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风俗一一赶集

常启惠

<p class="ql-block">  赶集,一种民间风俗。集市是指定期聚集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形式,起源于殷、商之际。在我国南方称“赶场”,中原以北称“赶集”。赶集也具有一定的周期,它以农历计算,通常几天一集,相邻的乡镇集市时间错开。赶集在中国北方历经数千年不衰,随着小城镇化建设和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乡村集市不断流转变迁,但赶集仍然是北方农民生活中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p><p class="ql-block"> 在陕北,赶集是一场盛大的生活仪式,是乡村岁月里最热闹的篇章。它象一根无形的扭带,将散落在各个山坳里的人们紧紧相连,也为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在集市上,人们不只是为了买卖商品,更是为了交流和相聚。许久未见的乡亲们热情地打着招呼,互相询问着彼此的近况,增进相互间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家住甘泉县城,每到遇集时候,就是我最高兴的时间。不但是在集市上能买点好吃的,而且,每到遇集我家的农村亲戚大都会给我们带点桃呀、杏呀、还有樱桃、南瓜等农村的山货和土特产。中午,母亲都要忙着给亲戚们做顿饭吃。遇到夏季,亲戚们你拿点他拿点,杏儿都吃不完,就叫上全院子里的大人小孩来吃,这时我最高兴。这一集拿的刚吃完,下一集又拿来了。所以整个夏天我都是在快乐中度过。</p><p class="ql-block"> 陕北的赶集,是一场生活盛宴,它承载着陕北人民的生活记忆,也传承着这片土地的文化和精神,同样,也是我童年欢乐的美好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