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两篇叙2023年6月9日,我由武当山登山古神道下山,下午抵乌鸦岭服务区入住太和宾馆,时间才3点不到,便攀登南岩宫,寻觅心仪已久的天乙真庆宫石殿的龙头香去了。明分两篇,实际是在一天内发生的事:从金顶贵宾楼浴晨曦拍日出,看过金顶后,舍风景好,却路况艰险的明神道,从清神道下山经朝天宫、黄龙洞到榔梅仙祠,再一鼓作气瞻仰南岩宫。从里程上估计近7公里左右,但全程山径石阶起伏不定,虽总体在下山,也累得老倌够呛。 南岩宫返回下山入宾馆休息会,强拖着疲乏身子寻到家愿为我煮碗白菜豆腐汤的馆子,匆匆解决过晚餐,连忙上观景台赏落日飞霞去。 入睡前规划过第二天继续下山的景点,看着似名气大,有兴致的景点有2.5公里外的紫宵宫,又9公里是逍遥谷,再3公里为转车点的太子坡车场。过车场又4公里为磨针井。太子坡车场与磨针井中间有二垭子。二垭子就是上山区间车分别左前往琼台车场,右到太子坡车场的三岔路口。 考虑明代在兴建北方京城皇宫紫禁城时,同时期在南方的武当山上修筑皇家道观,这座皇家道观便是武当山的紫霄宫,所以必去。紫霄宫下是俗称猕猴谷的逍遥谷,其为武当山“动八景”。 谷中动物种类繁多常有猕猴出没,有金猴跳涧,猕猴献桃等奇景,舍弃。 <p class="ql-block"> 而过二垭子的磨针井,我却犹豫再三,两次上山区间车都经过,心头好奇。少年时读过铁棒磨成针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发生的事,怎么到了武当山成了真武大帝修炼学道的传说。想去看看究竟是我记错,还是各有各的故事版本。</p> 10日早上8点过,我赶第一班下山车,就到了武当山上皇家道场,仙界紫禁城的紫霄宫前广场上。 紫霄宫,宋宣和年间(1119—1125)创建,元代重建,名“紫宵元圣宫”,明永乐十年(1412)扩建,赐额“太玄紫宵宫”,明嘉庆三十一年(1552)增修扩建,是武当山上现存最完善的宫殿之一。 紫霄宫坐西北朝东南,共有建筑29栋,建筑面积6854平方米。占地面积约274000平方米。建筑对称布局,中轴线上为五级阶地,由外到里,或说从下而上递建龙虎殿、碑亭、拜殿、紫霄大殿、父母殿,两侧以配房等建筑分隔为三进院落,构成一组殿堂楼宇、鳞次栉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 紫霄宫门前有一条名叫玉带河的护城河,河上建有金水桥,河里有青石石龙两条,同为青石所雕真武大帝腑脏变化而成的龟蛇二将。玉带河与金水桥之名让我想起北京天安门前的护城河和金水桥。 越过金水桥来到左右为八字墙照壁,中间是紫霄宫前殿。前殿是歇山顶三开间的红墙绿瓦建筑,中间开有圆拱木门,屋檐下悬金字黑底匾额,上书“紫霄宫”三个大字。殿内中间供奉的神仙是王灵官,为道教里的护法神,王灵官本名王善,相传他有三只眼睛,能分别善恶,惩恶扬善,性情刚直,办事公道,铁面无私。殿内两旁则是青龙白虎泥塑雕像,其怒目圆睁,龇牙咧嘴,身着胄甲,手持戈戟,形象生动传神,使人望而生畏。这两座神像是元代雕刻家刘元一的传世作品,是武当山的泥塑珍品。 过为山门的前殿,左右两边有对应的御碑亭。御碑亭及亭内御碑的造型、样式与大小,和南岩宫的差不多,我细看过亭前说明,右侧的《永乐圣旨碑》内容和南岩宫的属“一旨两抄”而一模一样,所以只拍了左侧御碑亭文字说明。 “碑在武当山紫宵宫左侧御碑亭内,青石质地。通高739厘米。碑额高144厘米,宽245厘米,厚83厘米;碑版高415厘米,宽225厘米,厚65厘米;龟座头高280厘米,身高180厘米,宽275厘米,长517厘米。碑额为篆书‘御制大岳太和山道宫之碑’3行,边饰为‘二龙戏珠’图案。碑版正文为隶书阴刻,22行。碑文主要赞颂北极玄天上帝真武之神的来历、演化、神职功能及与武当山的关系,叙述武当山优美景观、悠久历史和敕建武当山玄天玉虚宫、太玄紫宵宫、大圣南岩宫、兴圣五龙宫和大顶金殿等宫观的经过,表达感谢玄帝保佑太祖皇帝统一天下和自己‘靖难’继统的诚意,表明敕建武当山宫观的目的是上资荐扬皇考皇妣在天之灵,下为天下生灵祈迎福祉,为国家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碑文还对敕建武当山宫观期间出现的榔梅呈瑞,五色祥光等瑞应作了简要记述。” 左右御碑亭两边有厢房,中间是高陡的石阶,三层台基之上,由下至上每一层台基高度逐步缩减,视线尽头为“朝拜殿”。朝拜殿,也叫十方殿。此殿在明朝时称朝拜殿,清末易其名。因接纳十方善信,现还旧制。殿内,中间供元代铜鎏金真武祖师,左边供奉吕洞宾,右边供奉张三丰。武当山作为明王室的家庙,只有七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进入大殿后的区域进行朝拜,而一般的信徒只能到此为止,所以称为朝拜殿。 过朝拜殿,即为背靠展旗峰的紫霄殿。紫霄殿前有一座明永乐十四年(1416)所铸,约2米高的铁铸香炉。 紫霄殿大殿面阔进深各五间,高18.3米,阔29.9米,深12米,面积358.8平方米。共有檐柱、金柱36根,排列有序。作为紫霄宫的主殿,原建于宋代宣和年间,明永乐十年(1412)重建,大殿主结构,包括殿内彩绘,都保持明原貌,目前是研究明代大木结构的珍品。 紫霄殿的一层屋檐下,并列悬挂着三个横式巨幅匾额,全部黑底金字,从左至右分别是“协赞中天”、“云外清都”和“始判六天”,源自道教文化中的经典教义。紫霄殿二层屋檐下,则竖挂着一块匾额上书“紫霄殿”三字,蓝底白字,格外醒目。 殿内供奉真武玄天帝的丈六金身,披黄金甲,持剑,脚下伏龟蛇,乃代天行法伏魔时的武身金像。《道经记》:玄天上帝乃太上老君八十二代的化身,托胎于净乐国为太子,因不愿当皇帝,十四岁上武当山修练,经四十二年的磨难,道成五龙捧圣上天庭,受封座镇北方,统御雷部天将,累斩天下邪魔,救护黎民功高,元始天尊土豪玉虚师相玄天上帝。 明代多次显化护佑太祖、成祖一统大业,故永乐初年大兴武当,动用三十万工匠,12年建成道教最大的宫观建筑群体,9宫8观,36庵,72庙等四百余处,最高时拥有一万余道人,武当也成为皇室家庙,提督武当的为二品官职太监,也应了张三丰祖师在元代所言“武当异日必成大兴”之言。 因从唐朝以后,历代皇帝加封和推崇“真武祖师玄天上帝”举国上下莫不祀之,衍化至今已成为“三教祖师,万法教祖,治世福神”,现不仅中国各宫观供奉,在欧州、日本、东南亚诸国亦建有玄天上帝庙观。 殿内两边神龛供奉的是玄天不同形态的铜铸鎏金像。两边神座上的站将是雷部天将,左边向外是周公、天罡、岳天君、温天君、王灵官;右边里向外是桃花、太乙、赵天君、马灵官。 紫霄殿又是道教徒诵经礼忏的圣殿,我进大殿内时里面正作法事,见无禁止拍摄的告示,想拍,又不敢放肆,只好站在殿门外悄悄来了几张。在观望时,我见主持和参与道长皆为女道姑,只是老眼昏花,怕是将坤道与乾道看混啦。 紫霄殿侧左右设有踏步上两层崇台,其上正中为父母殿。父母殿俗称荷叶殿,此殿崇台高举,秀雅俏丽,供奉净乐国王明真大帝和善胜皇后琼真上仙。传说中的“净乐国”我在网上搜过,大概为商周时期一百多诸侯国之一,位置就在今属于山西省忻州市的静乐、娄烦两个县及周边区域。 父母殿后即太子岩,系一天然洞穴略加人工开拓而成的石室。左神龛内供奉的是观音,右神龛内供奉的是三霄娘娘、送子娘娘等。称为百子堂。 参观完具有皇家风范的紫霄宫回到公路边,候路过区间车乘车抵达太子坡车站,至此必须换乘,似无直达山下游客中心的车。当我乘上车时,为下不下车到磨针井景点看成了犹豫难断之事,经几天折腾,老倌已精疲力竭人困马乏不说,也怕在这拦车困难,因两回上山,一次下山,皆不见有游客在磨针井景点上下车。最终,还是即将过站一刻,我急呼师傅停车让下。下车前我瞄了满脸怪异表情的师傅一眼,只不知其脸上意思是责为何早不说而突然叫停,还是奇单人独客在此下车? 终究,我没为下车看离公路有一段距离,布局紧凑、小巧灵珑的磨针井后悔。因我弄明白,湖北武当山铁棒磨针与四川眉山铁棒磨针的故事,属一套模板,两个不同年代或朝代,不同主人公的励志故事。 “铁杵成针”四川的成语故事出自宋·郑之珍的《铁杵成针》,说的是:“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武当山磨针井外的磨针井简介碑:康熙年间(1662-1722)湖北巡抚、知州主持修建。清咸丰三年(1852)重建。因建筑选自制高点,太阳出升时能接纳纯一的阳气,故又名“纯阳宫”。相传净乐国太子入山学道,在井边见紫元君用铁杵磨针而感悟,终得道成名。 对比四川眉山与湖北武当的铁棒磨成针故事,只是主人公与磨针地点不同,一是李白与溪边,一是净乐太子与井旁。还有就是磨针婆婆为真实人间老太婆与天上姥姆仙之别。 观内磨针井雕塑后的姥姆亭里姥姆磨针像侧有简介牌,说:真武修道之初,遥感功成无期,渐泄其志。欲归途中,其师化为老姆在此磨针。以“铁杵磨针,功到自成”点化,使其顿然自警、自省,遂返回重新修练。 走进磨针井大门,左首为北道房,内置“廉德兴道”与“道化玄岳”展。对面是南道房,南北道房里,即东边是“清远堂”。 院落没有传统的中轴线布局,右边面向东背靠西的方位前先是大殿,后为姥姆亭,亭前有磨针井的现代雕塑。 大殿正中神龛上方悬金字黑底“保合太和”匾。“保合太和”出自《周易》乾卦的《彖》辞,意思是“天地间冲和之气”,表达的是“平和”的太平状态,以及“保持心志和顺身体安适”之意。神龛内供奉着祖师像。殿内的山墙上,有八幅壁画,以细腻传神的笔触,生动描绘了传说中真武从出生到入山修炼功成正果的全过程。 姥姆亭内神龛里供奉着古朴的金色姥姆磨针像。右边陪侍的是出家前的净乐太子塑像。姥姆右腿曲膝盘坐大石上,左腿下垂在石前,双手紧握铁棒于身左研磨,头部扭向左边,双唇微开,似正向双手作拱的净乐太子讲话。神龛前有口真正的古井,井水被管理方命名为“姥姆圣水”。 过磨针井后边是南配房,再后,即为另一出入口,据说,徒步上下山者都由此出入 看过观内所有建筑,我方出来细看外面广场上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别具匠心建筑及园林。外面除绿植外,就由东两亭,西长廊构成。东边悬崖边两头南有“秋水亭”,北是“春风亭”。亭内有许多年轻人正聚会,不知是来短暂旅游还是就在观内学道法练武当功夫? 右边曲如细月环抱磨针井观的长廊北端为“成道亭”,南头是“访幽亭”,两亭之间有“思凡亭”与“点化亭”。 将“磨针井”看过,我无力再探访其他数不胜数的景点,拦了辆能任意景点,无数次上下的区间车下山结束了两回,三天两夜的武当山访仙行。 晚上,喜欢昨晚在乌鸦岭吃过的清爽可口的白菜豆腐汤,也不怕店老板嫌小气,也不忌痛风脚发作,续另寻饭店点了同样的菜慰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