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上洞头岛(上篇)

甬上话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康妮”来袭前的洞头东岙海滩</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重上洞头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上篇)</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甬上话</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b></p><p class="ql-block"> 应邀参加完“温州市国防教育协会”成立大会的次日一大早,随即赶往洞头岛。</p><p class="ql-block"> 我从2004年调离温州后,足有20多年没有登过洞头岛了。老伴经常埋怨说,在温州居住五六年,洞头居然都没去过。所以此去温州,除应邀参加活动外,唯二的目标即是上洞头岛,了却这个心思,化解这桩埋怨。</p><p class="ql-block"> 查高德,从我们宿了一晚的温州开放大学出发,到事先联系好的洞头民宿“海一角”仅54公里,很是方便。</p><p class="ql-block"> 我有个堪称“痼癖”的习惯,凡到一个地方去,一般不去打扰熟悉的人,尽管故旧、战友、同学、同乡分布很广,哪哪都有。</p><p class="ql-block"> 原因很简单,一旦人家知道你去了,必定放下手头的事来支应你,还必须请客吃饭喝几场酒,花钱不说,还耗功夫陪同。如今大家基本都退休在家,但谁家没有一些被拴牢不能离开的事?譬如伺候孙子孙女,那可是须臾离不开的。本意是逛逛名山大川寻古探幽,结果往往变成赶场子赴酒会,根本没时间去想去的地方。所以外出一般都是“鬼子进村 一一 悄悄地进去,打枪滴不要”(电影《地道战》台词)。报个旅行团,一法两便,何乐而不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与战友周均(右)一等功臣虞尚义(中)在温州</b></p> <p class="ql-block">  不过这次去温州没法“悄悄地进去”,因为是应邀约参加活动。但仍不想打扰人,就计划乘公共交通去洞头。这帮人无论如何也不肯。他们商量好了,委托老战友周均负责我在洞头的交通。周是温州人,原在一军一师。调回温州后,先后任平阳人武部军事科参谋,温州军分区军务动员科参谋、科长,文成人武部部长。以上校正团资历转业温州。如今己是温州湾新区管委会有权有势的领导了。</p><p class="ql-block"> 东南沿海十一月份罕见台风,但“康妮”却己经从太平洋面上路了。顾不得那么多了,确定了的事就别轻易改变了。</p><p class="ql-block"> 清晨,联络员郑欣开周均的奥迪私家车送我们上岛。一路上听他讲述温州发展的现状,令人感到很新鲜。因为台风晚上到达,恐出不了岛影响郑欣的工作,在我一再要求下,奥迪返回温州。</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如今的洞头岛成为热门的打卡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在温州工作时,欲登一趟洞头岛很是麻烦。人多时需动用温州军分区船队自家的军用交通艇或登陆艇,人少时就要在瓯江或鳌江码头买票乘地方的船。如今开车上桥跨海去任何你想去的岩壁、岙口、渔村和沙滩。二十多年前规划的“五岛连桥”工程,被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今不仅成为现实,而且超额完成为“七岛连桥”。</span></p><p class="ql-block"> 不止一次听到过一件往事。早年迟浩田上将任国防部长时上岛视察,由于路况烂、车况差,在岛上乘车行进时,汽车轮子跑飞了一只,把接待的人们吓的够呛。此事深深印刻在洞头人心中,而这次上岛,这种情况绝不会有了。 </p><p class="ql-block"> 此次上岛想去的点比较散,本岛东西南北都有,且都在海边。然而行进在新建的环岛公路上跑一圈很顺畅。车子能直接开到仙叠岩、半屏山、望海楼、小洱海等景点门口。道路两旁还时不时出现一些口袋公园、微型景点和景观,绿色覆盖整座小岛。家家户户几乎都有私家车。滴滴、环岛公交随时可打。不会开车的原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王翠香指导员要到“海一角”来看我,随手招个出租车也能解决问题。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小陈夫妻俩在东岙开办的“海一角”民宿</b></p> <p class="ql-block">  二十多年前担任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85加农炮排长的陈素萍,如今己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与宣称“等了你两年”的丈夫,利用座落于东屏街道仙岩西路自家老屋的地利优势,旧屋翻修开设了民宿,命名为“海一角”。旅游淡季房间空着,我预先将此行落脚点放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车到东岙,小陈的老公大陈接到并引导我们一行穿过小渔村到了他的“海一角”。这里也处于洞头岛两处著名景点仙叠岩与半屏山之间的海湾。</p><p class="ql-block"> 甫下车,立马被震撼。在台风外围带来的风雨催动之下,海潮一浪接着一浪吼叫着扑向岸边的沙滩和鱼码头,巨浪冲击到岙口两侧岩壁上,立马粉身碎骨并迅速后退,巨大的轰鸣声震耳欲聋。隐约看见远处的仙叠岩峭壁耸立在雾蒙蒙的风雨之中,壮观之极。一车人又是拍照又是视频,久久不愿离去,直到被岸边防台执勤的工作人员劝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康妮即将到来前的东岙海湾沙滩</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b></p><p class="ql-block"> 到达“海一角”安顿好,康妮带来的风雨淅沥沥刚好到达。正与陈素萍商量行程,战友杨文龙和指导员王翠香一先一后顶着风打着伞进门了。</p><p class="ql-block"> 杨文龙是创办“温州市国防教育协会”的核心人物。我原本已经与旅行社签了合同,要去湖北恩施看看,接到杨文龙信息,邀我参加一下协会成立大会。这个协会由温州一群热心国防教育的人士筹备近一年,我也在这个群里,时常看到筹备工作的进度。盛情难却,加上早想返回洞头看看,就答应了。文龙在洞头驻军任职期间,跑遍过洞头各个角落。多年未见,听说我要去洞头,便开着车尾随上岛陪同,劝也劝不住。</p><p class="ql-block"> 杨文龙是一位有特点、有情怀、有热情、有毅力、有底蕴的人。先后担任过温州军分区宣保科长,洞头和瑞安两地武装部政委,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我在温州当参谋长时,经常和他一起执行一些特定的任务,彼此很熟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二十多年前与杨文龙执行任务时</b></p> <p class="ql-block">  从温州市卫健委领导岗位退休后,杨文龙玩出了花样,活出了精彩。他起了个网名“霞客老杨”,单人单车成系列地完成了走长征、走长江、走长城、走运河、走黄河的壮举。仅“走长城”一个系列,在两年内用了近百天的时间,从嘉峪关一路走到山海关。</p><p class="ql-block"> 他的这一系列动作我很赞赏,每次跑的时候我都在持续关注一天不落下。他发的每一个点位的信息,我都制成“美篇”存在手机并转发。因为他考察的那些点位,除了一些榜上有名的,大量的是那些鲜为人知、或人迹少至但很珍贵的地段和遗迹。多年来我换了几次手机,但这些“美篇”没舍得删掉。最近他还准备来一次“走界碑”系列,在国境线上跑一圈。我很感慨,能玩到这个境界的人委实不多,这是诚心让人羡慕的节奏。</p><p class="ql-block"> 这次在他的参与下,一拨人组成小团队开始逛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洞头东岙村福建特色的“陈府庙”</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四</b></p><p class="ql-block"> 东岙村党群服务中心旁的小广场,一座福建特色的庙宇引人注目。庙里供奉大唐将领陈元光。庙脊两侧各有三条飞龙呈“六龙戏珠”状。底层立柱盘有四条龙,二层立柱盘有两条龙,都是五爪,此为皇家规制。山门上方两名唐朝打扮的官员双手扶匾,上书“陈府庙”和“神通广大”字样。庙外设有大香炉,以八根盘龙柱支撑。</p><p class="ql-block"> 东南沿海各地随处可见来自北方尤其是中原的陈氏。于是我对带领大家逛岛的陈素萍说,你家祖上一定来自中原地区!小陈应声答道,她和老公都姓陈,但不是一支,她这支来自河南固始。</p><p class="ql-block"> 不过小陈只知她来自固始,却不知道她祖上在唐代之前是河东(今山西运城一带)人。这在古本《漳州府志》有明确记载说:“陈元光,字廷炬,号龙湖。其先河东人,后家于光州之固始,遂为固始人”。我也很高兴,想不到在东南沿海的这个小岛上,还能遇见穿越至今的河东同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古本《漳州府志》有关陈元光的记载</b></p> <p class="ql-block">  陈元光的祖父陈克耕,是跟着唐王李世民打天下奠定的将门世家基业。到高宗年间,朝廷委元光之父陈政为岭南道行军总管,遂入闽平定泉州和潮州的蛮獠反叛,卒于云霄。陈元光年仅21岁时继任岭南道行军总管,先后授左玉钤卫中郎将、迁正议大夫,最重要的是成为首位漳州刺史。</p><p class="ql-block"> 陈元光在闽任用贤士,兴办学校,招抚流亡,发展经济,政绩卓著。景龙二年征讨畲族叛乱首领雷万兴时战死。开元四年追封侯爵,尊为“开漳圣王”。</p><p class="ql-block"> 陈元光还是个文人。著有《龙湖集》。《全唐诗》及外编收录七首。</p><p class="ql-block"> 从其祖父入闽始,陈氏共有五代人相继治理潮漳一个半世纪,被百姓视为守护神。建于南宋时的潮州湘子桥,因陈元光被追封“昭烈广济王”,故原名为“广济桥”。漳州、潮汕、台湾、光州等地都有建庙祭祀。世界各地纪念陈元光的庙宇有800多座。</p><p class="ql-block"> 东岙的这座“陈府庙”,则是同治二年由福建迁至洞头的。目前是岛上保存最完整,特色最显明的古建筑,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庙内还藏有宁波人沙孟海书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未完待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洞头东岙村里尚存的旧老民居:长寿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洞头渔民曾经的标配服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和洞头女子民兵连一起训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洞头渔民曾经的服装,陈玉兰家里曾经的被子</b></p>