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龙卧虎祥符梁(图文)

梁耀国

<h3>  过了干涸的暖泉河,见一老太太拿根木棍在路面上捣来捣去,甚觉奇怪,忙上前问她捣啥哩。老太太羞涩一笑,说棍头上绑的有吸铁石,她在吸碎铁末。我说咱这既没铁矿,又没炼钢厂,难道铁末会飞来?老太太解释说,俺这一片铸钢厂多,拉铁末的大车经常打这过,车厢密封不严实,赖好一颠,会撒落一地。铁末既硬又尖,自行车、电动车的轮胎弄不好被它扎破。她把铁末吸走,再骑车走这,就不碍事了。<br>    一句实话,一个善举,一位好人。<br>    不曾进村,便让我对祥符梁顿生好感。</h3> <h3>  入村不久,见一金姓老汉在路边晒暖,遂上前与之闲聊起来。据他讲,北宋的时候,有个姓梁的大官退休后,从开封下面的祥符县搬至这里,因念旧,故起村名祥符梁。现如今,祥符梁一千二百多口人,四个村民小组,却没有一户姓梁的。<br>    解放前,祥符梁有三家有名的富户,姓张的,姓孟的,姓段的,方圆圈的地基本上都是这几家的,每家都有上千亩。另外,姓张的在禹县开药铺,生意做得非常大,号称头一份。姓段的在长葛老城开钱铺,生意也不小。传说,姓段的段少甫背着铡刀去山西,一路供吃喝,住店不要钱,可见家里有,名气大。<br>    作家张扬你知道吧,开药行的正是他爹。他写的长篇小说《红旗谱》中的陈贯群,当时是国民党保定保安司令,也是祥符梁的。说白了,祥符梁人写祥符梁人。<br>    众所周知,张扬写的《第二次握手》,梁斌写的《红旗谱》,金老汉显然把关系弄混淆了。见我质疑,忙改口说这俩小说他都没看过,可能听岔了。不过,张扬和陈贯群,确确实实都是祥符梁人。<br>    正因为陈贯群声名在外,威震四方,祥符梁即使没有寨,土匪都是绕道走,更别说惹这了。土匪怪铁,也怕戳个窟窿,将来吃不了兜着走。<br>    又扯了一会儿,感觉再问不出啥为我所用的东西,忙谢过人家,继续找人。<br>    眼看快出村西头,才在一建筑工地旁边碰到陈书伟先生。陈先生不但博学,且十分健谈。当我问及张扬和陈贯群这两个人是不是祥符梁人时,他如是说:<br>     陈贯群,又名陈星枢,和他爷是叔伯兄弟,老弟儿们十五个,陈贯群排行老九,为此我该喊他九爷。<br>    早年,陈贯群肄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蒋介石、陈立夫的叔叔陈其美是留日同学。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和老蒋一起回国投身革命。东北军被老蒋收编后,于学忠任第一军军长,陈贯群为参谋长。1931年改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14旅旅长兼保定卫戍司令,次年7月6日,带兵镇压保定第二师范学生运动,致使13名学生壮烈牺牲,30余名学生被捕,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七.六惨案”。<br>    1933年,陈贯群出任国民革命军114师师长,后任山东省政府秘书长。1946年授陆军中将。1951年在镇反运动中伏法。<br>    《红旗谱》的作者梁斌,也是保定二师的学生,惨案发生时,他正好因病停学回家治疗而躲过这场劫难。后来,梁斌在创作《红旗谱》时,专门写到了此事,专门提到了陈贯群这个人。<br>    《红旗谱》这部长篇小说出版后,先后发行两千多万册,后被改编为话剧、电影、电视剧等,成为中国红色文学中的经典和代表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br>    陈贯群和他儿子陈伯锦走的是不同的政治路线。中共长葛第一个党小组会议是在我们村召开的,那时间,陈伯锦和长葛老城的辛瑞芝、辛方亭、辛金生都是老地下党,他们是亲家关系。陈伯锦以为有老爹罩着,很高调地在长葛老城开了个名为“八路餐馆”的饭店,掩护地下党,摊为这事被国民县政府缉拿,要处他死刑。他爹陈贯群得知消息,通过国民党上将卫立煌出具的保函,才将其释放。<br>     这些事,都是听俺六伯陈瑞松讲的,他原来在咱长葛市党史办工作,现已退休。<br>    临近解放,陈贯群没跟老蒋跑去台湾,而是抱着侥幸心理回到祥符梁。我分析,他可能认为儿子是老地下党员,又是中共长葛组织部部长,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在老家安享晚年。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最后还是在镇反运动中,因“七.六惨案”被抓回保定镇压了。</h3> <h3>  说了陈贯群,咱再说张扬。<br>    那时间,张扬他爹开的药铺兰盛源(音)在禹县城算是最大的,此外,沿京广线很多城市都有他家的分铺、商号。常言道,财大气粗,他爹也不例外,说话常带火星,不知哪句话得罪了哪路神,在解放前被人打黑枪打死了。<br>    关于他爹之死,民间传有三个版本,一是被外村的李红喜、李书济(音)枪击身亡,这俩人被国民县政府抓住镇压了。二是抗战期间被敌人暗杀。三是被外族人雇凶杀害。既然这起命案被县政府认定为二李所为,那么后两个版本很有可能带着演绎成分。<br>    他爹去世后,张扬随母亲改嫁到了湖南长沙,且一直在那里生活。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期间,他完成了长篇小说《第二次握手》的创作。其故事梗概是:<br>    作者以舅舅的爱情故事为蓝本,讲述了知识分子苏冠兰和丁洁琼的爱情故事。两人年轻时彼此相爱,然而受苏父阻挠,丁无奈到美国留学,参与原子弹的设计制造工作。苏则在父亲的安排下,与叶玉菡结为夫妻。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总理的关怀下,丁回到中国参与国家建设,苏、丁再会,实现《第二次握手》。<br>     这部小说写的是“三角恋”,在当时形势下,是禁止公开发行的,老百姓私底下却竞相传阅,故使其成为文革期间流行手抄本的代表作。后来,张扬也因这部时代作品当选为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br>    祥符梁,不但出了个名作家,而且还出了个名著中以真人真事出现的人物,这在河南,乃至全国都是罕见的。<br>    除了这两个人,祥符梁还出了个跑到延安上抗大的闫伟忠,出了两个厅级干部,出了人大主任、政协主席、检察长、法院院长、公安局长等县处级干部好些位,这些足以说明这里是真正的藏龙卧虎之地。</h3> <h3>  小时候听老辈人说,祥符梁以前叫相府梁。北宋时,一位姓梁的宰相退休后,将府邸建在了这里,西边是他家的花园,这才有了相府梁、花园两个村村名。解放以后,才将相府梁改为祥符梁。<br>    听到这里,我赶紧用手机查了一下,北宋还真有个叫梁适的宰相,其父梁颢,其兄梁固,均为状元,世称父子状元。当时,梁适族人居朝为官者达七十多人,有“满堂笏,梁半朝”之美誉。梁颢、梁固、梁适时称“忠孝三梁”,可比肩苏洵、苏轼、苏辙的“文情三苏”。<br>    梁适共有八子、十孙。若是梁适或其晚辈确实来此定居过,村名起相府梁也是有出处的。<br>    梁适卒于1070年,北宋亡于1127年。作为官宦显赫之家,一看金兵压境,北宋政权摇摇欲坠,为保全性命,赶紧丢下豪华的府邸,带着值钱的金银细软,跟着皇帝赵构一同逃到江南,这也许才是祥符梁没有姓梁的真正原因。当然,这仅仅是自己的揣测罢了,至于真相,恐将永远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br>    很早以前,俺村南地有两个大冢子,一个叫升子冢,一个叫瓢冢。叫升子冢的,外形像一个倒扣的升子;叫瓢冢的,外形像一个倒扣的瓢。它们是什么时候的冢子?冢子里埋的是谁?没人知道。后来被邻村合李寨脱坯烧砖用土,才将那两个冢子夷为平地。如今,那里还长有一棵黄连木,据考证栽于宋朝,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倘若真是这样,那么,这俩冢子应该是宋朝梁家的多些。<br>    听人说,像这么粗、这么高、这么老的黄连木全国只有两棵。<br>    祥符梁距离县城二十里地,过去没有老楞正的路,不是绕这就是绕那。小时候俺上长葛,走到毛纺厂那儿,就能看到这棵枝繁叶茂、树冠可大的黄连木。俺把这棵树当灯塔,只要朝着它这个方向走,一准错不了。<br>    早些年,由于啄木虫噬空了树干,营养跟不上,树枝逐渐干死腐朽,遇到风吹雨打,断的断,折的折,树冠越来越小。庆幸的是,西侧的树皮没有死,依然源源不断地供给着营养,使其这几年又萌生出许多新枝。<br>    这棵黄连木现已被长葛市政府列为市一级古树名木,相信它在人们的呵护下,永久扎根于此,成为祥符梁活着的根。</h3>

祥符

陈贯群

张扬

长葛

梁适

红旗谱

黄连木

保定

梁斌

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