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时期外滩英国领事馆明信片 </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从李家庄到外滩源的百年演变(上)</b></h1><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闲话上海”之一:外滩源</b></h3><br><br> 上海外滩,是上海历史的缩影,“外滩源”则是外滩的源头。<br><br> 在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东至中山东一路,西南抵滇池路,北达南苏州河路,有一片地形好似半岛的地块。地块不大,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区域内保留着1873年重新建造竣工的英国领事馆和一批建于1920年至1936年间的各式近代西洋建筑,2006年初被政府部门正式命名为“外滩源”。<br><br> 外滩源区域内,标志性的建筑就是中山东一路33号的英国领事馆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英国领事馆建筑,是英国建筑师格设计并负责监造的。主屋高两层,砖木结构,建筑外观朴实、庄重、有韵味,显示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它虽然不是上海外滩留下的最老的建筑,但是留存的旗昌洋行和新天安堂两建筑仅存残屋,故完整保存下来的就数它了。<br><br> 据史料,英国驻上海领事馆最早设在上海县城内姓顾的大宅院内。1846年,英国领事巴富尔看中了英租界内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西南侧的李家庄土地,拟建英国领事馆新馆。说到“李家庄”,先要说说“外滩”。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外滩源区域地图与外滩源老建筑照片</h5> 黄浦江从南向北,流经上海县城大、小东门一带,上海人习惯上将这片江滩称为“里滩”。再往北的江滩,顺理成章叫做“外滩”了。上海开埠后,英租界占据了南起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北讫苏州河的西岸滩涂,人们约定俗成地将此处的江滩特指为“外滩”。<br><br> 再说说“李家庄”。李家庄又作李家厂、李家场,位于黄浦江、吴淞江(苏州河)汇合处西南。约在开埠之前,黄浦江滩地带完全是一片荒凉的农业地区。综合史料记载,其间浜河纵横,芦苇丛生,人烟稀少。“原其地虽经土人垦殖,然一望荒野。滨江数里间,绝少村落,惟见古木蒨葱,阡陌纵横,与夫一二茅屋,点缀于清流绿树间耳。”虽然大部分土地已被耕作,但仍有相当的土地为荒地。“余则卑湿之地,溪涧纵横,一至夏季,芦草丛生,田间丘墓累累”。沿浦江西岸是一条弯曲的纤道,因逆水而行的船只需要纤绳拉行,几百年来纤夫的足迹在沿滩上踩出了一条曲折的蜿蜒小道,人称“百脚街”。<br><br> 李家庄地处吴淞江要冲,是当年清军重要的军事基地,这里曾经设置过炮台守卫江防。鸦片战争时,英国炮舰攻陷吴淞口第一道防线后,又攻毁东沟第二道防线。苏州河和黄浦江交汇处的李家庄为第三道防线,1842年6月英国炮舰向李家庄炮台猛烈炮击,尽管守军顽强抵抗,但是猛烈的炮火还是将炮台摧毁了,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