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荔枝

<p class="ql-block">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位于北京城名刹大钟寺内。大钟寺原名觉生寺,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总占地3万平方米,寺庙格局严谨,气势雄伟,曾是皇家祈雨、举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因寺内珍藏一口明永乐年间所铸巨大佛钟,故又俗称为“大钟寺”。</p> <p class="ql-block">大钟寺山门</p> <p class="ql-block">永乐大钟,铸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由明成祖朱棣下令铸造。大钟通高6.75米,口径3.3米,重达46.5吨,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钟身遍铸佛教经咒铭文,有汉梵两种文字,总计达23万多字。永乐大钟以“世界铭文字数第一”入选“北京世界旅游之最。”永乐大钟是在明代铸造技术最发达的时期铸成的,是这一时代集冶金技术之大成者,是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大钟有两层楼高,重达46吨,声<span style="font-size:18px;">音最远可传90里,</span>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钟,惊叹了</p> <p class="ql-block">永乐大钟上的文字,钟身内外铸满阳文楷书佛教经咒,是明初馆阁体书法艺术代表作。外面为《诸佛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弥陀经》和《十二因缘咒》,里面为《妙法莲花经》,钟唇为《金刚般若经》,蒲牢(钟纽)处刻《楞严咒》等,计有经咒17种,皆汉字楷书,字体工整,古朴道劲,匀称地分布在钟体各处,相传是明初书法家沈度的手笔。当初明成祖铸造这么多佛经於钟上,为的是弘扬佛法,使佛经传诸久远。</p> <p class="ql-block">15世纪初叶,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营建京师有三大工程,即故宫、天坛、永乐大钟。明成祖铸造大钟,是为宣扬“壮举”。大钟铸好后,先挂在宫中,明万历年间移置万寿寺,清雍正十一年移置觉生寺(大钟寺)。</p> <p class="ql-block">永乐大钟东侧有乾隆御笔“大钟歌”碑。</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沧桑感</p> <p class="ql-block">鎏金铜钟,铸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通高45.9厘米,口径31.4厘米。整个钟体自上而下分成六个部分,每部分都饰以不同的鎏金纹饰。依次为 :一、方折回纹;二、云雷地饕餮纹;三、底纹为锦纹,上饰缠枝莲花;四、开光内铸有篆书的钟款识,间饰莲花;五 、云雷纹地上饰变形龙纹;六、云龙戏珠图案。</p> <p class="ql-block">陈列厅,满满的大钟</p> <p class="ql-block">钟上的文字装饰</p> <p class="ql-block">地铁大钟寺站,滿满的大钟体感</p> <p class="ql-block">地铁12号线——蓟门桥站,很漂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