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05-1-11)</p><p class="ql-block"> 贵州修文阳明文化园,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是一座以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先生的文化思想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景区。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还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是游客们了解阳明心学、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理想之地。</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路风尘仆仆专程慕名前来拜谒这位名扬四海的先贤。</p> <p class="ql-block">王阳明不仅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佛、道家之学,还能统军征战,是中国古代罕见的全能大儒。他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极高地位,《明史・王守仁传》说他,“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王阳明出生在浙江,悟道在贵州,立功在江西,归葬于浙江,他行迹大半个中国,但他人生的“转”、思想的“悟”、创作的“高产”,都在他的“绝地”更是“福地”的贵州,就是在这里诞生了“心学”。</p> <p class="ql-block">1508年,王阳明在龙场悟道,从此诞生了以“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为核心的心学思想,阳明心学由贵州贵阳生发、走上历史舞台,最终集心学之大成,成为中国心学的一座高峰。</p> <p class="ql-block">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留传百世的智慧结晶</p> <p class="ql-block">王阳明,字伯安,号阳明,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被誉为“心学之祖”。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修文阳明文化园正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而建,旨在传承和弘扬阳明心学。</p> <p class="ql-block">阳明先祖表</p> <p class="ql-block">王阳明虽是朝廷命官,可实际上是被贬于此,当地知府势利害怕得罪刘瑾,因此四处为难他,所以王阳明实则与平民无异,生活来源无所依靠。一介书生的王阳明只得带着仆人学着当地人刀耕火种,开辟园地,自给自足。但政治上的失意并没有击倒他,乐观的他很快就和当地土著的瑶民、苗民、彝民,以及从中原流亡至此的汉人打成一片,给他们传经授道,论今道古;教会了当地人如何垒土固基、伐木建屋;替他们排忧解难、除疑去虑。</p> <p class="ql-block">阳明入黔路线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阳明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南京讲学</p> <p class="ql-block">贵州是王阳明一生中重要转折阶段,“知行合一”的创立是我国哲学史上的重要突破,“龙岗书院”的创办是贵州教育史上的新的里程碑。修文龙场被当今中外学者称为“良知之源”,誉为“王学圣地”。从“绝地”到“福地”,从一路向“黔”到承“黔”启后,在贵州近三年,王阳明心学从贵州走向世界。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从中国一直远播到朝鲜、日本和欧美。</p> <p class="ql-block">史载:一天夜里,山洞中寒意阵阵,夜风呼啸而来,王阳明慢慢睁开自己的眼睛,他悟道了。</p><p class="ql-block">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不久王阳明写下《教条示龙场诸生》,向诸生传授八字“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p> <p class="ql-block">明正德二年(1507年)春,彼时三十六岁的王阳明被贬谪贵州龙场驿(今修文县城)任驿丞,而离开故土,奔赴贵州龙场。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无三日平,天无三日晴”,彼时的龙场驿,在今贵州省修文县城,为奢香夫人所辟龙场九驿之首,仅有“驿丞一员,吏一名马二十三匹,铺陈二十三副”特为传送公文的差役和来往官更小住、换马等提供方便。该驿地处万山丛岭之中,虫蛇怪兽横行,患毒瘴病弥漫,四境荒凉,人烟稀少,地势偏解,附近居民多是没有开化的蛮夷部落语言、习俗皆和中原汉族文明相距甚远。史称:“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王阳明在龙场驿安顿不久,就搬到了附近一处天然溶洞,在里面研究《易经》和程朱理学,悟出“心即理”“知行合一”的大道,并将此洞取名“玩易窝”,写下著名的《玩易窝记》。后又搬至龙岗山“东洞”居住,取名“阳明小洞天”。</p> <p class="ql-block">当地人渐渐将这位乐天先生视为贤人,远近学子也慕名而来,经常去山洞向王阳明讨教。为了不让王阳明继续受山洞湿寒之苦,淳朴憨厚的当地人按王守仁交给他们的建屋之法,在向阳的山坡为他盖起了新居。为发扬自己圣贤学说,王守仁为新居起名“龙冈书院”。居室起名“何陋轩”,客厅起名“宾阳堂”,凉亭起名“君子亭”。</p> <p class="ql-block">在如此艰难环境下,他决心传授孔孟之道,龙冈书院成为王阳明传授圣贤学说的阵地,他在此授课布道,传经解文,讲儒家,授孔孟之道。贵州宣慰使安贵荣听说了王阳明创办“龙岗书院”,派人赠送米肉、金帛、鞍马给他解决生活困难,但他只留下生活用品,金帛鞍马推辞不受。</p> <p class="ql-block">席书继任贵州提学副使后,到阳明洞往复四次,问王阳明朱熹和陆九渊学问的差别和共同点,王阳明不谈,只是把自己的体悟“知行合一”详细告诉他,后来席书突然间明白,说:“圣人的学问又从今天看见了。”在10月时,王阳明受席书之聘,到贵阳“文明书院”主讲他的“知行合—”新学说。王阳明在龙冈书院讲学时,拥趸中有蒋信与冀元亨等“楚中王门”名学者,到了贵阳的文明书院,更是从者云集。蒋信在嘉靖年间任贵州按察提学副使时,曾亲自讲授心学,并大力兴建书院,培养了一大批王门后学。</p> <p class="ql-block">历代石刻</p> <p class="ql-block">培养元气</p> <p class="ql-block">“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在南京身陷囹圄。1937年1月11日,赵一荻携幼子张闾琳前往南京,后转赴香港。1940年,赵一荻回到张学良身边,以秘书的身份,尽夫人的责任,陪伴张学良度过漫长的幽居岁月。</p><p class="ql-block">张在贵州幽禁期间与赵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赵一获手迹</p><p class="ql-block">赵一荻的一生,是与张学良的军政生涯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共同经历了现代中国云谲波诡的政治风云。</p> <p class="ql-block">文人墨客手迹</p> <p class="ql-block">书院残碑</p> <p class="ql-block">虔心瞻仰</p> <p class="ql-block">一了心愿</p> <p class="ql-block">在阳明洞内,我们参观了王阳明曾经居住和讲学的场所,感受到了他的学术氛围和思想魅力。我们还欣赏了洞内的石刻和碑文,了解了阳明洞的历史和文化背景。</p> <p class="ql-block">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王阳明最经典的十句话如下:1</p><p class="ql-block">“知行合一,致良知。” 这句话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强调知识与行动的统一,以及追求内心的良知和真理。</p><p class="ql-block">“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这句话阐述了知与行的关系,认为知是行动的起点,行是知识的完成和体现。</p><p class="ql-block">“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王阳明强调真正的知识必须转化为行动,否则只是空谈或未知。</p><p class="ql-block">“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这是王阳明临终前的遗言,表达了他对自己一生追求的肯定和对内心光明的坚信。</p><p class="ql-block">“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王阳明认为道德伦理和行为的根本在于内心,不存在心外之事和心外之理。</p><p class="ql-block">“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句话阐述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认为心的本体是无善无恶的,但意念和行为有善恶之别,良知则是辨别善恶的能力。</p><p class="ql-block">“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王阳明强调克服内心的欲望和执念比外在的困难更具挑战性。</p><p class="ql-block">“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他认为每个人内心都蕴含着成为圣人的潜能和力量,向外寻求真理是误入歧途。</p><p class="ql-block">“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阳明强调了立志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明确的志向和目标,就无法取得真正的成就。</p><p class="ql-block">“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这句话再次强调了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提醒人们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p> <p class="ql-block">体察阳明洞感悟</p> <p class="ql-block">思有所悟</p> <p class="ql-block">茅塞顿开</p> <p class="ql-block">崇仰先贤</p><p class="ql-block">传习的同时王阳明也没有闲着,如今远离尘世喧嚣,龙场虽然生活环境困苦,但是僻静安谧,正适合他内省悟道。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王阳明默背《孟子》感应到自己悟道的时机来临了,于是龙冈书院不远的小山洞成了王阳明自省悟道之地,这个小山洞后来被称为“阳明洞”。</p> <p class="ql-block">龙场感悟</p> <p class="ql-block">《何陋轩记》是王守仁(王阳明)作品,选自《王文成公全书》,这篇文章思想卓越,排除了对少数民族的偏见,具有时代前瞻性,是一篇很出色的记文,很有借鉴意义。</p> <p class="ql-block">安而乐之不得以为陋也。</p> <p class="ql-block">吾心独慕久已</p> <p class="ql-block">王阳明心学强调主观意识和心性,核心思想包括知行合一、心即理、格物致知、致良知和心外无物,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王阳明的心学是中国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所创立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强调人的主观意识和自觉性,以及心性的重要性。其核心思想包括“知行合一”、“心即理”、“格物致知”、“致良知”和“心外无物”</p> <p class="ql-block">有形求实</p> <p class="ql-block">千里之行始于足下</p> <p class="ql-block">坐而论道</p> <p class="ql-block">心神驰往</p> <p class="ql-block">心学神通</p> <p class="ql-block">阳明文化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