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北印象》

高小明

<p class="ql-block">大气磅礴的西安火车站北广场展现在道北大地上</p> <p class="ql-block">西安道北原貌</p> <p class="ql-block">  <b>《道北印象》</b></p><p class="ql-block"> 西安道北泛指陇海铁路以北,龙首村以南,太华路以西,红庙坡以东的广阔地段。但其核心部分还是在自强东路及二马路、童家巷一带。这里居住的人们过去统称道北人,他们的祖辈大都是抗战初期从河南避难迁移而来的河南老乡。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开始算起,西安的道北人从河南老家来到古城西安已经有90多年的光景了,当年,是他们的爷爷、奶奶携家带口,挑着担子,背上儿女沿着陇海铁路线来到西安落脚的。所以道北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顽强抗日的抗争史,更是豫陕人民血脉相连的情感史。西安道北,让我们为你感叹,你是一部爱我中华的教科书!</p><p class="ql-block"> 本世纪初,随着西安火车站北广场改造项目的启动以及大明宫遗址公园的修建,4000多户道北居民逐渐撤离了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道北”这个沿用了70多年的名字将永远停留在西安人的记忆之中。</p><p class="ql-block"> 我下乡插队及参加工作后认识了很多西安75中到陕南勉县下乡插队的老三届知青,彼此交往而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他(她)们都说着一口地道的河南话,也都是家住西安二马路一带的道北人。1997年,随着企业搬迁西安,我有幸和他们取得了联系,也时常去道北二马路他们家里玩,从此,西安道北便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噫一一,那地方的羊肉鲜汤可美!哈哈,我也学会了几句河南话。二马路有一所小学叫向荣巷小学,我的这些朋友们小时候都曾在那里读书,二马路是典型的棚户区,一道道的小巷子曲里拐弯,街面不宽但小商店,小饭店很多,每家每户都有一处他们的爷爷或老爸亲手搭建的小院子。逢年过节,这里的烟火气息很浓,街仿邻居也都是祖辈相传的好邻里,叔叔长、婶婶短的,喊的可亲切!河南人对待朋友很实诚,吃肉喝酒特豪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勤劳纯朴的道北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也都为陕西和西安经济建没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然而,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由于是成片的棚户区,道北在西安人们的口碑中也有负向的一面,其环境卫生与治安状况较为杂乱,尤其是夜半人静的时分,一般胆小的人士往往是不敢光顾的。</p><p class="ql-block"> 随着西安城市建设的不断提升,道北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马路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了,宽阔整洁的西安火车站北广场以其磅礴秀美的身影喜迎八方来客,高大宏伟的大明宫丹凤门座北朝南,一展大唐风采。苍桑巨变,令人感叹!但当年有幸去道北二马路朋友家聚会碰杯的情景却时常涌现在我这位古稀老者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西安二马路小巷原貌</p> <p class="ql-block">二马路小商品市场原貌</p> <p class="ql-block">西安道北童家巷原貌</p> <p class="ql-block">西安道北改造后的西安火车站北广场鸟瞰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西安火车站北站台出口,现在外地的客人来西安,从这里出站就可以直接到大明宫打卡参观!</p> <p class="ql-block">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丹凤门在盛唐时期号称天下第一门,比照原样重建的丹凤门气势雄伟,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亲爱的朋友们,请来西安玩,西安道北早已改变了模样,火车站北广场连同大明宫丹凤门已成为老百姓休闲、旅游的场所,一派亮丽的图景。大明宫里有碧波荡漾的太液池,那里可是当年大唐皇宫的后花园,唐玄宗与杨贵妃曾在太液池旁的杨柳下散步,诗人李白也时常端坐在太液池水边的青石上饮酒吟诗篇!</p> <p class="ql-block">金光灿烂的大明官丹凤门</p> <p class="ql-block">道北夜景,夜色迷人的丹凤门广场。</p> <p class="ql-block">大明宫太液池宫女采莲图。</p> <p class="ql-block">西安大明宫太液池景色。</p> <p class="ql-block">春江水暖鸭先知,</p><p class="ql-block">古都处处赛江南。</p><p class="ql-block">如今道北模样变,</p><p class="ql-block">欢迎大家来参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