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自古以来,人们都是在一声声的爆竹声中辞旧迎新的。过年放爆竹已成为代代相传的习俗,散发着浓浓的年味。</p> <p class="ql-block"> 儿时过年放爆竹是一件挺“奢侈”的事儿,父母腊月里就计划并购买好了爆竹,是绝没有闲钱多买的。放爆竹也是大人的事儿,孩子尽管眼馋,也沾不到边儿。村里有几个孩子积攒了几个零花钱,刚放了寒假就迫不及待地买了掼炮,用力掼在地上,发出“啪”的一声巨响,东一声西一声,零零散散,听得我心里痒痒的。这声音仿佛在渲染着喜庆的气氛,预示着“年”即将到来。</p> <p class="ql-block">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辞旧迎新的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无论贫富是必需要放爆竹的,用以驱除邪祟病疫迎来新年的吉祥如意。每到零点时分,远远近近的爆竹声此起彼伏,像一锅煮得沸腾的粥,“咕噜咕噜”地冒着泡儿,热气腾腾。近的惊天动地,远的浑厚低沉,汇聚成一首气势磅礴的多声部的交响曲,这是除夕之夜特有的春天的乐章。大约十分钟后,爆竹声才渐渐稀落,一直持续到天明。我常常就是在这爆竹声中半睡半醒地迎来了新年的日出。</p> <p class="ql-block"> “嘭——炸”,天刚蒙蒙亮,我就被院子中的一声巨响惊醒了。父亲熬不住夜,每年都是在天刚亮时,洗漱完毕,敬香放爆竹。我赶紧起床,穿上新衣。吃过早饭后,我们一群小伙伴聚集在一起,开始挨家挨户拜年去。满眼都是红彤彤的春联,满耳都是“恭喜恭喜”的祝福声,满鼻子都是燃放爆竹的硝烟味。我们一边拜年一边在各家门前寻找没有爆炸的爆竹。有些小爆竹还有引线,完好无损,我们如获至宝收入囊中;有些没有引线但没有开花爆炸,我们剥开爆竹皮,用火柴点燃里面的火药,发出“呲”的一声。等到拜年回来,我们每个人都口袋鼓鼓,除了各种花生糖果,还有不少的小爆竹呢。</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会儿就点燃一根小爆竹,扔到鸡狗附近,吓得它们一愣,然后转身迅速逃离,或者趁人不注意丢到他们的脚下,大多数人都是从“惊吓”到“惊喜”,但却常常遭到那些穿着漂亮衣服的小姑娘小媳妇的嗔怪:“哎哟,你扔远一些吧,把我的新衣服炸坏怎么办?”我们哈哈大笑,“哄”的一声散去。</p><p class="ql-block"> 我和余虎会想出各种放爆竹的方法。我把点燃的爆竹扔到瓶子里,听它在瓶子中爆炸的沉闷声;我把爆竹埋在雪堆里,看它爆炸时,雪屑飞扬的情景。最为考验技术的是,在爆竹爆炸的瞬间把它扔到水里,它居然还能在水中爆炸,水花四溅,让我们欢呼不已。</p> <p class="ql-block"> 唱凤凰舞龙舞狮的来到每家门前表演,主家必然会递香烟包红包,条件好些的人家放十支二十支窜天炮,两串小鞭,拮据些的人家也得放两串小鞭。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和敲锣打鼓声中,我们几个小孩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捡爆竹点爆竹,忙得不亦乐乎。此时,过年的喜庆气氛达到了高潮。</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五是财神日,每家每户都要在零点时分放爆竹抢财神,天地之间又会上演与除夕之夜一样热烈的爆竹盛会。过了初五和元宵节,爆竹声才渐渐稀落,除了办喜事的人家还会传来爆竹声,村庄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人们各自忙碌起来,为下一个年能过得更加红火,踏上新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 如今城镇实行禁放令,过年时再也听不到那彻夜不停的爆竹声了。虽说这保护了环境,无可厚非,但总觉得少了一些年味。每到过年,有些人会“逃离”城镇出门旅游,甚至有不少人要到乡村过大年,去寻找记忆中的年味。如今的乡村不比以往了,住房宽敞,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购物快捷。不少的乡村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过年习俗,到这儿过年,保准能抚慰你无处安放而又无法排遣的乡愁呢。</p><p class="ql-block"> 我是多么怀念儿时过年放爆竹的情景啊,多少次在梦中我又回到从前,那时父母正年轻,我也无忧无虑,虽说生活贫困,却也无比快乐。马上又要过年了,真想听到母亲催促父亲洗手敬香放爆竹的唠叨声,只可惜从今年开始母亲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过年了;真想找到当年的小伙伴,“老夫聊发少年狂”,再任性地放一回爆竹,并悄悄地问一问他们:“还记得我们当年放爆竹的情景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