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活在当下,其实就是活在时间碎片中,这不是危言耸听。</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时代,已经进入了碎片化的时代,时间被切成一段一段的碎片,集中时间专注一件事,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p><p class="ql-block"> 很佩服一些人,能集中时间和精力,安安静静在家看上几个小时的闲书或电影。</p><p class="ql-block"> 一日,乘高铁出行。提早半个多小时,在高铁候车厅等车。</p><p class="ql-block"> 照理说,利用这段时间小憩一番,养养神,但没多久,我就开始坐立不安,总觉得该做点什么。</p><p class="ql-block"> 忍不住掏出手机,刷朋友圈、刷新闻、刷社交平台。环顾四周,候车的人们,或站或坐,站的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坐的人,除了老人外,大多跟我一样,成为低头一族。</p><p class="ql-block"> 短短等候半个多小时,觉得既无聊又漫长。</p><p class="ql-block"> 倒是看见一个小姑娘,专心致志地读着童话书。在她身上,我找到了自己小时候的模样。如今的自己,连续看上几页的书都觉得难,不是分心,或被打断,就是静不下心来,精神上处在一种无名的“多动”状态。</p> <p class="ql-block"> 跟小姑娘相比,成年人缺失的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有个木匠,很会做悬挂钟鼓的架子,所削制的架子,仿佛鬼斧神工。其制作体会就是:</p><p class="ql-block"> 首先斋戒三天,抛弃喜丧、赏罚、官爵、利禄的杂念。</p><p class="ql-block"> 其次斋戒五天,去掉非议、赞誉、取巧、防拙的心理。</p><p class="ql-block"> 最后斋戒七天,心神完全安静,连手脚躯体也都忘记了。</p><p class="ql-block"> 经过“三五七”的斋戒,排除一切外来的干扰,使他能专心专意发挥全部技巧。</p><p class="ql-block"> 此时,他才进入山林,观察树木的好坏;全心全意挑选合乎规格的木材;在头脑中设想出各式各样的架子,设想好了才动手制作。</p><p class="ql-block"> 这是庄子《外篇》里的一个故事,其寓意是:要办好一件事情,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就是专心致志。</p><p class="ql-block"> 与庄子的观点不谋而合的,是毛注《诗经》所云:“尸鸠之养其子,旦从上下,暮从下上,平均如一。”意思是说,布谷鸟之所以能喂养七只小鸟,是因为一心一意。</p><p class="ql-block"> 如今最缺失的,就是心神的专一。</p> <p class="ql-block"> 万花缤纷的现代社会,使人们对很多事都感兴趣,都欲了解研究,都想爱好一下,都想涉足一番。</p><p class="ql-block"> 选择太多,杂念太多,外界干扰太多,未能将内心意念凝结为一体,导致无法坚持,无法贯彻始终,最后以“差不多就好了”的态度,浅尝辄止,接着又转换目标对象。</p><p class="ql-block"> 时间被切碎了,彷佛多米诺骨牌,一切都碎了:感官碎片,思维碎片,情感碎片,精力碎片,印象碎片;触目可及的环境,眼里的事,身边的人,也成了碎片,拼贴成现代生活拼盘式的全景。</p><p class="ql-block"> 精神上的“多动症”,成了碎片化时代最大的后遗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