渊的养子,也是组织内最能打的几个将军之一。前面说了,灭西晋攻洛阳的关键一战,就是他和王弥、石勒的功劳。他后来被派去打关中,政变发生的时候他正在陕西稳定局势,所以躲过靳准的屠杀。</p><p class="ql-block">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这个带兵的将军在京城,可能这靳舅舅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只能说世事难料。</p><p class="ql-block">后来刘曜带兵平叛,半路上被部下黄袍加身,匈奴王朝新开了一个副本,也就是“前赵”</p><p class="ql-block">这就有个问题了,为啥不继承“汉“的国号呢?</p><p class="ql-block">刘渊当初定“汉”是为了团结汉人,但是刘曜上位的时候,胡人已经四分五裂,急需解决内部矛盾,所以刘曜切换模式,把户口本上的民族改成了“匈奴”,说他们继承的是冒顿单于的匈奴政权,以前混草原的都可以来投奔,大家都是自己人。</p><p class="ql-block">至于为什么要用“赵”当国号,这个就比较有意思了,据刘曜自己说是当年曾经被封为中山王,中山那地方就在赵国,所以用了“赵”。</p><p class="ql-block">实际上这说法有点问题,咱们前面说了,刘曜后来被派到关中,皇帝给他的职位是雍州牧,也就是陕西王,按理说用“秦”当国号更合适。比如氐族人,祖祖辈辈在关中生活,后来符坚就自称秦王,这是常规操作,刘曜不走寻常路,明显是有别的考虑。</p><p class="ql-block">有一个说法比较靠谱,作为汉灭亡后留下的两股最强大力量,刘曜和石勒几乎已经公开决裂,当时赵国故地都在石勒手里,刘曜这是宣誓主权,让赵地的老百姓别跟着石勒走。</p><p class="ql-block">所以后来石勒争锋相对,几乎在刘赵政权建立的同一年,自封赵王。</p><p class="ql-block">这事其实比较有意思,给赵国的皇帝打工,然后自封为赵王,摆明是不给皇帝面子,有点公开叫板的意思。</p><p class="ql-block">史学家为了区分,把刘曜政权叫前赵,石勒政权叫后赵。其实回到当时,没有前后关系,两个“赵”同时存在,大家都觉得自己是正统。</p><p class="ql-block">不过石勒还比较讲究,一直都没称帝,一直前赵被灭后的第二年,才当上皇帝,可以说很讲究传承顺序了。</p><p class="ql-block">前赵完了,匈奴人建立的政权就此退出历史舞台,部众被打散,散落到历史长河中。</p><p class="ql-block">不过匈奴人并没有消亡,比如建立后周的宇文泰,祖上就是匈奴人,后来又作为鲜卑贵族登上历史舞台。还有北宋名将呼延赞、上梁山的呼延灼都是匈奴人,典型造型就是胡子拉碴,五大三粗,不过那时候已经没人把他们当异族。</p><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文末总结两句,作为五胡政权的第一棒,刘渊他们还是给后面的兄弟打了样,比如胡汉分治,依靠军事集团稳固政权,这都是后面那几个“胡”的常规操作。</p><p class="ql-block">这种操作大思路没问题,不过刘渊的统战工作并不成功,他想以屠格贵族为核心,建立一个南匈奴、敌人、羌人、汉人,还有各种军头的军事集团。但是具体操作起来放不下自己的贵族身段,集团内部又分了三六九等,提拔的时候优先考虑血统和出身,不能一碗水端平。这一点又影响了后面几任皇帝,比如前赵刘曜,占领陕西后休屠王石武来降,咱们前面说了,屠格和休屠本身就是一个部落,早先都在陕西那一带活动,后来刘渊这一支远走山西创业,不过刨根溯源还都是一个祖先。所以刘曜非常满意石武的血统,当场就任命为秦州刺史、酒泉王,把秦州所有的杂夷军事都交付他管理。你说这让早先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南匈奴和羌氐兄弟们怎么想?</p><p class="ql-block">有点像你跟老板创业,好不容易公司上市,结果老板新招了一个员工,位置在你之上,还拿走了公司大部分股份,就因为他和老板都姓王,你说你能满意吗?</p><p class="ql-block">这也是为啥刘曜打了败仗后,前赵政权没什么抵抗能力,很快就崩溃了。要知道,刘曜是在洛阳吃了败仗,他的大本营在山西,基本没受影响,无论如何不应该崩的这么快。</p><p class="ql-block">就是因为统战工作不到位,那一小撮核心军人被团灭,底下人立刻就反了,老百姓是无所谓的,给谁交税不是交啊,所以刘曜死了,老百姓也就跟着别人跑了。</p><p class="ql-block">不少人把前赵覆灭归因于刘曜的儿子刘熙太怂,不敢跟石勒硬刚,其实当时那个情况,已经是树倒猢狲散,换谁都没用。</p><p class="ql-block">而且刘曜用“赵”这个国号也是个败笔,你想啊,你在秦人的土地当皇帝,起个国号却是“赵”,相当于你住别人家,吃人家喝人家,完了还把人家的姓改成隔壁老王,你说这陕西人能愿意吗?被抛弃那也是迟早的事。</p><p class="ql-block">这也是少数民族政权的主要问题,胡汉分治造成社会撕裂,国家一直都是油水分离的状态,如果上层被击溃或者发生内讧,王朝迅速就崩溃。说白了,没有根基,看起来强大,其实一推就倒了。</p><p class="ql-block">发布于 2025-01-11 16:33・</p> <p class="ql-block">匈奴到底是什么人?</p><p class="ql-block">整个古典时代,对中原王朝来说,主要威胁还是来自北方,也就是北方蒙古草原。早先记录少,搞不清楚那边都是些什么人,图省事就叫人家北狄。后来和中原交流频繁,大概就给分了类,比如匈奴、鲜卑、蒙古,突厥什么的,熟悉历史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都是响当当的存在,每一个都是中原王朝的噩梦。</p><p class="ql-block">记不住名字也没关系,这些草原溜达族大概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突厥语系,像匈奴、回鹘,铁勒,早先他们一般活动在蒙古草原的西边,平常在草原溜达放牧,顺便骚扰南方的中原王朝。他们混不下去就会往西边跑,欧亚大草原是连城一片的,腿脚好的能跑到欧洲,比如突厥和匈奴。跑不远的就近落脚,比如回鹘就在留在西域那一代,也就是现在的维族人的祖先。而且因为和中欧西欧交流比较多,互相渗透,人种也不纯,掺杂了是欧洲那边的游牧民族的血统,样子跟东方人种不太一样,普遍造型是五大三粗,胡子拉碴。</p><p class="ql-block">东边活动的是蒙古语系,后来的鲜卑、契丹、蒙古都是这类,强盛的时候可以统治整个草原,衰退的时候就会退入草原周围的山地。</p><p class="ql-block">这点可能跟大家理解的不一样,咱们一般觉得草原是个整体,其实不是,也分好几部分,有草原、有戈壁有山地,游牧民族一般生活在草原,他们强大的时候可以统治山里的渔猎民族,如果衰弱就会退回山里过上渔猎生活。当然了,也有可能山里的渔猎民族出山占领草原。</p><p class="ql-block">比如大家知道那个俘虏明英宗的瓦剌吧,咱们把他们当作蒙古的一支,其实他们早先就生活在山林地带,跟蒙古没啥关系,蒙古人把他们叫“林木中的百姓”,一直到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后,派大儿子术赤进山招降,他们才跟了蒙古。后来一直跟黄金家族也不对付,还整出不少事。</p><p class="ql-block">还有那个金,早先就是东北的渔猎民族,日常就是骑马打猎,所以战斗力比较强,不是有个说法嘛,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金朝被蒙古灭掉后,他们就退回山里当起了野人,到明末二次出山,搞出一个延续几百年的王朝。</p><p class="ql-block">这点其实跟中原是一样,王朝一般诞生在平原地区,周围山地生存环境恶劣,容纳不了多少人口,基本就是被统治的命运。有时候碰上战乱,中原的世家大族为了自保,也得进山躲起来,桃花源记其实说的就是这么个事。</p><p class="ql-block">所以大家要有个常识,山地民族一般都有段心酸往事,他们不是天生就喜欢山清水秀,如果有可能,他们也愿意住在平原富庶之地,进山往往是迫不得已。比如台湾的高山族,那就是被后来的移民赶到山里面去的。</p><p class="ql-block">咱们说回来,战国时期北方草原也分成两伙人,突厥语系的匈奴和蒙古语系的东胡,他俩基本平分北方草原,匈奴在西边溜达,偶尔南下打劫秦国,东胡在东边,跟燕国、赵国打来打去,大家知道胡服骑射吧,赵武灵王学的就是东胡。</p><p class="ql-block">秦统一后,两个游牧民族也完成了统一,匈奴笑到最后,把东胡赶到大兴安岭。</p><p class="ql-block">东胡分裂成两部分,北边躲在鲜卑山里就是后来鲜卑,南边躲在乌桓山的就是乌桓。</p><p class="ql-block">对,游牧民族经常用大山命名。比如后来威震欧亚大陆的突厥,他们早先生活在突厥山,他们也就是突厥人了。</p><p class="ql-block">当然了,关于山的命名也有不同说法,说是先有的突厥人,然后才把他们祖先生活的山地命名突厥山。不过这个不重要,大家只要知道,很多草原游牧民族其实都是原来的山地民族下山,这也是为啥北方游牧民族生生不息,只要草原空出来,总会有周边的山地民族下山填补空白,草原就是个游牧民族的培养皿。</p><p class="ql-block">咱们说回来,匈奴统一草原大概就是在秦统一中原前后,时间线高度重合,这个不是巧合。</p><p class="ql-block">有一种说法,中原王朝联合后,打劫就不方便了,所以游牧民族也得联合起来,否则大家都得饿死。</p><p class="ql-block">那为啥打劫不方便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就要说到长城了。</p><p class="ql-block">早先游牧民族南下抢劫很容易,几十个人组团就能干一票,分分钟就能把村子洗劫一空,边防军赶来早就跑的无影无踪了,追都不知道往哪儿追,边界线几百公里,鬼才知道他们从哪儿溜回草原。</p><p class="ql-block">但是有了长城就不一样了。</p><p class="ql-block">抢劫得有交通工具,飞车党有摩托车,抢银行也得备好汽车。游牧民族的交通工具就是马匹,骑兵机动性好,来去如风,特别适合抢了就跑。</p><p class="ql-block">但是马跨越不了长城,没了马匹,游牧民族的战斗力跟种地的农民没啥区别,进了村很可能被围殴,就算抢劫成功,没有马匹,战利品也带不走,回去还得翻墙嘛,背着粮食不方便。</p><p class="ql-block">如果是上千人的团伙,携带工具,倒是有可能把城墙撞开一个口子,但是长城有烽火台,四周的士兵很快就会集结,等你打劫成功满载而归的时候,没准就会发现边防军已经修好豁口,列好阵型等着你自投罗网。</p><p class="ql-block">可行的办法,只能是集结上万人的大军,备好干粮辎重,去攻打长城的关隘,还得稳打稳扎,防止被切断后路。这种级别的战争,小部落肯定是负担不起,只能联合起来,共同行动。</p><p class="ql-block">有小伙伴可能不服了,不对啊,长城我去过,八达岭嘛,那地方是崇山峻岭,本来马也上不去,那地方的长城有啥用呢?</p><p class="ql-block">山地里的长城有两个作用,一是阻断商队,中原王朝收拾游牧民族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贸易禁运,草原民族造不出盐铁茶叶、锅碗瓢盆 ,封锁一段时间草原内部就会崩溃。有时候中原王朝想扶持某个部落,就会给他颁发特许经营证,东西只卖个这个部落,有了专卖权,那就可以节制其它部落。这也算是最早的贸易战了。</p><p class="ql-block">但是如果有黑心商人走私,中原的封锁就没用了,山区马上不去,但毛驴可以。所以竖起长城,让那些赶着毛驴走私的汉奸商人无路可走。</p><p class="ql-block">第二是方便调兵,烽火台上视野好,有情况可以迅速通知附近的士兵沿着长城快速集结,山脊行动不便,长城就是运兵的高速公路。</p><p class="ql-block">所以有了长城,游牧民族和中原地区那种水银泻地般的联系那就没法开展,无论是战争还是贸易,都只能集中在几个点,管理起来容易的多。</p><p class="ql-block">事实上,贸易也是让游牧民族团结的一个原因,中原王朝统一后,分散经营就变成了垄断经营。有点像村里原来有好几个超市,秦家不卖可以找赵家,还能压价。现在不行了,秦家兼并了所有超市,统一定价,爱买不买。这也就逼这游牧民族也得团结起来,否则议价的时候很容易被各个击破,大家都吃亏。</p><p class="ql-block">回到当时,匈奴就当了这个草原话事人,只不过他上位没多久,秦朝就灭亡了,代表中原王朝跟匈奴死磕的是汉朝。两汉400年,跟匈奴纠缠了400年,双方一直在西、北两个方向拉锯。</p><p class="ql-block">期间发生过两次大的匈奴部落内附。</p><p class="ql-block">一次是汉武帝时期,有两个部落投降了汉朝,其中休屠部的王子还入朝做官,一度干到汉武帝时期的前几号人物,武帝死前托孤四个大臣,其中一个就是这个休屠王子,汉名叫金日磾,后来被立成了标杆,成了游牧民族在中原发展的典范,后来内迁少数民族那些有理想的首领,都把金日磾当榜样。</p><p class="ql-block">也正是因为出了这个牛逼人物,整个西汉,休屠部都受到朝廷善待,在甘肃武威那一带给他们安排了工作和小区。</p><p class="ql-block">东汉时期,匈奴又发生一次大分裂,其中南匈奴归降了汉朝,被安排在河套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包头和呼和浩特那一带。北匈奴如果南下,他们负责第一波阻击,这就是典型的以夷制夷,中原王朝的常规操作。</p><p class="ql-block">南匈奴叛逃后,匈奴实力大减,对草原的控制力下降,蛰伏多年的鲜卑和乌桓趁机又开始出山活动,蚕食北匈奴地盘。</p><p class="ql-block">也有个说法,说是东汉碰上了小冰河期,山里日子不好过,所以不得已南下讨生活。</p><p class="ql-block">草原崛起新势力,对中原王朝来说,正好可以搞离岸平衡手,迅速给鲜卑和乌桓做了认证,拉拢成自己人,然后汉朝自己带着南匈奴,同时招呼鲜卑和乌桓,从几个方向围攻北匈奴。</p><p class="ql-block">中间北匈奴一度被打的抬不起头,准备认怂叫爸爸,汉朝这边脑子比较清楚,知道这野孩子靠不住,而且跟南匈奴就在旁边看着呢,朝廷要三心二意,以后就没人跟你混了。所以没搭这茬,反而指挥几个兄弟下死手。</p><p class="ql-block">北匈奴这边倒也不是没有帮手。东汉没有西汉那么强壮,勉强能把北方草原的事安排明白,西面就鞭长莫及了,对西域基本就是放任的状态。所以北匈奴乘虚而入,打服了几个不听话的刺头,收服西域诸国,一边收保护费,一边让他们从西边牵制东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域这个奶源对匈奴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我们知道维持组织运转需要成本,不管是中原王朝还是草原汗国,你要指挥手下小弟,那就得给人家足够的好处,光靠灌鸡汤可不行。</p><p class="ql-block">那钱从哪儿来呢?中原王朝富足,皇帝可以从基层收税,维持官僚体系的运转,这个过程可以不依赖于外部。</p><p class="ql-block">游牧部落不行,一方面生产力低下,没有多余的财富养活官僚体系,另外一方面,征税难度太大,人、牛羊、帐篷都是流动的,随时都是说走就走的旅行。早上宣布征税,人家上午打包,下午就走的无影无踪了,你上哪儿征去?</p><p class="ql-block">所以维持组织运转的资金只能来源于外部,盟主带着大家打劫,或者做买卖,或者收保护费,有好处大家才跟着你混。如果关起门来过日子,部落迅速就会分裂。大家没有共同目标,部落又可以独立运转,你也不给发工资,那干嘛还要你这个盟主?</p><p class="ql-block">所以在班超收复西域,拔掉输血管子后,没有外部输入的北匈奴迅速陷入困境。那个状态整体就是抢劫打不赢,想跟汉朝做生意人家也不答应,交保护费的小弟也被策反,组织断了财源,联合起来的基础也就没了。</p><p class="ql-block">这个背景下,汉将窦宪在鲜卑的配合下深入漠北发动决战,离心离德的北匈奴被打散,一部分西窜,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剩下的留在草原上成了散兵游勇。北匈奴咽下最后一口气,作为一个成建制的汗国,就此绝迹。</p><p class="ql-block">北匈奴走了,没有共同敌人,南匈奴越来越不安分。</p><p class="ql-block">这个也好理解,有点像哥俩闹矛盾,弟弟打不过就跑邻居家躲了起来,现在哥哥死了,肯定想回家继承祖业。</p><p class="ql-block">碰巧这时候东汉对南匈奴的管理也出了问题。</p><p class="ql-block">早先的思路还是管理游牧民族那一套,大概就是民族自治,让部落首领管理他们自己人。但是两汉跟匈奴博弈这么多年,也知道草原狼反反复复的揍性,所以并不是完全放权。</p><p class="ql-block">比如虽然保留了匈奴单于,但是委派“护匈奴中郎将”监督部落的管理,熟悉历史的小伙伴应该知道,但凡官职里带“中”字,基本都是皇帝身边人,相当于特派员或者钦差大臣,而且权力很大,可以越过单于,直接参与解决部落的纷争,单于基本就是个摆设。</p><p class="ql-block">甚至选谁当单于,匈奴自己也决定不了,需要特派员认证。还发生过因为有部落造反,特派员把单于训的跟狗一样,然后把人逼自杀了。</p><p class="ql-block">其实底下人造反真怪不了单于,你朝廷都不把人当棵葱,老百姓肯定更不服了,没有威信,咋管理呢?</p><p class="ql-block">所以朝廷也矛盾,能力强,能管的住刁民的单于不敢用,怕团结起来不好控制。选个乖宝宝呢,听话倒是听话,但是起不到管理作用。</p><p class="ql-block">原来有北匈奴这个共同敌人,双方还能忍一忍,现在北匈奴没了,锅盖也就压不住了,互相都不满意。汉朝认为给你们安排了工作小区,还定期发工资,出个差那不是很正常?南匈奴说打北匈奴我们愿意,大草原那是我的家,问题把我们拉到内地平叛,那我不成雇佣兵了,匈奴这么高贵的血统,怎么能干这种事,无论如何接受不了。</p><p class="ql-block">所以整个东汉时期,尽管南匈奴整体还是服管,但是小规模的叛乱一直没断过。</p><p class="ql-block">汉灵帝时期,朝廷又一次征召南匈奴平叛,王室比较听话,王子带了一支队伍跟着汉朝出征。</p><p class="ql-block">留在河套平原的都是不听话的刺头,乘机造反了,联合老大哥休屠部,杀了傀儡单于。</p><p class="ql-block">东汉当时大厦将倾,根本顾不上北部边疆,鲜卑乘势南下,就把河套那一带占了,一部分匈奴人跟了鲜卑,继续过上游牧生活。</p><p class="ql-block">另外一部分南下进入中原。这个时候是三国时期,北方是曹魏的天下,这支部队跟前期响应朝廷号召,进入中原的那一伙匈奴,一起投降了曹操,被安排到现在山西那一带。</p><p class="ql-block">匈奴这个烫手的山芋又丢给了曹操。</p><p class="ql-block">好在孟德的政治水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能排在前三,而且整个三国时期,曹魏都在北方抵挡游牧民族,对草原势力有深刻的了解。</p><p class="ql-block">特别是山西更接近中原,像曹操这种睡觉都睁着眼的,肯定不会容许核心地带埋着一颗地雷,所以着手对匈奴进行汉化改造,准备稳定消化,彻底解决内附匈奴的问题。</p><p class="ql-block">具体措施就是先分化,单于留在京城养起来,老百姓分成五个部落,安置在五个地市分别管理,酋长改称都尉,由朝廷指派的司马统一节制。</p><p class="ql-block">大家不要小看这个名称,“都尉”是朝庭官名,朝廷官员就得朝廷任命,这就从制度上把部落首领就变成了流官。</p><p class="ql-block">都尉们平常管理地方辛苦,老婆孩子集中安排在晋阳,政府包吃包住,大城市生活好,也算是给领导们的福利。当然了,老婆孩子过的好不好,完全取决于你在地方的表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外着手给匈奴人搞人口普查,征兵也不通过都尉,直接从基层征兵,也就是咱们前面说的“义从”兵,这也就架空了部落首领。</p><p class="ql-block">大家应该能看出来,这套制度的核心就是绕过中间阶层,直接管理基层,思路没啥问题,大一统国家搞集权,都得直接从基层汲取能量,这套制度如果能稳定运行个上百年,匈奴人可能也就只知道到皇帝,不知道酋长了。</p><p class="ql-block">但是曹魏没有那么长的国运,接棒的司马家政治水平就是小学生,中原很快陷入内乱,屠格部落的刘渊抓住机会造反,开启了五胡乱华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从“刘渊”这个名字也能看出来,跟羌族一样,当时南匈奴上层已经汉化的差不多,再坚持个几十年,底层也会慢慢被同化。</p><p class="ql-block">这事甚至匈奴人自己都认识的很清楚。事实上,后来刘渊起兵,底下人给他列了一长串理由,其中一个就是中原王朝玩釜底抽薪,再不造反,部落就没了。</p><p class="ql-block">所以说还是咱们前面说的那个事,就算你策略正确,想完成民族融合,没有几代人的稳定传承根本就搞不定。</p><p class="ql-block">至于那个“羯”族,其实就是匈奴的一部分。前面说了,匈奴是个部落联盟,也不是铁板一块,内部也有鄙视链。比如屠各就是匈奴王族,到哪儿都趾高气扬。地位最低的是一伙白种人,长相奇特,史书上说是高鼻深目,大概有欧洲血统。前面说了,欧亚大草原连着,可能有一伙斯基泰人通过西域进入东亚草原,他们属于外来人种,算是胡人中的胡人,处于鄙视链的最底端。</p><p class="ql-block">他们就被命名为羯胡,“羯”的本意是好斗的公羊,其实就是外号,所以这个名字本身就有污蔑的意思。他们这个部落没什么地位,所以就给分配到了边远山区,也就是现在山西上党那一带。后来建立后赵的石勒就属于这伙人。五胡十六国那些建国的君主大部分都是部落首领出身,只有石勒早先是个奴隶,后来联络了各方势力才建立王朝,可见这个“羯”根本就没啥号召力,属于边缘民族,他们能位列五胡之一,完全是因为石勒的个人能力。</p><p class="ql-block">后来他们也是最惨的,冉闵灭胡的那个“胡”,主要就是“羯”族。</p><p class="ql-block">发布于 2024-11-01 17:3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